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勇 張鳳益
摘 要:本文簡要介紹了我國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歷史沿革和類型,重點分析了“重慶市渝西地區技工教育聯合體”改革重組的指導思想、重組規模、運行機制、重點任務等,以期更好地助力重慶市尤其是渝西地區技工教育和產業的發展,推動校校、校企和教產研深度融合,為重慶市技工教育集團化發展添磚加瓦。
關鍵詞:技工教育集團? ? 校企育人? ? 高質量發展
職業教育集團是職業學校、企事業單位、行業機構等組織為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作發展而自愿組成的產教聯合體。職業教育集團以服務產業發展和經濟建設為宗旨,以集團章程為準則,以專業共建、人才共育、資源共享為紐帶,以合作共贏為基本原則。
一、我國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歷史沿革和類型
我國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始于20世紀90年代,近30年來各類職業教育集團在全國各地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方興未艾,特別是近10年來,各級政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鼓勵職業教育集團化發展的政策措施?!蛾P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鼓勵多元主體組建職業教育集團;2021年8月12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三部委出臺《關于深化技工院校改革? 大力發展技工教育的意見》,指出支持集團化辦學,積極探索組建區域性、行業性等多類型技工教育聯盟,打造100個左右技工教育聯盟(集團);《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促進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通知》提出,重點推進職業教育集團化發展,開展多元投資主體共建職業教育集團試點,健全已建職業教育集團運行機制,充分發揮職業教育集團的輻射帶動作用,激發職業教育集團辦學活力。
技工教育集團化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政策利好和機遇,技工教育作為我國重要的類型教育,各地技工院校牽頭組建的各類技工教育集團(聯盟)既是職業教育集團的主要載體,也是當前和未來我國加快技工教育辦學機制改革、促進優質資源開放共享、實現校企協同育人、推動技工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模式。
截止到2020年年末,全國有技工院校2423所,由于地方政策、區域經濟、組成方式的差異,各地組建的技工教育集團(聯盟)類型多樣、模式各異。按照集團成員的聯結形式劃分,技工教育集團(聯盟)主要有三種類型。一是契約聯結型,即以優質技工院校和品牌行業企業為核心,通過協議、合同或集團章程等契約形式聯合其他學校、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組建技工教育集團,集團內各成員單位法律地位平等、人財物保持獨立不變、單位性質及管理隸屬關系保持不變。二是資產聯結型,以某一核心成員為主,通過成員單位人財物的整合劃入組建技工教育集團,成員單位一般不再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而是成為集團主體單位的一部分,成員單位以資產和隸屬關系為紐帶。三是資產契約混合聯結型,即部分成員單位經資產資源實質整合后成為核心層成員單位,再以契約方式聯合其他學校、企業、社會機構等組建技工教育集團,這類職教集團包含通過資產(股權)或隸屬關系聯結的核心層、緊密層成員單位和通過契約形式聯結的松散層成員單位。
契約聯結型技工教育集團方便集團組建操作,可以突破不同單位人財物和隸屬關系的藩籬,跨部門、跨行業、跨區域、跨所有制廣泛吸收各種單位加入,有利于組建合作服務領域寬、影響輻射面廣的大型職教集團,這是目前比較常見、數量最多,也是發展相對比較成熟的一類技工教育集團。但是,由于成員單位之間的聯結比較松散,缺乏強有力的利益制約機制,各成員單位的行為易帶有短期性、本位性的傾向,導致集團運行效率不高甚至運行困難,有的集團甚至在組建后就形同虛設、名存實亡了。資產聯結型技工教育集團有利于整合成員單位的資源形成資源集聚優勢,增強集團競爭力,成員之間以資產或隸屬關系為紐帶形成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利益制約關系,緊密的合作關系使集團具有較強的凝聚力,有利于提升集團合作效率和水平。但是,因成員單位性質、隸屬關系不同,存在產權變更、人事變動等問題,集團組建難度較大,耗時長;成員和集團的輻射面窄;個別成員單位的變故會給集團造成較大的波動,這類技工教育集團目前比較少見?;旌下摻Y型技工教育集團實現了資產聯結和契約聯結的有機結合,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前兩種模式各自的優點又彌補了它們的不足,相對來說是一種比較理想的技工教育集團化發展模式,可以大力倡導。
