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鈺霖
摘要: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迅速,但在支持四川縣域經濟方面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約,本文首先介紹了四川省縣域經濟的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然后從電商平臺、P2P平臺以及互聯網金融機構等方面對四川省縣域經濟的互聯網金融支持現狀進行分析,討論了四川省縣域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制約因素,最后提出了互聯網金融支持縣域經濟的路徑,如健全縣域互聯網金融支持體系、移動金融推動縣域經濟、加強互聯網金融人才培養以及加強金融監管等,以此助力縣域經濟繁榮發展。
關鍵詞:縣域經濟;互聯網金融;傳統金融;商業銀行
1.互聯網金融對四川縣域經濟支持現狀
四川作為地處西南腹地的內陸省份,是“中國西部經濟發展高地”,而縣域面積占全省面積的92.4%,經濟總量占四川全省的一半以上,縣域經濟發展水平在全省經濟發展中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劉晉希等(2018)對四川省縣域演變機制進行深入研究,提出整體來看四川省縣域呈現“U”型布局,縣域經濟呈現強的相關性。
四川省縣域地區積極與阿里巴巴、京東等電商平臺開展合作,擁有了大量的用戶。2014年阿里巴巴啟動了千縣萬村的計劃,京東也相繼建立“電子商務示范企業”,這些措施極大促進了縣域經濟的發展。近幾年,四川省的“蒲江雀舌”、“蒼溪紅心獼猴桃”等知名品牌農產品,正在通過互聯網+農業+金融的方式走向全國乃至全世界。沈艷萍(2017)深入調查西南地區農村電商,發現買方市場活躍、賣方市場發展遲緩。這也表明農村電商在促進縣域經濟發展過程中有積極作用,但是由于種種原因沒有實現鄉村振興和縣域經濟飛速發展。
互聯網金融一般都采取互聯網金融業態與傳統電子渠道相結合的雙線創新模式推動互聯網金融服務“三農”。一方面,互聯網為商業銀行解決農村客戶支付難題提供了有效渠道;另一方面,銀行等金融機構逐步推出“四融平臺”、“E農管家”等產品,與農業產業鏈龍頭企業、農村電商平臺和農民無縫對接,引導農產品網絡在線營銷。曹鳳岐(2015)對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進行比較分析,發現互聯網金融在資金配置效率、渠道、數據信息、交易成本以及系統技術這五個方面有傳統金融難以相比的優勢。
2.四川縣域互聯網金融支持的制約因素分析
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互聯網金融滲透四川省縣域經濟發展的方方面面,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四川縣域經濟的發展。但是,觀念落后、互聯網金融專業人才缺乏、缺乏特色產品和優秀企業、聯網金融扶持形式化問題依然嚴重,這些因素制約縣域經濟發展。
四川縣域地區網民很多,但互聯網金融了解程度不夠,網銀和支付寶使用率較低。同時,由于電信詐騙、互聯網陷阱等問題,導致縣域地區互聯網金融接受度不高。在分析互聯網金融支持縣域經濟的制約因素上,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問題。目前,社會上有很多利用互聯網金融進行詐騙,導致很多人難以與互聯網金融建立信任感。當前互聯網金融業務的主要實現形式是金融機構與軟件公司合作。但是由于我國并未針對虛擬信息安全無問題出臺隱私保護法律,所以很多客戶擔心個人隱私泄露而排斥互聯網金融服務,這導致互聯網金融在縣域地區難以發展普及。并且由于互聯網金融功能的復雜性,人才和技術的需求是極為迫切。當前互聯網金融領域普遍存在著精英人才缺乏的問題,目前我國金融類的高等院校的培養模式過于寬泛,沒有切實針對互聯網金融需求的人才培養。互聯網金融自身發展不能滿足縣域經濟的金融需求,這也是互聯網金融支持縣域經濟的重要的制約因素。
四川省縣域經濟大多是以傳統農業為主,農戶的生產種植以及涉農企業的發展都需要資金的支持。一方面,縣域特色農產品缺乏,規模化和品牌化力度不夠;另一方面,銀行等金融金鉤提供金融產品缺乏針對性,適用農資采購和種田養殖方面的金融產品。同時針對于縣域企業,特別是農副業企業,他們需要通過互聯網金融獲得一攬子的綜合市場信息、金融解決方案,但是互聯網金融機構提供的類似于惠農貸的金融產品的推廣遲緩、農民信任度不高。傅秋子等(2018)通過對農村金融需求的實證研究,發現數字普惠金融在增加縣域農村生產性信貸規模的同時,也大大促進了消費金融,極大提升了互聯網金融的多維度效應。
近年來,國有商業銀行降低了對農村支持力度,甚至不發達鄉鎮地區僅有農村信用社,互聯網金融線下渠道配套支持明顯不足。特別是針對經濟欠發達地區人群素質相對較低,需要線下機構進行幫助的情況,互聯網金融線下配套乏力。雖然,互聯網金融對四川省縣域經濟的發展方面也做出了不少貢獻。但是,胡成選等(2016)認為金融支持力度不夠、金融體系只能和服務弱化仍然是制約縣域經濟主要原因。
3.互聯網金融支持縣域經濟的路徑選擇
互聯網金融發展勢頭迅猛,在支持縣域經濟發展方面發揮積極重要的作用,縣域經濟的良性健康發展也需要互聯網金融的大力支持,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互聯網金融的工作,為縣域經濟的發展注入新活力。張成名(2019)提出深化縣域改革、激發主體活力、培育特色經濟和強化產業支撐等措施。閆坤等(2018)從實證角度,分析縣域經濟發展的理念、技術和制度問題,認為應當從這三個方面發展縣域經濟。結合四川互聯網金融和縣域經濟發展現狀,本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相應的政策和建議。
3.1健全縣域互聯網金融支持體系
