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彥輝
摘 要:教材是教師開展語文教學,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主要依據。隨著新的統編版教材的應用,如何把新課標的要求與新教材的應用有效結合成為小學語文教學中重點探究的課題。這需要小學語文教師認真研讀教材,全面理解與把握教材,在此基礎上創造性地應用教材,并且結合學生需求適當地進行教學內容的拓展,真正發揮小學語文教材的功能。對此,筆者談一談對小學語文教材的應用嘗試,希望對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有促進作用。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教學;應用現狀;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2)22-0145-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22.049
隨著當前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在不斷修訂,同時教材的調整也在進行中。2017年小學語文教材改變了之前“一綱多本”的問題,全國逐步統一使用統編版語文教材。統編版語文教材的統一應用,意味著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考試、評價等方面將進一步向統一化、標準化方向邁進。小學語文學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它是小學階段重要的一門學科,也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新教材的應用給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應用好小學語文教材,切實發揮教材在學生語文學習中的價值是小學語文教師都在關注的課題。筆者結合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嘗試談一談自己的認識。
一、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的變化與特點
小學語文教材是根據新課標(或者教學大綱)編寫的開展語文教學的資料,它是開展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工作的主要載體,是對課程標準的再創造、再組織。從語文教學的角度來說,它是教師開展語文教學,學生開展語文學習的主要憑借;因為小學語文學科是與母語教育關聯密切的一門學科,所以它也是培養小學生民族精神的重要媒介,體現了國家意志。從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內容的選擇上來看,它體現了小學語文教學的與時俱進,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革命傳統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民族團結教育等融入其中,真正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體現了對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符合新時期課程改革的方向。
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在結構設計上也有新變化,“一明一暗”兩條主線貫穿其中。其中明線是按照不同的主體設置單元,如校園生活、魅力河山、優秀品德、童話故事等;而暗線則是對小學生語文素養培養的滲透,在教材內容中除了課文滲透之外,通過設計“口語交際”“語文園地”這些板塊兒,把基礎性語文知識積累如識字、字詞句運用、書寫等融入其中,也把寫作訓練、口語交際能力培養和傳統文化的積累滲透其中,再將工具性和人文性凸顯出來,有利于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性、針對性和實效性。另外,教材在編排設計中目標意識更強,也就是目標的呈現以逐漸遞進的方式呈現,安排更加有序,有利于達到教學目標,同時為了便于師生把握單元目標,在單元導讀與每一課的訓練中都是以具體目標呈現。例如,在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單元的學習主題是《秋天》,本單元所選擇的四課學習內容分別是《古詩三首》(都是關于秋天的古詩)、《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聽聽,秋的聲音》,在每一課的探究性問題中都圍繞單元主題展開,如“這三首詩寫的是哪個季節的景色,你從哪些地方發現的”“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發現呀!你在上學或者放學路上看到了什么樣的景色,用幾句話寫出來吧”“課文從哪幾個方面寫了秋天,和同學們交流你感興趣的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象,然后和同學交流,你聽到了秋天哪些聲音”。這些問題從不同的能力要求出發引發學生對單元主題的全面思考,教學目標明確,且體現了對學生語文素養培養的要求。
另外,一些細節上的變化也需要關注,如一年級是先認字再學拼音,同時增加了古詩文的篇目,單元課文也分為精讀課和略讀課等,這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有相應的措施。
二、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統編教材應用現狀
目前,統編版教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已經全部應用,新的教材有新的變化和新的要求,而教師在應用統編語文教材開展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主要問題如下。
(一)教學理念沒有及時更新
新的統編版教材在內容上有了較大的變化,這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思想上也要及時調整、與時俱進。但是一些教師對新教材存在一些排斥心理,這些教師感覺使用新教材不如老教材順手,依然沿用使用舊教材的觀念來用新教材,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教育教學思想。同時,對于課程標準與新教材的關系研究不夠,難以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實現對新教材的全面、深度的挖掘,也就不利于發揮新教材的育人理念。另外,在進行語文教學時,依然有部分教師存在以固定知識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并未做到培養學生語文素養,這也會影響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的效率。
(二)教學方法相對單一
新的統編版教材在設計上和舊教材有一定的區別,尤其是增加了單元專項學習的內容,如每單元的口語交際、習作、語文園地等內容,這需要語文教師調整或者優化教學方法。但是在教學實踐中,部分教師依然是在堅持傳統的教學模式,要么是采用單一講授法,要么是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材,對教材內容中的變化缺乏針對性的方法調整,這樣新教材的優勢難以真正發揮出來,也就會導致難以有效落實課程標準的要求。
(三)對新教材的把握不全面
教材是課程標準的呈現,但是因為新教材應用時間較短,部分教師對于教材的把握不夠全面。如對單元導讀內容的重視不夠,在統編版小學教材中每個單元都有單元導讀設計,這是新教材的一個重要變化,也是體現新教材知識體系和能力點要求的渠道之一,對學生來說能夠起到提示學習重點的作用。但是無論是在備課還是在教學中,很多語文教師都缺乏對這部分內容的關注,沒有真正發揮其導學功能。在課后練習的設置上,取消了之前以數字序列排列的方式,而是設置不同類型的習題,如何有效地處理很多教師存在疑惑,并未發揮教材的作用。
(四)學生主體地位沒有充分發揮
學生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主體,應該是居于核心地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讓學生真正動起來。但是現在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的關注點依然是在知識的落實層面,對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體驗、探究的落實不夠,導致學生在新教材應用的語文教學中還是“觀眾”,這樣的教學流程容易使學生產生枯燥感,也會導致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產生極強的依賴性,其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難以實現有效提升。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統編教材應用策略
