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蕊
摘要:高職院校思政工作關乎大思政格局的構建,更關乎課程思政的發展。探究高職院校思政工作的時代價值,分析當前高職院校思政工作的發展進程,認知高職院校思政工作對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可進一步推動思政工作優化與創新,也能在素質教育改革時打造大思政教育格局,助推高職院校邁向新的發展方向與發展臺階,并為我國增強辦學實力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新時代 高職院校 思政工作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對政治穩定和社會和諧具有重要價值作用,了解思政工作的重要地位,確保基于素質教育發展實現教育與思政工作的協同進步,能使思政工作真正服務于學生,服務于社會,更能構建立體化思政工作格局,形成育人合力,助推新時代大學生健康成長。當前高職院校推動思政工作創新與優化,了解思政工作對人才培養的重要性,是構建具有中國特色教育格局的必然要求,更是推動新時代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核心舉措。
一、高職院校思政工作對人才培養的重要性
1.圍繞學生,滿足學生多元訴求
高職院校思政工作旨在更好地為學生服務,會圍繞學生落實立德樹人理念,既會滿足學生多元訴求,也為構建學生滿意的高職教育而努力。現階段高職院校思政工作發展過程中,以人才培養為核心,注重學生多元訴求,致力于為人民服務,這屬于社會主義國家教育價值的集中體現。真正以學習者為中心是指構建貼近生活的思政工作模式,生活化思政工作能發揮其育人效果和育人價值[ 1 ]。隨著時代發展高職院校思政工作呈現多元化特征,既在校園內展開,也會在線上虛擬空間展開。了解思政工作的多元性立足于大學生多元訴求構建立體化育人模式,完善思政工作體系,能助推學習者健康成長,更能推動人才培養邁向新的發展臺階。
2.關照學生,幫助學生排憂解難
高職院校思政工作以關懷學生為己任,既會幫助學習者排憂解難,也會以人性化方式滿足多元學生的發展需求,并在潛移默化中助推學習者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期望學習者能在學習時堅定政治立場,提升政治能力,進而成長為優秀社會主義接班人。思政工作在發展過程中,會切實關懷與愛護學習者,其中體現的人文關懷,能構建學生滿意的教育體系。專業教師、后勤管理工作人員等會共同為學生服務,并傾聽學習者想法,了解其感受和需求,進而具備共情能力,確保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解決學生思想問題,使學生充分感受思想政治魅力并提升思政能力,堅定政治立場,為華夏民族復興夢的實現而努力[ 2 ]。
3.服務學生,助力學生健康成長
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政工作會隨著素質教育改革而不斷優化。思政工作與教育工作的共同進步,能更好地為大學生服務,也能基于信息技術將傳統的被動化服務轉化為主動服務。例如,思政工作創新過程中會基于大學生動態需求不斷轉變工作模式與工作理念,增強同理心,了解大學生在思想和學業等多方面的訴求,并在啟發學生時鼓勵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練就真本領,進而為其未來就業奠定良好基礎。高職院校以培養技能型人才為教學目標,思政工作與教育工作的協同發展,能助推學習者全面發展,更能提升學習者職業核心素養,為其未來就業奠定良好基礎。
二、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政工作優化對策
1.創新思政工作機制,助推各部門協同聯動
高職院校思政工作優化時應創新工作體系,助推不同部門協同聯動,實現黨委對思政工作的統一化領導,才能基于素質教育發展需求,強化對大學生的針對性服務。首先,確保黨對高職院校的領導,基于我黨教育方針和教育理念助推思政工作優化。從宏觀層面來講,確保黨委對高職院校思政工作的統一領導,有利于齊抓共管格局的形成,能建立具備高職院校特色的思政工作制度。高職院校可基于黨的指導明確思政工作發展方向,并從多維角度助推黨員干部充分起到榜樣作用,帶動大學生向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和前進。例如,政治覺悟較高的領導者,應在思政工作優化與創新過程中明確自身職責,既要為思政工作發展而努力,也應強化黨支部建設,以黨帶團為學生黨員起到帶頭作用,進而確保我黨掌握對高職院校思政工作的主導權;其次,實現不同部門的協作。高職院校應基于中國夢的實現,明確不同部門不同職責,確保在黨委統一領導下實現思政工作的全員參與,以此提升思政工作的實效性和科學性。黨委的領導與高職院校思政工作質量息息相關,只有黨委加強對高職院校思政工作的重視和關注,才能形成齊抓共管格局,和諧教育環境,確保高職院校邁向新的發展臺階[ 3 ]。
2.健全一體育人體系,明確不同育人崗位職責
