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懿爵
摘要: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隨著信息化在教學中的應用教育手段及教育方日新月異,但當下高校還有很多教師還拘泥于傳統的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本文在對任務驅動教學法分析的基礎上,以”程序設計實驗”為例闡述了任務驅動法實施的可行性,旨在引導學生以任務為導向,在教師的幫助下獲取知識和技能。
關鍵詞:任務驅使;自主學習;程序設計實驗
引言
任務驅動法是指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幫助和指導下,緊緊圍繞一個共同的任務活動中心,在強烈的問題動機的驅動下,學生通過對學習資源的積極主動應用,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并在完成既定任務的同時,引導學生產生一種學習實踐活動。任務驅動的教與學的方式,能為學生提供體驗實踐的情境和感悟問題的情境,圍繞任務展開學習,以任務的完成結果檢驗和總結學習過程等,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使學生主動建構探究、實踐、思考、運用、解決、高智慧的學習體系。任務驅動法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最根本的特點是“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基本環節包括:創設情境、確定任務、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效果評價。
任務驅動法在創設任務情景時應遵循如下一些原則:1.與當前學習主題相關的;2.盡可能真實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習者帶著真實的"任務"進入學習情境;3.問題的解決需要有一定的挑戰度和創新性。真實目標的設定是我們營造真實情境教學的關鍵,才能激發學生的自主求知欲,從而達到教育的真正目標。學生通過對情景的分析可以明確解決問題所需具備的知識和技能,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提供知識線索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資料查找、小組討論等方式在思想碰撞和交鋒中得到解決問題的路徑,最終達成目標任務,這種以問題的解決來建構知識,也正是探索性學習的主要特征。在對學習效果的評價時可以從下面兩個方面來進行,一是對學生解決當前問題的方案的過程和結果的評價,即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評價,二是是對學生自主學習及協作學習能力的評價。
一、課程介紹
“程序設計實驗”是高校計算機和電子類相關專業開設的一門必修學科基礎課程。本文所討論的課程是以C編程語言為工具,以完成工程類、生活類等程序實驗項目為導向,講授如何使用過程化程序設計相關理論和方法,進行項目分析和編程實現。課程內容涵蓋數組、指針與結構體等復雜數據類型的應用;面向需求的功能分解,使用函數實現對應功能;文件讀寫操作。課程旨在通過實驗項目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和實際應用有機結合,強化學生面向過程的程序設計思想,進一步培養學生計算思維,提高學生的程序設計能力,為后續專業課程學習奠定堅實基礎。課程堅持價值引領、知識傳授、素養培養三方齊驅,培育學生團隊協作意識,求真務實、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養學生踏實嚴謹、耐心專注、吃苦耐勞、追求卓越的優秀品質。
二、任務內容及目標
四、總結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當今高校大都運用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法,這種教學法值得關注。是一種把“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的重要舉措,這一教學方式的轉變可以將“有效課堂”轉到“有效學習”。任務驅動法比起傳統的以教為主的教學方式相比更符合教育規律和教學原來,讓學生從實際情景出發,透過現象看本質,這一過程也是對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從問題發現到問題的解決,均是在個人意愿的驅使下進行的,更有利于學生知識體系的建構。任務驅動教學法是典型的“先行后知”,在任務完成的過程中便形成了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對于“任務驅動”教學法也不可以一概而論的,應該辯證看待,理智地看待它的優缺點,要立足于課程實際,根據學生群體特點,在充分分析學情的基礎上創設問題情景,在實施過程中還要創新理念和方法,要能機智應對課堂上出現的突發問題,教師還應不斷提升自身業務素質,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挖掘出學生的潛力,指引學生樹立自主學習意識。
參考文獻:
[1]朱云霞.“任務驅動”教學法在計算機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電化教育,2002(05):36-37.
[2]劉洋.基于任務驅動的“C 語言程序設計”教學實踐[J].科技風,2022(05):135-137.
[3]王春婷.淺談任務驅動教學法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11,29(02):103-105.
[4]劉冠秀.任務驅動教學法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江西科學,2017,35(03):451-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