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黃祈 諸思琛
摘? 要:2019年4月,教育部、財政部聯合頒發了《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院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明確指出新時期高職院校應當樹立新的發展理念,扎根中國、放眼世界,強力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在此背景下,民辦高職院校也有了新的戰略定位。但是當前民辦高職院校面臨著大學政策調整、生源縮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關乎到民辦院校的發展和生存。鑒于此,民辦高職院校應當在“雙高計劃”的指引下,對發展戰略進行重新定位,以此來面對新的挑戰和困境。
關鍵詞:民辦高職院校;發展;定位;發展策略
2019年,教育部、財政部聯合提出了“雙高計劃”,強調在新時期背景下,要進一步促進職業教育的深化改革,推動高職院校的高質、高效發展。但是當前民辦高職院校卻面臨著辦出院政策調整、生源縮減、公辦院校競爭等多種因素,使得很多民辦高職院校舉步維艱。在此背景下,民辦高職院校如何正確的對新常態下的戰略定位進行把握,以新的理念思維應對挑戰和困境,值得我們深入的反思和探索新時期民辦高職院校的戰略定位。
一、新時期民辦高職院校的戰略定位
(一)提升校企合作水平
積極對接各領域行業中的先進企業,在傳承文化、創業就業、服務社會、創新技術、培養人才的方面加強合作。同時有效把握國內外產業發展和升級的機遇,主動的參與流程再造和供需對接,以此保障才發展和專業建設相匹配。同時,對校企聯合培養人才的機制進行實施,引導學生走入企業。對職業教育集團進行組建,保障共享共建資源。地區教育部門和民辦高職院校應當主動對接企業,對實踐創新基地、實驗室、工作室進行聯合建設。
(二)提升服務發展水平
對高端產業所需的綜合型人才進行培養,對我國產業進行服務。通過信息技術對現實生活生產中的問題進行有效解決,保障生產效率的提升,增強產品和服務的品質,進一步推廣轉化技術成果和產品開發。創新傳承民間傳統工藝,加大學校宣傳,吸收更多貧困地區學生來校就學,推動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展。針對農業農村展開職業培訓和教育,強化對高技能人才的教育培訓。實施多元化的職工繼續教育,對終身學習和社區教育服務進行拓展。[1]
(三)提升學校管理水平
對民辦高職院校內部管理體系進行建立健全,優化學校自主約束、管理的機制體系,對社區、企業、行業、學校共同參與的學校董事會、理事會進行建立健全,以此將監督意識、協商作用全面發揮出來。同時對學術委員會進行設立,對學術事務的咨詢、評議、決策職權進行行使。同時對選用教材和專業建設委員會進行組建,以此對教學改革和專業建設進行指導。同時應當將教職工代表大會作用全面發揮出來,對學校的各方面重大事務進行審議。同時給予二級院系管理更多的自主權限,對跨專業組織進行大力發展。[2]
(四)提升信息化水平
民辦高職院校應當在管理服務和教育教學過程中融入信息技術,以此對管理進行優化,對教學進行改進。應當對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手段進行綜合化運用,轉變傳統的學校管理教育模式,保障教育教學水平和管理效能的提升。同時應當適應“教育+互聯網”需求,推動教育數據、數字資源共享。同時應當進一步增強師生信息素養,對虛擬工廠和智慧課程進行建設,實施線上、線下一體化教學,引導學生展開個性化自主學習。
二、新時期民辦高職院校的發展策略
(一)強化黨的建設
民辦高職院校應當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理想信念教育進行積極地展開,對全方位、全過程、全員的人才培養格局進行構建,高度融合職業精神培養和職業技能培養。另外,民辦高職院校也應當對黨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進行積極落實,充分將學校中黨組織的政治核心和領導核心作用全面發揮出來。也應當將意識形態主動權牢牢把握住,引導每一名教育工作者和學生能夠堅定四個自信,應當對黨組織建設進行著重強化。基于學校各方面業務工作的展開,同步強化黨的建設在學校教育教學管理考評等各方面工作中引入其中,以此將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和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全面發揮出來。帶動民辦高職院校、共青團、工會組織建設,以此為民辦高職院校的長遠良性發展奠定厚實基礎。[3]
(二)打造培養技能技術人才陣地
民辦高職院校應當對立德樹人任務進行有效落實,在培養技能技術人才過程中貫穿社會核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堅持知行合一、學工結合,強化學生創新、合作、認知職業能力的培養,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引導學生形成精益求精、專業敬業、專注嚴謹的品質,同時也應當對技能技術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優化和改革。在對學校教育管理培訓質量進行提升的前提下,對市場急需的復合型高素養人才進行培養。
(三)構建技能創新服務平臺
民辦高職院校應當對市場中的科技發展趨勢進行主動的對接?;诩寄芗夹g積累,對團隊建設、培養人才、服務技術一體靈活機制、共享資源、高效產出的創新技術和培養人才平臺進行搭建,以此促進核心技術和創新成果的產業化。同時應當針對中小企業產品升級和研發技術給予更多的服務,強化行業園區和政府的深度合作。建設創業創新功能、培養英才、智庫咨詢為一體的產教融合平臺。轉型升級陳舊產業基,增強供給配套服務能力和專業群聚集度。同時也應當與行業領域內的領先企業進行積極的合作,打造推廣技術、開發工藝、研發產品的技能技術平臺,向支柱產業和重點行業提供服務。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民辦高職院校應當保障內部師資隊伍數量的充裕,同時保障有著合理的結構,對高水平雙師隊伍進行打造。對在國際上有影響力行業林內權威的專業帶頭人進行引進,對能夠優化企業生產工藝,對行業領域技術難題進行解決的骨干教育工作者進行大力培養。同時聘請名匠大師以及不同領域行業的人才來院校兼職,構建起教育工作者入職培訓、在校研修的師資隊伍培養體系。同時對教師素養提升中心進行建設,保障教育工作者科研能力和教學水平的提升,促進教育工作者職業素養的增強。另外也應當對教育工作者評價機制進行優化,構建起能力水平和貢獻業績為導向的,以目標考核和管理為重點的動態調整績效工資機制,保障教育工作者在校多勞多得。
參考文獻:
[1]康永嘉.產教融合下的民辦高職院校雙師隊伍建設探究[J].遼寧高職學報,2021,23(01):95-100.
[2]隋姍姍.我國民辦高職院校治理現代化的多重路徑[J].高等職業教育探索,2021,20(01):16-21.
[3]方俊.民辦高職院校如何在改革中謀求新出路——以浙江汽車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19(04):54-55+87.
作者簡介:吳黃祈,性別:男,民族: 漢族,籍貫:浙江寧波,出生年月:1997年2月27日,學歷:大學本科,工作單位:浙江汽車職業技術學院,職稱: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或者從事工作:主要從事汽車檢測與維修、新能源汽車技術、汽車智能技術等相關領域的教學和科研工作,郵編:31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