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媛
摘 要:提高語文素養,就必須抓好語言文字訓練,這要求老師從多方面進行教學改進,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促進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
關鍵詞:語言文字 訓練 語文素養
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對語文教育的學習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提高語文素養,必須抓好語言文字的訓練。語文學科,作為對聽、說、讀、寫等語言文字訓練要求比較高的學科,在課堂上,老師的要求不能僅僅停留在知識本身,而是通過對于知識的學習提高自己的語言文字素養。這要求老師們一定要找好方法,鍛煉學生的語言文字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鉆研教材,找到訓練目標
沒有目標的訓練是徒勞的,低效率的。課本中的課文,都是通過層層篩選,選擇出來的典型文章和重點文章,他們的意義所在不言而喻,所以老師們一定要明白課本中的重點內容,這就要求老師在課下一定要花時間鉆研教材,滲透課本。找到教學重點和語言文字訓練點,制定好教學目標和計劃,改進教學的方式和方法,提高教學效率,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落實寫作課堂,提高寫作能力
無論小學、初中還是高中,寫作能力的考察是占卷面分數一個不小的比例。提高學生們的寫作能力,也是提高他們語言文字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在每周,或者每兩周,開展連堂的寫作課堂,給學生們題目和引言,讓學生們在規定的時間中完成高效率的寫作,這對于他們寫作能力的提高是一個很好的鍛煉方法。之后老師可以對學生們的作文進行打分與點評,同時也可以將作文分到不同的學生手中,讓他們鑒賞對方的作文,發現別人作文中的亮點,進行學習和提高,同時進行點評。最后可以找出幾篇優秀作文,展示在語文課堂中,在課堂上,老師要展現語文題目分析步驟,讓學生們知道語文題目應該如何分析。給學生們展現優秀作文中的亮點部分,讓學生們進行學習,這樣對于他們語言文字的培養有重要的意義,同時同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
三、調動學生興趣,采用多樣化形式教學
傳統的教學方式是枯燥乏味的,這對于學生們的高效率學習是沒有好處的。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要改進教學形式,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重新調動起他們學習的興趣。我們可以通過課堂前給他們展現一個有關語言文字訓練的小視頻和小故事,引出這節課堂學生們要進行學習的內容。調動他們的興趣,提高課堂效率。我們也可以通過網絡,讓他們去感受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語文教學方式差異,在差異中提高自己。讓他們更好的提高自己語文學習的興趣,沉浸在語文學習的課堂,感受非富多彩的語文知識,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
四、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生朗讀鑒賞能力
如今的課堂現狀普遍存在著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老師說的多,學生說的少”的情況,課堂的主體是學生,我們要把語文課堂真正的交給學生們。就要轉變這一種現狀。讓學生多說,多表達。對于語文這樣一個對于語言文字要求很高的學科,朗讀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基礎的。通過對不同文章的分析,去了解作者不同的心境,通過對作者情感的共鳴,改變自己朗讀的語調和語速,通過不同學生,不同的語速語調的朗讀,感受不同的意境,讓學生感受到語言的魅力,彼此學習共同進步。這不僅僅提高了我們對于文章的理解,同時也提高了我們的語言表達的能力。同時在朗讀的過程中我們要去仔細揣摩文章的詞語,句子。去考慮為什么作者會用這一個詞語或者句子,它到底有什么樣的好處,如果改變成其他的詞語或者是句子,是否還有同樣的意境和效果。詞語句子的鑒賞也是高中考試中的一個要求,對于學生們從小學開始接觸鑒賞,也是對他們以后語文知識點的學習奠定基礎。有利于他們語言文字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他們語文素養的提高。
五、創設情景,進行語言文字的運用
這要求學生們真正掌握語言文字運用的內涵,準確進行語言文字的表達。語言文字運用的含義是對文字、詞語、語言進行理解和記憶,同時通過鍛煉,在不同的情景中,準確進行組合,進行準確的語言表達。這不僅僅對于他們的語感能力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同時在他們的日常生活和以后工作中的需要表達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課堂上,老師可以多多開展情景需要表達課堂。通過學生們在課堂下對于語言文字的積累,運用到實踐中,在課堂上給他們一個展示的空間和平臺。通過開展不同的情景,讓他們去準確的進行自己的需要表達,準確的、簡潔的抒發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在當今這個世界中,“說”變得越來越重要,生活中的語言表達,學習中的知識表達,還是之后工作中的面試,成果表達。都對我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然大方的表達能力的展現會給別人一種不一樣的享受,而這種能力的提高,在于平時的鍛煉。因此語言文字訓練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是語文學習的基礎,對于我們的語文素質的提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語文素質教育提出的對于學生們提高語言文字的要求是多層次的,高要求的。我們一定要重視學生們聽、說、讀、寫能力的綜合運用和協調發展。對于語言文字和語文素養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這是現代人們必須掌握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許小燕.奮進新征程,努力打造特殊教育高質量發展縣域樣板[J].現代特殊教育,2022(07):9-13.
[2]聶文華,郭文斌.我國特殊教育教學研究熱點及發展趨勢[J].綏化學院學報,2022,42(04):126-130.
[3]張彥霞.核心素養下小學語言文字訓練的路徑探究[J].考試周刊,2021(A1):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