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2009—2019年,新醫改已經走過了10個春秋。整理2020年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數據,運用描述性統計分析方法發現民營醫院機構數量迅速增加,公立醫院機構數量保持穩定,目前仍占醫療市場主導地位。對照發達國家民營醫院發展趨勢及醫療市場占有率,啟示公立醫院居安思危,從民營醫院的快速發展中汲取經驗,從治理體系、醫療價格、專科發展等方面及時調整策略,為公立醫院的長久發展蓄力。
關鍵詞:新醫改;民營醫院;公立醫院;經營發展
中圖分類號:F27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22)15-0007-03
DOI:10.13939/j.cnki.zgsc.2022.15.007
2009年,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發〔2009〕6號),《意見》中明確指出促進多元化投資主體的辦醫體制,適度降低公立醫療機構比重,自此,民營醫院獲得了明確的政策支持。隨后的幾年里民營醫院得到了迅速的發展。2015年,國務院先后頒布了促進社會辦醫的若干政策措施,對民營醫院的管制進一步放開,民營醫院獲得了前所未遇的發展機會。2019年是新醫改實行后的第十年,通過對比民營醫院和公立醫院的發展現狀和特點,解析我國醫療服務市場格局的變化,探討民營醫院發展對公立醫院的啟示,對于公立醫院進一步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民營醫院和公立醫院的發展現狀
1.1?民營醫院的快速發展與公立醫院的逐漸收縮
新醫改后,民營醫院的利好政策不斷,使得民營醫院2015—2019年增長了1.54倍,平均每年以11.52%的增長率在增長。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公立醫院機構數量下降了8.72%。2015年,民營醫院的機構數量是公立醫院的1.11倍,到2019年,民營醫院的機構數量已經是公立醫院的1.88倍。這5年里,民營醫院把握住政策機遇,在數量上得到了快速擴張,這呼應了新醫改提到的適度降低公立醫療機構比重。
1.2?民營醫院偏好專科醫院和護理院,公立醫院仍以綜合醫院為主
從機構類別來分析,民營醫院在專科醫院上的分布比公立醫院多很多。這與專科醫院進入門檻低有一定關系,方便民營醫院將更多的資源集中到一個學科中重點發展。在護理院中,民營醫院的數量也遠遠大于公立醫院的數量,而且民營醫院80.39%的護理院都分布在東部地區。護理院中,公立醫院雖然少,但78.95%也是集中在東部地區。在專科醫院中,也有著相似的情況,說明經濟發展快的地區,對專科醫院和護理院的需求將會增大。民營醫院也恰恰是抓住了這種機遇,在護理院方面彌補了公立醫院的空缺。
1.3?我國醫療服務市場公立醫院占主導地位,但民營醫院發展不容小覷
2015年以來,我國總診療人次以年均5.66%的速度在增長,我國醫療服務市場規模不斷擴大。與此同時,無論是公立醫院還是民營醫院診療人次都在不斷增長,相對來說,民營醫院診療人次增長要更快,而且民營醫院診療人次的增長超過了總診療人次的增長,說明在醫療服務市場擴張的過程中,民營醫院獲取了更大的紅利。2019年公立醫院的市場份額為85.16%,民營醫院為14.84%,公立醫院仍然占據了主導地位,但是也要看到2015—2019年,民營醫院的市場份額在連續大幅的增長。
2?民營醫院和公立醫院經營情況對比分析
2.1?收入情況對比
從表4可見,公立醫院院均總收入在2.65億元左右,而民營醫院院均總收入只有1952.87萬元,公立醫院的業務量目前遠遠大于民營醫院。公立醫院的人均醫療收入意味著民營醫院的創收能力還較弱。公立醫院的財政撥款收入占比為9.69%,而民營醫院只有0.49%,公立醫院獲取了政府更多的資金支持。
2.2?支出情況對比
支出方面,公立醫院的人均支出為50.18萬元,民營醫院為23.33萬元,這與兩者的業務收入情況相對應。支出中公立醫院的人均人員經費支出為18.05萬元,民營醫院只有9.16萬元,差別較大,意味著民營醫院在人員支出上更節省。
2.3?盈利能力對比
在盈余率方面,公立醫院為4.65%,民營醫院為5.13%,民營醫院的盈余率比公立醫院更高,這與民營醫院的逐利性有一定關系。同時,無論是公立醫院還是民營醫院,盈余率都不是很高,說明醫療市場的收支基本相抵,盈利能力并不高,這符合新醫改提到的堅持以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為主體的要求。
2.4?負債規模
