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
摘要:問題教學法是以問題驅動學生進入知識探究更深層次的重要教學方式,可以有效突出學生主體學習地位,體現了生本教學理念,在問題驅動下的高中物理教學,學生思維更加活躍,主動參與物理教學習過程.但是目前高中物理問題教學法的應用還存在著諸多問題,教師要遵循問題教學的原則,課堂導入提問,促使學生進入良好狀態;創設趣味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探究動力;創設生活問題情境,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創設問題情境,促進學生實驗操作能力的提高.教師要強化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訓練,為給學生提供更多自主探究的機會,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高中物理;問題教學法;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0333(2022)18-0100-03
高中物理學科知識相對抽象,因而學生在學習時會遇到諸多困難,而采取直觀性教學,可以幫助學生解決抽象性問題.問題教學法模式下,教師以問題情境創設為載體,可以促使學生進入具體化的教學情境當中,產生問題意識,發揮問題的驅動作用,增強學生學習動機,提高學生主動探究的積極性.
1 實施問題教學法的意義
1.1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在高中物理教學的傳統模式下,教師是課堂的中心,學生是被動接受知識的群體,只是根據教師展示的解題過程模仿性的進行學習,很難進入知識探究的更深層次.并且,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通常不善于提出問題,因為提出問題需要學生進行回答,教師進行反饋,而在這個過程當中會出現不可控的問題,如學生對于知識茫然不知,對于問題的指向理解錯誤,這些都需要教師進行引導與處理,教師誤以為這樣會延長課堂教學時間,耽誤教學進度,因而忽視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問題導學法可以運用于物理教學的各個環節,對學生產生啟發誘導、驅動、產生好奇的心理作用,從而增強學生的探究欲望.如教師在預習環節,設計問題讓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向著新的知識領域推進與探索,從而實現更好的新舊知識的對接,形成較為完整的知識脈絡,不斷豐富自身的知識積累.在課堂教學環節,教師提出問題或學生在探究中提出相關問題,使問題教學成為物理教學的主旋律,形成自主探究氛圍,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在課后復習環節,教師可以用問題引導學生鞏固與內化知識,使學生對于所學知識進行概括與歸納.這樣,問題導學法以問題為主線貫穿于物理學習過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有效培養與提高,為進一步進行科學探索,不斷完成學習目標,提升核心素養,奠定了堅實基礎.
1.2 培養學生批判思維與創新能力
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與創新能力,是新課標規定的重要目標任務.所謂批判精神,就是對于事物進行認識、實踐、分析、推理、概括等過程中,發現其本質與規律,從而辯析與識別哪些是真理,哪些是違背事物發展規律的謬誤.而問題導學法,可以促進學生進行思考,學生可以結合生活經驗及已經被驗證的知識積累,對于新問題的探究結果,對于現有的結論,對于探究過程進行辯證的分析,學會運用多個角度來看待問題,不盲目地服從,不隨意的跟風,而是以知識的積累與辯證的分析來增強自身對問題的正確認知,形成判定事物正確與否的能力和定力.學生具有批判思維的品質,就會對問題獨立思考,善于思考,樂于思考,思維開放,不盲從與輕信.因而教師不僅在物理教學中以問題啟發學生思維,還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精神與習慣,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質疑,學會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
1.3 過程性評價促進探究動力提高
評價具有指向作用.在評價形式上,除了重視教師評價、生生互評、小組互評外,更要重視學生的自評與反思.同時,要注重對學生的激勵性評價,人人在心理的內需上都期望得到他人的肯定與認可,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以激勵為評價原則,促進學生學習動力的提高.問題導學下,學生在自主探究中,通過一個個問題的解決,在提升學生思考能力的基礎上,也促進了學生學習自信的提高,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可以及時得知解決問題結果的反饋,從而使學生可以更好地對自身進行自我評價與反思,從而使問題解決的過程成為不斷推動學生完善思維與培養自身問題意識的過程.
2 問題教學法應用存在問題2.1 問題的設計缺乏層次性
所謂問題的設計缺乏層次性,一是指教師設計的問題忽視了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尤其在問題鏈設計中,難度較大,不利于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參與解答,致使學習水平較低的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旁觀者,只是課堂的觀眾,逐漸被課堂教學邊緣化,不利于大面積教學質量的提高.二是指教師所設計的問題,尤其在問題鏈設計時,問題之間缺乏層次性,沒有體現問題的階梯性,因而學生在解答時面臨著嚴峻挑戰,因為超出了學生能力與知識范圍,學生經過努力也難以解決,而容易對學生學習自信造成挫傷.三是指問題難度過低,甚至學生不加以思考就可以解決,挑戰性不強,學生沒有興趣,影響學習效率的提高.
