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蘭 沈濤 趙宇 溫學森 張娜
[摘 要]課程質量是高校生存和發(fā)展的生命線,課程建設是強院興校的重要舉措,是高校實現(xiàn)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途徑和手段。形成性評價在課程建設和質量提升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通過對藥學綜合實驗課程進行形成性評價體系的設計和應用以及課程反思,旨在發(fā)現(xiàn)課程的多維價值、存在問題及解決策略,為提升課程質量、促進學生能力跨越式發(fā)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藥學綜合實驗課程;形成性評價;設計和應用;課程質量
[中圖分類號] G642.4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2)05-0045-08
一、藥學綜合實驗課程的開設背景
實踐教學是高校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普遍存在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也是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突破口。藥學綜合實驗是山東大學藥學專業(yè)本科生大四上學期開設的實踐教學課程,是大四下學期畢業(yè)設計的前奏課程,是2017年山東大學藥學院(以下簡稱“我院”)針對本科生在畢業(yè)設計環(huán)節(jié)解決藥學復雜問題能力不足而進行的一項重要的實踐教學改革,課程目標旨在培養(yǎng)學生將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技能融會貫通,能夠解決藥學復雜問題、提升其職業(yè)素養(yǎng)和科研能力,為后期專題實習和畢業(yè)論文工作的順利開展搭建橋梁。
藥學綜合實驗課程共128學時(4學分)。在充分考慮學生對藥學專業(yè)各方向的興趣后,課程教學分別由藥學院8個研究所(藥物化學、藥物分析、新藥藥理、生藥學、天然藥物化學、藥物制劑、生化與生物技術、免疫藥物)承擔,根據(jù)各自專業(yè)方向特點,制定8個不同方向的教學大綱,具體要求是第一階段為查閱文獻與實驗設計階段,第二階段為實驗操作階段。各專業(yè)方向根據(jù)實驗技能要求和學生興趣的不同,為學生提供8~12個具有代表性的實驗項目選擇。學生可根據(jù)自己的興趣,自主選擇專業(yè)方向,在各研究所進行集中的理論和技能培訓,并且參與到各研究所的科研課題工作中,通過基于復雜問題的項目式學習,培養(yǎng)其科研能力和職業(yè)素養(yǎng)。學期結束后,各研究所根據(jù)培養(yǎng)大綱的要求對學生進行考核并給出成績。
二、藥學綜合實驗課程形成性評價體系的反向設計
“反向教學設計”是由美國課程與教學領域專家Grant Wiggins和Jay McTighe于1999年提出的,即“從目標開始,根據(jù)目標所要求的學習證據(jù)(或表現(xiàn))和用于協(xié)助學生學習的教學活動形成教學”。“反向教學設計”強調以學習目標為起點和終點,教學活動是將注意力集中于特定主題、使用特殊資源、選擇特殊的學習指導方法,以達到既定學習目標的過程[1]。
“形成性評價”(formative assessment)最早由美國教育學家米歇爾·斯克里芬在開發(fā)課程時提出, 并由本杰明·布魯姆將其引入教學領域[2]。形成性評價是對學習過程的全面考查,評價貫穿于學習整個過程,以使學生在不斷的測評、反饋、修正或改進過程中趨于完善,屬于“前瞻式”評價,在課程建設和質量提升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教學評價不僅需要書面考試等“終結性評價”,更需要反饋性更強的形成性評價,以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建立“目標、過程、評價、反饋、改進”的形成性評價體系[3-4]。
