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林燕
[摘要]新升格高職院校有著其發展背景與發展階段的特殊性,在當前網絡技術與新媒體高速發展的新時代背景下,其校園輿情管理工作存在重視程度不夠、人員隊伍建設薄弱、缺乏專業的輿情監測機制體系等多方面的問題。旨在通過探討新升格高職院校輿情管理工作的特點與不足,初步探究適合其改進與發展的方向與途徑。
[關鍵詞]新升格;高職院校;輿情
[中圖分類號]G717[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603(2022)27-0068-03
職業教育的發展是推進國家現代化、工業化的迫切需要,也是弘揚職業教育思想、更好地為現代工業化發展服務的需要。近年來,隨著國家工業信息化的飛速發展和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漸增大,國家對職業教育的發展越來越重視,一批發展成熟的中職院校升格為高職院校,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注入長久的活力與動力。
新時代的高職院校作為國家職業教育的重要對象,是為國家提供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搖籃。當前網絡技術與新媒體高速發展的大環境下,高職院校輿情管理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難度也越來越大。對于新升格高職院校來說,由于其辦學目標定位、發展歷史積淀以及生源層次等與成熟院校有所不同,輿情管理工作也是有著特有的環境和難度的。
一、新升格高職院校的校園輿情特征
(一)輿情主體的特定性與客體的多樣性
在新升格高職院校中,輿情的主體有特定性,主要是學校的學生,以在校生為主,畢業校友為輔。由于新升格高職院校學生生源較成熟高職院校有所不同,仍有部分學生為初中畢業后入校的五年制高職生源,多數為高中畢業后入校的三年制高職生源。所以,新升格高職院校的輿情主體由于生源性質的不同,存在年齡、層次、群體的多維性。而新升格高職院校校園輿情的客體有著多樣性的特征。由于學校發展階段的特殊性,在制度建設、人才培養、教學改革、師資隊伍建設、學生管理等方面存在不少的現實難題與發展困境,這些因素使得日益提升的學生培養發展需求與學校的各項事業發展出現不匹配、不均衡的現象,因此容易由于某項制度的落實、某次活動的開展或者某個不知名的謠言而產生各種各樣的態度、意見與情緒,隨后校園范圍內引起學生的情感共振,從而形成輿情。
(二)輿情傳播的途徑對網絡的依賴性較強
在全媒體迅猛發展的網絡環境下,“三觀”尚未健全的高職院校學生越來越傾向于在各種論壇、貼吧、微博等網絡平臺上匿名、“自由”地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與對熱點事件的觀點。有數據顯示,接近100%的高職學生會使用手機、平板、電腦等工具進行網絡信息檢索、資訊查詢、熱點事件關注和意見態度發表等。新升格高職院校的學生同樣如此,信息來源與意見表達多數通過網絡世界來實現,在這種環境下,新升格高職院校的校園輿情傳播途徑主要依賴于網絡。由于網絡世界“把關人”的不斷弱化以及各種觀點、思潮的多樣性與不確定性,輿情的傳播因此變得極其便利和快速,也給負面輿情的滋生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三)輿情的傳播與變化存在較強的不確定性
網絡世界紛繁復雜,充滿復雜性、動態性和多元性,加之缺乏強有力的管控治理體系,輿情的產生在網絡快速傳播的大環境下,存在很強的不確定性。往往一件意想不到的小事,就容易引起網絡上的軒然大波。新升格高職院校的學生由于年齡跨度較成熟高職院校的學生更大,對于真、假、善、惡的甄別能力與獨立思考能力不夠,對于同一件事情的觀點與意見更具多樣性與復雜性,通過網絡世界的傳播與發酵,容易變得難以控制,存在較強的不確定性。
二、新升格高職院校校園輿情管理現狀分析
(一)重要性認識不足,輿情管理工作不受重視
新升格高職院校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學校教學質量的提升、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學生就業升學的推動等方面是學校領導層與管理層極為關注與重視的,作為學校發展過程中內涵建設的工作重點占據了大量的資源。而校園輿情管理作為顯性成效不顯著的工作,學校領導層等對其深層次的重要性疏于認識與了解,勢必在這方面的人力、財力投入不足,使得該項工作的開展缺乏強有力的決策支撐。受制于學校決策層對校園輿情管理工作的不夠重視這個現狀,校內很難形成多方支持的工作合力,無法構建高效有力的工作格局。校園輿情管理工作往往成為校內某個部門一項附帶的工作,按照上級部門的要求完成任務式機械被動地對付,缺乏學校整體的謀劃與部署,使得面對突發的校園負面輿情不能科學、有效地處置妥當。
