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潤
一、“學困生”概念界定
本文所研究的學困生是指智力正常,但由于小肖同學不良的學習習慣,錯誤的學習方法以及應付的學習態度,并且受社會、家庭環境的不良影響,對學校學習喪失信心,因此導致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
二、小肖的基本情況及對其試卷的分析總結
(一)小肖的基本情況
1.基本情況
小肖(化名),男,10 歲,就讀于思茅六中小學部四年級(二)班;
2.家庭情況
父母離異,隨父親生活。父親每天忙于生意,日常生活中從不關心孩子的學習,每次交流都只是詢問考試成績,教育方式簡單粗暴,以打罵的方式代替溝通交流,從不說服引導;
3.個性特征
(1)厭學情緒非常明顯。上課不能認真聽講,經常開小差,或者總去招惹別人,擾亂課堂秩序,有時甚至和老師頂嘴;
(2)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總是以應付的態度來敷衍教師安排的學習任務和作業;
(3)喜歡和學困生聯系,經常欺負其他同學,惹來他人厭惡;
(4)嚴重缺乏自信,總是逃避遇到的各種問題。
(二)小肖學習困難的表現
筆者對試卷總結歸納后發現,小肖學習困難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課堂上缺乏參與,沒有緊跟教師講解進程。據觀察發現,小肖是低存在感,容易被忽略的學生類型。
(2)缺乏有效的計算策略。由于小肖同學缺乏有效的計算策略導致計算失誤,因而白白浪費了答題時間;
(3)抓取關鍵詞和問題表征的能力較差。小肖同學審題沒有側重點,只是將題中數字進行無目的的運算,往往搞不清楚自己到底要解決什么問題。
三、小肖學習困難的原因分析及其轉化策略
(一)小肖學習困難的原因
經過對小肖試卷分析后,筆者總結出了小肖學困的表現,并對小肖的原生家庭、人際交往、課堂狀態等內容進行了回顧,筆者通過觀察、分析小肖個案的相關數據得出小肖學習困難產生的原因。且發現其所代表的小學“學困生”群體的具體成因有一定的共性,有以下幾點:
1.自身的因素
(1)認知因素的原因; 一是基礎知識不牢固,獨立自主學習的能力差。二是知識結構不合理或相關的知識不足。三是不會學習,在學習過程中,缺乏自覺性,不會自我檢查和自我督促。
(2)非認知因素的原因;首先是缺乏成就動機,自我效能感較低。其次是學困生消極的情緒體驗,導致其對學習喪失信心。三是沒有學習的愿望,意志力薄弱,懶于學習。
2.社會環境的影響
在小肖的成長過程中,父親每天忙于生意,對小肖缺少陪伴和管教,因此,小肖在放學后,經常悄悄溜進網吧打游戲,根本想不起做作業這回事。
3.家庭的因素
(1)不良的家庭氛圍;
小肖生在一個不完整的家庭里,很少來自家人的關心和陪伴,這給小肖帶來無形的思想負擔和學習壓力,以至于他根本體會不到學習的價值和意義。
4.學校的因素
(1)學校環境的影響;
小肖作為班級典型的學困生,無論在課堂學習過程中,還是在課外活動中,總是被老師忽略,甚至被同學排斥,因此他總是遠離集體,體會不到學習的樂趣。
(2)教師的影響;
教師對學困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教師的教學方式上。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由于班級學生過多,教師的管理也是有限的,很少顧及學困生的學習效果,使得學困生的問題越來越嚴重。
(3)同伴之間的相互影響;
“學困生”往往易與同學發生沖突,朋友極少。小肖在班級中,非常調皮,經常欺負同學,這讓他很難融入班集體。
(二)針對小肖學習困難問題采取的幫助方法
筆者第一時間與其父親取得聯系,幫助他樹立信心。在小肖犯錯誤時,不是一味的責備與謾罵,而是深入了解小肖內心的真實的想法,幫助他改正錯誤,解決問題。
2.教師方面:因材施教,增強自信心
(1)幫助小肖創編并背誦相關計算口訣,增添小肖學習的興趣。
(2)分類解決問題,歸納解題的竅門。在解題過程中不斷歸納總結,幫助小肖找到解題思路,學會舉一反三。
(3)鼓勵賞識小肖,增強學習成就感。通過不斷的鼓勵和表揚,讓小肖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增強自我效能感。
(4)形成學習互助小組,增加同伴認同感。
四、小學學習困難學生轉化的策略
由此可見,本次研究針對小肖所選用的轉變策略是較為有效的,因此,筆者認為此轉化策略是可以適當推廣的。經過小肖的個案研究,以及多方面資料的搜集后,筆者認為在小學學困生轉化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社會方面:加強引導,優化社會環境的影響
學困生辨別事物真偽的能力有限,我們要積極引導,提高他們分辨事物真偽的能力;
(二)家庭方面:轉變家教觀念,提高家教水平
家長在與孩子溝通時,要善于傾聽、平等對待,要深入了解孩子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與此同時,父母要增加陪伴,及時鼓勵和耐心糾錯;
(三)學校管理方面:加強管理,積極引導
學校教育必須要配合家庭教育,以每個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正確引導孩子,建立和諧的家校合作關系,充分發揮教育合力;
(四)教師方面:以愛澆灌,建立師生溝通橋梁
首先,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要確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觀念,關注每個學困生的成長,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其次,教師應努力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以愛澆灌,積極溝通,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
(五)自身的轉化:樹立信心,挑戰自我
首先,學困生要學會正確認識自我,作出正確、恰當的歸因。其次,學困生要增強自信心,通過自身的努力,享受學習帶來的快樂與成就。第三,要增強自身心理素質的鍛煉,不斷克服困難,并長期保持學習的愿望持久性;
學困生的成因所在以及其轉化策略是每一個教育者都應該考慮的問題,它不僅是衡量教育成敗的一個重要標志,也是以人為本這一理念的重要體現。而小學學困生形成的原因是錯綜復雜的,因此小學學困生的轉變工作必須集合社會、家庭、學校、教師以及學困生本身等多方的合力才有可能突破。作為教育者我們要盡可能的創設有利于學困生轉化的條件,為學困生的轉化工作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通過社會、家庭、學校等各方面有的效結合,筆者相信一定可以幫助更多的“學困生”走出困境,找到學習的價值,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并能以持之以恒的心態保持學習愿望的持久性,從而愛上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