“反向教學設計”要求評價設計先于教學活動設計,即先確定教學目標,然后基于目標預設評價方式與標準,最后設計教學過程和教學活動。評價優(yōu)先的“反向教學設計”能夠使教學系統(tǒng)結構優(yōu)化,使教學步驟有序化,有力促進教學與評價的一體化,有力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5]。
基于“反向教學設計”思想,我院生藥學研究所采用Xmind8思維導圖軟件構建了藥學綜合實驗課程形成性評價體系(見圖1):1.針對課程高階培養(yǎng)目標,將其拆分為知識、能力、素養(yǎng)三個維度,評價分值占比分別為30%、40%和30%。2.針對各維度分別設計具體的評價內容和標準。如知識維度主要考核學生對藥學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如能力維度的考核內容細化為文獻查閱及選擇運用資料的學習能力、獨立設計實驗的邏輯思維能力、實驗技能操作規(guī)范性和熟練程度、獨立實施項目的實踐能力、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合作能力、溝通交流等科研能力;如素養(yǎng)維度主要考核組織紀律性、實驗安全意識、學習態(tài)度和精神、工作態(tài)度和精神、學術嚴謹性,并進一步明確了三個維度的考查目標。3.針對評價內容,設計了相應的教學活動。如針對專業(yè)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的評價,設計了傳統(tǒng)的診斷性考試、中期考試和期末考試;如針對藥學知識和技能的融會貫通能力、解決藥學領域復雜問題的能力、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的評價,設計了查閱文獻及寫綜述和PPT匯報、項目試驗設計和撰寫報告與PPT匯報、項目試驗中教師觀察和點評、撰寫實驗結題報告并進行PPT展示等活動。4.在這些教學活動的評價中,除了采用傳統(tǒng)的考試成績進行評價,大部分教學活動按照Rubric評價量表來進行評價。此外,特別強化了教師評價和學生自評環(huán)節(jié),旨在通過教師觀察和學生自身反思,使學生對自身能力有更清晰的認識,為其持續(xù)改進奠定基礎。
三、藥學綜合實驗課程形成性評價體系的應用(正向實施)
本文以藥學綜合實驗—生藥學方向為案例,對形成性評價體系的具體設計及應用過程進行分析。
(一)成績考核內容表的設計及應用
基于圖1我們進一步設計了藥學綜合實驗—生藥學方向教學活動及考核辦法(見表1),將整個教學過程按照時間節(jié)點進行了任務分解,設計了考勤、診斷性考試、文獻閱讀及試驗設計、試驗操作及試驗結果中期匯報、項目總結及匯報五項教學活動,大部分教學活動采用Rubric評價量表設計了四個等級的評分標準。此外,明確了教師需要保存的教學活動文件和檔案,并針對各項教學活動設計了表格。在課程實施之前,教師將成績考核內容表分發(fā)給學生,并對學習要求和評價標準進行解釋,使學生明確學習任務。
(二)學生資料表的設計及應用
大四上學期學生對未來職業(yè)已有規(guī)劃,有的以考研為目標,有的想直接工作。除了已有的姓名、電話、郵箱、興趣愛好等常規(guī)信息,我們還添加了“職業(yè)取向”一項,方便教師了解學生需求,并根據(jù)學生的不同需求(比如考研還是工作)更好地安排實驗課程。同時,我們還設計了三個問題:1.選擇藥學綜合實驗—生藥學方向的原因是什么?2.是否了解藥學綜合實驗課程培養(yǎng)目標?你希望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獲得什么能力?3.對課程和教師的期望是什么?旨在通過學生的思考和回答,對課程培養(yǎng)目標以及自己的科研興趣和需求有更清晰的認識。
通過總結2017年生藥學方向的學生資料表,我們發(fā)現(xiàn):1.大部分學生對中藥(生藥)感興趣,或者在以往的大創(chuàng)項目中參與過生藥方面的研究工作;2.認為本課程培養(yǎng)目標是將前三年所學藥學知識學以致用,能夠創(chuàng)新,通過理論聯(lián)系實際,對過去所學課程有更深入的理解、提高實驗技能等;大部分學生希望學會思考并學到前輩們的科研思維、學會查閱文獻、學會實驗設計、鞏固和提升實驗技能、提高獨立完成實驗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管理好自己;3.希望在實驗過程中老師能夠定期進行指導和培訓、能夠和老師同學們分享討論,在課程結束前能較好地完成實驗。大部分考研學生期望在不影響考研的情況下將這個實驗課程做好,完成自己的學業(yè);希望在考研之前課時安排得少一些,能夠允許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前提下,允許自己支配時間,等等。上述回答體現(xiàn)了考研學生對這門課在時間上的特別需求。
