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梅
(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梁家墩鎮中心學校,甘肅張掖 734000)
初中階段,英語屬于必修課程。趣味教學法的使用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興趣,從而產生積極的學習態度,樹立英語學習自信心。因此,初中教師應該在實際課堂上引入趣味教學,挖掘學生的潛能,使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提升英語核心素養。
隨著新課改的發展,新的教學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在教學課堂上要求“以生為本”,教師也在不斷創新改革教學方法,以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但是,還是存在部分教師教學觀念落后的現象,這部分教師或堅持己見,很難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或專業素質低下,從業熱情與敬業精神不足,面對教育教學的改革,沒有足夠的能力創新教育方法;或在態度方面對教育改革不以為然,無法認識到教育改革的重要性,為完成任務而教學,多使用傳統教學方式。以上種種,都會導致教師教學觀念的落后,從而使得初中英語教學難以實現其應有效果,也無法發揮其提升初中學生英語素養的作用。
英語畢竟不是中國學生的母語,初中學生在學習時,很多情況下都會感覺到英語課堂的枯燥無趣,也會感受到英語學習的難度。因此,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寫作能力較差。即使教師有時候只讓學生進行一個簡單的英語自我介紹,也有很多學生難以順利完成,口頭上說不了幾句,書面上也寫不了多少,無法完整地表達出自己的姓名、興趣等基本信息。這也足以反映出,初中學生的英語基礎比較薄弱,平時的英語積累也很是不足。學生的學習興趣缺乏,沒有學習主動性,久而久之自然沒有良好的學習效果。
探究初中英語教學課堂現狀,最終發現一個極為明顯的問題,無論是初中英語教師還是初中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都過于依賴英語教材。教學自然應該以教材內容為主,但也應該適當進行擴充與拓展,否則就會影響學生的知識面與思維面。眾所周知,在初中英語教學課堂上,學生的學習資源主要來源于教材,可依托的教學資源也是教材,合理應用教材內容,可以促進學生英語思維的培養與發展。然而,若初中英語教師無法最大限度地發揮出教材內容的真正作用,罔顧教材的實際作用,反而會使學生的英語學習受到阻礙,無法達到學生會學會用的目標。但是實際上,有很多初中英語教師在教學中也多是讓學生死記硬背,以教材中的生詞、語法、句式教授為主,只是讓學生認識、理解、記憶就算完成教學任務,卻不重視梳理、總結相關知識點,更不存在英語相關知識的拓展與擴充。這樣一來,學生學習會變得機械化,學習英語的興趣會大大降低,與此同時學習負擔和壓力也會由此增強。
據調查,當前階段的初中英語教學課堂上,教師基本上還是處于主體地位,學生作為知識的接受者被動地進行學習。在這樣的模式下,一方面初中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以及創造性都會被壓制;另一方面初中英語教師教學的效率與質量也難以提升。在新課改背景下,要求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部分英語教師雖然領會了新課改的思想,但是在實際課堂上,仍然存在著角色錯位的現象。而評定教學效果高低的指標一般指的就是學生學習效果的好壞。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成長的過程中,應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鼓勵學生自主成長進步,所以在課堂上也更加強調營造教學氛圍。然而,在初中英語教學課堂上,教師仍然有著絕對權威的地位,即使讓學生在課堂上自主學習、自己做主,學生也沒有足夠的質疑能力。這樣一來,教學效果如何還是由教師的能力決定。如果教師沒有足夠的經驗與能力,或無法有效發揮的話,那么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師紛紛接受了新的教學理念,也愿意去實踐完善自己的教學觀念,并不斷創新改革自己的教學方法。在初中英語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無論采用哪種教學方法或者教學手段,都是為了提升課堂質量與效率,讓學生愿意主動學習,能夠更好地掌握相關知識點。但是,做好這一切的前提是,每一個學生都可以接受教師所用的靈活教學手段。換言之,教師的創新改革建立在學生能夠接受的基礎上,需要考慮到學生是否有足夠的接受能力去適應新的方式方法。如果忽視了這一點,那么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創新與改革很難達到理想效果。這一點已經過了無數次實踐與論證。教師創新改革的步子不能邁得太快。這樣的情況具體表現在教師實際教學方案時,創新的教學方法未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未準確評估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得學生即使在課堂上努力學習,認真聽講,也難以真正參與課堂,對知識點的接收效果不理想,整體教學效果較差。
不管是什么階段的教學,還是任何學科的教學,課程初始的第一個環節都是導入。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課堂導入做得好甚至可以影響之后的教學質量。在初中英語課堂上,教師要重視課堂導入環節,采用多種方法,做好課堂導入工作,如問題導入、話題導入、自由談話導入、視頻播放導入等方式,實現英語課堂的趣味導入,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生興趣,真正構建出初中英語趣味課堂。
例如,在帶領學生學習Do you like bananas?這一課時,在課前導入階段,教師可以拿出香蕉向學生提問“What’s this in English?”學生可以立刻回答,“It’s a banana.”在這之后,教師繼續說“I have a banana.I like bananas.Do you like bananas?”學生會回答“Yes,I do.”or“No,I don’t.”教師這樣做的目的是吸引學生注意力,引導學生進入課堂氛圍,激發興趣,從而順利開展接下來的教學活動。在學習相關的單詞句式以后,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一組有關于水果的圖片,劃分學生小組,以比賽的方式讓學生用英語辨認水果圖片。相信學生對這樣的課堂一定會印象深刻,可以更快更好地學習相關知識點。