基于四川省縣域經濟自身的發展狀況,從縣域金融的實際需求出發,進一步深化縣域金融體制的改革,明細互聯網金融的功能定位,將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融合起來,構建多層次、多功能的縣域金融支持體系。在傳統金融機構方面,如,農村信用社、農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等,要進一步傳統金融機構的體制改革,緊跟互聯網發展的潮流,重視“三位一體”的平臺模式的建設,積極結合互聯網金融,滿足客戶的金融需求,開發與之相適應的金融產品。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應該重視網上銀行的發展,基于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電商平臺服務模式的創新,傳統金融機構應該整合網上網下的金融產品供應鏈,解決各個參與方不同環節上的需求問題,同時整合金融產品、金融信息和金融服務等,為縣域內客戶群提供更好的服務。在互聯網金融方面,政府應該出臺相應的政策,鼓勵電商平臺入駐縣域地區,并對P2P、眾籌及相關的互聯網金融知識的宣傳,為互聯網金融打造一個良好的縣域環境。
3.2移動金融推動縣域經濟
隨著手機技術的不斷更新,智能手機帶來了巨大的“移動金融”市場,據有關資料顯示,全國縣域經濟農村手機的普及率達到90%,智能手機的普及率達到32%,在縣域經濟年齡在20-35歲的用戶群眾,智能手機普及率非常高,可以預見,縣域經濟智能手機的普及率會保持高速增長,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相互合作,在傳統金融通過手機銀行提供金融結算業務的基礎上,針對縣域網上購物、線下小額支付、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的應用場景,增加配套的服務軟件及服務提供商,并大力宣傳力度,使移動金融真正惠及縣域個人用戶,促進互聯網金融在縣域的個人客戶市場,通過發展移動金融,帶動千千萬萬的個人市場,從而帶動四川省整體的縣域經濟發展。
3.3重視互聯網金融人才的培養
在四川省縣域經濟發展中,互聯網金融產品功能不齊全,創新能力不足,無法滿足縣域地區人們對互聯網金融服務的需求,因此在接下來的發展中,互聯網金融企業主體應該重視企業員工綜合素質的提升,其中主要的途徑為對現有員工的再培訓。因為現代網絡信息技術本身是一種更新換代很快的技術,其對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員工技術要求有極強的實效性。所以互聯網金融企業要針對互聯網金融領域出現的新技術、新問題、新形勢,積極組織工作人員進行學習和研究,鼓勵人員創新,保證工作人員始終走在互聯網金融變化發展的前列,才能從根本上保證互聯網金融切實的針對縣域經濟的發展現狀,開發出與縣域經濟發展相適應的互聯網金融產品。
3.4加強對互聯網金融業的監管
加強對互聯網金融業的監管,并不是為了遏制互聯網金融業的發展,而是為互聯網金融業的發展構建一個適宜的環境,從而消除縣域經濟地區人們對互聯網金融的偏見和顧慮。加強監管的主要內容有放寬對電子貨幣發行主體的監管、加快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伴隨著我國經濟與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適時放寬對電子貨幣發行主體的監管變得十分必要。首先,政府允許非銀行機構開發電子貨幣,推動信息技術企業與銀行合作開發電子貨幣產品,在監督方面,對非銀行機構采取同銀行一樣的監管標準,以保證放寬發行主體政策的有效性。其次,國家應該針對互聯網金融活動的現狀,出臺相應的法律政策,對互聯網金融機構的金融活動進行規范,為互聯網金融建立一個公平、公正、高效的互聯網金融環境,最后,在縣域層面上,四川省政府應該大力宣傳并普及互聯網金融的相關法律法規,使不發達的縣域地區能夠對互聯網金融有更多的了解,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互聯網金融走進縣域地區的千村萬戶,才能使縣域經濟更好更快的發展.
4.總結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在社會經濟活動中互聯網金融借助現代互聯網技術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其對社會總體金融業的影響舉足輕重,因此對互聯網金融在支持縣域經濟發展中具有鮮明的現實意義。四川省縣域經濟的發展是整體經濟發展中的重中之重,而互聯網金融作為支持未來經濟的領域,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縣域政府更應該抓住互聯網金融發展的良好機會,結合縣域自身發展情況,積極探索適合自己的互聯網金融發展新模式,用互聯網金融促進縣域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晉希,何偉.四川省縣域鄉村性空間分異及演變機制研究[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41(01):122-130.
[2]沈艷萍.西南民族地區農村電商融入縣域經濟的實證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7(23):119-121
[3.]曹鳳岐.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的挑戰[J].金融論壇,2015,20(01):3-6+65.
[4]傅秋子,黃益平.數字金融對農村金融需求的異質性影響——來自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北京大學數字普惠金融指數的證據[J].金融研究,2018(11):68-84.
[5]中國人民銀行景泰縣支行課題組,胡成選.依托互聯網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思考——以景泰縣為例[J].甘肅金融,2016(07):62-65.
[6]張成明.推動四川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J].當代縣域經濟,2019(06):18-19.
[7]閆坤,鮑曙光.經濟新常態下振興縣域經濟的新思考[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57(02):43-52
商業2.0-市場與監管2022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