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惠媛 李曉鶯
隨著中等職業教育供給側改革的深化,中等職業教育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聯系更為直接密切。為了培養適應市場、服務經濟發展的藝術型應用人才,浙江省縉云縣工藝美術學校積極探索創新型、實用型人才培養,構建了“1+2+3”的協同縱向人才培養模式。該模式基于“初三一年預科班學習,兩年中職專業強化,三年大學提升”培養路徑,根據中職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習階段,將整個中職階段的人才培養目標明確為“素養+技能”雙優人才,實現了初中教育、中職教育與大學教育專業學習的串聯銜接。在此,筆者以商品油畫專業的協同育人機制改革為依據,從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背景、實施的過程以及改革所取得的成效等方面分析論證“1+2+3”協同縱向人才培養模式。
實施背景
政策背景。《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指出,以改革創新驅動教育發展,創新育人方式,深化課程教學改革。職業教育要積極立足自身進行創新,以創新為突破口,適時進行協同育人方式的改革,為經濟社會發展輸送高素質建設者和實用型藝術人才。十九大以來的教育發展,確立了“教育改革,供給側是關鍵”。因此,職業學校要重視藝術人才協同育人機制的改革,立足學生本位,優化課程,使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模式能動態實時對接社會發展需要,淘汰落后機制,轉型升級。
地方經濟。麗水被譽為“浙江綠谷”。當前,麗水市政府明確提出打造旅游經濟,而古堰畫鄉和仙都景區是麗水市“十三五”期間傾力打造的重點建設項目,目前都已進入國家旅游局5A景區評估階段。2016年10月份,古堰畫鄉成為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重點支持建設的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今后,旅游文化的發展必然是麗水經濟發展的特色方向。這就需要大量從事藝術的人才服務當地、建設當地、發展當地。古堰畫鄉這個“畫”字,儼然成為一種經濟符號。當前,古堰畫鄉小鎮進駐的畫廊企業多達五十余家,初步形成了集油畫制作、銷售、定制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行業年產值達1.2億元,畫作遠銷20多個國家和地區。
學校發展。協同育人一直是我校堅持的辦學方向,學校積極與企業協同辦學,定期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依據《浙江省中等職業教育“十三五”發展規劃》的指導,我校繼續發展特色藝術教學之路,同時創新相關專業培養模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專業能力和競爭能力。商品油畫專業雖然是我校的老牌藝術專業,但近幾年培養的學生卻表現出“理論不精、技能不強,流失率高”的現象。培養適合社會需求的實用型藝術人才,已成為我校美育專業改革的重點。立足于學校發展,根據商品油畫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我校提出了“1+2+3”的藝術人才協同縱向培養模式。
實施過程
構建“1+2+3”中職階段課程體系
為了使商品油畫專業“1+2+3”人才培養模式盡快貫徹實施,學校于2015年多次組織教務處與專業組教師對接麗水職業技術學院,在深入調研與探討的基礎上對中職階段的課程進行了調整,優化了部分課程的課時與內容,按“1+2+3”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制定整個課程體系。2014年,學校開設第一屆新模式人才培養的商品油畫班,經過兩年實踐,2016年根據專業建設定位要求與實際摸索,繼續優化課程,增加了限定選修與自由選修課程。商品油畫專業“1+2+3”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開始成熟并日益完善。目前,學校中職階段的課程包括:公共基礎課,含語文、數學、英語、體育、音樂、德育;專業核心課,含素描、色彩、速寫、油畫;限定選修與自由選修課程,含動漫、PS、書法、國畫、武術;特色課程,含美術史、商品畫技法、營銷禮儀等。