(三)考勤表的設計及應用
我們按每個月30天或31天上午和下午進實驗室設計考勤表,符號“/”代表出勤,符號“○”代表缺勤,“休”代表公休。上午或下午出勤分別代表出勤1次,每次4學時。利用Excell軟件對2017年生藥所6位學生的考勤記錄進行分析,結果(見圖2)顯示:1.學生1—6的出勤總學時數(shù)分別為128、118、108、144、180和204學時,其中2個學生(占33%)的出勤數(shù)少于本課程128學時要求;2.考研學生1—5(占83%)在9月和10月出勤次數(shù)多于其他3個月,而且出勤次數(shù)9月>10月,這與學生在11月份備戰(zhàn)考研、在本課程中投入時間減少相吻合;3.學生1和2屬于教師A指導,在9—11月完成或基本完成128學時后,在12月和來年1月沒有再進實驗室;學生3—6屬于教師B指導,學生雖然在各月都投入了時間,但是4個學生之間總學時數(shù)差異較大,其中既有補考又有考研任務的學生3在課程中投入時間最少,而1個非考研學生的出勤總學時最長,在課程結束前的12月份依然投入了大量時間。出勤時間長短可能與學生興趣、項目難易、工作效率、教師要求等因素有關。
(四)診斷性考試中“實驗室安全試題”的設計及應用
在項目初始,我們設計了開放性的安全測試題:讓學生進入某中藥化學研究的科研實驗室進行觀察,兩人一組,經(jīng)小組討論后,每人在試卷中書寫5個在安全上可能存在的風險或者不規(guī)范的地方、需要注意的地方,并說明原因;之后讓每個小組派1個代表進行口頭發(fā)言,指導教師進行點評和補充。
通過總結生藥所10位學生的試卷可知,學生觀察到的安全隱患風險點涉及滅火設備、試劑管理、用電管理、高溫高壓設備管理、實驗習慣、安全通道等6大部分(見表2),結果表明學生對安全風險的思考和觀察是非常敏銳的,發(fā)現(xiàn)了許多連教師和研究生都沒有注意到的問題。這種開放性、探索性的考試方式將學生置于學習主體地位,鍛煉了他們的觀察能力、發(fā)散性思維、合作能力、溝通交流能力,培養(yǎng)了實驗室安全責任意識。值得一提的是,結合學生的安全反饋意見、學校安全督導的反饋意見,該科研實驗室已進行相應整改。
(五)診斷性考試中“理論和試驗技能”試題的設計及應用
為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實驗設計能力,結合本方向實驗特點,我們將理論測試和試驗技能測試相融合,在該環(huán)節(jié)設計了兩道試題(滿分10分)。第一題:生藥學研究工作中,生藥提取和提取液濃縮是常規(guī)操作,請你利用圖中所示器皿組裝一套回流提取裝置和一套減壓蒸餾裝置,請列出所需器皿編號,并說明工作原理。第二題:課題組已從中藥馬齒莧中分離得到100 mg馬齒莧酰胺E(分子式C12H13NO3,純度93.8%,可溶于甲醇、乙醇,微溶于氯仿、石油醚),課題組需要對不同產(chǎn)地的馬齒莧藥材中的馬齒莧酰胺E進行HPLC定量研究,請你設計一個實驗流程,并在實驗流程的每一個步驟注明所需儀器、器皿或試劑。
生藥學方向10位學生的試卷得分在5.5-7.75分之間,得分偏低,普遍在第二題中出現(xiàn)問題,表現(xiàn)為:1.實驗設計過于簡單,可操作性不強。2.對中藥化學成分定量分析研究中化合物的純度及要求不理解,只有一個學生考慮到用折算率。3.對中藥化學成分定量分析過程理解不深入,大部分學生未關注到供試品溶液制備方法、對照品溶液的制備方法、波長和流動相等HPLC條件的考查、對照品溶液標準曲線和線性范圍的考查、精密度考查、穩(wěn)定性考查、回收率考查、重復性考查等環(huán)節(jié);個別學生在供試品溶液制備中設計了水煎煮加甲醇沉淀的方法,對“供試品制備過程的復雜性將對回收率產(chǎn)生較大影響”并不理解。這些問題反映了學生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能還不扎實,將分析化學應用于生藥學解決生藥質量控制復雜問題的能力還比較缺乏,實驗想象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還有待豐富和提高,這也說明在大學1~3年級的前期課程中仍需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六)項目設計報告表的設計及應用
