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一金
【摘要】思維是語言的內化與外化的過程。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開發學生智力,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靈活多樣的課堂教學方法,可以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鍛煉良好的思維能力。小學生在思考問題時,受經歷等因素影響,思維的空間總局限在很窄的范圍。要改變這一現狀,扭轉這一局面,就要積極創造條件,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親自探索、發現、解決問題,鼓勵他們積極主動地思考,探索創新,享受思考的樂趣和獲得成功的喜悅,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培養;思維能力
“雙減”政策背景下的現代教育理念,要求我們由以往的以灌輸知識為主,向以發展學生智力、培養能力為主的觀念轉變。時代也要求我們,未來的建設者必須是能獨立獲取知識、勇于探索知識的人,所以,作為教育者,必須敢于沖破傳統教學思想的束縛、致力于素質教育的探索,重視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以適應時代的要求,為未來培養大批高素質的、富有創造性的新型人才。而人的素質的提高,關鍵是思維能力的提高。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以思維能力的發展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發展,以思維能力的提高促進語文素養的提高。下面簡單談談我在教學過程中,是如何鍛煉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創造力的。
一、激發學生樂于思考
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旦產生了興趣,學習就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學生要學好語文,必須對語文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學過程中,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引導。
1.上好第一節課,給學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俗話說:“打鼓看頭槌。”每接一個新班,我都十分注重在第一節課中,在與學生第一次見面和接觸中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做到滿腔熱情地走上講臺,教態親切,聲音響亮,語言生動,千方百計地給學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使學生從心底里喜歡你,喜歡上你的課,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點燃他們求知探索的心靈火花。這樣就會使他們在以后上語文課的時候,主動迅速地做好一切課前準備,心情愉快地等待著你來上課。
2.選好教法,使興趣持久
愛玩好動是小孩子的天性,所以課堂上激發、引導學生主動探求知識特別重要。再說,教學過程不僅是傳授知識的過程,而且還是促進兒童智力不斷發展的過程。學生的注意力不夠穩定,容易分散,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我十分注意挖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利用課文吸引力,運用復述課文內容、講故事、表演課本劇等靈活多樣的形式配合教學,使課堂保持活躍的氣氛,學生自始至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
3.發揮長處,喚起學生的自信心
在課堂教學中,要爭取利用較多的有利時機,讓學生發揮自己的長處,使他們每人都有表現自己和發揮自己才能的機會。如剛開學上課時,我有意識地請語音好的學生領讀生字,朗讀好的同學朗讀課文,表達能力強的同學復述課文內容等,使學生一入學就產生一種學習的自豪感。對基礎較差的學生,也有意識地讓他們回答一些難度小的問題,使他們消除自卑感,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
二、促使學生勤于思考
有了興趣就會鉆研,要鉆研就需勤思考。在教學中既要注意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盡量給學生創造“夢想”的機會,讓學生積極地、主動活潑地爭著動腦,逐步發展智力,培養能力。在這方面,我主要通過以下幾個環節來完成。
1.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在課內外,我都嚴格要求學生,向他們提出,任何一次作業都要自己獨立完成,任何一個問題都要自己思考,自己回答。這樣,就會使他們從小養成獨立思考、獨立完成作業、不怕困難、頑強學習的好習慣。
2.引導學生多動腦、多提問、勤思考
學貴有疑,有疑就是學生在學習中能發現問題。求知欲是從問題開始的,學生發現了問題,就能帶著問題去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就會主動地去分析問題,經過積極思考,最后解決問題。事實證明,能夠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認真讀書的重要標志,也是思維發展的新起點。因而,上課時,我允許提問,允許爭論,我告訴學生,凡是不懂的、想知道的、感興趣的都可以提,課前可以提,講課時可以提,課后還可以提。如我上《月光曲》一課時,學生根據題目提了兩個很精彩的問題:貝多芬為什么要譜寫這首《月光曲》?這首《月光曲》的內容是怎樣的?我就從這兩個問題入手,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結果學生學得比平時積極主動。
3.鼓勵學生多閱讀,拓展思維的空間
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利用好教材,課堂上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正所謂“得閱讀者得語文”。教師更要鼓勵學生多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隨著年級的增長,逐步擴大閱讀的范圍,加大閱讀量。學生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學到更豐富的語言表達方法,多種形式的表達方式等,知識的積累會更豐富,對事物的認知會更客觀,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肯定會有質的提升。俗話都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其道理就在此。在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就會培養了他們思考問題、研究事物、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拓展了思維的空間,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引導學生善于思考
“學起于思”,智力活動的核心是思維。在學生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后,我就引導他們不但要勤于思考,還要善于思考,要提高提問題的質量,懂得提問要圍繞中心,要想到關鍵處,提到點子上。每當學生提出問題后,我就有意識地引導他們自己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凡是通過討論學生能解決的,我絕不包辦代替。事實上,學生智力的潛力很大,只要老師啟發得當,大部分問題他們是可以解決的。如我在上《黃繼光》一課時,有學生問:“為什么黃繼光的那個戰友負傷不像黃繼光一樣堅持爬上去炸暗堡?”一個學生不加思索:“因為他不夠勇敢。”馬上就有許多同學反駁:“解放軍個個都是勇敢的。”我肯定了這種意見,追問:“你從什么地方看出解放軍個個都是勇敢的?”他們從課文中找出“戰士們像猛虎一樣撲向敵人”“戰士們象海濤一樣占領了敵人陣地”等語句來證明自己的看法。我又問:“那負傷的戰士為什么不跟上?”他們一致認為那個戰友一定是負了重傷或是昏過去了。
善于發現問題,勇于大膽思考,是學生進行一切創造性活動的基礎,也是富有創新精神的人所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而肩負著這一艱巨任務的人民教師,也必須具有創新精神、超前意識,獻身于素質教育,在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上多下苦功,多探索多思考,有目的有計劃地鍛煉學生的思維品質,這樣,才能造就一批又一批素質高、富有創造精神的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梁華萍.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J].亞太教育,2020(5):83.
[2]胡晴.小學語文教學應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1(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