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蘭
摘 要:隨著信息時代發展的步伐不斷加快,科技技術已經滲透到了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并且得到了廣泛運用。在新時代發展背景下,家長以及學校應當格外重視學生自身道德素質的提升,促進學生健康的發展。作為小學班主任,要明確德育的重要性,加大對德育的宣傳力度,為學生營造具有濃厚德育氛圍的學習環境,增加實踐教學的機會,讓學生能夠接觸到相關的公益活動,明確德育的重要性,從而實現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不僅如此,目前在信息時代的背景下,小學班主任也面臨全新的挑戰,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德育,進一步促進學生道德素質的不斷發展。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德育
1. 德育工作開展的實際意義
(1)樹立學生健全人格的發展
在信息技術普及的今天,使所有人對信息的獲取都變得十分低下,并且對于不良信息的傳授也變得十分簡單。成年人信息普及的今天都會受到嚴重的影響,更不用說沒有形成正確思想觀念的小學生了,并且小學生對信息的辨識度并不高。由此可見,班主任應當全面促進德育工作的開展,不斷引導學生,從而使學生可以形成正確的人格,學會辨認信息的價值。
(2)為學生塑造正確的三觀
從根本上來說,學生對知識的認知是匱乏的,并且在書本上積累的知識內容也難以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由此就需要學生有更多的知識作為積累,對知識的吸收程度也相對較強。但是在當前的網絡中,部分觀念十分極端,如果學生不具備較高的辨識度就會難以吸收。身為班主任,應當全面開展德育工作,為學生樹立良好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2. 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面臨的問題
(1)德育觀念落后
目前階段,許多小學班主任的教育觀念還是比較落后,沒有跟上時代的腳步,對于互聯網的認知也比較片面,教師認為互聯網只會給學生帶來負面影響,因此教育學生遠離互聯網。還有部分情況是,班主任會用自身的道德價值觀來教育學生,忽略了學生真正的需求,這樣的方式很難讓德育走進學生的內心,從而導致學生被動地接受教育,沒有真正地了解道德素養,更無法讓學生接受良好的道德教育,從而讓德育工作得不到實踐。
(2)德育內容不完善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提高,在德育的教育過程中也出現了很多信息化的元素。學生可以通過網絡信息進行查閱、收集資料,利用網上有趣的知識與信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在學習上也可以滿足學生的需求。網絡道德教育中行為德育是德育工作全新的教育內容,學生可以通過網絡上一些相關的信息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但很多教師還沒有利用網絡開展德育,仍然進行統的教育模式。與此同時,德育工作得不到實踐,不能從根本上了解德育的主要內容,導致學生因此失去學習興趣,認為德育工作只是一種形式。
(3)缺少系統性的教學資料
說教可以說是當前德育工作中十分重要的教育方式,并且部分的班主任在進行德育知識教學時并沒有對學生的實際需求以及社會現狀進行全面整合,只是簡單地進行表面的德育工作,對資料的搜集也十分倉促,所教學的內容十分生硬,學生難以理解內容的實際含義,并且在知識的接受方面也造成了嚴重的阻礙。
3. 信息時代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對策
(1)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提高德育工作的成果
德育是一個長久的教學過程,應確保教育的多樣化,避免單一、刻板的教學方式。小學班主任在德育工作的開展過程中,要結合學校的實際教育環境,不斷深化自身的德育知識理念,使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德育教學。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能夠幫助小學班主任營造更加豐富、多彩的德育課堂,提升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對德育知識的關注度。教師還可以通過引導學生自行查閱和搜集資料的方式,增加學生的實踐機會,使學生能夠通過資料搜集的過程,獲取更多關于德育的知識,促進學生對德育知識的了解和掌握。
(2)科學化教學,提升德育工作的效果
作為小學班主任,應當將德育工作與當地的傳統文化相融合,從而增加教學中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具體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接受德育,增強學生對中國悠久歷史文化的了解,這種教育方式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使德育的實效性得到有效提升。教師應當以傳統文化作為教學的活動主題,為學生提供更多了解傳統文化的平臺。例如,“畫臉譜、制作油紙傘、捏面人”等,學生具有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的性格特征,傳統文化的手工活動不僅能調動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能夠自主地進行活動,還能為學生營造愉悅的學習氛圍,使課堂教學更具趣味性,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德育知識。
(3)創新教學方式,提高德育工作的成果
創新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滿足現代學生對學習的需求。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德育內容也具有相應的時代性,作為小學班主任一定要緊隨時代發展,與時俱進,為學生創造符合時代發展的德育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得到顯著提升。通過互聯網的方式,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德育教學資源,還可以將學生間發生的德育例子記錄下來,通過多媒體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宣傳和教育,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德育在生活中的體現。同時,班主任還要注重對學生學習內容的掌握,通過科學、合理的方式引導學生,使學生能夠正確面對身邊的人、事、物,提升學生在德育活動中的參與度,促進學生增強對自我的認知。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關于德育的主題班會。為學生播放近期的時政熱點內容,使學生觀看視頻了解國家及社會的相關事件,為學生播放特殊時期的相關視頻,讓學生感受我國民族同舟共濟、共克時艱的寶貴精神,體會我國醫護人員的敬業精神和愛國精神,使學生從中學習到對祖國的使命感,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并且,教師為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針對我國的偉大事跡進行搜集和整理,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 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階段是促進學生道德品質提升的關鍵時期,并且為之后的成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更是重中之重。如果學生在一開始就可以養成良好的習慣,那么學生思想品德的提升就會水到渠成。在新時代發展背景下,各個學校都開始重視對學生道德素質的培養。信息時代的發展不僅給德育工作帶來了全新的挑戰,也帶來了機遇。因此班主任應當對學生進行良好價值觀的培養,這對我國精神文明的創建有著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籍曉玲.論網絡時代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電子制作,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