(二)輿情管理人員隊伍建設不夠
基于輿情管理工作受重視程度的不足,相匹配的專門人員隊伍建設也較為薄弱。新升格高職院校受中職辦學習慣的影響,機構建設不夠健全,缺乏負責輿情管理工作的專門機構與部門,這直接導致相關問題的處理不到位、不及時,無法在校內形成多部門協同管控的局面,因此容易錯過積極響應、主動出擊的最佳時機,使輿情管理工作陷入被動、成效不佳。另外,新升格高職院校的師資隊伍較成熟高職院校師資隊伍更為薄弱,師資隊伍的學歷占比中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高水平教師不多,且現有高水平教師中多以新招錄的年輕教師為主,缺乏工作經驗。多數新升格高職院校在校園輿情工作專職部門中缺乏公共管理、輿情管理等專業對口的專職人員,各個重點部門以及二級學院的專兼職輿情工作人員也都存在專業不對口、工作經驗缺乏等問題。在整體師資隊伍力量不足的現狀下,難以組建一支強有力的校園輿情管理專兼職教師隊伍,來應對新形勢下校園紛繁復雜的各類輿情。
(三)缺乏專門的輿情監測機制體系
基于新升格高職院校輿情管理工作發展的不足,多數未建立起專門的、系統的輿情監測機制體系。由于缺乏專門的部門與人員隊伍來負責輿情管理工作,往往是發現問題之后再進行滯后處理,且多數依靠人工查詢、搜索、詢問等方式進行輿情信息的收集與排查,無法系統、全面地了解事情的真實發展脈絡與程度,從而有的放矢地進行管理與處置。在當前網絡便利的大環境下,輿情的產生與發酵往往是一瞬間的事,缺乏專門的輿情監測體系會導致無法提前捕捉到網絡空間的輿情信息,造成負面的輿情信息肆意擴散與發酵,從而形成輿情危機,給學校輿情管理工作帶來更大的挑戰與考驗。
(四)輿情管理工作重于管控輕于引導
新時代背景下,青年學生受網絡世界各種思潮的影響日益增大,而當前新升格高職院校的輿情管理工作受相關人力、物力的局限,多數將主要精力放在輿情信息產生后的管控與處置,缺乏對青年學生有力的輿情引導機制,這樣的工作永遠處于被動的局面,不利于掌握主動權。當代大學生處于“三觀”塑形的階段,缺乏較強的是非辨析能力而往往盲目自信,容易被不實信息左右,在后續矯正其想法與認知就更為困難,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精力且成效難以把控。若是擁有一套成熟的輿情引導機制,加上專職工作隊伍的有力推進,提前在青年大學生的認知中潛移默化地植入正向的輿情信息,建立與官方渠道的良性信任關系,將會使得輿情管理工作的開展與實效整體提升一個臺階。
三、新升格高職院校校園輿情管理工作路徑探究
(一)進一步提高對輿情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古人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對于新升格高職院校來說,在趕超成熟高職院校的過程中,及時了解師生輿情、回應師生關切是凝心聚力的最強武器,也是及時發現學校各項事業發展過程中存在問題的有力渠道。學校的領導層與管理層首先需要加強對校園輿情管理工作的重視,建立完善的校園輿情管理機制,為相關工作開展提供有力保障。隨著網絡的高速發展,輿情管理的主戰場不斷拓展遷移,這給學校的輿情管理工作帶來了更大的考驗。學生關注的主陣地就是學校工作的主戰場,想要真正將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細、做深,還需要加強各級各單位對于輿情管理工作的重視,加大人力、財力與物力的投入,積極制定相關制度,強化責任擔當,狠抓、落細、落實。
(二)配齊建強輿情管理工作專兼職隊伍
不斷提升輿情管理工作的成效,需要著力加強輿情管理工作專兼職隊伍的建設。成立專門的一級部門負責統籌協調,積極建立有效的應對制度,明確各項工作的主管部門與主要責任人,形成校內多部門聯動應對的機制體制;建立二級學院的分級細化輿情管理工作隊伍,以學院、專業、班級、宿舍等群體為主要對象,建立網格化管理模式,拓寬信息傳播渠道,形成快速、有效的反應反饋機制,將產生的問題從最源頭時期處理妥當,占據校園輿情管理工作的主動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對于配齊的專兼職工作隊伍,需要定期加強專題培訓、進修,不斷增強相關工作的專業技能。特別是面對變化多端的網絡環境,要不斷增強知網、用網、管網的能力,使得“網絡”這個最大變量轉換成為輿情管理工作中的最強增量,真正將專兼職隊伍建強,為輿情管理工作注入強大的力量。
(三)引進專業的網絡輿情監測系統
