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林貞
摘 要:我國的古詩詞文學源遠流長,是中國古代人民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而能夠列入初中語文課本的古詩詞可以說是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的結合。通過掌握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初中生們不但能夠享受美感,提高自己的主觀體驗,還能夠增強民族自尊心、榮譽感和創(chuàng)造力,從而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
關鍵詞:初中語文;古詩詞;主觀體驗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8918(2022)23-0039-04
古詩詞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有極其豐富的內涵。初中時期是學生掌握古詩詞的基礎階段,尤其是古詩詞課堂教學有利于加強學生的主觀體驗,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所以,初中教師必須在古詩詞課堂教學中利用有效的方法開展教學。
一、 初中語文古詩詞的教學現(xiàn)狀
(一)過于重視知識傳遞
在古詩詞教學中,語文教師往往注重文學常識的講授,如創(chuàng)作時間、創(chuàng)作背景、作者當時的狀況等。這些知識雖然都是有價值的,但教師只需要點到為止,而不需要讓學生投入過多精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過于注重古詩詞的內容,往往使得學生忽視了對古詩詞的理解。教師們一直以來將對古詩詞的翻譯作為了課堂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并耗費了大量的時間來講授。事實上,當一個古詩詞被分解成多個部分時,便沒有了古詩詞本來的總體的審美與神韻,而學習者們也將無法感受到當時古代詩詞反映的背景與含義。認識并翻譯中國古詩詞對學生而言非常關鍵,但翻譯不應該放在第一位。假如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過于注重知識的傳遞,就會忽略培養(yǎng)對古代詩詞文章的理解,使得初中生缺乏創(chuàng)造性和想象力。在被動的教學中,學習者往往錯過了獨立思考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因而無法充分感受古詩詞之美。
(二)嚴重的教條主義和工具化
目前,有些語文教師是為應對考試內容而教書。從近年來的考卷分析可以得知,考查古詩詞的內容相對簡單,缺乏欣賞元素,同時試卷中也缺乏靈活運用的試題。側重或偏向于記憶知識點,包括默寫古詩詞教學等,這些試題缺乏深度價值。這樣的考查類型和評判激勵機制,很輕易造成了語文課教師們在古詩詞的課堂教學任務中不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去欣賞古詩詞,而中小學生們也僅僅從試卷中得分就可以了,而這樣中小學生們也只能完成了大部分的默寫或吟誦練習。長期以來,這種教學模式會使得初中生因為缺少人文精神,而喪失學古詩詞的興致。語文教師們根據(jù)中國傳統(tǒng)的古詩詞教育理念形成了教條式的語言教學課程。如果長此以往,很多教師就會循規(guī)蹈矩,不尋求創(chuàng)新,使課堂形式變得更加呆板。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難以與時代同步,以及不利于形成符合現(xiàn)代發(fā)展需要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會使初中生越來越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樣,在灌輸式教學下,初中生也只能變成盲目教學的受眾。此外,隨著現(xiàn)代多媒體方式的出現(xiàn),古詩詞教育也取得了現(xiàn)代化的進展。但是,有些語文教師因過于依賴多媒體,并沒有把全部精力花在提高古詩詞教學的趣味性上。
(三)忽視朗讀,重視背誦
據(jù)調查,許多學生喜歡一句一句地解釋古詩詞來疏通古詩詞的意義,再通過背誦默寫來鞏固對古詩詞的學習,這樣系統(tǒng)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學生接受知識,也有利于教師古詩詞教學擺脫忽視誦讀、注重教學的不足。在實踐教學的活動中,部分語文課教師先是要求學員通過背誦古詩詞來練習,然而在課堂中教師們只是忙著介紹古詩文詞,挖掘文本的含義,再接著讓學生進行朗讀和吟誦,忽視了學生在練習中的參與性和主動性。而古詩文詞中美好的意境也必須經(jīng)過多次吟誦,學生才能逐漸品味。由于教師一般給每個學生念二三遍古詩詞就可以了,而這就沒有了更深層次的指導和幫助。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帶著情感吟誦古詩詞,往往能夠使人感受作者蘊含在其中的情感,并和古詩詞中所描寫的情境相融。盡管在課堂教學時可能很難取得如此高的水準,但它應當是教師們所崇尚和追求的目標。讓學生深刻體會古詩詞并用心誦讀,是每一位語文教師的義務與責任。
二、 在初中學習古詩詞的意義
