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鄉村振興離不開鄉村文化的振興,農村文化禮堂將成為浙江當代農村的文化新地標和農民群眾的精神家園。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要深化農村文化禮堂建設為抓手,強化農村文化禮堂對鄉村文化復興的多重功能,以鄉韻為骨彰顯傳統文化新元素、以鄉風為基引領精神文明新風尚、以鄉愁為魂守望精神家園新天地,把農村文化禮堂建設提升到一個新的發展水平。
關鍵詞:文化禮堂;鄉村;鄉韻;鄉風;鄉愁
鄉村振興離不開文化的引領,文化振興更離不開農村文化禮堂可持續發展。當前,浙江農村文化禮堂總體運行將由創建成長期進入全面發展期的提質擴面時期,如何在鄉村振興戰略中推動農村文化禮堂實現常態化、可持續發展,這是擺在各級文化部門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我們務必要依托文化禮堂這個平臺,讓歷史文脈得以延續,鄉村風貌得以彰顯,文化內涵得以體現。
一、以鄉韻為骨彰顯傳統文化新元素
農村文化禮堂作為基層文化平臺。各地文化禮堂建設充分結合鄉村風貌和資源稟賦,做足標識、村歌、特色的文章,形成“一村一品”、“一堂一韻”。彰顯了文化禮堂的生活化、鄉土化和民俗化。
(一)讓標識散發文化韻味。通過設計與提煉文化禮堂外在形象的系列元素,各地文化禮堂均在顯著位置裝有全省統一文化禮堂標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字,引導公眾的文化認同,規范其社會行為以及人生觀、價值觀。形象標識作為紹興市各村文化禮堂的統一標識,總體框架設計應充分考慮全市的共通性。但為了體現各村特色和文化差異性,應考慮主題鮮明、獨具特色、富有創意、高雅美觀的文化韻味。
(二)讓村歌傳播鄉音鄉韻。村歌,承載著一個村的歷史和村風、民風,是鄉土文化傳承的一種重要方式。近年來,浙江省紹興市各縣市區相繼開展了文化禮堂“村村寫村歌、人人唱村歌”的活動,引導村民唱出了鄉韻、唱出了情懷、唱出了贊美,而且為新時代鄉風文明建設植入了新元素。如新昌縣 “中國夢想·美麗新昌”村歌征集活動、嵊州市農民“種文化”大展演暨農村文化禮堂才藝活動村歌專場比賽,柯橋區“幸??聵颉薄按甯琛眲撟餮莩筚?。很多村歌都將村情、村景、村民融匯其中,寫出了各具特色、日新月異的鄉村新景象。
(三)讓特色鑄就禮堂品牌。各地充分利用各地鄉土文化資源稟賦,挖掘和傳承農村優秀文化資源,注重傳統民俗文化與現代文明的融合創新。如紹興市柯橋區楊汛橋鎮仁里王村的書法藝術館、齊賢鎮齊賢社區的“三六九”醫藥館、平水鎮祝家村的日鑄茶制作體驗館。越城區城南街道鳳凰村的紅色藏品館等。
二、以鄉風為基引領精神文明新風尚
農村文化禮堂以教育培訓、送文化進村、禮儀儀式等活動為載體,搭建村民互相熟悉、互懷敬意、互感親切的新型鄰里關系,打造集思想教育、文明傳承、承載鄉愁的文化綜合體,進而引領精神文明的新風尚。
(一)在教育培訓中啟迪民智。振興鄉村,必須啟迪民智。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教育講座,起到思想引導、道德教化、禮儀培養、文化熏陶對人的精神撫慰和凝聚作用。舉辦音樂、舞蹈、美術等各類文藝培訓講座,開展國學講座進文化禮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進文化禮堂傳承活動。弘揚真善美,傳遞社會正能量,提升了公民素質,培育了文明新風尚。
(二)在“五進禮堂”中陶冶情操。農村文化禮堂是鄉村振興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源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將全面推動農村文化禮堂建設。如紹興市柯橋區文化禮堂全面啟動以宣講培訓、文藝演出、法律法規、健康生活、非遺項目等五方面內容為主的“五進禮堂”活動,吸引農民群眾廣泛參與,增強農民群眾對文化禮堂的親近感、認同感和歸屬感。讓“傳承家風家訓,弘揚中華美德”在全區蔚然成風。
(三)在禮儀展示中規范行為。農村文化禮堂體現的“精神家園”本質特征,有利于解決農民深層次精神文化需求,煥醒農民對父母、家庭、族群、家鄉和祖國的精神依戀、寄托,從中升華中華民族情懷、集體意識、共同價值觀等精神家園支柱。如迎新祈福禮儀活動、18歲青年成人禮、學子開蒙禮、敬老愛親禮等富有特色的傳統禮儀活動,使農民群眾在重溫源遠流長的傳統禮儀、品嘗健康文明的過年味道中,逐步形成謙遜有禮、尊老愛幼的行為風尚。為新兵舉行入伍禮,讓即將邁入綠色軍營的新兵在錚錚誓言中踏上新征途。
三、以鄉愁為魂守望精神家園新天地
習近平總書記說,要記得住鄉愁。記得住鄉愁,就必須保護好鄉村風貌,傳承好當地文化習俗。而文化禮堂真是守望鄉愁的好陣地,它為接續鄉村記憶帶來了新的希望,開辟了廣闊的新天地。
(一)要用家風家訓留住鄉愁。家風家訓就是我們中華民族共同的鄉愁,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內涵、獨特的藝術形式真實地反映了各個時代的風貌和社會生活。如紹興市柯橋區 “好家風”建設系列活動,以小品、蓮花落、專題片等多樣化的形式,宣傳優秀家庭的先進事跡;以家風館、家風長廊、家訓墻等為載體,對各類優秀家風家訓等內容進行圖文并茂地展示,打造精神文明新陣地。
(二)要用節日活動維系鄉愁。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民俗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陽,這些傳統節日無不濃縮著民族記憶,折射出中國千百年來積淀凝聚的文化認同。如紹興市各地開展的舞龍舞獅表演、蓮花落表演、燈謎元宵會、越劇折子戲等傳統民俗文化活動。守望鄉愁,在傳統的節日里一遍遍追尋文化的鄉愁,強化游子對于家鄉民俗文化的眷戀。
(三)要用展陳展示凸顯鄉愁。文化禮堂的“五廊”用圖片、文字以及實物來展示村史村情、鄉風民俗、崇德尚賢、美好家園等內容。如紹興市共完成農耕、水利、珍珠、香榧、竹編、棕編、宮燈、龍燈、婺劇等13個特色展覽館建設,打造了各具風格的文化館藏;同時,為打造具有濃郁村落特色的文化禮堂提供資料佐證。
總之,鄉村振興離不開鄉村文化的振興,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農村文化禮堂建設模式,有針對性地解決農村文化禮堂建設中面臨的問題,讓農村文化禮堂真正成為當代農村的文化地標和農民群眾的精神家園。
參考文獻:
[1].黃杭娟 顧承甫.浙江省農村文化禮堂建設培訓實用教材[M].武漢大學出版社.2016(12)
[2].章慧娟.柯橋區文化禮堂建設操作手冊[M].紹興市柯橋區農村文化禮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2018(3)
作者簡介:毛紅霞,女,(1972.9-),浙江紹興人,漢族,大專,小百花三級演員中級職稱,研究方向:群眾文化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