在初中英語課堂上引入趣味教學,既需要教師具備優秀的專業素質,可以很好地做好教學工作,也需要教師掌握多種教學技巧,最關鍵的是要結合學生實際,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征、知識基礎、接受能力、興趣愛好等,在課堂中引入趣味元素,讓學生可以在輕松、有趣的環境中學習。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What does he look like?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提前分析學情,探究學生當前階段的基本詞匯量、常見句式的掌握情況等。在課堂上和學生一起討論關于個人外表形象的話題,學生會比較感興趣,也比較容易接受,在英語表達方面也會具備較強的學習動機。初中學生大多是比較活潑的,參與意識比較強烈,也樂于表現。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展示一組表演藝術家圖片,并進行談話導入,激發學生想用英語進行表達的欲望。接著,教師可以讓學生仔細地觀察圖片,向學生提問“What does she look like?”同時教學生類似的例句,“She is of medium build,and she has long hair”,引導學生模仿例句,描述表演藝術家的外貌,并進行小組交流,讓課堂上具有更多的趣味元素。
初中階段在學生接受教育的歷程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屬于過渡階段。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處于個人發展比較多變的時期,占據主導地位的仍然是形象思維,缺乏一定的抽象思維,也沒有足夠的學習技巧與學習經驗。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趣味課堂的構建極為關鍵。教師可以引用一些實物,就如同上文提過的水果一樣,還可以使用食物、廚具、杯具、文具等。利用教學道具把抽象的知識點形象化、具體化、直觀化,也可以變得趣味化,從而激起感性思維,讓學生易于理解掌握相關知識點。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教師可以使用的教學方法愈發多樣,原有的傳統教學模式逐漸被淘汰,個性、新穎的教學手段不斷衍生出來,教育教學有了更多的可能。在初中英語教學課堂上,教師也應順應時代的發展,運用技術,實現現代化、信息化教學,以多種手段展現英語知識點,提升課堂趣味。使學生眼中所見、耳中所聽,皆是圖文、聲文并茂的知識點,沖擊學生的視覺與聽覺感官,促進學生高效學習。
實際上,對于英語本身而言,初中階段的教材內容難度不大,很多時候都是描述日常生活中可接觸到的事物或現象,是比較熟悉的內容,其難度在于使用英語呈現出來的。因為中國學生沒有足夠的英語語言環境,所以才會認為英語比較難學,也無法感受到英語課堂的樂趣。在這樣的情況下,初中英語教師應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聯系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或是生活中常常發生的事件,讓英語課堂有一些生活化信息,在課堂上注入趣味資源,讓學生在輕松、熟悉的環境中進行學習。
英語學科作為一門語言類課程,又是初中階段學生的必修課,因此要構建初中英語趣味課堂,既要從語言入手,體現出語言的工具性;又要融入相關的文化,表現出其人文性特點,兩者相輔相成,有機統一。因此,在初中英語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融入英語國家的文化特色,既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了中西方文化的不同魅力,拓寬知識面;又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體驗到英語學科的優點,并收獲更多的樂趣。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先組織學生討論生日,學習一些工具性的知識,還可以補充一些西方的生日習俗,像開生日party 等。然后,學生就會發出疑問。現在的學生過生日大部分時候都是中西方文化的結合,教師適當引導就可以有更多的趣味體驗。
初中階段的學生,經過了成長已經具備了個人的意志與獨立思考的能力,但是孩子的天性并沒有完全消失,仍然對游戲有著充足的興趣。所以教師在開展初中英語課堂活動時,可以利用學生這一特性,在教學中融入一些合適的小游戲,讓學生可以在玩中學,開發大腦,拓展思維。學生會獲得良好的課堂體驗,感受到英語課堂的趣味性。在教學導入環節教師就可以創設游戲情境,劃分學生小組,通過多媒體播放一些圖片,和學生一起玩搶答游戲。在這種模式下,學生往往會熱情高漲,能夠積極地根據教師所提供的信息表達英語單詞。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提供英語單詞,讓學生表達漢語意思。這樣一來,學生既能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有效參與課堂,也能快速地掌握英語單詞的意義,并記憶深刻。
英語學科與語言相關,在學習相關知識點時仍然難以避免其枯燥性。久而久之,若學生感受不到初中英語課堂的趣味性,很容易就會對英語學習表現出抵觸心理。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在開放的學習環境中探討、交流英語知識,使學生在彼此之間的討論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實現高效學習,提升課堂的趣味。在學生交流期間,教師可以巡場,防止學生因為英語表達能力弱或偷懶而用漢語交流。學生在開放的環境中輕松交流,提升了自己的英語表達能力,也可以靈活運用自己已經掌握的英語語法。之后,教師就可以把文章中需要講解的生詞和語法拿出來開始教學。讓學生了解情態動詞的用法。在此之后,教師可以和學生繼續溝通,引導學生運用剛剛學到的知識點。在良好的課堂氛圍之下,消除了學生對課堂的陌生感,也能由此真正感受到英語課堂的趣味性。
音樂的魅力不可阻擋。英語教師可以了解一些能夠吸引初中階段學生的歌曲,通過英文歌曲導入課堂。教師既可以直接引用一些經典英文歌曲,組織學生聆聽或跟唱,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也可以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對歌曲進行改編,形成順口溜或者歌謠,讓學生記憶吟唱,如此學生理解起來會更加容易,也會更牢固地掌握。
綜上所述,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引入趣味教學,可以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實現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創新。初中英語教師應以積極的態度開展英語教學,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在玩中學,獲得更好的課堂體驗,也能做到主動學習,提高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促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