優化課程資源庫的建設
為了服務麗水,特別是服務古堰畫鄉發展,響應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綠谷畫工”人才品牌的號召,學校根據“1+2+3”人才培養目標及自選課程建設要求,主動將課程標準和崗位與教學標準進行對接,開發了《商品油畫技法》等核心教材和油畫教學資源庫。教材編寫分為三步。一是組建編寫團隊,確定內容。編寫團隊由骨干教師組成,同時邀請行業專家和企業參與,提供指導。二是制定編寫計劃,分期完成。在這一階段里,團隊成員各司其職,對教材初稿進行嚴謹的編寫和研討。三是多方聯動論證,通過學校驗收、學生試讀、專家審讀等完善教材,同時利用課堂開展試教,不斷完善直至教材定稿。在資源庫建設過程中,學校不斷深入行業、企業和互聯網,獲取信息及數據,以此推進教學案例庫、數字化資源建設。
搭建協同育人保障機制
成立協同育人教學研究組。就“1+2+3”人才培養目標來說,中職階段的學習極為關鍵。學校積探索商品油畫專業與市場發展的融合、專業知識與行業知識的融合、專業技能與生產技能的融合、現代繪畫工藝與傳統油畫工藝的融合。學校成立了商品油畫協同育人教學研究小組,開展商品油畫工學結合建設的市場背景、行業狀況、社會需求等的調研分析。
內外兼修創新創業。商品油畫專業成立以來,學校不斷推進專業基地建設。目前,學校與深圳美藝油畫公司、廈門樂福門油畫公司、廈門華之采油畫公司等十幾家油畫企業建立了美學體驗合作基地。在古堰畫鄉景區內成立分校,作為集油畫學習、油畫制作、油畫展示、油畫銷售為一體的全新美育實踐基地。該基地始終以“1+2+3”人才培養目標為導向,堅持商品油畫人才培養理實一體化。此外,學校立足校內平臺建設,強化學生的科研與創新創業能力,積極出臺相關技能大賽獎勵機制,并以導師制協助學生組建技能競賽團隊,提升學生的競賽能力。
產教融合服務社會。2015年至今,為服務麗水社會發展,學校多次參加社會上的各項活動,如2016年開始參與古堰畫鄉創5A建設活動,使學生藝術技能得到了鍛煉和展示;2017年參與麗水壺鎮以“五水共治”為主題的墻體創作,并成立藝術工作坊;2019—2020年參加仙都藝術集市;2021年為縣消防隊創作消防油畫作品、為胡村鄉村美化創作墻繪作品。學生還在課余時間,接單創作涂鴉作品、禮品外包裝設計及室內裝飾繪畫等。僅2021年,學生“產教結合”收入達3萬余元,以產促學,贏得了社會與政府的高度好評。
成果與成效
完善了課程體系,滿足了學生美育發展的需要。為適應“1+2+3”人才培養模式,學校深入行業、企業調研,并根據學生升學、就業的需求,完善了與“1+2+3”人才培養方案相適應的一系列特色課程體系,組織建設了相應的課程資源。兩年來,商品油畫專業編寫8本核心教材,積累1.8TB的數字化課程資源,為“1+2+3”人才培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豐富了教學資源,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升。學生職業能力顯著提高,參加各級各類比賽,獲全國技能大賽優秀獎1項,省技能大賽獎1項,麗水市技能大賽一等獎10項、二等獎35項;參加美術協會舉辦的全國比賽獲一等獎1項,省級獲獎15項,市美協會入選6項。另外,商品油畫班組建的公益墻繪組織連續兩年獲評浙江省助力職教優秀團隊。
強化了協同育人機制,為地方經濟文化增活力。人才培養模式實施以來,商品油畫專業的受關注程度日益提升。“校企合作”緊密結合麗水地方經濟,融入地方產業鏈,初步形成了“工學結合”的實訓基金和管理模式。目前,在中職第二年學習期間,學生所繪油畫已經實現對外銷售,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隨著近幾年墻繪和民宿的興起,商品油畫專業學子根據每家民宿的特點定制不同風格的油畫上墻,將藝術運用于生活,為麗水民宿經濟的發展增添了色彩。同時,圍繞“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主題創作公益墻繪,累計繪制8萬多平方米,得到麗水市各級政府的廣泛好評。
根據教育改革的新發展、新要求,商品油畫專業從2019屆開始實施“3+2”中高職貫通人才培養模式,“1+2+3”模式將退出歷史舞臺。可以肯定的是,得益于對該模式一以貫之的堅決執行,縉云縣工藝美術學校已然為整個麗水地區培養起一支梯隊合理、基本功扎實的商品油畫教師隊伍,并為此專業順延“3+2”繼續發光添彩。
責任編輯:周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