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波
摘 要:隨著科技的發展,信息技術已經廣泛的應用在各個教育教學領域當中,并取得了相當可觀的教學成效。其中,微課技術在初中物理實驗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有效幫助學生掌握和鞏固基礎的物理知識,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并且學習到各種實驗操作技能,在直觀性的體驗效果下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促使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養成。
關鍵詞:初中物理實驗; 微課研究與設計; 教學策略
前言
對于傳統的初中物理實驗課堂教學模式而言,教師只顧在講臺上為學生講解物理知識,并為學生進行物理實驗的演示,學生的學習方式極其被動,課堂學習效率不高。所以,教師要基于新課改背景下利用微課教學全面優化物理實驗課堂,要合理設計微課視頻,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讓學生更加深刻理解物理實驗的操作過程及產生原理,并掌握好教學中的重難點知識內容。
一、微課設計的原則
微課具有短小精悍、資源豐富、靈活多變等特點,教師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高效完成好物理實驗教學任務,并充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使學生掌握和理解課堂中所學習的重難點知識。所以,教師要注重將微課模式融入到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并按照以下原則合理設計微課視頻,確保物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一是不繁多。初中物理教材中所涉及到的知識點很多,教師需要全面優化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為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結構,且教學內容要少而精,學會結構化思考,同時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二是不盲目。在微課視頻中需要創設多元化的物理實驗情境,在導入素材資料的時候不要盲目性的去選擇,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范圍、理解能力、教學內容等因素合理選擇圖片、視頻、文字、表格等傳達媒體。三是不單調。教師要充分把微課教學模式的優點發揮出來,在制作微課件時,要做到動靜結合、圖文并茂、視聽一致,將多種媒體信息融合在一起,以達到最佳的直觀學習效果。四是不雜亂。在保證微課內容豐富的前提下,所提供的信息及其呈現方式要刪繁就簡,減少一些重復性的內容或者無關緊要的知識點,要將有價值的知識內容呈現出來。五是不直白。教師要積極轉變微課教學方式,不要將傳統式的課堂教學模式照搬照抄地運用到微課教學中,要通過問題情境、激趣引導、模擬實驗等多元化教學模式來引發學生的深度思考,有利培養學生良好的思考習慣,提升思維能力。
二、設計并應用實驗微課,突破教學的重難點
1、知識密度的顆粒化處理
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需要讓學生重點掌握好基礎性的物理知識,基本的理論知識是提高學生良好的實驗素養及操作能力的重要保障,而學生一般在學習理論知識過程中面對繁雜的知識體系很容易陷入思考困境,無法理順清晰各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學生在觀看或者操作物理實驗步驟時很難理解物理現象產生的原理。因此,教師可以應用思維導圖的方式根據教材內容構建完整的知識結構,以每個教學目標作為主標題,并在每個主標題中分支成多個小目標,在每個小目標上將對應的知識點清清楚楚的排列出來,并且要在現有的知識體系基礎上進行適當加工、修改和重組,使其更精簡完整,明確了大小標題之間的隸屬關系以及小標題與知識點之間的對應關系,展現了微課內容微型化處理的創新性、合理性、實用性。例如,在講解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噪聲的危害和控制》一課時,這節課的教學目標要求學生知道噪聲和它的危害以及控制噪聲的途徑。教師在利用思維導圖構建知識體系時,以噪聲的危害和控制噪聲的途徑作為大標題,根據大標題設定多種小標題,比如在控制噪聲的途徑教學目標中,以安裝隔音板、種植綠化、采用低噪聲路面等方法作為探究的小標題,并通過拓展教學資源將對應的知識內容呈現出來,同時引入相關的物理實驗視頻,讓學生在直觀的實驗觀察中了解到各種降低噪聲方法的原理。這種基于思維導圖所構建的知識體系下創設的多元化物理實驗情境更加明確了學生的學習目標和方向,在短時間內掌握好基礎的理論知識及實驗操作方法,并留給學生大部分的時間去開展物理實驗實踐操作活動,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性。
2、學習目標的問題化轉換
教師在設計及應用微課視頻時,不要根據所構建的知識體系完全采用講授式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去吸收和理解相關的物理知識,要善于把微課教學內容問題化,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和思考,特別是在所創設的多元化物理實驗情境中同時也要設置相關的問題情境,并讓學生針對這些問題自主去發現問題、做出猜想與假設、設計制定實驗、進行實驗操作、收集與整理數據信息、推導物理原理、得出實驗結論、交流與討論、評估實驗結果,有效將微課教學模式與物理實驗實踐操作相結合,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是提升學生物理實驗能力素養的重要教學途徑。
3、教學內容的任務化呈現
在創設多元化問題情境的前提下,為確保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展開探究和思考,并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和方向,在物理實驗操作過程中能夠有條不紊的按照步驟去實施,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教師還要根據各種問題創設多元化的任務情境,要將所運用的各種教學策略任務化和活動化,為學生設計明確而具體的學習任務,使學生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去做。比如,在設計制定實驗計劃的環節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相關的任務情境,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根據不同任務制定出不同的物理實驗方案;在收集與整理數據信息環節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書籍查詢、研究討論等多種方式獲取到相關的實驗數據,通過完成各項學習任務使學生掌握了多種學習技能,展現出物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結束語
總之,微課模式在初中物理實驗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方式重點在于實驗微課的設計與應用,要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即通過思維導圖構建完整的知識結構,在對應的各種標題中創設多元化的實驗情境、問題情境、任務情境,將物理實驗的演示過程直觀、生動、形象地呈現在課堂中,使學生更深刻的理解物理知識。
參考文獻
[1]金龍.淺析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微課”教學法[J].高考.2015,(7).17-17,18.
[2]楊永和,陳紅利.“微課”在中學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物理通報.2015,(10).94-95,96.
注:本論文為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課題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91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