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芳

摘要:校園里會看到學生將食品包裝袋隨手亂扔的現象。尤其在學校舉行大型集會活動如六一文藝匯演之后,操場草坪上,學生觀看或停留過的地方,也總是留下許多的垃圾,大部分是一些零食小包裝袋。這說明部分學生衛生習慣和環保意識淡薄。為此,文章結合數學計算的教學,引導學生通過調查統計、數據分析、環保實踐等活動,積極開展環保教育,使學生認識到白色污染的危害,從而起到讓學生自覺防治白色污染的作用。
關鍵詞:數學教學;滲透;調查統計;數據分析;環保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8918(2022)22-0071-04
一、 調查起因
在1902年秋,奧地利的科學家馬克斯·舒施尼發明了塑料袋。這種塑料制品的誕生無異于是一顆原子彈,對人們的生活影響巨大,它十分輕便,又非常結實,為人們減少了許多購物時的負擔,久而久之塑料袋便在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起來。塑料袋在方便我們生活的同時,也會帶來嚴重的環境問題。人們將使用后的塑料袋隨意處理,導致海洋中出現了大量的白色垃圾,它們在海龜的身上,在鯨魚的胃中,在海豹的脖頸上,野生動物因誤食廢棄塑料袋死亡的事件時有發生,生物鏈遭到破壞,廢棄塑料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可能影響到植物的生長,進而可能破壞生態平衡。甚至近些年,在國家積極推進文明城市建設的大環境下,有些大城市雖然到處設有大量的垃圾箱,但是也能見到塑料垃圾的身影。
這些塑料垃圾難以降解處理,或者長時間未進行處理,隨意丟棄就會造成白色污染。白色污染是指由難降解的多酯塑料袋等塑料垃圾所引起的污染環境的形象稱謂。由于這種多酯塑料制品難以分解,并且種類繁多,在自然降解的條件下,少則數月,多則數十載,一旦隨意遺棄就會給環境帶來嚴重的危害。現在,白色污染已經成為繼大氣污染、水污染后的第三大社會公害。我們都知道,地球是我們的母親,但是我們的地球母親只有一個,生命的延續,人類的生存,一刻都離不開與我們息息相關的自然環境,那么,我們以及我們的孩子們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了保護我們的環境,愛護我們的地球母親呢?
在校園里,每逢學校舉行大型集會活動(如六一文藝匯演、元旦聯歡晚會等)之后,在操場草坪上,學生觀看或停留過駐足過的地方,總是留下許多的塑料袋、飲料瓶等垃圾。這些垃圾中大部分是一些零食小包裝袋,孩子們滿足了一時的口舌之欲,隨意亂扔的食品包裝袋卻為我們的干凈校園蓋上了一層并不美麗的白紗。這說明,部分學生衛生習慣較差,環境保護意識淡薄,體現了家庭和學校在對孩子的教育中,關于衛生習慣的養成、保護環境、熱愛地球的教育內容的欠缺。
為了幫助學生了解和減少白色污染,我在自己任教的五年級3班和五年級4班(共108人)兩個班上進行了調查了解和統計,并且利用數學課積極滲透有關白色污染方面的環保教育,讓同學們認識到了白色污染的可怕,意識到防治白色污染的必要性和自覺性。
二、 調查分析
我在自己任教的五年級3班和五年級4班(共108人)兩個班級,進行了有關白色污染的調查統計,情況如下:
(一)白色污染是指什么樣的污染?
108位同學中,有43人表示知道白色污染,是指塑料及包裝物所造成的污染,約占調查總數的39.81%;有28人表示不太清楚,約占調查總數的25.93%;有22人表示不知道,約占調查總數的 20.37%;另有15人表示知道白色污染,但是其中4人認為白色污染是指廢舊紙張的污染,11人認為白色污染是指汽車或工廠的廢氣,比如像嘉峪關酒鋼廠區的污染,說到底,這13.89%的同學其實也根本不明白什么是白色污染,只是根據字面意思或者想當然的解釋什么是白色污染。
這項調查結果表明,大部分小學生并不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更不用說做到預防白色污染了。這說明學生對白色污染知之甚少,更不懂得白色污染的危害。同時也說明,家長以及老師在教育過程中,對環境保護相關的知識介紹灌輸太少,這就要求我們對學生進行白色污染危害的教育急需要加強,引領和督促學生走環保之路迫在眉睫。
(二)你經常吃或買塑料袋裝的早餐食物嗎?