(一)教師要更新觀念、與時俱進
教師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主導者,是小學生開展有效的語文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意味著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關注自己如何教,還要服務好學生的學。針對統編版教材的新變化,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主動接受這種變化,在此基礎上根據統編版小學教材的要求,逐步確立適應新時代社會發展和學生需求的語文教育新觀念,注重主動去學習和吸收新知識,在思想上與時俱進,從而不斷提升教師自身綜合素養。
具體來說,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新統編版教材的應用,這既是新時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給小學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的轉型與提升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小學語文教師要認真地研讀新教材,特別是深入理解和把握新教材與課程標準之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上才能夠創造性地理解和應用教材。同時,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有“請進來、走出去”的意識,要積極參加上級部門組織的關于新教材的、各類線上和線下的培訓活動,聆聽專家對教材的細致分析以及教育教學實施的建議,不斷提升教師對新教材的認識,在此過程中學習和借鑒優秀教師在教材應用中的做法,從而提升小學語文教師對于統編教材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才會有方法、有目標,為新教材的應用打好基礎。
(二)強化對教材的研讀,全面把握教材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曾經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學會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在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教學中也強調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材觀,即要靈活地用教材教而不是死板地教教材。雖然在統編版教材開始應用過程中國家開展了培訓,但是如何把教材精神落實到教學行為中還需要小學語文教師積極主動地進行研究,全面深入地把握教材是靈活應用教材的前提。
這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來把握教材,從統編版教材的編寫特點來看,它是以小學生身心成長規律來逐步提升學習內容深度和學習要求的。教師要結合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來解讀教材,在宏觀上把握教材的編寫意圖,進而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蘊含的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這樣才能夠利用好教材所提供的教學資源。教師要用整體聯系的觀點研讀統編教材,要注重單元與課文之間的聯系、語文要素之間的聯系、相同課文不同版本的聯系。在整體的基礎上再往前走,聯系課程目標,圍繞目標選擇教學策略達到課時目標。在微觀上,要樹立單元教學理念,從單元整體要求出發來研究單元內每一課的教學素材,不僅要利用好教材中的文字資源,還要把圖片資源、注釋注解、課后問題閱讀鏈接、日積月累、交流習作等內容進行深度挖掘,從三維目標著手,把對學生的知識積累、技能培養、方法指導、情感認知等全面融入其中,為提升教學的有效性、針對性做好準備。
(三)調整教學方法,發揮學生主體地位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語文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語文教學活動應該在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所以,在應用統編版教材開展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單一的講授法,改變學生接受式的學習模式,要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
首先,可以通過創設情境開展體驗式教學活動。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激發學生情感共鳴引發學生積極認知的情境教學法,激發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內在動力,如在學習《秋天的雨》這課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校園秋雨的場景,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進而深入到教材文本的學習,這比教師單純地講授要有效得多。當然創設情境的方法可以靈活化,可以創設問題情境、生活情境、對話情境等,盡量選擇契合學生認知的情境,這樣的靈活變化也會給學生一定的新鮮感。
其次,開展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是新課改下非常受歡迎的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在應用新教材進行教學中語文教師可以以任務的形式驅動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學習,通過小組合作彌補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鼓勵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深入的探究、交流或者辯論,在學生思考的過程中生成智慧的火花。教師要抓住教學契機,特別是學生生成的內容,進而引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
(四)重視適當的拓展延伸,提升教學效率
新的統編版教材的應用,并不意味著我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完全舍棄舊有的教學經驗和經典的學習內容,其他版本的教材也有自己的優勢,也能夠為新教材的應用提供一些助力,特別是在小學高年級學段,他們目前使用的是舊教材,但是在小學低年級或者中年級階段的學習中使用的是新教材,為了使學生更加適應新教材,教師可以將舊教材或者與新教材相關的課外資源進行應用,給學生提供新舊教材銜接的橋梁,使學生更加適應新教材。
特別是在閱讀教學中,因為統編版教材選入了很多新的文本內容,這些內容對教師和學生來說都是新鮮的,這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進行適當的拓展延伸,提升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在此過程中,更要充分尊重學生提出的問題,要多給學生運用提問策略進行閱讀的機會,要引導學生借助提出的問題去理解課文能力;要多創造讓學生在實踐中運用提問策略的機會,使其通過實踐真正掌握學習的方法與策略,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綜上所述,隨著新的統編版教材在小學教學中的普遍應用,如何恰當合理地應用新教材成為當前小學語文教學面臨的重要問題,小學語文教師要認真地研究新課標與新教材之間的關系,用正確的教材觀、教學觀和學生觀指導教學,發揮新教材的價值,不斷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水平和質量。
參考文獻:
[1] 韓大林,劉文霞.教師教育智慧的生成[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5).
[2] 張江元.語文教育價值導向新變化——基于統編本語文教材的分析[J].語文建設,2018(3).
[3] 郭曙綸.小學語文教材用字的統計分析與問題討論——以上海二期課改語文教材為例[J].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10(2).
[4] 任為新.思想的蝴蝶,在語文的綠葉上起舞——關于小學語文教材批判的對話[J].教學月刊(小學版),2010(12).
[5] 廖柳青.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的特點分析與教學探索[J].廣西教育,2018(29).
[6] 沈玲蓉.對小學語文教材漢語拼音編排的兩點思考[J].語文教學通訊,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