在網絡無處不在的新形勢下,想要切實加強輿情管理能力,必須依靠系統的輿情監測機制體系。引進專業的網絡輿情監測系統,通過專業的平臺對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的輿情信息進行專業的監測、分析和智能化管理,實時收集、挖掘、分析、研判與校園相關的各類輿情信息,做到24小時實時監控和管理。對于系統收集反饋的實時輿情信息,主管部門積極開展相關輿情工作的分析研判與動態跟蹤,對于有傾向性、苗頭性的輿情信息做到及時預警與相關管理制度的落實,化解危機,做好有效應對。
(四)加強正向引領,盤活思政工作
主動融入青年學生關注的網絡領域,加大正能量的發聲,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入網絡輿情引導陣地,加強科學用網、管網的能力,將較大程度提升輿情管理工作水平。結合思政課程的改革與課程思政建設,積極構建“大思政”工作格局,豐富形式、提升內涵,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將青年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全面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引導;用好官方微信、微博、短視頻等新媒體平臺,對于青年學生關注的問題及時做好宣傳,加強互動交流,及時回應關切,并利用好豐富的網絡資源做好正能量的宣傳引導,營造積極、健康、向上的主流輿論環境,使網絡空間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和弘揚的場域。
(五)積極構建校園網絡文化育人新格局
新時代背景下的大學生思政工作需要充分利用好互聯網技術,將現代化的信息技術與網絡資源有機融入思政教育全過程,積極構建校園網絡文化育人新格局,切實提升育人實效。第一,啟動網絡文化育人專項行動。劃撥網絡文化育人專項經費,成立相關工作領導小組,協同校內多層次、多部門研究制訂適合新升格高職院校發展現狀的《網絡文化育人實施方案》,細化落實各責任單位的具體單位,并完善對應的考核激勵與追責問責機制。第二,精心打造網絡思政名師團隊。結合思政課程改革與課程思政建設等工作的同步開展,通過打造“金課”、優質課題、精品項目等手段,選拔出一批廣受學生歡迎的優質網絡思政教師,在全校范圍內廣泛開展公開課展示教學;學習借鑒兄弟院校的經驗及豐富的網絡資源,結合新升格高職院校的學生層次特色,通過系列課程研究制作等形式開發網絡思政課程資源庫,充實網絡思政課堂內容。第三,構建全方位網絡育人矩陣。優化第二課堂的建設與改革工作,全面融入網絡育人的理念,線上、線下相結合豐富第二課堂的形式與內容,鼓勵大學生創作有思想的網絡文化作品,營造良好的校園網絡文化氛圍;借助學校輔導員、班主任、心理教師、學生干部等強有力的工作團隊,組建網格化管理隊伍,主動深入青年學生活躍的網絡平臺,培養一批“意見領袖”,在話題討論、熱點關注、輿情傳播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大學生的“三觀”與思想。
四、結語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與使命,新時代發展背景下的高職院校,需要及時、有效做好校園輿情管理工作,特別是網絡輿情工作的管理與引導,這是全方位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條件。新升格高職院校在校園輿情管理工作中面臨更多的實際問題與困難,需要更有針對性地增強相關工作的重視程度,提高財力、物力的投入以及專業的人員隊伍建設,積極制定完善相關工作制度,落實具體責任部門,形成有效的聯動機制,并加強網絡輿情引導,占據網絡陣地的主動權與發言權,著力構建網絡輿情管控體系,提升校園輿情管理成效。
參考文獻:
[1]彭鐵元.網絡輿情管理學[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18.
[2]田浩.新建高職院校發展問題探究與路徑思考[J].高職高專,2019(9):4-6.
[3]陳蕾.自媒體視域下高職院校輿情引導現狀及應對策略[J].新媒體研究導刊,2020(11):33-34.
[4]鄧紅梅.思政教育融入職業院校網絡輿情引導路徑探析[J].科學咨詢,2021(27):179-180.
[5]任愛珍,徐堅.大數據背景下高職院校網絡輿情研究[J].教育與職業,2020(11):107-111.
[6]李雙依.新時代大學生思政教育網絡育人的工作思路[J].現代教育科學,2021(7):75-79.
[7]侯幸,王佳政.高校網絡思想政治育人的挑戰與對策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