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瑞霞
[摘 要]教育是提高國民素養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方式,也是為國家提供優秀人才的主要途徑,我國對于教育事業的發展,始終保持高度重視。現階段,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各階段教育對教學方式實施科學合理的改革和創新,旨在提升教育的質量和效率。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改進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成功提升了閱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文章就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展開相關分析和研究,以期為語文教學提供良好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
語文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學生在不斷積累的過程中,能夠逐漸養成良好的語文思維,從而為學生的后期學習提供良好的幫助。而在語文教學中,閱讀對知識積累具有關鍵性作用,不僅可以擴展學生的語文視野,還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鍛煉學生的語言和文字表達能力,所以教師必須提高閱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性
小學語文是學生初步學習國語的基礎學科,與學生樹立世界觀和人生價值觀有著直接聯系,能全面運用到日常生活當中。教師進行教學期間,必須積極更新教學形式,讓學生對閱讀文章產生濃厚興趣,擴充學生知識掌握范圍,不斷積累詞匯量。同時,小學教育是學生基礎引導教育,不僅完善學生文化素養,提高語文閱讀效率,還會提升國民社會素質,為社會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二、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
(一)合理制定閱讀教學目標
有目標才有方向。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結合閱讀教材的內容,制定合理和科學的課堂教學目標,以此引導學生更好地投入到閱讀學習中。首先,教師必須明確學生的課堂教學主體地位,使學生由被動性學習轉化為主動性學習,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其次,在制定閱讀教學目標時,教師應該結合教材的內容,應用合理的教學方式,深挖教材內容的知識要點,讓學生更好地體會閱讀的妙用。最后,制定合理的閱讀教學目標,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采取分層次教學法,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適合的教學,達到提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目的。如教師在進行《觀潮》一文的閱讀教學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引導學生以正確的學習方式進行閱讀。教師在了解《觀潮》這篇文章的內容后,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合理地制定教學目標。有的學生學習能力和自控能力強,可以讓此類學生進行自由閱讀,提出一定的要求:“在閱讀的同時,找出文章中使用的修辭手法,以及使用的優美詞匯,根據文章內容總結出作者的中心思想”。對于學習能力和自控性差的學生,可以適當降低教學目標,如“熟練閱讀本篇文章,并且掌握文章中出現的生字詞”。教師通過合理地制定教學目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分層次設計教學目標,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有效的教學,從而實現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二)精確挑選閱讀教學內容
教材是開展教學活動的依據,只有確保教材內容與教學要求相符,才能保證教學的質量和效率。閱讀教學分為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兩種閱讀教學方式都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知識儲量和文化視野。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只要精確挑選出閱讀教學內容,就能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及小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選擇教材內容,學生既不會感覺到學習的巨大壓力,又不會因為教材過于簡單,而失去閱讀興趣。其次,閱讀教學中不能只關注學生的閱讀量,而是要幫助學生掌握如何閱讀的方法,提高學生閱讀的質量和效率,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最后,在新課改的要求下,語文閱讀教學必須重視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以此促使學生將教材上所學知識運用到語文寫作和語言表達中。如教師在開展《將相和》教學活動后,發現學生對于此類內容的文章較為感興趣,并且具有良好的學習積極性,就可以為學生提供與之相似的教學內容,教師運用多媒體功能向學生提供《田忌賽馬》《鴻門宴》等,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在閱讀教學時,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引導學生使用合理的閱讀學習方法,如《田忌賽馬》這篇文章類型屬于文言文,文章中有許多字詞的意思不同于現代漢字,教師在閱讀教學時,需要讓學生找出文章中不能理解的字、詞、句,提倡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展開探究。教師要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提供翻譯后的文章內容,以此加深學生的理解。通過挑選合適的閱讀教學內容,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能讓學生學習到更多類型的文章,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三)科學選擇閱讀教學方法
良好的閱讀教學方法,可以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在實際閱讀教學中,教師必須認識到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適應同一種教學方法。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時,教師必須研究出更多、更有效的教學方式,從而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首先,教師根據文章的難易程度,決定開展閱讀教學的方式,當文章難度較大時,教師應鼓勵學生多次閱讀,直到達到熟讀文章的目的,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之后根據文章的內容分為若干自然段,以此根據自然段逐步引導學生學習,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由易到難地掌握閱讀內容,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其次,教授較為簡單的文章時,教師需要轉變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學習或者自行閱讀學習,以此避免學生對教師養成學習依賴性。如當教學《開國大典》一文時,由于文章字數章節較多,并且文章中含有眾多的生字詞,對于小學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難度。此時,教師要帶領學生共同完成本篇文章的閱讀學習。教師指導學生在文章中標記出自然段,讓學生逐段閱讀,可以鼓勵學生大聲朗讀,當學生完成朗讀后,引導學生將文章合理劃分為幾個部分。《開國大典》可以劃分為典禮開始前的描寫、典禮正式開始的描寫、閱兵環節的描寫和典禮后期的游行描寫。教師根據分成的段落,向學生講解內容,這種閱讀教學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教學難度,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在教學簡單的閱讀內容時,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的表現,對學生做出合理指導。通過選擇閱讀教學方法,使學生獲得了高效的教學,促使學生養成獨立自主的學習品質,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四)合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興趣,才能確保學生可以主動積極地投入閱讀學習中,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閱讀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必須把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作為教學的首要目的,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學習意識。第一,閱讀興趣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在閱讀教學中,通過不斷進行思想引導,結合有趣的教學方式達到預期效果。第二,在培養學生閱讀興趣時,教師可以將學生的喜好作為切入點,利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潛移默化地對其造成影響,進而逐步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第三,在傳統語文教學中,教師多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很少與學生產生互動,導致學生課堂學習效率低下,很容易促使學生發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因此,教師必須貫徹核心素養教育理念,在明確學生的主體教學地位后,教師要有效地提升閱讀教學的互動性,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確保每個學生都時刻處在高效的學習狀態中,達到提升閱讀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目的。如在開展《將相和》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采用趣味性的教學方式。教師挑選出幾個學生,分別讓學生扮演第一個故事中的人物,“藺相如”“秦王”和“趙王”,要求學生根據文章中的情節做出相應的表演。而后,教師運用文章中旁白部分貫穿整個扮演游戲,當“藺相如”用撞碎和氏璧的辦法要挾秦王時,學生需要盡量還原出當時的情境,以此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在完成角色表演后,教師一定要對學生的表現做出合理評價,讓其他學生對表演者進行評價,從而提升課堂的學習質量和效率。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采用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精選閱讀教學內容、選擇閱讀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有效地提升閱讀教學的質量和效率。由此可見,好的教學方式和教育理念,是提升教育質量的關鍵,更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尕讓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9).
[2]張弘.淺議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有效整合的教學策略[J].冶金管理,2020,(15).
[3]秦艷素.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教育教學創新研究”高峰論壇論文集.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
(責任編輯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