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輝
【摘要】第斯多惠曾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我們的語文課堂正是不斷地采用與課堂相適應的信息技術,改變以往的單一授課,充分應用了多媒體的技術優勢,文圖并舉、聲情并茂、視聽結合,渲染了氣氛,創造了意境,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降低了學習的難度,使他們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有所得。
【關鍵詞】創設情境;直觀學習;多維互補
第斯多惠曾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語文課堂更應該注重這一點。在課堂中使用精妙的文字內容創設情境,使學生陶冶在詩意語文的意境之中,再配以適宜的音樂和美麗的畫面,這樣能引起學生的極大興趣,強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更多的時候,教師的講解只是一種抽象的認知,而要學生對知識有更加深入的理解,需要借助于許多有效手段,多媒體的介入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環。我將從以下幾個角度談其作用。
首先,視聽結合的強刺激優于語言的抽象概述
現代文的學習,以人與自然的主題學習為例。給學生出示美麗如畫的自然風光照片,然后出示因為人類的介入使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的圖片,使之形成鮮明的對比。并配以下面的文字:每一滴水都折射出一個多彩的世界,每一雙眼睛都嵌進一個繽紛的自然,每一條泛著清麗旋律的小溪都閃爍著美的光輝。但如此美景人類卻僅僅因為眼前的利益而肆意破壞,且用平靜的心情來看待人世的繁華多彩,細細品味作者們用不同形式帶給我們關于人類生存環境的憂慮與思考吧!
根據以上文段,設置了一首與之相符的動人音樂,讓學生在優美的音樂中讀文賞景。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了多媒體的技術優勢,圖文并茂,聲情并茂,視聽結合,渲染了氣氛,創造了意境,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降低了學習的難度,使他們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鞏固了知識,理解了文意,提高了思想認識。
其次,具體直觀畫面的介入替代弱效的轉述語言
語文課堂中有越來越多的涉及文言文的學習,有許多孩子存在著畏難心理。
以魏學洢的《核舟記》為例,課文中描寫能工巧匠王叔遠能根據事物的形狀,因勢象形進行栩栩如生的雕刻。文章所舉事例就是在一個長而窄的桃核上雕刻出了“大蘇泛赤壁”這樣的一組主題形象。
文章中對人物形態進行了細致的描繪,教師也對其進行了詳盡的講解,但問題是讓學生進行人物模擬,反饋掌握情況時,學生則不能很好把握人物的表情動作。學生的模擬可謂五花八門,關注到了高高的帽子的佩戴,也會忽略卷端卷末的位置,或者是腿的位置不去關注,或者是手的位置錯位。說明學生對于“矯首昂視”“兩膝相比”“右手攀右趾”等基本詞匯的解讀不到位。
根據此種情況,把舟上人物的直觀畫面出示給學生,學生在模仿的同時,也對相應的文言詞語“矯”“比”“攀”等進行了理解記憶。核舟人物的栩栩如生、傳神的刻畫便也被學生內化而接受,不再是憑借老師的語言進行畫面的形容和轉述,而是學生的直觀學習和自主探究。
最后,優秀節目、影視與閱讀互為補充
閱讀是語文的必需品,我們的閱讀課常常流于一種形式,或者是一種無指導的學生自悟式閱讀,學生悟性不一,對于閱讀效果也就無從評判。
身邊的事例對于學生閱讀的觸發效果往往頗佳。在我們身邊有這樣的一個事例,某夫妻熱衷閱讀,他們的孩子也在耳濡目染之中喜于閱讀,日常也常常會聽到孩子那極佳的口才,感受到那敏捷的思維力。2012年暑期的“我的一本課外書”欄目中他被評為“全國十佳讀書明星”。借助于媒體,給學生播放他的參賽視頻,學生在觀看的同時,內心也一樣受到相應的觸動。
至于影視作品,篩選符合學生的欣賞需要并且具有一定的思考價值的優秀影片,讓學生在欣賞之余還會有進一步探求的欲望,或者對于影片有自己不同的見解。把優秀影片引入課堂,借助于影片的力量征服學生的心靈陣地,使其具有向上的力量。
所以,多媒體與課堂的有效融合,讓我們的課堂變抽象為直觀,拓寬視聽角度,擴展認知范圍。這樣學生可以與課本知識、文中人物進行互動,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知識也就有了運用的渠道。這樣,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不再局限于書本,拉近與生活實際的關聯,學生思維將向更高更遠的方向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