高職院校思政工作優化時應從多維角度入手,構建一體化育人格局,才能為思政工作的創新保駕護航。首先,完善多元崗位育人舉措和制度。育人目標的實現需要制度的支撐,我國高職院校應強化頂層設計優化管理制度,基于課程育人、實踐育人、網絡育人、服務育人等制定科學化決策與辦法,以此助推不同部門發揮其育人作用和育人價值,實現高職院校思政工作的持續性創新;其次,確保加強組織保障。為確保高職院校各組織共同努力,一方面可在課程育人時推動教學管理體系改革,由學校黨組織構建思政工作發展小組,強化對思政教育以及課程思政建設情況的全方位監督,及時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對工作積極性不高的部門嚴懲不貸。另一方面在實踐育人時,高職院校應設立相關工作小組,既要監督內部的育人工作,也要基于實踐育人工作發展訴求,對不同學科的育人狀態進行實時監督,才能確保實踐育人舉措的快速落實。學校可設立相應的服務部門,在加強管理的基礎上,針對性督促不同部門履行服務職能,進而更好地實現人才培養體系優化,并為思政工作發展提供組織保障;最后,積極落實不同崗位的育人責任。高職院校可明確不同崗位的責任。并構建相關制度體系,以督促不同部門履行自身職責。明確責任落實,細化不同崗位的多元責任,能提升相關人員的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更能確保權責清晰,避免出現問題后各部門相互推諉,以此實現各部門的協同發展。
3.強化工作平臺建設,健全學生社會實踐基地
新時代背景下互聯網的快速普及,使高職院校思政工作的優化與創新迫在眉睫。加強平臺建設,為思政工作發展提供平臺支撐,能助推我國思政工作快速邁向新的發展階段。首先,優化高職院校思政媒體平臺,確保在互聯網時代下提升思政工作的靈活性與實效性,助推思政工作發展。高職院校思政工作人員應打破傳統工作理念,提升自身信息技術掌握能力,既要在新時代構建相關線上思政教育專題,也要借助新媒體工具強化對教育工作的全方位宣傳,以此對學生針對性推送相關思政內容。其次,優化思政工作交流平臺。現階段區域政府對高職院校的扶持力度不斷加大,為構建符合區域性發展特色的思政工作,高職院校可建立思政溝通平臺,為人們解決不同的問題,以此強化意識形態教育,確保為廣大師生提供交流和咨詢機會,進而和諧教育環境,提升教育質量;再次,優化思政工作隊伍培訓平臺。思政工作的優化與創新與相關工作人員息息相關,線上培訓平臺的構建有利于加強對思政工作者的針對性培訓,也能借助職業培訓提升相關工作人員的政治水平,進而為思政工作發展奠定人才基礎;最后,優化學習者社會實踐平臺。優化實踐平臺有利于學生加強對理論知識的科學化掌握,也能使學習者在實訓與實習中提升社會適應力和職業核心素養,更能使學生在踐行思政理念時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而成長為優秀的四有人才。
4.強化專門力量建設,完善激勵以及評價體系
高職院校思政工作的優化與創新對相關人才提出更高要求,思政工作者以及專業教師應接受系統性培訓,提升創造性和創新能力,才能為學生成才作出努力。首先,優化選拔以及培訓體系,強化對人才的科學化管理。當前高職院校教育隊伍呈現年輕化特點,雖然其創新能力較強,但隨著教育不斷創新應進一步加強對教育人才的科學化培訓,并在選拔優秀人才的基礎上引導人才樹立良好學習習慣,才能使教育人才和管理人才協同發展,共同為思政工作優化而作出貢獻。例如,可針對教師以及思政工作者展開定期培訓,既要借助職業培訓提升其政治素養,也要加強對專門力量的科學化管理,并為高職院校思政工作發展提供制度支撐,才能打破傳統表面化思政工作模式,確保思政工作在高職院校的落地生根;其次,強化師德建設。教育工作者與學生接觸頻率較高,其言行舉止會對學習者產生重要影響。需加強師德建設,要確保優秀教育人才為學生樹立良好榜樣,也應在教育發展過程中,使教育工作者成為學習者的引路人,才能強化對學習者的全方位尊重;最后,構建相關激勵和評價體系。激勵與評價體系的構建是指在積極鼓勵優秀人才的基礎上,也需加強對思政工作模式的全方位考核,健全考核體系將過程性考核和結果性考核融合,能及時發現高職院校思政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更能強化針對性化解,確保不同工作人員擔負不同責任,以此實現高職院校思政工作水平的快速提升。
三、結語
高職院校思政工作的發展是高職院校的重點工作,當前高職院校正視思政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強化針對性改進,從宏觀角度出發健全育人體系以及育人機制,調動多方力量,形成三全育人格局,能形成強大育人合力,更能助推思政工作發揮其應有作用和價值,構建人民滿意度較高的高職教育體系。思政工作發展是高等教育發展的應然之舉,無論是學校領導還是區域政府,都應共同為思政工作的創新貢獻力量,打破傳統工作理念束縛,才能構建具有我國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
【參?考?文?獻】
[1]李榮生.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實施個性化教育的策略[J].食品研究與開發,2021,42(17):249.
[2]袁琳智,張勤.高職思政教育體系建設中地方文化資源的利用探討[J].大學,2021(26):21-23.
[3]陳竹.高職院校以思政教育為核心的黨建工作探索研究[J].食品研究與開發,2020,41(22):255.
(責任編輯:姜秀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