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首先從改善語文課堂教學形式、提高教師教學專業化水平、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豐富語文閱讀教學體系等方面闡述教學改革理念下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意義,然后從群文閱讀教學認知不足、內容選擇不當、課堂結構混亂、評價體系不完善等方面分析教學改革理念下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并從教師群文閱讀教學水平不足、學生不配合群文閱讀教學、學校不夠支持教師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教學條件不足以支持開展群文閱讀教學等方面分析群文教學存在的問題,最后從轉變教學理念、合理選擇教學內容、合理組織教學課堂結構、完善教學評價體系等方面闡述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開展策略。
關鍵詞:教學改革理念;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8918(2022)22-0059-04
一、 引言
文章以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太河鄉曹家聯小為例,小學現有三個年級,每個班里只有不足10位學生,采用部編語文教材。近年來鄉村小學生員越來越少,很多鄉村小學學生只有幾個年級,學生總體數量比較少,因此可以基于教學改革理念開展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將有限的學生集中起來共同開展群文閱讀教學,利用節省下來的教學時間彌補學生預習不足和長文短教的缺點。
二、 教學改革理念下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意義
(一)改善語文課堂教學形式
教學改革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思考如何改變教學形式能夠提高教學效果。群文閱讀教學正常情況下在農村地區很難取得有效效果,因為群文閱讀教學需要學生在課前預習閱讀內容,但是農村地區學生預習效果很難保證,所以群文閱讀教學在農村地區的開展難度大。但是若教師在學生數量少的學校將不同年級學生結合在一起共同開展群文閱讀教學,則可以在改變課堂教學形式的情況下有效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
(二)提高教師教學專業化水平
教學改革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思考如何通過課程改革提高自身教學專業化水平,而群文閱讀教學形式是一種專業性極強的教學方法。群文閱讀教學通過圍繞一個或多個議題、選擇一組結構化文本、在單位時間中通過集體建構達成共識的多文本閱讀教學過程,提高學生閱讀視野和思維敏捷性。
(三)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教學改革理念下提出了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概念,具體指“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個方面。而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可以選擇適合的閱讀素材,分別提高小學生的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思維發展與提升能力、審美鑒賞與創造能力、文化傳承與理解能力,因此該理念下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對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具有重要意義。
(四)豐富語文閱讀教學體系
教學改革理念下單篇閱讀教學方法是落后的,小學教師必須思考如何豐富閱讀教學形式,群文閱讀教學可以與單篇閱讀教學互補,共同豐富語文閱讀教學體系。因此,教師可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混用單篇閱讀教學和語文閱讀教學,正常教學采用單篇閱讀教學即可,根據教學進度適當插入群文教學內容,這樣既可以按進度完成教學,又可以減少學生閱讀時間、提高學生閱讀數量。
三、 教學改革理念下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群文閱讀教學認知不足
教學改革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師對群文閱讀教學方式都有所了解,但是很多語文教師并不了解群文閱讀教學的內涵,甚至部分語文教師認為群文閱讀教學就是同時對多篇文本進行教學,可見教師對群文閱讀教學的認知不足。群文閱讀教學之前教師必須整合多個文本,而后利用議題對多個文本進行統一引領,這樣才能夠在群文閱讀教學中引發學生的思考,進而提高其思維敏捷性。
(二)群文閱讀教學內容選擇不當
教學改革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師在選擇議題和教學文本內容時與教學方向發生偏離,甚至出現群文閱讀教學目標與群文閱讀課題形式、語文學科特征、學生階段需求不一致的情況。教師在確定教學文本前需要先確定議題范圍,而議題的確定只能在議題范圍中產生,這樣必然導致學生的討論范圍受到壓縮,最終議題空乏或者議題與文本內容不一致。
(三)群文閱讀教學課堂結構混亂
教學改革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根據群文閱讀教學形式對課堂結構重新設計,但是由于鄉村地區小學語文教師教學經驗不夠豐富且學生基本素質不如城市地區,導致教師無法合理安排各個教學環節所占的時間,最終導致各個課堂教學結構先緊后松或者先松后緊情況的出現。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部分教學環節應該以學生為教學主體,但是課堂結構混亂導致學生和教師無法主導課堂。
(四)群文閱讀教學評價體系不完善
