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婕 薛忠義
【摘要】2017年,中國與俄羅斯成功開啟了共建“冰上絲綢之路”的合作。在現實維度上,中俄共建“冰上絲綢之路”具有互補性與堅實的政治基礎。在價值維度上,“冰上絲綢之路”建設是兩國政治互信的成果,“冰上絲綢之路”既是中俄兩國的經濟之路,又是文化交流之路。在實踐維度上,中俄兩國共建“冰上絲綢之路”可在多領域實現互利共贏。
【關鍵詞】合作? 共建? “冰上絲綢之路”
【中圖分類號】B844.2/G445?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2.10.010
冰上絲綢之路(以下簡稱“冰上絲路”)是指穿越北極圈,連接北美、東亞和西歐三大經濟中心的海運航道。“冰上絲路”是“一帶一路”倡議環亞歐非大陸的北方閉環,也是亞歐大陸與北美洲之間的最短航線。“冰上絲路”向南延伸指向國際航運的新命脈,向北深入指向探索北極地區的新征程,不論在政治、經濟還是文化上,其重要性都是毋庸置疑的。
中俄共建“冰上絲路”的現實維度
打造“冰上絲路”對于中俄在北極圈內外各領域的合作、交流都具有重大意義。一方面,中國是北極事務的最早參與者,也是利益攸關方。另一方面,俄羅斯作為跨越亞歐大陸的大國,與北極接壤面積極廣。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的整體國力下降。2000年以來,俄羅斯有意提振其在北極地區的發展,但相關舉措礙于國際國內各種因素難以為繼。因此,俄羅斯需要尋求值得信任且強有力的外援。
2015年年底,俄方率先提出愿與中方一道加強在北極地區合作,愿同中方聯合開發北極航道。2017年7月,中俄兩國首腦會晤時正式提出“冰上絲綢之路”這一概念,并在共同開發建設北方海航道,發展資源勘探、聯合科考、環境保護、極地旅游等領域達成共識。2017年11月,中俄兩國首腦再次表示要共同打造“冰上絲綢之路”。2018年6月,俄羅斯總統普京訪華,此次訪問使中俄北極可持續發展合作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2018年年底,“一帶一路”倡議在北極實施建設的全球最大北極液化天然氣項目“亞爾馬液化天然氣項目”建成投產。2019年年底,長約3000公里的“西伯利亞力量”天然氣管道開始投入使用。2019年6月,俄羅斯總統普京在第23屆圣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上表示,俄方希望加快歐亞經濟聯盟同“一帶一路”的對接,[1]繼續開展中俄在“北極-對話區域”國際北極論壇內的協作。2021年6月,中俄兩國元首正式宣布《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有效期延長5年,這再次為“冰上絲路”的建設提供了保障。
中俄合作共建“冰上絲路”的價值維度
事實證明,中俄建交70余年以來,兩國已經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深度交融。對中國而言,俄羅斯是連接歐亞大陸的軸心。從地緣政治上看,俄羅斯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中之重。對俄羅斯而言,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無疑是其經濟發展的關鍵推動因素。
“冰上絲路”是中俄政治互信的標志性成果。友好的政治往來是國際合作的首要前提。2017年“冰上絲路”公布后不久,中俄兩國就共同打造“冰上絲路”進行深入探討,雙方交換意見并達成了新的共識。2019年6月,習近平主席應邀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并出席第二十三屆圣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此次訪問所取得的成果標志著中俄關系上升到了一個新高度,預示著中俄合作的新機遇,展現了中俄將共同面對挑戰的新擔當。長期以來,中國與俄羅斯擁有良好的政治互信基礎,俄方的迫切需要與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不謀而合,兩國能夠共同推進共建“一帶一路”。
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特殊時期,2021年4月,第七輪中俄北極事務對話也以視頻會議的方式如期舉行,中俄雙方就當前北極形勢、北極理事會工作、中俄北極務實合作等議題深入交換了意見,并達成廣泛共識。這預示著今后中俄北極事務合作將繼續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中俄以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構建“冰上經濟走廊”。作為地球最北端的新航線,“冰上絲路”用最短的航線成功連接亞洲、歐洲以及北美洲三大板塊,[2]同時,“海上絲綢之路”“冰上絲路”以及所有歐亞一體化合作項目都與俄羅斯提出的“大歐亞伙伴關系”這一概念相互呼應。其中,“冰上經濟走廊”就是以北極航道為海上運輸紐帶,以北極和近北極沿線經濟開發為依托,拓展空間領域合作,形成多元化的經濟發展方向,構建新的產業鏈和價值鏈并發揮經濟合作的聚集效應與輻射作用的經濟帶。
