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紅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人們的社會生活方式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教學也進行了現代化改革。微課是信息技術的重要產物,因為其具備對教學活動的改善與優(yōu)化作用而受到眾多教育者的青睞。微課主要通過視頻影像向學生講解教學內容,通過放映視頻向學生傳授知識。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也應充分認識到微課的重要作用,并積極探究微課提升教學效率的有效策略,以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數學;微課;應用
微課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將課本中的某一獨立知識點作為依據,借助多媒體設備制作而成的課件。微課多借助動畫或音頻、視頻的方式,將數學知識點向學生呈現,調動學生課堂學習興趣的同時,推動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本文分析了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以期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一、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一)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思維活躍、好奇心重的時期。微課教學模式旨在應用視頻、動畫等資源,結合課程知識,創(chuàng)新課程教學方法。在教學小學數學時,應用微課教學模式,能給學生增加不一樣的體驗。相較于傳統(tǒng)的多媒體課件及板書式教學,增加視頻、動畫等資源,可以讓學生在學習時感受學習方法的多樣性,并積極地參與到課程學習活動之中,更好地了解數學學識,解答數學習題。
(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思維
運用微課與操作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可以結合思維導圖等不同類型的教學工具。根據思維導圖的特性,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系統(tǒng)性的整理。此外,還可以在解題時使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大膽思考,討論多種解題的方法,獲得不一樣的數學學習體驗,了解不一樣的數學解題思路。相較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這樣的教學方式,既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主性,還可以促進學生發(fā)散思維的發(fā)展。
二、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應用微課,創(chuàng)設趣味教學情境
興趣是小學生開展數學學習活動的主要推動力,只有喜歡數學,方可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充分發(fā)揮學習主動性,提升自身學習效率。因此,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可利用微課完成趣味教學情境的構建,調動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如教師可將枯燥的知識借助生動形象的微課展現出來,改變傳統(tǒng)模式下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增添數學課堂趣味性。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將注意力集中至教學活動中,提高自身學習成績,感知數學學習的樂趣。
例如,講解“認識圓的面積及其計算”這一教學內容時,此節(jié)課中涉及的知識較為單調、抽象,教師便可借助微課,利用動畫填充手段將圓的面積生動形象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隨后借助微課中的動畫操作對學生加以指導,促使學生開展小組合作活動,探討如何將一個圓拼剪成一個同長方形相類似的圖形,再合作探討圓的要素同長方形長、寬間的關聯(lián),由此完成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教師借助趣味教學情境的設計,除可吸引學生積極開展數學學習活動外,還可幫助學生針對數學知識形成深層次記憶,有助于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提升。
(二)應用微課,引導學生自主思考
當前,教學目標和執(zhí)行方案均以“確立學生主體位置、提升學生主觀能動性”為主,并不局限于教師單一講授這一途徑。由此可見,在微課的講授過程中,教師需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明確學生的想法,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從而針對疑難點做出更有針對性的回饋。由于微課本身具有內容簡單、主旨明確的特點,因此在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復習環(huán)節(jié)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教師可以在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設計2~3個教學問題,以游戲、視頻等方式通過多媒體展現出來,在此過程中學生所回答的答案正確與否并不重要,目的是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點的具象印象,便于講授環(huán)節(jié)的開展。復習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應傾向于知識點的鞏固,時刻把控學生的學習進度,可以反復展現課程導入環(huán)節(jié)中所提出的問題,在幫助學生記憶的同時,協(xié)同學生一起獲得學習的成效感,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例如,在學習“負數”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在課時講授完畢,為學生播放溫度計的使用方法,視頻播放完畢向學生們提出問題,比如:當溫度是負數的時候,溫度是高還是低?學生自由回答后,教師不要急于給出答案,應讓學生帶著問題自行尋找答案,并在下次課前予以回答正確的第一人獎勵。這樣一來,不僅回答正確的同學會努力保持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還能夠間接促進其他學生再接再厲。
(三)完善微課制作手段
微課的制作手段直接影響教師的授課過程和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利用微課時出現展示圖片不清晰或是視頻播放卡頓、無法正常播出等,都會使學生從內心產生排斥、抗拒等情緒。特別處于小學高年級階段的學生此類特征更為明顯。有些教師在課件選擇時,往往會在互聯(lián)網上選擇成品課件直接應用。有些教師甚至對課件并不了解只是為了迎合形式而應付了事,導致本人無法掌握講授進度和情況,學生自然也無從反饋,久而久之產生消極情緒。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教師在課前沒有先行播放課件就開課,導致在講課過程中時常出現音頻變軌、視頻畫屏等情況,不僅延誤教學進度,還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遏制上述情況的出現,教師應當完善微課制作手段。例如,教師可以在“圓錐的體積”一課講授中,利用Flash演示動畫向學生展示圓柱的底面積與高同體積之間的關系,還可以在時間安排允許的情況下結合找不同的游戲,在多種形狀中找到屬于“圓錐”一類的物體,找到圖片中所隱藏的數字計算出其體積。教師在整個講授過程中需要明確,只有對微課教學環(huán)節(jié)做出有針對性、趣味性的設計,才能夠發(fā)揮它的最大效能,實現知識的延伸
三、結語
總之,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考查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時期。在教學數學知識時,教師需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式。在應用微課與操作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時,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讓學生掌握數學學習技巧,提高學生在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新翠.微課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性及有效操作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2020(20):115.
[2]王麗珍.小學數學教學中微課與操作的結合[J].數學大世界(下旬),2020(4):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