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聲健 聶文婧

面向人人,既是學校美育改革發展的關鍵之舉,也是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奮斗目標。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健全面向人人的學校美育育人機制,縮小城鄉差距和校際差距,讓所有在校學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機會。”“面向人人,建立常態化學生全員藝術展演機制。”“到2022年,學校美育取得突破性進展,美育課程全面開齊開足。”顯然,開齊開足美育課程、構建全員藝術展演機制、縮小城鄉和校際美育差距,是美育實現面向人人的基本路徑和重要舉措。同時,這也表明美育實現面向人人要達到兩個基本指標:一是所有學生都有接受美育的機會;二是所有學生都享有公平而優質的美育。
美育實現面向人人,涉及思想認識、課程改革、師資隊伍、硬件設施、評價機制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其中,關鍵在于師資培養。美育師資培養主要包括未來美育教師培養和薄弱學校兼職美育教師培養兩部分:前者是為了提高美育教師隊伍素質,使其達到實施公平而優質美育的要求;后者則是為了解決薄弱學校,特別是鄉村學校美育教師缺額較大的問題,使其達到開齊開足美育課程、讓所有學生都能接受美育的要求。對于美育實現面向人人,這兩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未來美育教師培養,要著力構建適應面向人人的美育教學素質結構
面向人人的美育既不同于專業藝術教育,也不同于社會美育培訓,其最顯著的特征就是面向人人——這是學校美育以美育人、立德樹人的本質屬性和根本目標所決定的。美育面向人人,對美育教師的素質結構提出了更高要求,包括:有呵護與滿足每個學生審美喜好與美好追求的美育理想,有給予特殊兒童或藝術后進學生特殊關注與關愛的教育情懷,有在藝術與美的事物面前人人平等的美育立場,有讓每個學生在美育教學中都能有獲得感與成就感的教育信念,有勝任美育課程教學與實踐活動指導的全能型專業素質,等等。
培養具有適應面向人人的美育教學素質結構的美育教師,主要有兩種途徑和舉措:一是推進高等藝術師范教育改革發展,以培養能夠勝任美育教學的專職美育教師;二是加強高校鄉村教師公費定向培養項目,以培養能夠承擔美育教學的全科教師。無論是培養專職美育教師還是全科教師,都必須特別重視教育情懷的涵養與理想信念的樹立,因為美育的目標是提高學生審美素養,陶冶情操,溫潤心靈,激發創新創造活力,這一育人目標的實現,是技術教育所無法達成的。某種意義上說,美育是一種情懷教育、人格教育,一個沒有教育情懷與理想信念的教師是無法勝任美育教學工作的。
涵養未來美育教師的教育情懷和理想信念,可以通過教師示范與課程引領、組織參與公益與社會服務活動等多種途徑來進行。其中很重要的是,要讓面向人人的教育教學理念深入未來美育教師之心,讓他們深刻認識到,學校美育絕不是培養藝術家、美學家的教育,它不是少數人的特權,而是每一個學生都應平等享有的機會。在專業能力培養上,無論高等藝術師范教育還是定向培養項目,都不能一味追求高精尖與高大上,務必要學以致用、“接地氣”,所開設的課程及對學生專業素質的要求都要適應學校美育改革發展的需求,要明確是為面向人人的學校美育培養人,而不是為專業舞臺或畫室培養表演與創作人才。在這方面,藝術院校的師范專業尤其要把握好辦學方向,不能培養會唱詠嘆調、會彈奏鳴曲,卻不能自彈自唱中小學教材里兒童歌曲的“高才生”,這種高才生的專業素養是無法勝任面向人人的美育教學的。另外,《意見》提出“面向人人,建立常態化學生全員藝術展演機制,大力推廣惠及全體學生的合唱、合奏、集體舞、課本劇、藝術實踐工作坊和博物館、非遺展示傳習場所體驗學習等實踐活動,廣泛開展班級、年級、院系、校級等群體性展示交流”,這要求高校培養的美育教師,不僅必須具備實用的、多才多藝的藝術表演與創造能力,還必須具備指導、組織學生開展這些活動的領導能力,唯有如此,藝術展演才可能真正實現面向人人。
總之,我們所培養的美育師資,必須具備面向人人的美育教學素養,讓每一個學生都能享受到公平而優質的美育。
鄉村學校美育培訓,旨在培養確保開齊開足美育課程的兼職教師
美育實現面向人人,首先必須破解的一大難題是切實提高鄉村學校的美育課程開課率——先要解決有沒有,再去思考好不好。如果鄉村的孩子沒有美育課,那么不管城市學校做得有多好,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面向人人。為此,《意見》要求“建立美育基礎薄弱學校幫扶機制”,并提出了具體的路徑舉措,其中包括“鼓勵開展對鄉村學校各學科在職教師的美育培訓,培養能夠承擔美育教學與活動指導的兼職美育教師”。
目前在許多地區的鄉村學校,“專職美育教師下不去、下去了留不住、留住了大多也是改教其他科目”的狀況還普遍存在,鄉村學校美育教師短缺是美育實現面向人人必須破解的首要難題。定向培養鄉村全科教師、招聘美育特崗教師、在鄉村學校現有各學科在職教師中培養兼職美育教師,是目前破解鄉村美育師資短缺問題的幾條主要途徑。其中,定向培養全科教師近年來各地都有探索,但規模較小,較之師資缺額與需求可謂杯水車薪,且“定向”的落地還要打些折扣。而招聘的美育特崗教師,又往往改教了其他科目,頂多兼任幾節美育課程,且三年期滿大多考離了鄉村學校,流動性太大。在這種情況下,培植與增強鄉村學校自我造血功能,著力開展對鄉村各學科在職教師的美育培訓,無疑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解決鄉村學校美育師資短缺問題的一條現實可行之路。
一般認為,把鄉村學校各學科教師培養成為兼職美育教師乃是無奈之舉,因為他們在專業技能上存在顯而易見的短板。但我們不妨換一個角度看問題——對于沒有開設美育課的鄉村學校來說,開齊開足美育課程是頭等大事,有人執教美育課程就跨出了美育面向人人的關鍵一步,不管他是專職還是兼職,是專業出身還是非專業出身。事實上,兼職美育教師在專業技能上存在的短板主要體現在高精尖的技能技巧層面,這些恰恰是鄉村學校美育教學難以派上用場的,而美育教師必備的能夠滿足中小學美育教學基本需要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是完全可以通過一定周期的針對性、實用性、系統性培訓學習掌握的。不僅如此,兼職美育教師對于面向人人的理解與實施較之專職美育教師反而可能體現出一定的優勢:他們不會受到專業化與技術化思維的束縛,能夠更好地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樹立教學理念,更容易跳出學科本位而放眼于以美育人,更能理解面向人人的真諦;他們在文化底蘊上通常要比專職教師更勝一籌,其教學水平與美育質量完全可能依托更厚實的文化底蘊而得到根本性保障;他們除了上美育課之外,還可能通過班級管理、班級與校園文化建設、主教學科與兼任藝術學科相互融合等實施全方位的美育,讓美育滲透學校教育全過程、各方面。從這個意義上講,兼職美育教師不僅需要而且大有可為,開展鄉村學校兼職美育教師培訓不僅意義重大而且切合時宜。
從全國范圍來看,美育實現面向人人,還有很多難題需要破解,但只要抓住師資培養這一關鍵環節,許多問題就能迎刃而解,《意見》提出的“到2022年,學校美育取得突破性進展,美育課程全面開齊開足”的目標就有望實現。
責任編輯: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