如果小學的語文教育是一門“普適”教學,那么中學或以上的語文教育便是一門深度學習。在現(xiàn)階段,一般把古詩詞作為漢語教學的一部分,大致有如下含義:其一,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不同于現(xiàn)在流行的散文和議論文,古詩詞教學短小精悍,用簡潔的語言表達深奧的意思。所以學習古詩詞對學生培養(yǎng)文化意識和寫作能力都有很大幫助。其二,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總的來說,中國古代詩歌中所表現(xiàn)的人物情感價值可以大致分為家國的怨恨情感、抑郁難得志、記錄大自然、抒發(fā)對至親友人的思念等類別,雖然形式上有所不同,但都表現(xiàn)出了作者的不同的強烈情感,對學習者的生命價值都是良好的引導。其三,就是引導學生形成了良好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審美觀。古詩詞語句細膩,用詞細膩,蘊涵著很多美好的文化意象,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
三、 初中語文古詩詞教育中提高初中生主觀體驗的方式
(一)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培育優(yōu)秀人才是教師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語文教師要傳承中華文明,弘揚古詩詞文化。首先教師要端正思維,喜愛學習古詩詞,去影響學生,帶動學生對古詩詞產生興趣。其次語文教師們還要不斷豐富自身的專業(yè)知識,以自身優(yōu)秀的語言文化素質開展教學,并著眼于學校的未來發(fā)展,更加注重于初中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更關鍵的是每一個語文教師都要與時俱進,以全新的教育理念開展古詩詞教學工作,以滿足信息時代對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要求。
(二)朗誦古詩詞幫助學生加強主觀體驗
意境美是我國古詩詞的重要特征,意境美和古詩詞的內容相得益彰。在此基礎上,背誦是古詩詞教學的重要核心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引領學生從意境上認識古詩詞,使學生全面了解與熟悉古詩詞,并共同感受語言之美,從而凝聚一種形式之美與意境之美。《行路難》為李白的經(jīng)典詩作之一,盡管包括了“背誦與欣賞”兩個部分,但對初中生來說,背誦與欣賞的相關學習仍達不到較高層次。基于此,教師認為應引導學生學習這首詩。在教師指導的基礎上進行反復誦讀。在充分誦讀之后,學生能夠了解詩詞的深刻內涵,體會作者蘊含在其中的復雜情懷。
(三)拓寬學生文化視野加強主觀體驗
在古詩詞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以提高學生文化傳承能力和理解力為出發(fā)點,開闊學生的人文視野。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古詩詞所描寫的景色甚至是抒發(fā)的人生情感等,對初中生而言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分析和掌握上有一定的困難。所以,在對學生的實際教育中,教師就必須滲透與之相關的時間、作者等知識點,并引導學生結合相關背景分析,以提高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因此,在開設《觀滄海》的課程中,教師可引導初中生了解更多的文化背景,并根據(jù)具體歷史背景對古詩詞教學進行更深層次的剖析,以提高教學質量。在教育過程中,由教師引導,問同學們:“關于本詩的作者曹操,你有什么認識呢?你知道他處的年代嗎?”根據(jù)此提問,學生會敘述自己通過影視劇、名著等而了解的三國發(fā)展史,并根據(jù)當時的歷史背景對曹操的個性加以分析。在開展對本古詩詞的教育中,教師要明確地認識到曹操雖然具有英勇氣魄,但單純依靠古詩詞的練習,學生的認知和感受比較片面,很難有效領會古詩詞的深層次內容。所以,教師需要將文化背景為學生拓展,讓學生在分析過程中自覺地把古詩詞與文化背景相聯(lián)系,從而提升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力和領悟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加強主觀體驗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通過賞析經(jīng)典古詩詞不但可以使初中生在練習過程中享受美妙的文字,還可以在較大程度上充實初中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情操。所以,教師在經(jīng)典古詩詞課堂教學過程中,要轉變對經(jīng)典古詩詞全部內容詳細介紹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引入一些比較新穎的教學方法,以充分調動學生對了解經(jīng)典古詩詞的濃厚興趣,進而提升經(jīng)典古詩詞教學質量。第一,在教師講授一些詩詞內容時,可以選用一些符合詩詞內涵與格調的優(yōu)秀歌曲來進行講述,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月滿西樓》旋律悠揚,唱腔細致柔和,它是根據(jù)李清照的《一剪梅》作為唱詞改寫的民歌。還有《勞勞亭》《游子吟》等原創(chuàng)曲目,這些曲子都已直接進入了學校的聲樂課本。在講授這些古詩詞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跨學科的練習,消除學生學習同一首詩詞的枯燥感,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二,把古詩詞的意象由直觀擴展到聯(lián)想。在古詩詞課堂教學中,教師能夠指導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去了解詩詞的內涵,并以此調動學生的讀書興致。如當教師在講授《十五夜望月》的時候,教師第一次可以通過和學生整理有關的詞匯,使學生們大概知道詩詞的含義,接著讓學生們通過發(fā)揮想象力來描繪詩詞中的具體畫面。以整體感知的內容為基礎,學生們能夠很快運用合理的想象,勾勒出一幅幅畫面:明朗的月色在庭院中閃爍,地面上似乎結霜,而烏鴉、喜鵲卻停止了吟唱,同時使學生們也可以從合理的想象中調動對學習詩詞的興趣。