“冰上絲路”的商業價值不言而喻。“冰上絲路”將貫通東亞經濟圈和西歐經濟圈,使“一帶一路”能夠環繞亞歐大陸并連接北美大陸。對于中國而言,與俄羅斯共同打造“冰上絲路”,能使中國進一步成為北極事務參與者、建設者和貢獻者,這無疑是高瞻遠矚的發展方略。對于俄羅斯而言,來自歐盟與美國的經濟制裁不斷加大,新的不確定因素不斷增加,與中國合作共同打造“冰上絲路”,是鞏固俄羅斯在北極和歐洲地區強國地位的重要戰略。
“冰上絲路”是打造中俄文明互鑒的文化交流之路。如果說中俄高層首腦的會晤是“冰上絲路”計劃的始端,中俄兩國的文化交流就是“冰上絲路”的基礎。中俄關系長期以來處于不斷深化和發展的進程之中,這為兩國進行文化交流與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基礎和社會條件。2019年是中俄建交70周年,中俄兩國樹立了睦鄰相處、合作共贏的典范,人文交流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中俄兩國人民友好交往歷史悠久、情誼深厚,為兩國進行文化外交的議程設置鋪墊了基石,為兩國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彼此借鑒提供了契機,為兩國社會各階層民眾創造了更多接觸、交流的機會,為中俄合作共建“冰上絲路”打造了民意基礎。
近年來,隨著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軟實力”成為中俄外交的關鍵詞。文化產品承載著豐富的精神文化內涵,是具有潛移默化影響力的文化商品,有助于促進中俄兩國經濟往來。中俄兩國借助文化產品增加文化交流,在傳播內容上提高親和力,在傳播方式上提高針對性,使文化產品貼近兩國人民的興趣和需求,更好地增進兩國人民對彼此的理解與認知。同時,中俄兩國在教育領域上的交流與合作日益密切。在俄羅斯陸續有學校開設漢語課程,學習漢語的俄羅斯學生人數逐年增多,研究中國文化與語言的俄國學者也逐年增多,“冰上絲路”建設不僅為掌握俄語的中國人才帶來了新的工作機遇,也為掌握漢語的俄羅斯人才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上,中俄將繼續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同歐亞經濟聯盟對接,使“一帶一路”倡議不僅在兩國經貿領域開花結果,而且為攜手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和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中俄合作共建“冰上絲路”的實踐維度
從能源角度上看,中國與俄羅斯有關“冰上絲路”的合作是中國拓展多元化能源渠道的成功范例。一方面,俄羅斯的北極地區擁有豐富的能源資源,中國同俄羅斯在北極地區開展合作,可以緩解自中東地區石油進口的壓力,有利于保障能源安全,推行石油進口路徑多元化,在現有經濟結構下能夠有效保障經濟穩步發展。[3]另一方面,俄羅斯在能源開發領域能力有限,需要同中國進行合作。在共建“冰上絲路”的背景下,俄羅斯能源開發的目光持續東移,開展了一系列同中國的合作。2021年8月,俄羅斯堪察加半島液化天然氣站項目交由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該項目使俄羅斯液化天然氣運輸由冰區延長至亞洲,這無疑會為中俄兩國人民乃至全亞洲人民帶來更多福祉。
從地緣態勢上看,東北亞地區的政治經濟是中俄地緣政治經濟利益的重要組成部分。“冰上絲路”從中國出發,途經“中蒙俄經濟走廊”進入歐亞大陸的邊緣地帶,中俄兩國以歐亞大陸邊緣地帶為主要抓手,逐漸向核心地帶部署合作項目,進而逐漸建成跨歐亞大陸的地緣經濟利益共生圈。此外,中俄合作共建“冰上絲路”將形成區域合力,為中俄雙方在解決各自海上領土與島嶼主權的歷史遺留問題上獲得更多主動權。
從經濟角度上看,“一帶一路”倡議體現了中國的頂層設計,該倡議以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沿線經濟發展。基礎設施的聯通是整個“一帶一路”建設的重中之重,“冰上絲路”一旦打通,必將成為一條新的更加經濟便捷的“海洋交通大動脈”,連接亞洲、歐洲和北美洲并促進“北極經濟圈”的繁榮。
結語
2022年2月,習近平主席同俄羅斯總統普京會談時強調:“當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人類社會遭遇諸多挑戰危機。中俄兩國堅守初心,始終保持雙邊關系穩健前行。雙方堅定支持彼此維護本國核心利益,政治和戰略互信日益鞏固,雙邊貿易額再創歷史新高。”[4]中俄共建“冰上絲綢之路”承載著兩國人民乃至國際社會對中俄合作關系的期待,將推動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邁上新臺階,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和諧、公正的方向發展持續助力。
注釋
[1]李興:《“冰上絲綢之路”與“一帶一盟”:“一帶一路”合作的新亮點》,《貴州省黨校學報》,2018年第4期。
[2]薛桂芳:《“冰上絲綢之路”新戰略及其實施路徑》,《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8年11月上。
[3]朱顯平等:《貫徹十九大精神 打造“冰上絲綢之路”——吉林大學—俄羅斯軍事科學院“冰上絲綢之路”研討會筆談》,《東北亞論壇》,2018年第2期。
[4]溫馨:《習近平同俄羅斯總統普京會談》,《人民日報》,2022年2月5日,第1版。
責 編∕桂 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