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曼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越來越多的運用到教育教學領域,在信息技術與現代教學相互融合的背景下,誕生了很多新型教學方式,其中比較主要的就是在線教學。這種教學方式不僅突破了傳統教學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為現代教學帶來新的活力,同時也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而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和蔓延,線上教學更是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這不僅是當下抗擊疫情的應急之舉,更是今后教育教學的長遠之策,是未來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必由之路。如何全面認識線上教學,有效提升教師在線教學能力,全面打通線上教學“最后一公里”,成為新時代教師面臨的重要任務和全新挑戰。
一、線上教學的價值彰顯
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創造了跨時空的生活、工作和學習方式,也讓“線上教學”的概念逐漸走進大眾視野,慕課、微課、直播、點播等教學模式應運而生,與傳統的線下教學相比,線上教學具有其不可替代的優勢。其一,線上教學突破了時空壁壘,讓知識獲取的渠道更加靈活多樣。線上教學是以網絡為介質的教學方式,教與學可以不受時間、空間和地點條件的限制,即使相隔萬里也能開展教學活動,不僅實現了隨時隨地的學習,也為學生獲取知識提供了更多個性化的選擇。其二,線上教學突破了資源壁壘,讓教育資源的結構更加優化。網絡信息的全覆蓋,大大縮小了地域之間教育資源的差距,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實現了線上教育資源的充分整合和共建共享,促進了教育公平的推進和落實。其三,線上教學突破了學習壁壘,讓學生的學習更加高效。網絡平臺教學,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加多元、豐富的學習內容,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水平,自主調整學習進度,有的放矢進行選擇,從而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個性發展。
二、線上教學的現實困境
作為成長中的新興教學方式,線上教學也面臨著諸多不可忽視的現實困境。其一,客觀環境之困。線上教學是一種基于網絡的教學活動,其教學效果必然會受到網絡環境、硬件設備、教師信息素養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網絡環境不穩定帶來的卡頓、掉線、延遲、閃退等意外,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教師授課的效果和效率;部分偏遠地區以及貧困家庭的孩子因缺少網絡和電腦設備,無法開展網上學習的情況客觀存在;教師本身的信息技術水平,對教學軟件、直播平臺的操作熟練程度等,也會給線上教學帶來一定的影響。其二,教學理念之困。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更習慣于通過面對面的交流溝通來開展教學活動,這樣能實時觀察學生的課堂反應,并及時做出調整。而在線教學模式下,教師只能隔著電腦屏幕,通過網絡進行授課,這會讓許多習慣了面授的教師感到無從下手,甚至沮喪無措,產生排斥心理,不能及時轉變教學觀念,無法接受線上教學模式。其三,教學效果之困。面對面的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可以通過口頭表達、眼神示意、肢體動作等方式,實時開展師生互動,維持課堂秩序,對教學效果進行直觀監測。而在線教學模式下,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只能通過電腦屏幕進行,教師無法直觀的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無法對學生進行課堂行為約束,不知道屏幕前的學生是否在認真聽課,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三、線上教學的提升途徑
根據上述線上教學存在的現實困境,提出幾點走出教學困境、提升教師在線教學能力的簡單思考和淺顯看法。
1.多管齊下,構建良好環境。為了促進線上教學的推廣和應用,需要多管齊下,共同創建良好的客觀環境,提升在線教學的質量。一方面,國家和社會應加大教育投入,對于偏遠貧困地區和教育資源相對薄弱的地區,給予一定的政策傾斜和人力、物力保障,多渠道多舉措幫助有困難的學校和學生解決學習終端、網絡環境等問題,同時加強線上教學的硬件設施建設,完善網絡直播平臺的各項功能。另一方面,學校和教師應加大信息技術培訓的力度,通過組織培訓、專家指導、校本研修、交流研討、網絡學習、自主學習等多種途徑,不斷提升教師隊伍信息技術素養和計算機應用水平。
2.與時俱進,更新教育理念。隨著信息技術的更新演進與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線上教學模式的興起是教育信息化的時代要求,是多元化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未來教育發展的大勢所趨。作為新時代的教育工作者,亟需更新教育觀念,緊跟教育改革的步伐,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引下,及時轉變思想,拓展課堂空間,正確看待“線上”與“線下”的關系,實現在線教學與課堂教學相互融合、相輔相成、共同發展,以積極陽光的心態迎接全新的挑戰,“玩轉”線上課堂,而非迷失在信息技術會影響教學效率的泥淖中,因畏懼不前喪失對線上課堂的掌控力。
3.突破創新,提升教學效果。一方面教師要優化教學方法,增強互動意識,根據線上教學的特點設計互動環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樂于參與、主動學習。例如,利用平臺分發功能,將問題同時發送給每位學生,并要求他們進行回答,答案直接反饋給教師,這樣不僅能避免教師在線教學中提出問題卻得不到學生回應的窘況,同時也能讓互動更加高效、便捷。另一方面教師要提升課堂管理能力,充分利用在線課堂管理功能,細化教學內容,優化任務驅動。例如,利用信息記錄的功能來記錄課堂中學生的數量、發言的內容、頻次以及學生出入情況等信息,教師可以通過這些信息及時掌握學生在課堂上的行為表現,并據此進行有效管理;再如,由于在線教學的特殊性,學生長時間面對電子屏幕進行學習,容易產生視覺疲勞,造成思維渙散、昏昏欲睡等現象,這就需要教師精選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多用啟發式教學、任務驅動法等互動性強的方法,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過程之中。
4.查漏補缺,主動課外輔導。課外輔導作為教學過程的基本環節,是對課堂教學的必要補充,是保證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一方面,要提升教師課外輔導的主動性。例如,教師可以主動收集一些學生遇到的共性問題或者教學中的重難點、易錯點,通過錄制視頻進行再次詳解,然后發給學生,讓學生可以隨時、反復對這些內容進行學習和理解,保證了教學效果,也使教學資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另一方面,要提升學生課外交流溝通的主動性。教師要給學生創設一個輕松、和諧、民主的氛圍,鼓勵學生在課下也能主動提問,對于不懂、難懂的知識點,及時與教師進行溝通,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喚起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想問”、“敢問”、“樂問”。同時,當學生主動提問時,教師也應及時給予回應,積極幫助學生答疑解惑,以保障在線教學的質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