108位同學中,張瀚月、劉家愷等8人即約 7.41%的人說他們在家吃或到店里吃,父母從小給他們講解環保知識,從不讓買塑料袋裝的熱食物;有61人,約占調查總數的56.48%,父母在家準備好塑料包裝的面包和袋裝牛奶,或者學生自己經常在上學路上買早餐用塑料袋裝,邊走邊吃或是到地稅局門口等校門開時吃;有39人表示有時在家或店里吃早餐,有時用塑料袋裝攜帶到學校吃早餐,約占調查總數的36.11%。
據調查,經常攜帶或買塑料袋裝的早餐食物的同學,帶的食品主要是面包、牛奶、包子、塑料罐裝的稀飯或豆漿,還有一些其他小零食。這些食品包裝袋絕大部分都是塑料制品,并且在這些食品包裝袋上往往會有一些食品殘渣、食用油和調味品等,學生經常吃完就隨意丟棄,這些包裝袋在隨風飄散的過程中不僅造成白色污染,一部分食物殘渣和食用油等也會對環境進行污染。
(三)處理塑料袋,你是扔垃圾桶里,還是再次利用,或是隨便扔在地上?
108位同學中,80人將塑料袋扔進垃圾箱,約占調查總人數的74.07%;有17人(約占調查總數的15.74%)表示會再次利用;有2人(約占調查總數的1.85%)很誠實地說,當最后一個包子拿出來吃時,塑料袋就很自然地掉地上了,基本上不會再撿起來;有9人(約占調查總數的8.33%)表示有垃圾桶就扔垃圾桶,當附近找不到垃圾桶時就隨手扔掉。
這項調查說明,有部分學生在思想意識上知道不應該隨手亂扔垃圾,但是由于有惰性或者存在認為沒有大人和老師督促,就可以隨地亂扔垃圾的僥幸心理,他們就在行動上經常把一些糖果包裝紙隨手扔在地上。有一部分學生由于沒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或者年齡較小,玩心較重,會將一些塑料制品當成玩具,玩耍之后就將它棄之不管。所以需要再進一步加強環保教育,如果心中無環保意識反映在行為上便是隨手亂扔垃圾。
(四)超市購物時,你是攜帶購物袋還是使用一次性的塑料袋?
108位同學中,有15人購物時家長提醒出門帶購物袋,約占調查總人數的13.89%;有13人表示會提醒家長帶購物袋,約戰調查總人數的 12.03%;有46人嫌帶購物袋麻煩,在超市購買塑料袋,約占總人數的42.59%;有44人表示想起來的攜帶,忘了就買塑料袋購物,約占總人數的40.74%。
這項調查說明,有關環保知識的家庭教育,只有極少數部分家長以身作則,引導學生樹立環保理念。大部分家長,對是否使用塑料袋則很隨意,想著只是一個小小的塑料袋,價值幾毛錢,而且很“方便”;這從側面反映出目前社會對環保知識的淡薄,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單純在乎學習成績的提高,不注重全面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并且未認識到“白色污染”的嚴重危害。
三、 環保教育
根據上面所做的調查、分析,以及查閱有關白色污染的一些資料,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目前學習內容,我在自己所任教的班級,在數學課中積極滲透白色污染危害的環保教育。
因為五年級學生已經學過統計調查相關的數學知識。所以,利用統計調查和有關質量、面積知識以及一些基本計算,對比我們所熟悉的事物,可以使同學們深刻感受到白色污染的嚴重危害,喚醒他們的環保意識。
首先通過平時看到的白色污染現象的圖片展示、同學交流討論、查閱資料等方式,同學們認識到了白色污染的現狀和對環境的危害。
然后統計班級同學家里一周使用塑料袋的數量,基本上平均每人每天至少使用一個塑料袋。這里摘錄十組同學的統計結果:(見表1)
接著,計算一個塑料袋平鋪開的面積,推算十個家庭,乃至全國14億人口每人使用一個塑料袋所占面積、累積高度、達到的重量等,跟學生日常所熟悉的天安門廣場面積、嘉峪關東湖明珠氣象塔高度、神舟十二號飛船返回艙重量作比較,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白色污染的可怕程度。具體計算過程如下:
1. 我們把大小中等的一個塑料袋近似看作 30cm 長,20cm寬的長方形。計算它的面積:30×20=600cm2。
2. 這十個家庭一周共用掉塑料袋176個,176個塑料袋平鋪開的面積是600×176=105600cm2=10.56m2。
3. 我們一個班有54名同學,54個家庭一周所用塑料袋的面積大約是10.56×5.4=57.024m2,比我們一間教室的占地面積還要大,粗略看作一間教室的地面。
4. 按每人每天用掉一個塑料袋來計算的話,14億中國人一天用掉的塑料袋平鋪開面積就是:600×14億=8.4×1013cm2=8400萬m2。天安門的面積為44萬m2,約等于191個天安門廣場的面積。
5. 按每人每天用掉一個塑料袋來計算的話,14億中國人一天用掉的塑料袋摞起來的高度就是:1mm×14億=1.4×1010mm=1.4×107m=14萬米。嘉峪關明珠氣象塔的總高度是94.94米,按100米計算,大約相當于1400個嘉峪關明珠氣象塔的高度。
6. 按每人每天用掉一個塑料袋來計算的話,14億中國人一天用掉的塑料袋的重量就是:4g×14億=6.4×1010g=6400噸,神舟十二號返回艙總重量約8噸,相當于800個神舟十二號返回艙的重量。
