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敬英
摘 要:我國教育部門時刻結合當前教育現狀進行改革工作,當前各個學校存在激進的教學問題,教師無視學生個人承受能力,長期持續下去學生負擔加重,抗拒語文課堂的開展,作業完成質量出現問題,間接導致語文課堂教學效率降低。教育部門為緩解以上情況,要求學校結合雙減政策理念進行工作改進,以此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發展。
關鍵詞:雙減背景;小學語文;作業設計
引言
有效作業相對應的則是無效作業,而無效作業又是一段時間以來小學語文作業最突出的整體性特征,其無效一方面體現在作業的形式較為單一,學生形成了僵化的作業思維;另一方面體現在作業的內容較為固定,多以重復性背誦文章,記憶生字生詞為主,小學生難以長期集中注意力的思維特點使得該類作業的鞏固作用難以發揮。而長時間的無效作業則導致學生對作業抱有排斥心理,厭煩作業,糊弄作業,其負面作用是影響了學生個人的學習能力和教育質量,所以需要小學語文教師能夠將雙減政策的內涵融入到設計有效作業之中,突出作業的實用特點。
一、"雙減"減量不減質,體現作業設計的可操作性
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作業設計還有一個要關注的點,那就是作業內容的設計。很多教師由于近年來各種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新科技的沖擊,導致對教學創新概念漸漸模糊,或者一味的追求創新,而喪失了初衷。具體來說,就是教師在作業設計的問題上,必須要緊貼教材,不能過于求新立異,也不能過于怪誕離奇。如對于《鄉下人家》《三月桃花水》等的課文的學習,其教材內容和目標都緊扣觀察、細節刻畫等的角度,那么,在作業設計上,就要從這點出發,不能為了追求新奇和新奇,讓學生去畫出這幅場景來。
其次,對于小學生來說,教師在設計作業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可操作性。不能讓設計的作業太難完成,也不能讓作業的設計要求太高。如在教學完《母雞》后,結合本單元的學習主題:學會留心觀察周圍的動物。我設計了一份觀察記錄表,讓學生選定一種動物進行細致的觀察,并把自己的觀察所得記錄下來。學生興致很高,觀察得很認真細致,遇到問題還主動去查找相關資料,探尋答案,完成得非常好。這樣的作業操作性強,能激發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從"老師要我做"到"我想做",作業質量肯定會有質的飛躍。
二、”雙減”減量不減質,體現作業設計的分層性
每名小學生的學習情況都各不相同,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倘若作業的內容符合學習成績一般的小學生群體需求,就會耽誤學習成績比較好小學生成長。倘若布置的作業,可以滿足學習成績優秀的小學生群體,又會讓學習成績一般的小學生形成較大的作業壓力。而且,還容易打擊這部分群體小學生的自信心。為了可以更好滿足小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可以立足小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分層作業。并且,讓小學生可以有選擇去做作業。
在作業內容的設計上,教師可以設計為兩種層次。第一層是教師立足教學要求,設計的基礎型作業;第二個層次是教師設計的拓展型作業。在完成作業時,對于第一個層次的作業,教師可以要求小學生必須要完成,而對于第二個層次的作業,則可以讓小學生自己決定做或是不做這部分作業。而且,教師在檢查小學生作業完成情況時,對于主動完成第二層次作業的小學生,在給予表揚和鼓勵。不僅可以激勵其他小學生更加努力學習語文課程,還可以讓小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進一步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對于第二個層次的作業,教師也需要以提高小學生能力為宗旨,要把握好作業的數量,才會更好滿足雙減政策,并促進小學生的進一步發展。
三、”雙減”減量不減質,體現作業設計的生活性
學生學習知識不僅是為了實現學歷層次的提升,還是在學習和成長中積累知識,形成適應社會發展的核心素養的過程,這就體現了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的重要性。"雙減"背景下,教師不僅要注意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性,還要借助作業布置,使學生積極的完成作業,讓學生能夠享受完成作業的過程。因此,教師可以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融合,在設計作業時,滲透生活化元素,彰顯語文作業的價值。
以部編教材《大自然的聲音》的作業設計為例,教師可以借助作業設計,引導學生走出課堂,去擁抱和感受大自然,給予學生學習上的體驗感。這時,教師可以以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為例,在確保學生安全的情況下,帶學生走入大自然,讓學生進行觀察和總結,雖然學生對大自然并不陌生,但大部分學生都未曾將自己置身于大自然,去感受大自然或寧靜或靈動,或沉寂或清脆。所以,從生活實際入手,更能給予學生心靈上的啟示,以便更好的起到"減負增效"的作用效果。再例如,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來臨之際,可以為學生布置相關的體驗性作業,結合學生家庭中的節日習俗,加強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同時,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布置一些寫春聯的作業。在母親節或者父親節的時候,可以布置一些情感表達方面的作業等。
四、結語
綜上所述,雙減政策的施行是符合現代教育理念和現階段學生發展特點的,而在小學語文的作業設計中充分融合雙減政策的主要內容和教學目標,則需要相關教師把握雙減政策的主要脈絡,落實"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并根據學生能力不同進行作業設計,讓作業能夠在趣味性的同時富有深刻的知識,從而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使其有所收獲、有所進步。
參考文獻:
[1]莫宇琴.新課改下小學語文作業優化設計的具體途徑[J].學周刊,2021(9):151-152.
[2]金麗蓉.優化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策略初探[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0(07):48.
[3]童生旺.減負增效背景下優化語文作業設計的策略[J].新課程 小學,2016,(5):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