教學改革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尋求教學評價體系的改變,而且群文閱讀教學與單篇閱讀教學形式存在較大差異,若采用相同教學評價方法和內容,則無法從教學評價結果中得到群文閱讀教學的真實反饋結果。目前鄉村小學群文閱讀教學評價體系不完善的問題普遍存在,教師無法參考其他教師以及家長的建議,最終只能通過學生反饋對群文閱讀教學評價體系進行優化。
四、 教學改革理念下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的原因
(一)教師群文閱讀教學水平不足
教學改革理念下教師個人素質差異較大、教研能力普遍不足、閱讀視野受限嚴重等因素導致教師群文閱讀教學水平不足,這些因素制約了教師對教學方式方法進行優化。教師個人素質差異較大導致群文閱讀教學形式無法普及,教師學習他人的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并不一定能夠取得預期教學效果;教研能力普遍不足導致教師沒有時間對自身教學課堂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最終導致部分教學問題遺留;閱讀視野受限嚴重導致教師無法選擇合適的群文閱讀文本素材和議題,嚴重影響了群文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
(二)學生不配合群文閱讀教學
教學改革理念下學生閱讀習慣較差、學生自主閱讀較少、學生間差異過大等因素導致學生不配合群文閱讀教學,這些因素限制了群文閱讀教學的開展。學生閱讀習慣較差是農村地區學生的普遍情況,該因素與家庭教育與生活環境有關;學生自主閱讀較少與教師和家庭都有直接關聯,群文閱讀教學涉及課前預習,教師會對學生預習內容和節奏進行干預,容易導致學生抗拒閱讀;學生間差異過大會導致學生的認知水平存在一定差異,最終在相同時間內閱讀量存在更大差異。
(三)學校不夠支持教師開展群文閱讀教學
教學改革理念下教師工作時間、教師工作素養等因素與學校不夠支持有關,群文閱讀教學形式比較復雜,教師必須投入大量的時間才能制定群文閱讀教學大綱和內容,然后本著為學生負責的態度對其進行指導,讓學生了解預習閱讀的重要性,最后才能順利開展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但是由于學生對鄉村基層教師的鼓勵不足,教師的薪酬待遇較差,嚴重影響了教師的教學積極性。
(四)教學條件不足以支持開展群文閱讀教學
教學改革理念下教學時間不足、教學文本素材不足等因素導致教學條件不足,最終影響了小學語文群文教學的正常開展。教學時間不足是課堂教學客觀存在的因素,每節課只有35分鐘時長,相比之下群文閱讀教學閱讀的文本材料更多;教學文本素材不足是指適合開展群文閱讀教學的文本內容較少,群文閱讀教學必須基于相同議題選擇相互關聯的不同文章,這樣才能發揮出群文閱讀教學的優點,若教學文本與議題偏離則容易成為多個單篇閱讀教學。
五、 教學改革理念下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開展策略
(一)轉變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理念
1. 提高語文教師對群文閱讀教學的認知
教學改革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認識到傳統單篇閱讀教學與群文閱讀教學是不同的,二者教學內容、模式、目標都存在一定差異。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進步,鄉村地區小學語文教師也應該積極對教學方法進行改變,利用更加先進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閱讀量和思維敏捷性,讓學生成為群文閱讀教學的主體,自發地養成良好學習習慣,豐富自身知識體系和語文素養。
2. 提高語文教師群文閱讀教學素養
教學改革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學習以及教師間溝通改變傳統教學方法。當今社會網絡普及化比較高,鄉村小學教師也可以自由通過互聯網途徑觀看網絡上其他教師的群文閱讀教學視頻資源和教案文件,掌握群文閱讀教學方法如何確定議題、選擇與議題一致的文本素材,這樣才能提高自身群文閱讀教學素養。該鄉村小學共有三個年級,學生數量較少,教師數量也比較少,小學語文教師與校內其他教師溝通很難提高自身群文閱讀教學素養,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通過校外途徑與其他鄉鎮小學語文教師溝通如何開展群文閱讀教學。
(二)合理選擇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內容
1. 確定群文閱讀教學目標
教學改革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根據教學目標確定議題,而教學目標必須根據文本內容、課堂教學方式方法、教學評價方法、課程標準、學生身心發展情況等綜合因素確定,這樣才能保證教學目標確定合理且學生能夠完成既定群文閱讀目標。例如6~12歲小學生默讀速度應該不能低于300字/分鐘,閱讀速度是保證閱讀量的基礎,該教學目標達成后學生才能在群文閱讀教學中達成提高小學生的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思維發展與提升能力、審美鑒賞與創造能力、文化傳承與理解能力的教學目標。
2. 提煉群文閱讀教學議題
教學改革理念下教師認識到學生必須參與到議題確定中來才能促進課堂教學改革,若學生不參與則仍然是教師占據教學主體地位。議題具有可議性、開放性、啟迪性、領導性等特點,學生必須思考如何確定議題才能讓其貫穿教學內容,目前主要議題來源包括單元導讀、資料袋、習作等。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講述的是“守株待兔”“陶罐和鐵罐”“美麗的鹿角”“池子與河流”等文本,根據單元導讀可以確定“從寓言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為議題,根據資料袋中“南轅北轍”“北風和太陽”等寓言故事同樣可以確定相同議題,根據習作中的圖畫可以確定議題為“看圖思考人物對話”。
3. 選擇群文閱讀教學文本
教學改革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從表格、圖畫、繪本、文章中選擇連續和非連續的文本、多重文本以及混合文本作為群文閱讀教學文本。群文閱讀教學文本可以來自教材、練習冊、配套語文素養讀本和閱讀讀本、學生作文等課內文本資源以及文學著作、新媒體資訊、傳統媒體文本等課文文本資源,群文閱讀教學文本選擇的標準是與學生認知水平一致、內容合適且有代表性。