在負債上,公立醫院的資產負債率為45.96%,民營醫院的資產負債率為62.76%,民營醫院的資產負債率比公立醫院更高。這說明民營醫院在運營過程中,比公立醫院更依賴于借款。同時,民營醫院比公立醫院融資上更靈活,銀行借款、商業信用、上市融資等都可以運用,而公立醫院在融資上的權限就很有限,藥品耗材平臺集中采購后,對供應商的付款期限也有了嚴格要求,使得公立醫院的現金流壓力增大。
3?民營醫院發展對公立醫院的啟示
3.1?公立醫院法人治理結構現代化
民營醫院具有成熟的治理結構。民營醫院所有權與經營權分立,有職業經理人團隊專職做管理,經歷過市場競爭的職業經理人對市場更敏銳,能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中及時調整經營策略。在新醫改的背景下,需要轉變政府職能,進一步落實“放管服”,賦予公立醫院更多的自主經營權。目前公立醫院領導往往是從醫療一線成長起來,受自身經歷的影響,更關注醫療一線,容易忽視經營管理。因此,儲備職業化的管理人才也是完善公立醫院法人治理結構必不可少的一環。
3.2?建立動態的醫療服務價格調整機制
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推進,開始實行藥品耗材零差價,但公立醫院藥品和耗材的采購、儲存、管理全過程都要付出很大的成本,實行藥品耗材零差價后,這些成本要從哪里獲得補償?短期內,財政會給予部分補助,但從長期來看,還是要靠公立醫院收入結構的調整。民營醫院在定價上擁有更大的自主權,能更快地根據市場做決策。而公立醫院的醫療服務價格長期以來都是政府主導,在藥品、耗材、檢查檢驗項目降價的基礎上,如何保證公立醫院的正常運營,就必須動態調整醫療服務價格,使醫生護士的勞務價值得到體現。
3.3?增加政府財政投入,突出公益性和社會效益
公立醫院的公益性屬性使得公立醫院承擔了很多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在重大疫情面前,公立醫院要承擔起抗疫的帶頭作用,使得業務收入大幅減少。國際上醫療衛生事業占政府支出比重一般在15%以上,而我國醫療衛生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只有7%左右。民營醫院在融資渠道上更為豐富,近年來,民營醫院上市的也越來越多,民營醫院以連鎖、兼并的形式不斷壯大。公立醫院受法律法規所限,不能任意借款或者融資,而醫院本身就是一個知識密集型、資本密集型的機構,需要大量的資金采購設備耗材等,因此補足醫療衛生財政支出,是公立醫院維護公益性和社會效益的重要保證。
3.4?發展專科,開展特色化服務
民營醫院為了快速發展客戶,會投資一些更容易入門的專科,這種差異化的競爭策略使得民營醫院得到了穩步的發展。近年來,公立醫院也開始重視專科醫院的建設,比如婦幼保健院、耳鼻咽喉科醫院、口腔醫院等,這些專科醫院在建成投入使用之后,馬上就獲得了快速發展。公立醫院要利用好已有的優質口碑,維護良好的醫患關系,并積極吸引新的患者群體。從患者需求出發,開展一些特色化服務,有助于提升公立醫院的形象。
4?結論
隨著經濟發展以及老齡社會的來臨,高端醫療和醫養結合的需求會越來越大,未來醫療服務市場將更為廣闊。在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民營醫院占比高達80%以上。新醫改鼓勵社會辦醫,鼓勵適度的市場競爭,促使優勝劣汰,確保醫療服務市場的持久活力。民營醫院的發展將不斷提醒著公立醫院革新,也為公立醫院的發展提供了新思路。公立醫院需要立足現狀,著眼未來,及時調整策略,在醫療市場不斷擴大的背景下,與民營醫院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共同致力于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為人民謀福祉。
參考文獻:
[1]朱莉萍,周令,陳麒,等.我國民營醫院的現狀及發展策略研究[J].醫學與哲學,2015(36):61-64.
[2]韋柳絲,曾柳艷,張新花.我國社會辦醫政策評價及民營醫療服務發展預測[J].衛生軟科學,2020,34(2):18-24.
[3]譚華偉,張培林,劉憲,等.民營醫院與公立醫院結構性競爭的理論內涵及框架構建[J].衛生經濟研究,2018(2):3-6.
[4]顧昕,陳斯惟.民營醫院在中國醫療供給側的市場份額[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2018,39(4):91-100.
[5]向前,王前,鄒俐愛,等.我國民營醫院發展趨勢及對公立醫院的影響分析[J].中國衛生經濟,2013,32(5):14-15.
[作者簡介]呂建玲(1989—),女,浙江樂清人,會計師,研究方向:醫院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