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青
摘要:為了解決學生的學習壓力和作業壓力,在小學教學當中實現了教學改革政策,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這也成為時代發展的新需求。教學改革政策的落地之后學生們能夠更自由地支配個人時間,也為老師和家長減輕了一些壓力,但與此同時也對老師和課堂學習效率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特別是在小學低年級階段的數學學習而言,應堅持高效教學模式全面提升教學質量,為數學教學創造良好的空間,以教學改革政策為原則全面打造高效數學課堂,老師要對教學資源進行整合與優化,讓做到真正的減輕壓力增效。本文通過對教學改革政策背景下小數低年級數學教學的有效策略進行分析,為實現高效數學課堂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教學改革;小學數學;低年級;教學質量
教學改革政策作為教育領域的新型政策,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保護學生的童真,讓學生擁有更多的業余時間去進行個人活動,實現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的綜合素質共同進步。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老師更應該積極的應對挑戰,深入貫徹落實教學改革背景下的育人觀念,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立足于實際學習情況做到懂得教學、會教學。小學階段是非常關鍵的時期,特別是對于數學學科而言,老師更應該關注低年級的小學生,從小灌輸正確的思想將會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如何進行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改革也成為當今最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教學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提升課堂質量的必要性
在教學改革政策的支持下學生們已經逐漸擺脫了堆積如山的作業束縛,成為有思想、有追求的新時期小學生,能夠自由地支配時間為個性化發展奠定了良好的條件,形成高質量、高效率覆蓋年更廣的教學空間,針對性地為學生答疑。如何在小學數學當中融入個性化學習元素這也是老師需要值得思考的地方。在教學改革背景之下,教師要從思想上進行肯定,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真正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讓學生能夠自信的根據個人需求進行課后學習。
二、教學改革背景下小數低年級數學教學質量提升策略
(一)課堂預習趣味引導、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在教學改革政策的支持下學生的學習壓力有所減少,想要在課堂有限的時間里完成高效學習,無論是對于老師還是學生而言都具有一定的難度。課前預習作為重要的學習環節,讓學生提前熟知教學內容的同時保障了預習效果,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講解的同時實現了學習效率的全面進步,進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數學課堂學習效率的改善。例如在認識圖形學習時,在課前預習階老師可以想同學分發積木,通過對不同形狀積木的觸摸與觀看,充分活躍學生的大腦思維。在通過動手操作來深化對圖形的認知,隨后老師讓學生選出自己最喜歡的圖形,并說出自己在預習過程當中存在哪些問題,老師能夠針對性地加強指導,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強化學生的知識框架。在課后作業布置當中,老師也可以利用畫一畫、拍一拍的形式來代替書寫作業,能夠提升整體學習質量。通過繪畫與拍攝讓學生去感受圖形的形成,這樣一來不僅強化了學生的圖形空間,也鍛煉了學生的繪畫和攝影能力,與教學改革政策十分呼應。
(二)創建良好環境、全面激發學習興趣
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而言,面對數學學習的抽象性在短時間內無法適應,為此老師更應該創造良好的生活學習環境,讓學生了解數學的一切知識來源于生活,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老師在塑造課堂空間的時候要注重符合學生的特征和興趣愛好,這樣學生才更愿意參與進來。以混合運算為例,學生在生活中經常會去購物,這也為混合運算提供了良好的空間。隨后老師可以讓同學進行角色扮演,分別扮演售貨員、顧客、收銀員等角色,假設一支鉛筆3元、一塊橡皮1元,一個鉛筆盒15元。一名同學買了3支鉛筆和5塊橡皮還有一個鉛筆盒一共花了多少錢?通過情境的創設勾起了學生的回憶,讓學生聯想到了自己在生活中的購物場景,通過分析學生得出了(3x3)+(5x1)+15最終得出29元,為學生積累了充足的購物經驗,在以后生活中學生會更加自如地應對。老師在布置作業任務的時候,可以要求學生在有需要的條件下,可以與家長購買家庭必備品,感悟一些購物的與數學之間的關系。
三、結語
在教學改革政策的影響之下,老師要深入具體的學習當中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空間,確保教學活動能夠滿足學生的差異性,其次要開展積極的課外趣味活動,提升在有限的40分鐘的課堂學習效率,讓學生的學習經歷能夠始終集中在課堂上,保持學習熱情的同時提升了整體教學的效率,同時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印象,在減輕學生壓力的同時也實現了高效學習的基本目標,積極響應教學課改的全新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范婭云.教學改革背景下怎樣提高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效率關鍵研究[J].數學大世界(下旬),2020(03):33.
[2]高彩霞.教學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式——如何提高低年級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J].教育教學論壇,2020(36):277+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