4. 整理群文閱讀教學文本內容
教學改革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基于結構化原則、比較性原則整理群文閱讀教學文本內容,具體文本組織方法包括選擇相同題材作家不同文本、不同讀者對相同文本的不同理解、結構內容文體相似的不同文本以及相同作家不同創作時期的文本。
(三)合理組織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課堂結構
1. 明確群文閱讀教學課型
教學改革理念下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課堂可以分為單元整合課、略讀拓展課、課外指導課三類課型,單元整合課指的是根據教材單元教學內容選擇某一單元內的文本進行整合后進行群文閱讀教學,部編版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以“從寓言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為議題開展的群文閱讀教學課堂即標準的單元整合課;略讀拓展課則以單元內的課文為基本,從其他途徑選擇不同文本共同開展群文閱讀教學;課外指導課則無須選擇教材中的文本內容,可以直接從課外讀本中選擇相同議題的文本開展群文閱讀教學。
2. 劃分群文閱讀教學課堂結構
教學改革理念下群文閱讀教學課堂結構可以劃分為主輔式、平行式、遞進式,主輔式即舉一反三式教學;平行式即對不同文本進行分配同步教學,并不強調文本內容的主次;遞進式則采用層層遞減、逐步深入原則選擇不同深度的文本進行教學,最終可以通過問題引出和解答讓學生領悟文本內涵。
3. 規劃群文閱讀教學流程
教學改革理念下群文閱讀教學流程包括:激趣導入,引出議題→沉潛其中,靜讀文本→圍繞議題,共讀共議→比對整合,達成共識→鞏固提升,積極拓展。
(四)完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評價體系
1. 明確群文閱讀教學評價的意義
教學改革理念下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評價越明確,則該評價體系在提供教學反饋、優化教學方法、激勵學生閱讀、促進學生發展、總結教學經驗等方面發揮出的作用越大,可見教學評價對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具有重要意義。
2. 優化群文閱讀教學評價方法
教學改革理念下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評價方法包括量表評價、成果評價、檔案袋評價,量表評價主要從學生、教師等維度對學習方式、課堂地位、閱讀狀態、課堂討論、小組活動、閱讀效果、目標理念、議題選擇、文本選擇、文本組織等方面的內容進行評價;成果評價主要對學生思維能力、語言能力、寫作能力、閱讀量、知識面廣度進行評價;檔案袋評價主要包括對閱讀文本、作品完成度、學生教師自評、給家長的指導信等內容。
3. 豐富群文閱讀教學評價內容
教學改革理念下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評價內容包括教學活動質量、教師專業素養、學生課堂參與度和學習主動性。教學活動質量可以進一步劃分為語文課程標準是否達到要求、預期教學目標是否達成、課堂教學各環節完成情況。教師專業素養可以進一步劃分為師生關系、課堂組織情況、教學主動性、學生評價、教師自評、管理者評價、家長評價等;學生課堂參與度和學習主動性可以劃分為學生思維能力是否增強、閱讀習慣是否得到改善、閱讀能力是否提高、理解能力是否提高、科學閱讀方法是否掌握、課外閱讀是否自動自覺、閱讀量是否顯著增長、知識面是否拓寬。
六、 結語
綜上所述,教學改革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通過提高對群文閱讀教學的認知、提高群文閱讀教學素養等策略轉變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理念,通過確定群文閱讀教學目標、提煉群文閱讀教學議題、選擇群文閱讀教學文本、整理群文閱讀教學文本內容等策略合理選擇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內容,通過明確群文閱讀教學課型、劃分群文閱讀教學課堂結構、規劃群文閱讀教學流程等策略合理組織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課堂結構,通過明確群文閱讀教學評價的意義、優化群文閱讀教學評價方法、豐富群文閱讀教學評價內容等策略完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評價體系,這樣才能推動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開展,進而提高小學生語文閱讀核心素養,為其之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劉洪言.讀寫結合法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1,37(11):104-105.
[2]劉社民.基于語文核心素養視野中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7):242-243.
[3]張洪高,畢珊萍.我國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基于2000—2019年核心期刊文獻的統計分析[J].臨沂大學學報,2021,43(1):115-123.
[4]王淑芳.從閱讀到“悅”讀:小學語文“1+X”群文閱讀的教學方式探析[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0,21(12):68-69.
[5]張曉敏.小學語文部編版教材群文閱讀教學的實踐與研究[J].才智,2020(12):144.
作者簡介:鄒鑫淼(1989~),女,漢族,山東淄博人,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太河鄉曹家聯小,研究方向: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