為了促進學生對實驗進行深度思考,項目設計報告表除了題目、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和依據(jù)、試劑和用品、儀器設備、實驗步驟及流程等傳統(tǒng)內容,還增設了三項內容: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及解決辦法、預期的試驗結果或統(tǒng)計方法、收獲/感受/意見/建議/期望。要求學生進入實驗室學習文獻查閱、接受基本的實驗操作培訓并逐漸熟悉實驗室一個月后,提交項目設計報告,并進行PPT開題答辯。同時,我們還設計了項目設計環(huán)節(jié)的教師反饋報告表,設置了兩個反饋欄目:1.學生在文獻查閱和運用能力、實驗設計邏輯思維能力、學習態(tài)度、PPT展示及溝通表達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優(yōu)點與不足;2.持續(xù)改進的建設性意見。
生藥學方向10位學生承擔的綜合實驗項目涵蓋內容廣泛,涉及中藥活性成分的提取與分離、中藥活性成分的化學仿生合成、中藥提取物的藥理活性評價、醫(yī)院中成藥制劑劑型改革與質量提升、中藥飲片質量控制、藥用植物組織培養(yǎng)與次生代謝調控等多個方面。學生在項目設計報告環(huán)節(jié)得分在8~9.8分之間,明顯高于診斷性測試得分。總體來說,學生的試驗設計能力普遍提高,表現(xiàn)在實驗設計思路更加清晰、設計更加合理、可操作性更強、學術用語比較規(guī)范,針對實驗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問題及解決策略。學生得分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撰寫報告的嚴謹性和學習態(tài)度方面還存在差距。從學生的反饋意見可看出,經(jīng)過科研實驗室一個月的摸爬滾打,學生普遍感覺自己的文獻閱讀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實驗設計邏輯思維能力得到了提高,對實驗任務復雜性和難度的理解更加清晰,對論文格式和試驗設計要求的嚴謹性和邏輯性有了進一步了解。
在PPT匯報方面,大部分學生表達流利、邏輯清晰,個別學生口頭表達能力超強,善于講授,但個別學生缺乏自信,表達不流暢。教師在科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方面給學生提出了許多建設性意見,如針對匯報中實驗原理闡述不深入等問題,建議學生對知識點和所承擔的項目反復探究,從本質上理解自己所從事的科研課題的目的和意義;如針對文獻查閱和檢索能力仍存在不足的問題,建議學生在老師不指導的情況下獨立自主查閱目標文件,閱讀文獻要抓住關鍵,多查多看,提高閱讀速度和閱讀質量;如在專業(yè)知識的融會貫通能力方面需要多鍛煉;如工作應注意細節(jié),提高工作效率;如針對實驗自主能力和決策能力不足,建議學生在實驗設計和實施中多練習自己獨立做決定,通過實驗結果來檢驗自己的決定是否有效,再進行總結,經(jīng)驗多了在決斷力方面就會更有信心;如科研的邏輯思維能力仍需加強,面對實驗中出現(xiàn)的問題要勤思考、開動腦筋積極想辦法解決,反復對細節(jié)進行推敲,而不是盲目實驗;如建議學生“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注意做好實驗記錄;如針對PPT制作中背景較深不美觀、文字字體顏色大小不合適等問題,建議學生多練習制作PPT;如針對匯報中溝通交流能力欠缺等問題,建議學生自信勇敢、抓住科研實驗室組會的機會多歷練等。這些建設性意見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幫助。
(七)項目中期報告表的設計及應用
