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貴榮
摘 要: 針對小學語文的教學特征和教學特點,情感教學成為在小學語文中占據重要比重的教學內容,并貫穿語文教學的始末。經過對小學語文教材的客觀研究可以發現,其選中的課文無一不是作者運用語言這一外在表達形式對內心情感的表達的結果。因此,在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充分進行情感教育的設計,利用情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實現情感上的感染和教化。
關鍵詞: 小學語文 情感教育 創設情境
情感因素在教學過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能夠調節人的行為,成為學生學習動力的源泉。小學生正處于特殊的情感階段。由于年紀尚小,這就決定了小學生的知識積累和人生閱歷的缺乏。對于他們而言,太過于深刻或者復雜、陌生的情感都是有理解困難的,在小學語文學習過程中,難免遇到這樣的困難。
情感教育在此時則顯得十分有效且重要。語文這一學科的教學意義不僅僅是給學生傳授某些單純的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一篇篇文章對學生進行知識、情感的教育和熏陶,在潛移默化中逐漸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豐富的情感,影響學生看待世界的方式和價值取向,并最終內化沉淀成學生一生相伴的思想內涵和三觀,給予學生終身的影響和引導。因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對情感教學法給予充分的利用,充分展開情感教育,從小開始,培養小學生積極向上的性格、善良純潔的情感、高尚的情趣。
本文將立足如何將情感教育與小學語文進行融合而展開措施性的討論,旨在為推動小學語文教學的健康發展提供參考性的建議。
一、準確解讀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每一篇課文都體現著作者對于人生和社會的深刻思考和探索的結果,都包含著作者豐富的內心情感。那些作者塑造的鮮明的人物形象,那些作者筆下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那些作者描繪出來的美麗動人的畫面,都凝聚著作者的情感體驗,滲透著作者的思想結晶,是包含著情感傾向的文學創作結果。要實現情感教育,通過課文中情感的教育滲透是重要的途徑,為師生雙方情感層次的交流溝通提供便捷的條件。為師生情感思想的參與提供有利的條件。教師應該好好把握這一教學方法,充分把握理解情感因素,充當好起聯系作者和學生情感的角色。教師在自身的準確把握之后,將作者的思想情感融入教學環節的每一個方面,讓學生對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產生精神共鳴。
二、運用語言來激發學生的情感
在情感教學中,課文的朗讀是幫助學生了解文章思想情感和主體內容的重要方法。對于小學生,教師應該予以充分的引導和幫助,事先進行朗讀示范,以充沛的情感引導學生產生情感共鳴。
首先,教師在進行示范性朗讀時要充分地在朗讀過程中融入情感,以聲表情。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準備時做好準備工作,充分挖掘課文中隱藏的作者的內在情感,并進行內化理解,然后運用語言將這一情感表達出來。比如在講解《普羅米修斯盜火》一文時,筆者為了讓學生體會到普羅米修斯的痛苦、孤獨,對學生進行了示范性的朗讀。筆者運用飽含深情的情感把普羅米修斯所承受的痛苦一絲一縷地呈現在學生面前,用直觀形象的語言描繪出一個生動形象的普羅米修斯。
當然,簡單的朗讀是不夠的,教師還需要對文章進行適當的講解和描述。以恰當的情感融入,加以直白生動的語言,對關鍵的部分進行情感的描述,為學生的心靈注入一股清泉。
三、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
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有利于學生體會到背后的情感內涵,進而產生精神層次的情感交流和共鳴。在教學過程中,常用的情境創設法如下:
(一)問題情境
問題情境是指在創設情境時利用學生的求知欲,在教材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結構之間制造一些疑問和難題,從而激發學生對于問題的最終求知欲望,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達到最優的智力效果。
比如在講解《觀潮》一文時,為了激發學生對于課文的研究欲望,筆者在講解之前就給學生提出一些問題,如在文章中對于浪潮的描寫體現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作者是如何將這種情感表現出來的?學生帶著疑問對文章進行探究,更能準確深入地了解文章背后蘊含的思想情感。“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了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墻。”“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教師引導學生一點一點地探究,一點一點地深入,從“浩浩蕩蕩”、“山崩地裂”、“翻滾”等一系列詞語可以看到,作者對于海潮的壯闊之情的贊美和欣賞,對于祖國山河的熱愛。教師通過細致的講解,問題情境的創設,使學生對作者的感情基調有更好的把握。
(二)創設真實情境
這一創設情境的方法受到具體的情景環境、社會因素的制約,應予以靈活的使用。對于一些條件允許的語文教學課程,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真實具體的教學情境。比如組織學生進行公園游,或者深入具體情景,參觀田間、小巷等教學內容所涉及的具體環境,讓學生與具體環境親密接觸,從而更有利于開展情感教育。比如教師在講解閱讀課文《我愛秋天》時,為學生創設具體真實的教學情境。教師組織學生到郊區參觀野外的秋天的場景,讓學生在大自然的氛圍里得到美的感受,收集秋天的特殊特征。這樣的教學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在不斷與大自然的深入接觸中得到審美趣味的提高和審美情感的享受,培養學生對于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情感教育在學生的健康成長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在素質教育中占據重要的地位。語文作為一門情感特征鮮明的學科,是實現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徑和方式,能夠推動語文教育和情感教育的雙重發展。這就要求每一位小學語文教師都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將情感教育運用到語文教學過程中。
參考文獻:
[1]朱小蔓,梅仲蓀.兒童情感發展與教育[J].江蘇教育出版社,1998:3-80.
[2]周一貫.語文教學訓練論[J].海南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