2.2 問題設計存在隨意性
問題的設計存在隨意性的根本原因,是教師缺乏對問題情境教學的重視,在教學時照本宣科,隨意提出問題,甚至還存在無效問題提問的現象.同時,教師還存在滿堂問的現象,不論在教學的任何環節,頻繁提出問題,致使學生在學習中理不清頭緒,重點難點分辨不清,尤其教師的一些“是不是”“對不對”的無效問題,使學生難以應付,還對學生的思路造成干擾,致使教學缺乏邏輯性,學生物理邏輯思維的培養也很難實現.
2.3 問題偏離學習目標
問題教學的基本要義是發揮問題的驅動作用,使學生進入問題情境對問題進行深入探究,進入知識的更深層次,有效完成知識建構.但是由于教師對問題缺乏精心設計及對問題教學內涵理解不充分,在教學時常常提出一些與學習目標相距甚遠的問題,甚至與教學目標的達成,及教學重點難點的突破無關的問題,這樣問題教學法的目標就難以實現,也無法引領學生有針對性的進行探究,問題教學法是避免學生脫離學習目標的教學方式,圍繞教學目標設計與提問,才能使學生保持正確的探究方向.
3 問題教學的原則
3.1 趣味性原則
傳統的高中物理教學,教師采取講解灌輸的教學模式,并且教師為了節省教學時間,趕教學進度,課堂教學常常不輕易提問,即使偶爾提問也是一些乏味的問題,學生感覺索然無味,教師認為提問必然占用課堂時間,延誤教學進度,因此,教師往往采取自問自答的方式,很難激活課堂與學生思維.因此,教師的提問應該富有趣味性,才能使學生產生理解與內化知識的欲望.
3.2 適中性原則
問題難度適中符合學生知識學習能力與知識范圍,學生投入思考與探究,教學時要設計與學生學習水平及情況相適應的問題,避免提出超出學生知識水平與能力的問題,要保護學生的自尊性與積極性,不能以高難度的問題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與畏懼心理,而是要注意問題的適中性,關注各層次學生的發展,幫助各層次學生樹立物理學習信心.
3.3 啟發性原則
問題富有啟發性,才能激活學生思維,使學生由傳統教學的被動機械性學習轉變為主動思考與探究.因此,問題教學法是有效落實學生主體學習地位的教學方法.整個物理教學過程,教師可以以問題貫穿于各個環節,使學生保持旺盛的探究動力,在學習中弄清知識脈絡,把握物理知識的邏輯關系,運用豐富的知識積淀總結物理規律及原理,提高物理綜合能力.
4 高中物理教學中問題教學法的應用策略
4.1 設計新課導入問題,促使學生思考教師一定要緊緊圍繞課堂教學目標設計問題,在問題設計時,教師可以搜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資料,充分運用網絡資源優化問題設計.例如在教學“行星的運動——開普勒第三定律”時,教師提出問題:在遠古時期,人類對天體的運動存在著不同的認知,形成了哪些學說?這些學說有什么局限性?提出這些學說的人物有哪幾個?人們進行不了斷的探索,經歷了從地心說到日心說的過程,經歷了哪些困難?這些問題可以抓住學生內心,也必然產生學習興趣.在開課之初就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點撥,總結行星運動三大定律,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
4.2 創設趣味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探究動力
問題情境的設計要富有趣味性.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興趣點及具體教學內容并在教學中對知識進行分析與把握,從而融入趣味化元素,提出趣味性問題,啟發學生思考并進行知識建構.
4.3 創設生活問題情境,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
物理教學生活化可以為學生提供自己身邊的問題情境,促使學生結合現實生活進行思考與探索,使學生理解物理知識與生活結合的必要性,了解物理知識的生活性,認識到其基本知識必然也是為生活服務的,對解決生活問題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學習物體慣性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身邊的生活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如通過多媒體技術播放駕駛員駕駛汽車視頻,向學生提問為什么在汽車發動的一瞬間人體會向后傾斜,在突然剎車時人體會向前傾斜,在汽車行駛的過程中為什么要與前面的車輛保持一定的距離?這些生活情境中產生的問題,可以使學生產生親切感,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4.4 創設問題情境,提高學生實驗操作能力
傳統的實驗教學,教師只是讓學生按現成的相關步驟進行實驗,學生缺乏問題的驅動,其實驗目標不明確,探究動力也就很難產生.因此,實驗教學中教師要提出問題,促使學生在思考中動手,在探究中總結規律,才能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問題教學的基本要義是發揮問題的驅動作用以使學生進入知識探究的更深層次,學生在深層次的探究中理解物理原理與規律從而有效提升自身物理綜合能力.在實施問題教學法時教師要本著趣味性、啟發性等原則,發揮問題的引導與驅動作用,讓學生在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中能夠實現知識技能及情感態度與價值目標,學以致用,應用物理知識更好地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陳德祥.問題意識、問題邏輯、問題教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思路新探[J].學術論壇,2013(5):192-197.
[2] 陳向舟.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初中物理教學探討——以《牛頓第一定律》為例[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8(04):173-174.
[責任編輯:李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