隨著技工教育的不斷改革發展,技工教育集團化發展為中國職業教育作出了有益探索,也涌現出了一批成功的集團化辦學典型案例。 2019年9月,由山東濟寧技師學院牽頭組建的濟寧市技工教育集團是山東省首家實質化運作的契約聯結型區域性技工教育集團,其成員現有技工院校20所、職業培訓機構9家、企業188家,集團內各成員單位性質不變、隸屬關系不變,以市場化合作方式運作,共享優勢資源,共享合作成果,走出了一條成功高效的校企深度合作、產教融合發展的集團化發展之路。
二、重慶市技工教育集團化發展概況
就重慶而言,全市有技工院校51所、技師學院11所,由技工院校牽頭組建的職教集團(聯盟)有近10個,但重慶市技工教育集團化發展起步較晚,無論是數量、規模,還是輻射帶動作用、品牌號召力都還需要重慶技工教育人進行更多探索實踐、付出更大的努力。
2011年6月,由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批復同意,重慶市工業技師學院牽頭組建的“重慶市渝西地區技工教育聯合體”正式掛牌成立,這是重慶市第一個契約聯結型區域性技工教育聯盟(集團)。建立之初,聯合體成員有技工院校5所、企業6家、職教研究所1家、人力資源公司1家。10年來,在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領導下,在各辦學主管部門的關心支持下,渝西地區技工教育聯合體在促進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共謀高質量發展等方面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和實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但隨著國家尤其是重慶職業教育形勢的快速變化,渝西地區技工教育聯合體的短板也日益凸顯:一是聯合體的管理運行機制不健全,日常工作主要靠牽頭單位(重慶市工業技師學院)獨自支撐,其他成員的作用未得到很好發揮,特別是近年來聯合體工作基本上處于停滯狀態。二是原成員單位數量少、覆蓋面窄、代表性不強,原5所成員技工院校未覆蓋渝西地區所有的技工院校,其中個別學校因主辦企業改革而停止了招生并注銷了辦學資質,原6家成員企業都是永川區企業,不僅覆蓋面窄還欠缺代表性,聯合體規模偏小,成員單位類別缺失。三是原成員企業參與聯合體工作的積極性不高。
三、“重慶市渝西地區技工教育聯合體”的改革重組
為更好地助力重慶市尤其是渝西地區技工教育和產業的發展,推動校校、校企和教產研深度融合,為重慶市技工教育集團化發展添磚加瓦,聯合體成員一致同意對“重慶市渝西地區技工教育聯合體”實施改革重組。
(一)指導思想
圍繞重慶市重點產業和新興產業發展,堅持以服務經濟和技工教育發展為宗旨,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以市場需求和促進就業為導向,以共建共享共贏為目標,整合資源,建立“政府指導,學校主導,行業企業、人力資源公司、社會培訓機構和職業教育科研機構積極參與”的重慶市渝西技工教育集團。
(二)重組規模
重組后,集團有政府和主管部門等指導單位4家,成員單位從原有的13家擴大到43家(技工院校6家、企業25家、人力資源公司5家、培訓機構6家和職業教育研究所1家),不僅覆蓋了技師學院、高級技工學校、普通技工學校和社會培訓機構,還涵蓋了渝西地區乃至重慶市知名的大中型企業,集團規模、覆蓋面擴大,輻射作用、服務功能和運行機制都有了較大提升。
(三)運行機制
一是集團采取契約式合作方式組建,成員以書面方式自愿申請加入,集團章程是全體成員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根據集團章程逐步建立完善集團內部決策、執行、協商、監督、調解等運行有序、高效的工作機制。二是集團成員皆為理事會成員,地位平等,理事會作為集團的最高決策機構,負責審議通過集團年度工作計劃和總結,討論決定集團重要工作事項,選舉產生集團常務理事單位和秘書長、副秘書長單位并監督其工作。理事會下設秘書處,負責集團常務工作。三是建立招生就業、教學教研、學生教育管理、師資隊伍建設、專業與課程開發建設、培訓與技能評價和校企合作7個專門工作委員會,統籌協調推進集團相關工作。四是集團不收取會費,集團活動由成員輪流承辦,集團運維和活動經費通過承辦單位自籌、成員單位贊助和集團創收收益等途徑解決。
(四)重點任務
一是促進技工教育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深化校校、校企和產教研合作,打造“共建、共享、共贏”的發展共同體,努力建成全國示范性技工教育集團。二是著力破解六大難題。集團將結合工作實際,團結帶領成員單位努力破解技工院校招生困難、院校辦學趨同化、企業參與學校專業建設和課程研發積極性不高、企校師資專家共享不暢通、不同層次技工院校學生互通立交橋不暢通、學生高質量就業難六大實際難題,實現校校、校企之間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深度融合,增強集團成員單位活力,推動校企共謀高質量發展。三是統籌協調六項工作。統籌協調招生就業工作,統籌協調培訓評價工作,統籌協調教育教學工作,統籌協調專業建設工作,統籌協調校企融合,協作推進科研創新。通過六個方面的統籌協調,逐步把集團建設成為聯結緊密、協作有序、運行有效、創新發展的技工教育集團。四是建好集團門戶網站,打造集團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品牌共育的互聯網平臺。
參考文獻:
楊柳,易玉屏,夏金星.職教集團組建模式的分類與特點分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20).
(作者單位:重慶市工業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