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利
摘要:初中階段的學生是接受素質教育的最佳時期,而音樂課程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藝術情操和藝術素養。在音樂教學課堂中,通過音樂知識學習與音樂鑒賞,能夠讓學生陶冶藝術情趣,增加對音樂藝術的鑒賞與分析能力。因此,音樂教師應該不斷加強音樂教學的形式,以新時代素質教育為綱領,不斷尋找適合學生成長發展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音樂核心素養能力。
關鍵詞:素質教育;初中階段;音樂教學;策略分析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政策的深入推進,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已經發生較大的變化,在用人形式上不僅注重專業技能的知識儲備,同時也對實踐能力和素質涵養進行考量。針對這一需求變化,初中音樂培養學生人文情懷與藝術情操就顯得格外重要。音樂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素養和藝術品鑒定能力,從而讓學生以健康愉悅的心情進行學習與生活。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對學生的教育是需要全面發展的,音樂教師對學生進行音樂基礎知識教學,能夠適應社會用人需求的發展,從而幫助學生擁有美好的未來。
一、素質教育背景下初中音樂教育的重要內涵
(一)有效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
初中階段學生逆反心理較為強烈,正是青春年紀。此年齡階段學生的身體和心理都在朝著成熟發展,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產生煩躁的負面情緒。因此,音樂課程的加入能夠讓學生減輕心理負擔。音樂教育不等同于專業學科教育,學生能夠在音樂課堂中放松心情,伴隨舒緩的音樂來調節自身的情緒,這種學習方式能夠讓學生減輕煩躁感,獲得輕松自在的感覺。音樂還可以調節學生大腦的平衡,幫助學生在放松心情的同時,能夠舒緩其他學科所帶來的緊迫感。
(二)幫助學生養成藝術情操
初中階段的學習教育,能夠取決于學生學習能力的養成,因此在緊張的學習環境中容易帶來緊張情緒。對學生進行音樂教學,可以幫助學生陶冶情操,還能夠凈化學生忙碌的心靈。優秀的音樂作品能夠為學生帶來美的享受,讓學生伴隨旋律對未來進行暢想,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期盼。例如在學習《愛我中華》這首曲目時,伴隨激昂的旋律讓學生激發奮斗的斗志時,還可以讓學生潛移默化地養成愛國意識,從而樹立良好的愛國觀念。
(三)有助于強迫癥心理治療
心理強迫癥是一種心理上的疾病,是學生不能主觀克制的一種觀念與表現。初中學生受到較大的學習壓力,精神高度緊張,從而容易出現強迫癥的癥狀。音樂教學能夠通過音樂的旋律對學生進行心理舒緩引導,從一定程度上可以對強迫癥進行治療。音樂的旋律具有多樣性和豐富性,在學習曲目的時候能夠通過例如表演和合唱的多種形式展開學習,從而加強學生或者師生之間的有效交流,構建和諧的教學氛圍,從而健康成長。
二、素質教育背景下初中音樂教學策略分析
(一)重視音樂教學,制定科學目標
在素質教育的環境背景下,社會各界對學生的綜合能力素養已經越來越重視。因此,校方應該重視音樂教學課程,給予豐富和充足的時間讓其展開教學,對教學質量與形式要嚴格把關。此外,音樂教學能夠有效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通過學習可以加強對音樂藝術的鑒賞能力,從而提高思維邏輯和感知力。為學生創設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音樂課程,是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更是能夠豐富學生精神需求的必由之路,制定科學的音樂教學目標,能夠讓學生喜愛上音樂知識,更能夠在眾多學科中重視音樂的學習。
(二)拓展豐富音樂教學內容
學生通過音樂教材進行學習,受到教材的局限性影響,所學知識與欣賞層面受到較大的限制。因此,音樂教師應該擴寬學生學習音樂的知識面,不斷將拓展音樂素材和課程相關聯,讓學生在學習音樂的同時接觸到更多優秀的作品。從而對學生進行良好道德品質的培養。例如,在學習《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時,教師可以事先講授此曲的創作背景,從而讓學生掌握歷史知識,通過歌詞和旋律進行分析,以時代為背景展開音樂與歷史的關聯。通過學習一首曲子既能夠掌握歌曲背后創作的歷史,還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基礎知識拓展的音樂曲目教學可以將學生思維激發出來,在旋律中進行學習,把學生正確價值觀進行釋放,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的大環境下,初中音樂課堂為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素養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初中音樂教師應該找準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主要矛盾問題,并提出相關的解決辦法,讓學生在音樂課堂中能夠激發學習的興趣與創造力,將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發掘出來。有效引導學生能夠提高對音樂藝術的審美能力,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素養全面發展,為提高初中音樂教學的質量與效率提供動力。
參考文獻:
[1]盧文輝.基于素質教育背景探析初中音樂教學的應對策略[J].當代家庭教育,2021(14):185-186.
[2]劉晶.互聯網+背景下初中音樂教學中素質教育落實的基本策略[J].中國新通信,2021,23(05):233-234.
[3]李潔.素質教育背景下初中音樂教學的應對策略研究[J].北方音樂,2020(24):215-217.
[4]呂靜.基于素質教育背景探析初中音樂教學的應對策略研究[J].北方音樂,2020(09):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