數據分析的力量是令人震撼的,將一個不起眼的塑料袋,用數據統計分析后,從得出的結論中,學生意識到小小的塑料袋亂扔后,對環境竟能有如此巨大的破壞力。從而在內心深處油然而生一種對地球母親的敬畏,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在學生的心靈種下一顆綠色環保文明的種子,不僅時刻約束自己,同時監督身邊的同學及家人。這樣的德育滲透是自然的、無痕的、有效的,可以有效解決說教引起學生的抵觸情緒,讓學生自覺地減少塑料制品的使用,從點滴小事中保護我們的地球母親。
四、 環?;顒?/p>
古詩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通過前期的調查,學生已經知道了在不知不覺中全國人民在一天內會使用掉數量如此驚人的塑料袋,并且這看似薄薄一層的塑料袋自然降解速度會需要那么久,這小小的塑料袋竟然對我們環境的造成了如此嚴重的污染,環保意識已經在學生心中逐漸形成。
但是該做什么,如何去做,學生心中還尚存疑惑。所以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設計了一節活動課,先帶學生去校園里“尋寶”,讓學生帶上手套和干凈的袋子,將校園中的能用上的塑料制品帶回教室,一些不能使用的就將它們送回屬于他們的家——垃圾桶中,之后將我們一起收集到的塑料制品清洗干凈,并放在太陽光下殺菌消毒,這樣我們就完成了第一步。那天我安排的作業是,讓學生給家長介紹白色垃圾對環境的危害,嘗試運用數學計算的方式給家長展示塑料袋的危害,使家長也行動起來成為環境保護的使者,和學生一起尋找家里用不到的一些物品,完成一塊“塑料蛋糕”,并將這塊蛋糕第二天帶回學校,在第二天的課程中我安排了學習分數一節的知識,利用學生帶來的“蛋糕”完成了一節生動有趣的環保數學課。我發現這節課學生的熱情高漲,學習興趣濃厚,知識掌握程度高,因為有他們每個人的勞動成果,我在他們的稚嫩的小臉上看到了孩子們十分滿足的微笑。在臨近下課時的幾分鐘里,學生們覺得這次“尋寶”十分有意義,并且不想止步于此,他們紛紛表示,還可以用一些其他的方法保護我們的地球母親。
最后,我將每班的學生分成5組,讓同學們分組討論,針對本次環保活動實踐課,并結合自身實際能做到的方面,提出了一些力所能及減少白色污染的合理化建議。
同學們的建議,我歸類整理如下:
1. 向家人算一算白色污染的可怕情形。
2. 同學們互相監督,一起來保護校園衛生。
3. 對隨地扔塑料袋的同學講講白色污染的危害。
4. 在垃圾箱旁增設保護環境、不污染的告示牌。
5. 看到垃圾應將垃圾撿起來。
6.不再使用塑料書皮和本皮來包書本。
7. 中午回家用布的手提袋或小書包裝作業本。
8. 將干凈的塑料袋多次循環使用。
9. 在出門購物時,減少使用塑料袋,盡量使用自備的布袋。
10. 利用塑料袋創作環保藝術作品。
11. 發動同學在校園中擔任環保小天使,制止同學們亂丟垃圾。
12. 同學們在家早起吃早餐或到早餐店吃早餐,避免用塑料袋攜帶早餐。
13. 少吃零食,不僅環保,而且更健康。
14. 將家里不用的塑料袋帶到學校,作為班級公用垃圾袋。
15. 將寫完的作業本制作成迷你垃圾盒,在學校或者家里使用。
五、 學生改變
通過最開始的提出白色垃圾污染的概念,通過放映PPT課件給學生們展示白色垃圾造成的環境污染照片,再通過調查學生白色污染的了解程度和平時的生活習慣,之后為學生普及白色垃圾對環境的破壞性,到最后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減少白色垃圾、保護環境。
現在,不光我班學生認識到了白色污染的可怕程度,高年級的班主任也借用我的PPT,向他們班上同學進行了關于白色污染的環保教育。我留心觀察,一部分學生能夠主動撿起地上的塑料袋、紙片等垃圾,校門外扔塑料袋等的變少了;有時候碰到吃完東西的同學,他會把塑料袋拿著走到垃圾桶前再扔。這說明我們已經在學生心中種下保護環境的種子,學生時時用行動滋養著這顆樹苗的茁壯成長,對學生的教育,有時不一定會立竿見影,很多時候是一種漸進式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是一種以老師家長為模范的教育。減少說教式,增強實踐感悟,學生心中有了這種環保意識,環保的行為就一定會生根發芽,直至開花、結果。
參考文獻:
[1]范璐璐.解析數學思想、數學活動與小學數學教學[J].才智,2014.
[2]張莉萍.論數學思想、數學活動與小學數學教學[J].未來英才,2017.
[3]姜瑞芹.數學思想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J].國際教育論壇,2020.
[4]王霞.小學生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積累的現狀調查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4.
[5]郭玉峰.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研究:量化與課堂實際[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