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校園足球發展快速,如何激發學生對足球的喜愛、強化學生的足球競技技能,成為體育課堂中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文章以文獻資料法為主、以訪談法為輔,探究如何將競技教育模式運用到鄉鎮中學足球教學中,對該教育模式和原有的教育模式進行對比分析,探討競技教育融入鄉鎮中學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研究結果顯示,競技教育融入鄉鎮中學是可行和可操作的,在足球教學課堂中融入競技教育模式,可以改善學生的運動態度、提升學生的運動技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等。
關鍵詞:鄉鎮中學;足球教學;競技教育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2)13-0-03
0 前言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新事物和舊事物不斷碰撞,產生越來越多的新事物。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應該適應社會的發展,成為社會需要的人,這要求人們具備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和自我發展的能力。在當前大眾化的教育模式下,學校的培養方式要緊貼服務型社會人才培養要求。學校是教師發揮才能的地方,教師需要思考如何全面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讓學生自主、有效地學習。學校教學也應該發生相應的變化,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師如何使學生在課程上有更好的體驗。
隨著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以下簡稱“校園足球”)的全面普及,很多學校都開始大力發展校園足球。這是一項在校園發展足球的方案,是指從小學開始,把足球運動(包括足球文化、足球技能、足球訓練等)引入日常體育教學工作中,培養青少年的足球興趣,讓中小學學生在快樂的足球教育中強身健體,鍛煉中小學生的意志品質,在發揮學生個人天賦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頑強拼搏精神[1],為促進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全面貫徹落實校園足球奠定基礎。在此基礎上,本文論述競技教育模式融入鄉鎮中學足球教學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探究競技教育模式融入鄉鎮中學足球教學后學生在學習態度、技術技能、團隊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變化。
教學模式單一,缺乏多樣性,導致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產生懶惰心理,不愿在體育課堂上提升自己的技能和專業水平。將競技教育模式運用到足球課堂中,可以提高足球課堂的教學水平,激發學生對足球的喜愛,最終提升學生的足球技能。競技教育模式的優點在于以對抗的方式激發學生對運動的喜愛,同時以優秀的教練來規范學生的足球運動,不斷從實戰中強化學生的足球技術,使學生快樂地學習足球技能技術,提高自己在足球方面的運動水平。
1 選題背景
要將競技體育發展為一種教育模式,需要體育工作者不斷研究、創新和發展,然后實現一系列轉變。第一,競技體育發展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離不開國家的支持。2015年,政府出臺了一系列關于足球改革的方案,其中與青少年校園足球發展和全民健身相關的文件很多。只有營造良好的全國體育運動氛圍,才能實現體育運動的發展。第二,加強大眾體育的基礎設施建設,為學校體育的發展打好基礎。第三,不斷普及競技體育,使競技體育大眾化,并在全國范圍內增加中小學各類運動會的數量和質量。第四,優化體育人才選拔制度,使運動員的挑選和培養過程公平,其中也包括管理和領導人才的選拔制度。第五,加強各類中小學、高校、業余體校、專業體校的師資力量建設,增加師資力量的投入。第六,審視我國競技體育的機制和其他國家的體育機制,重新認識我國體育機制的優勢、劣勢、機遇和挑戰。
足球在世界上的影響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人關注足球,中國足球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也在提升,要培養優秀的足球運動員,就必須從小抓起。只有培養出優秀的足球運動員,才能為國足增添新鮮血液。因此,應落實校園足球,為當代學生學習足球打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使學生在校園可以更好地學習足球,豐富體育生活,通過對抗的方式提升學生的足球技能,也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
