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超
摘要:目的:研究子宮內膜非典型增生術后病理升級為子宮內膜癌的危險因素。方法:本研究收集2018年01月至2020年01月于我院婦科經診刮術或宮腔鏡下內膜活檢術所得病理診斷為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患者共98例,根據全子宮切除術后病理結果,分為不典型增生組(AEH組)59例和子宮內膜癌(EC組)39例。結果:本研究AEH并發EC概率為39.80%(20/19),單因素分析結果示,EC組患者的發病年齡均值、絕經狀態、術前CA125、HE4、CEA均值均顯著高于AEH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多因素二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示,年齡≥49.5歲、CA125≥18.25U.ml-1、HE4≥53.5pmol.L-1、CEA≥1.65ng.ml-1是AEH術后升級為EC的獨立危險因素。結論:臨床工作中應對年齡≥49.5歲、CA125≥18.25U.ml-1、HE4≥53.5pmol.L-1、CEA≥1.65ng.ml-1等AEH人群加強篩查。
關鍵詞:子宮內膜癌;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危險因素
子宮內膜增殖癥根據2014年WHO病理診斷分類:子宮內膜增生不伴不典型和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AEH),不典型增生(AEH)被認為是子宮內膜樣腺癌(EC)的癌前病變,首發的AEH患者在15年內可能發展為EC,且AEH患者25%~40%同時并發子宮內膜癌,影響患者預后。本研究旨在發現AEH可能并發EC的術前危險因素,降低EC漏診率。
1.資料及方法
1.1研究對象
本研究收集2018年01月至2020年01月于我院經傳統診刮術或宮腔鏡下內膜活檢術診斷為AEH患者共98例,納入標準:患者無生育要求,要求行全子宮切除術;病檢均經本院病理科檢驗;排除標準:術前3月內行保守治療者;合并其他惡性腫瘤。根據術后病理診斷,分為AEH組和EC組。
1.2觀測指標
收集并記錄患者的發病年齡、體重指數(BMI)、孕產次、術前CA125、HE4、CEA、CA199值及合并癥。
1.3統計學
采用SPSS26.0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或非參數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將高危因素作為因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研究結果
2.1術后病理情況
本研究AEH并發EC概率為39.80%(20/19),診斷性刮宮準確率為56.25%(54/96),漏診率為43.75%(21/48),宮腔鏡下內膜活檢準確率為64.00%(64/100),漏診率為36.00%(18/50),兩者無統計學差異(P=0.268,>0.05)。
2.2組間基線情況分析
組間比較結果顯示,EC組年齡、絕經比例、CA125、HE4、CEA值均明顯大于AEH組,有統計學差異(P<0.05)。
2.3危險因素的ROC曲線分析
ROC曲線分析顯示,年齡診斷EC的AUC為0.599,最佳判讀值為49.5歲;CA125診斷EC的AUC為0.638,最佳判讀值為18.25U.ml-1;HE4診斷EC的AUC為0.701,最佳判讀值為53.50pmol.L-1;CEA診斷EC的AUC為0.658,最佳判讀值為1.65ng.ml-1。
3討論
本研究表明高齡可能是AEH患者并發EC的高危因素,與KojiMatsuo等研究結果一致,可能系卵巢功能下降,子宮內膜萎縮,細菌侵入致微環境改變,加之人體免疫力下降,促使相關炎性因子誘發子宮內膜癌,且年齡≥49.5歲(OR3.451,95%CI1.258~9.47,P=0.016)時患EC的風險顯著增加,臨床工作中應加強評估。但本研究發現絕經狀態不是EC的獨立危險因素,可能是由于高齡與絕經狀態存在正相關關系。已妊娠女性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較未生育者降低35%,本研究兩組間孕次、產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高血壓與子宮內膜癌的發病風險相關,可能與同時合并胰島素抵抗、高血糖、肥胖相關代謝綜合征密切有關。本研究AEH組和EC組的BMI的中位數均為24kg/m2左右,EC組糖尿病、高血壓患者比例均高于AEH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不除外與樣本量較小及我國人群體質差異有關。近年發現CA125、HE4對EC的診斷有一定價值,卵巢腫瘤、子宮內膜異位癥等均可使CA125升高,故其作為EC的腫瘤標記物有一定假陽性。在子宮內膜癌的病灶侵襲肌層深度≥50%、合并淋巴結轉移等患者的血清HE4水平高于早期患者,且HE4在較晚期、低分化時水平升高;癌胚抗原(CEA)是廣泛應用于消化道系統腫瘤的廣譜腫瘤標志物,但EC患者血清中CEA水平高于子宮內膜良性增生患者;本研究提示CA125≥18.25U.ml-1、HE4≥53.5pmol.L-1、CEA≥1.65ng.ml-1是術后升級為EC的獨立危險因素,目前無相關指南明確提出將HE4、CEA納入子宮內膜癌診斷標準,且CEA診斷子宮內膜癌特異性低,需聯合其他高危因素使用,本研究所得結論尚需擴大樣本后行進一步探索。
綜上所述,臨床上對于年齡≥49.5歲這部分患者需加強篩查,合并CA125≥18.25U.ml-1、HE4≥53.5pmol.L-1、CEA≥1.65ng.ml-1患者應作為AEH術后升級高危人群,推薦具備高危因素的人群首選宮腔鏡檢查診斷子宮內膜病變,實施全子宮切除術時行術中快速冰凍,可以進一步降低子宮內膜癌漏診概率及其遠期影響。
參考文獻:
[1]張心,王建東.子宮內膜癌相關流行病學高危因素的研究進展[J].醫學綜述,2021,27(15):2995-2999.
[2]趙濤,宋玉霞,張宏煜,等.絕經后子宮內膜癌合并感染對HE4和VEGF及炎癥因子水平的影響[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9,29(15):2361-2365.
[3]于巖君.子宮內膜增生并發子宮內膜癌的風險預測[D].大連醫科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