成其海
摘要:小學的數學課堂不是一潭死水,而是師生心靈對話的平臺,是互動交流的舞臺,這樣動態的課堂才能提升教學質量。這就使得“對話”的概念被提出,這種“對話”是師生間心靈的對話、生本的對話、生生的對話和人機的對話,也就是讓學生跟老師、教材、同學和現代設備進行有效對話,為數學的課堂注入新的活力,讓數學知識以“對話”的形式進行傳播,點燃學生的熱情,使數學課堂煥發精彩,喚醒學生的數學動力,激發數學思維,創設獨特的“對話”課堂。
關鍵詞:小學數學;對話教學;策略探究
引言:傳統數學課堂更多強調知識的傳授過程,關注學生的吸收情況,但是卻忽略了學生思維的發展,不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得學生的數學興趣逐漸降低,課堂教學的氛圍也不容樂觀。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小學的數學課堂應當有更生動的呈現,“對話”應當成為課堂的常態。面對鮮明個性的學生,數學教師要創設好的環境,給學生更多對話的空間,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讓“對話”充滿數學課堂,煥發生命的精彩。
一、師生對話,在引導中激活思維
高效的數學課堂離不開師生的對話,如果只是教師單方面的獨白,那么課堂的教學過程不是閉環,只有知識的輸入,缺乏輸出的過程,這樣不完整的課堂模式自然無法保證課堂質量。尤其是小學生,他們的年齡本就不大,在課堂中不跟老師進行互動,很容易出現走神或者竊竊私語的情況,這就會導致學生在課堂的知識獲取情況不好,數學的學習效果不佳。當學生缺乏思考和回答,學生的思維就無法被調動,阻礙了學生數學思維的培育。因此,數學教師要與學生建立關系,卸下學生的心理枷鎖,讓學生可以在課堂自由暢談,營造和諧氛圍,跟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話,鼓勵每一個學生表達看法,讓學生成為課堂的參與者,實現以生為本的課堂,提高學生的課堂體驗感,在引導的過程中,充分激活學生思維。
二、生本對話,在教材中探尋知識
學生的知識獲得不僅需要教師的講授,更多的是學生自己跟教材的對話,學生需要在自己的知識基礎上主動構建理論體系,特別是對高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更需要發揮主動性,從各種教材中探索數學,并補救自己模糊和不理解的知識點,這樣才是有效的學習方式,如果只有教師在身后推著學習,學生們毫無自主意識,那學生的學習效果自然難以提升。比如,在學習五年級上冊《組合圖形的面積》這一課時,讓學生們先來回顧學過哪些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然后讓學生自己搜索身邊有哪些組合的圖形,可以在生活中尋找例子,然后讓學生們通過自主探索教材,來理解組合圖形的計算方法,教師在引入分割法和添補法,讓學生掌握由未知轉換為已知的思想,使不規則圖形轉換為已知規則圖形的計算,在這種開放的探索中,學生感受到與教材的對話,從實踐中領悟數學思維,充分活躍了課堂,成為了課堂的主人翁。
三、生生對話,在合作中共享成果
數學課堂要鼓勵學生們交流,讓學生們之間進行對話,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的形式,將一些比較難的數學問題留給學生,讓學生們自主發揮,以發散的思維來研究問題,讓學生們互相分享自己的研究結果,給其他同學提供新的思路,讓學生從自己的封閉空間向外走出,能夠從互相的分享中有新的收獲,在辯論中獲得成長,體驗思考的樂趣。比如在學習五年級下冊《2、5、3倍數的特征》時,當教師已經帶領學生探討過2和5倍數的特征時,可以讓學生們小組探討3的倍數有哪些特征,學生們會仿照之前的方法開始探索,有的學生發現在個位數上沒有什么規律,有的說在十位數上也沒有發現,組內個別學生卻發現各個數位相加之和也都是3的倍數,同學們經過驗證,都得到相同的結論,在交流中解決困難,在合作中共享成果,感受數學的精彩。
四、人機對話,發揮多媒體的輔助作用
數學課堂想要更加生動豐富,離不開現代教學設備的使用,所謂的“人機”對話就是指充分發揮多媒體的輔助作用,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數學教師可以設計好的教學課件,在課堂中把握好上課的節奏,針對性的開展教學,讓難點和重點都以更易理解的形式展現,讓知識和技術相融合,使學生能夠與設備產生交流,發揮多媒體設備的教學價值,使課本知識更加豐富,教師也可以搜尋一些拓展資料,在多媒體上進行呈現,讓學生有更多的拓展機會,開發學生的數學潛能,給予學生探究數學的動力,實現課堂教學的目的。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課堂離不開“對話”,課堂的對話是智慧的展現,能夠讓學生不會“迷路”,引導學生正確思考,鼓勵學生勇敢探索,迸發出思維的火花,讓學生在交流中獲得新的靈感,在對話中建立知識體系,實現數學課堂的精彩演繹。
參考文獻:
[1]顏燕玲.基于對話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研究[D].廈門:集美大學,2017.
[2]黃偉.課堂對話的運作機理:基于話語分析的視角[J].教育研究,2014 (7).
[3]蘇笑顏.淺談小學數學”對話教學”的實施策略[J].數理化學習(教研版) ,2013(12).
[4]王振俊.讓數學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新課程學習(中) ,2010(7):23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