把競技體育發展成一種教育模式融入中學足球教學,是體育教學方法的突破,同時也把競技體育帶到學校,從孩子開始培養。競技教育模式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養成學生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等方面,有比傳統的體育教育模式更好的效果。
2 研究意義
將競技教育模式融入鄉鎮中學足球教學,可以對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態度產生積極的影響,使學生有效掌握關于足球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頑強拼搏精神。目的是為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知識引路,有效消除常規教學模式中存在的不良影響。將競技教育模式融入鄉鎮中學足球教學中,可以培養學生的能力和意識,為體育教師提供一種可選擇的教學模式。
3 研究現狀
競技教育模式是由英國著名的體育教育專家西登托普提出的。競技教育模式的精華來源于游戲,游戲講究團隊內的相互合作和不同團隊間的競爭,可以有效提升雙方實力,團隊內有合理明確的分工,使不同的角色在游戲過程中學習到不同的能力,最終達到整體提升的效果。競技教育模式在國外發展得更早,各方面也都發展得較為成熟。
競技教育模式可以說是游戲的升華,而將其融入課程,則擁有了更正規的形式,通過比賽來提升學生的能力。比賽可以以分組的形式進行,也可以以其他任何形式進行。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多組織開展比賽,培養學生的戰術意識,使學生擁有自己的思維意識和戰術布置,使學生對運動技術和戰術運用有新的認識[2]。競技教育模式源于競技體育,競技體育是最大限度利用身體和心智在參與運動過程中達到最好成績的活動。競技體育的最終目的是運動結果,人們在參與運動比賽的過程中能夠提高身體素養,還可以體驗到堅持不懈、吃苦耐勞的精神,獲得不一樣的情感體驗[3]。在融入競技教育模式的教學方式下,學生可以享受競技比賽帶來的快樂,可以自己組織訓練、合理安排比賽,并最終取得成績。只有讓學生試著去做教練,才能明白教練員的辛苦,最終促使學生刻苦訓練,提升足球水平。還要讓學生學習制定訓練方案、比賽方案等,讓他們明白競技文化[4]。
經對比分析后,本文提出在開展體育教學的過程中,融入競技體育的思想和精神,使之對學生產生影響,以鼓勵學生不斷提升自我、創造良好的運動成績的教育過程,即競技教育模式。于國輝認為,運動教育模式在高校排球選項課中的運用效果不錯,學生的運動技能得到了提升、參與運動的態度發生了轉變、積極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頻率有所提高等[5]。通過CNKI(中國知網)數據庫檢索可知,和運動教育模式相關的實驗研究有很多,大多是對高校體育選項課和高中體育選項課的實驗研究。毛浩波指出,在籃球教學中運用運動教育模式開展教學,能夠明顯提高學生的技能和戰術水平[6]。顧紹雄在文章中指出,在排球教學中運用運動教育模式,在優化學習效果、增強比賽能力、提升興趣度參與度等方面有不錯的效果[7]。
競技教育模式應用于常規體育教學的實驗研究不止以上列舉的這些,但在中學體育選項課中運用競技教育模式開展教學的研究還比較少。趙雨璇的研究將競技教育模式運用于籃球、乒乓球、健美操選項課,指出競技教育模式融入高中體育選項課教學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在改善學生學習態度上效果良好,在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方面效果尤其明顯;將競技教育模式融入健美操項目,在改善學生體育態度、提升學生的運動技能、促進學生團結合作等方面效果突出[8]。趙春捷、趙雨璇開展的實驗研究表明,在武術選項課教學中運用競技教育模式,學生參與體育的態度在往好的方向發展,特別是學習主動性提升較明顯,能增強學生的團體凝聚力;在提升運動技能方面效果明顯,在武術綜合知識掌握方面也有不錯的效果;同時,她們的文章還表明競技教育模式操作過程簡便、易行[9]。
綜上可知,關于將競技教育模式應用于高校體育選項課和高中體育選項課,已經有了不少較為成熟的研究。安輝在文章中表示,學生對足球運動相關信息的關注度較高,總體占到49.6%;學生中認為足球是一種愉快的體育運動的占比為74.8%,認為足球運動在促進身體健康方面有作用的占比高達86.6%[10]。馬輝在文章中表示,4VS4足球教學可以有效提高教學質量,激發學生對足球練習的興趣,使學生在模擬比賽的練習中體驗到快樂,另外,這樣的模式在增強學生比賽能力方面也有不錯的效果,遠超普通的足球教學模式[11]。
綜上所述,當前的中學足球運動教學或多或少都采用了一些對抗形式,這是競技教育模式的部分體現。馬輝、蔡東禮以及余燕提到的教學方法,都是競技教育模式的體現,但不是系統的競技教育模式。同時,還有關于其他方式運用于常規體育課的實驗研究。但是,通過CNKI檢索可知,在已經發表的論文中,關于將競技教育模式融入鄉鎮中學體育課的研究還不多,融入鄉鎮中學足球教學的文章還沒有。
4 分析
隨著校園足球的開展與普及,鄉鎮中學足球教學開展情況較好,體育教師對足球的教學盡心盡力,部分學生對足球課程的反應也不錯。總體來說,鄉鎮中學足球教學的開展情況是不錯的。