(五)創(chuàng)設審美情境加強主觀體驗
創(chuàng)設恰當?shù)膶徝狼榫尘褪钦{動學生豐富多彩的審美因素,通過引導思維、啟迪想象、創(chuàng)造情境來調動學生的審美情感和審美體驗,進而全面豐富學生的審美心理,在更正確、恰當?shù)卣J識我國古代詩詞的審美情感中實現(xiàn)對學生的審美教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jù)中國古詩詞中所描寫的具體情境,把有形的簡單語句轉換為無形的生動畫面。借助語言的內涵,嘗試把詩詞本身和畫面相結合,引導初中生放飛想象的翅膀,并深刻感受古詩詞中所展示的畫面之美,從而直接再現(xiàn)了古詩詞的情感含義。比如教師在講古詩詞《江南春》時,可以先讓學生反復誦讀這首古詩詞,又或者讓學生閉上眼睛并引導他們重新想象詩句。教師還可以適當讓學生根據(jù)對這首古詩詞所表達的情感進行描述。教師還能夠運用多媒體等教學手段輔助課堂教學,在課堂上可以給學生觀看南方春天的優(yōu)美風光的視頻或圖片,使學生們能夠真正體會到江南春天的美好。又如《天凈沙·秋思》一詞的教學,在使學生初步理解整個詞匯內涵的基礎上,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按照詞語的內涵和自己最初的形象,大膽地用紙筆畫出一個代表秋天思想的圖案。正是利用這種途徑,能夠更順利地把學生引入到古詩詞的審美情境之中,以此加強學生的主觀體驗,也能夠使學生體會古詩詞的審美情境。
(六)改革教學模式加強主觀體驗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感受語言文字的美、感悟作品的思想內涵和藝術價值,能結合自己的經(jīng)驗,理解、欣賞和初步評價語言文字作品,豐富自己的情感體驗和精神世界。”所以要利用時間對古詩詞進行研讀,從而使得學習者更能夠了解誦讀古詩詞的具體方法。同時教師也可以將具體方法告知給學習者,讓他們自行誦讀、感受、體會。當學生進行自主交流后,教師會介紹古詩詞寫作的歷史背景,學習者希望表現(xiàn)的意思和學習者使用的寫作技巧。相信經(jīng)過自主性認知的過程,同學們會對古詩詞有進一步的認識,也會了解作者的心態(tài)。
(七)賞析古詩詞的意境美加強主觀體驗
含蓄是中國人的一大特點,在含蓄的背后,經(jīng)典古詩詞也必然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經(jīng)典古詩詞含蓄的特點是非常明顯的。通過分析和總結中國經(jīng)典古詩詞,可以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詩人都將自己的情感寄托在了自己的作品之中,借助特定的意象,賦予古詩詞豐富的內涵。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生學習古詩詞時,應該恰當?shù)剡\用聯(lián)想和想象引導學生。在古代詩詞意象中是很常見的,此外還有它們的特定意義,比如月亮,不同的形狀代表不同的情感,滿月是家庭團圓的標志,但滿月也代表了悲寂,而虧月和新月代表離別的傷感,也渲染了傷感的氣氛。如在王建著名的《十五夜望月》和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文學名作當中,意象群既具體又明顯。盡管人物形象一樣,但作品所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內涵也可能不同。教師要根據(jù)情況做總結,對學生讀書進行引導,豐富學生的文學知識,拓寬學生的閱讀的視野,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有關古詩詞的內容,讓學生對所描述的詩有更好的感受,使學生對詩中所表達的情感與精神有所理解。
四、 結語
在古詩詞教學中,有序實施合理的教學方法,加強學生的主觀體驗,有助于實現(xiàn)學生長遠的發(fā)展目標,培養(yǎng)他們未來適應社會的能力。在對初中生的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對教學內容進一步研究,結合初中生的知識水平,合理設計教學,引導學生對古詩詞內容進行深刻理解,提高學生的古詩詞方面的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倪琴琴.如何在古詩詞教學中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0(9):60-62.
[2]燕淑梅.如何在古詩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以陸游與唐婉的《釵頭鳳》對比閱讀為例[J].職業(yè)技術,2019,18(12):73-76.
[3]張萬祥.初中語文古詩詞高效課堂構建策略[J].當代教研論叢,2019(9):46.
[4]張福林.初中語文古詩詞的高效教學探討[J].名師在線,2019(24):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