雖然鄉鎮中學足球體育教師盡心盡力,但并沒有獲得理想的效果,只有部分學生反響較好。通過詢問部分鄉鎮中學體育教師得知,有學生認為足球教學有點無聊,體育教師在課后進行反思總結,認為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教學方式過于單一,缺乏競賽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調查發現,鄉鎮中學的足球場地、足球器材等各方面客觀條件都可以滿足學生的需求,但其足球教學無法獲得理想的效果,歸根結底,就是因為足球教學模式過于單一,學生無法充分感受到足球運動的魅力,足球課上的大多數時間都在進行枯燥乏味的基本功練習,缺乏足球運動該有的適當的對抗比拼。因此,應該讓學生在適當的對抗比拼中明白基本功的重要性,使學生自發主動地在日常生活中練習基本功,并組織競賽,通過比賽檢驗基本功的掌握情況。
5 結語
通過走訪和調查研究發現,將競技教育模式運用于鄉鎮中學足球教學,學生對足球的喜好會大幅增加,而且還能增強學生的團體凝聚力,改善學生的體育學習態度。通過調查研究可知,將競技教育模式運用于鄉鎮中學足球教學,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競技教育模式作為以競技體育為參考、從競技體育的特性中發展規劃出的一種教育模式,具有競技體育特征,同時要降低負面影響,如運動損傷、過度追求成績等,融入中學教學,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可以充分培養學生的競技體育意識。
鄉鎮中學體育教師建議在競技教育模式下按性別、個體差異、實際愛好對學生進行分組,多為學生進行講解、分析、示范、再操作,會使教學開展更順利,效果也會更好。充分利用好分組練習,分組情況盡量平均,兼顧每個學生,然后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一定的發展。雖然競技教育模式運用到鄉鎮中學足球教學中是可行的,也是可操作的,但常規的教學模式在足球教學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兩種教學模式各有優點。因此,體育教師要發散思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和運用好兩種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學習足球。“以競促教,競教結合”可以使學生在學科競賽上取得良好的效果,在開展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實用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綜上所述,競技教育模式雖然適用于鄉鎮中學足球教學,但需要根據學生的興趣選擇其喜歡的體育項目,然后應用競技教育模式開展教學,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換句話說,教師要在課程開始之前讓學生自行選擇體育項目,匯聚喜愛足球項目的學生,然后將競技教育模式運用于足球教學,這樣才能夠達到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孫霞.校園足球 浸潤人生[J].社會科學,2018(45):83.
[2] 西登托普.體育教育回顧[J].體育教師學報,2002(21):409-413.
[3] 馬如文.淺析競技體育模式在高中體育足球選項課中的應用[J].學校體育學,2019(9):119-120.
[4] 鄒玉玲.主體性體育及其課程觀討論[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4:72-77.
[5] 于國暉.運動教育模式在普通高校排球選項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8:2.
[6] 毛浩波.運動教育模式在高校籃球選項課教學中的實驗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08(1):88-90.
[7] 顧韶雄,劉彬.運動教育模式在高校排球選項課中的應用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6,22(4):94-95.
[8] 趙雨璇.高中體育選項課運用競技教育模式實驗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3:6.
[9] 趙春捷,趙雨璇.高中武術選項課運用競技教育模式實驗研究[J].體育風采,2015(11):177-178.
[10] 安輝.在“陽光體育”背景下對西安市城區中學足球運動開展現狀與可持續發展研究[D].西安:西安體育學院,2010:5.
[11] 馬輝.將快樂足球進行到底:談4對4比賽在中學足球教學中的應用[J].體育教育,2013(57):109-114.
作者簡介:喻菊(1996—),女,貴州水城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運動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