項目中期報告表設置了以下欄目,包括:1.工作時間。2.項目階段性成果(提供試驗數(shù)據(jù)和結果、流程圖、色譜圖、化合物解析數(shù)據(jù)等)是否達到預定目標?若否,請分析未完成預定目標原因及采取的改進措施。3.下一步擬開展的工作。4.收獲/感受/意見/建議/期望。
分析生藥所10位學生的項目中期報告,發(fā)現(xiàn)學生對試驗內容、現(xiàn)象和試驗結果的記錄普遍數(shù)據(jù)翔實、圖文并茂、邏輯清晰、書寫規(guī)范,對實驗中出現(xiàn)的問題思考深入,在專業(yè)知識、實驗技能和科研思維方面有很大提高;但極個別學生工作態(tài)度不認真,表現(xiàn)在實驗總結過于簡單、書寫格式不規(guī)范、分析問題不深入。經(jīng)過9月和10月的課程訓練,即經(jīng)過平均104學時(圖2的數(shù)據(jù)分析結果)的課程訓練,40%的學生反饋達到了項目預期目標,60%的學生反饋未能達到預期目標。學生分析了預期目標未達成的原因:由于考研使得綜合實驗做得不連貫、中藥中待分離化合物多但實驗時間不充足、在實驗時忽略了一些潛在危險因素使得快要分純的化合物被污染、在實驗中因判斷力和決策力不夠導致化合物越分越散、合成的化合物純度不夠未能進行打譜和結構鑒定、植物組織培養(yǎng)分化小葉生長緩慢不能進行實驗等。進行中藥提取物藥理活性研究的某學生反思特別深刻:灌胃技能不熟練導致小鼠死亡,破壞了數(shù)據(jù)的完整性;部分實驗過程中忘記做記錄,導致數(shù)據(jù)不完整;動物實驗模型沒有建成,導致試驗結果無法準確分析。他認識到上述原因都可能導致實驗結果不可靠。此外,該學生還對自己設計的實驗方案的可行性提出了質疑,計劃再次試驗進行驗證。
分析學生的反饋意見,結果表明學生普遍感到在專業(yè)知識、實驗技能、實驗室安全知識和安全意識、科研思維能力、工作態(tài)度、溝通能力和合作意識方面有很大提升,認識到科研中要善于觀察、勤于動腦、善于質疑和探究,要學會思維轉化、觸類旁通。學生渴望在專業(yè)知識、專業(yè)技能、決策能力方面取得更大提升。此外,個別考研學生很直率地表達了考研和藥學綜合實驗課程在時間上存在沖突,造成自己壓力較大,期望指導教師能夠給予更多的時間備戰(zhàn)考研。
(八)項目結題報告表的應用
項目結題表格由藥學院設計,內容包括結題時間、課題名稱、姓名、指導教師、項目完成及取得的成果評價、經(jīng)驗教訓及自我評價、指導教師評價、課程負責人評價、學院評審意見,結題報告可附有關論文、實驗數(shù)據(jù)、成果及證明材料。
通過分析生藥學方向10位學生的項目結題報告可知,學生普遍態(tài)度認真,報告書寫格式規(guī)范、實驗原理認識清楚、實驗流程描述概述清晰、實驗數(shù)據(jù)和圖表規(guī)范、專業(yè)術語表達準確、邏輯性較強、討論較深入。學生的經(jīng)驗教訓及自我評價的反饋意見表明,經(jīng)過這一個學期的藥學綜合實驗課程的學習,其收獲頗豐,在專業(yè)知識融會貫通能力、文獻查閱能力、實驗動手能力、安全意識、溝通能力和合作意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得到很大提高。學生認識到藥學綜合實驗課程與以往的課堂實驗存在本質區(qū)別:以往在實驗課堂上有實驗課本的指導和同學的搭檔操作,而藥學綜合實驗課程更加講求獨立思考以及獨立的實驗操作能力。學生對自身不足的認識更加清晰,如對實驗項目的理解與探究不夠深入、獨立思考能力和決策能力有所欠缺、實驗方案規(guī)劃做得不完善導致許多實驗徒勞無功、沒有做好實驗記錄、實驗操作的規(guī)范性有待提高、語言組織與表達能力有待提高等。學生深刻認識到“細節(jié)決定成敗”:詳細記錄實驗流程和數(shù)據(jù)的重要性、養(yǎng)成隨時觀察隨手記錄的好習慣、實驗操作規(guī)范對實驗結果產(chǎn)生決定性影響、需要學會觀察實驗現(xiàn)象并探究其本質、在實驗失敗時需要查找和分析失敗的原因以為后續(xù)試驗開展做好準備等。這些反饋意見表明學生對嚴謹認真、質疑探究等科研素養(yǎng)有了較深刻的理解,這些有價值的課程反思將助力他們更好發(fā)展。此外,個別考研學生也表達出由于考研和綜合實驗課程的時間沖突導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遺憾,希望在畢業(yè)設計時能全身心投入、躬行實踐。
生藥學方向的學生提交結題報告后,使用PPT進行了結題匯報,由9位學生和4位教師一起根據(jù)Rubric量表評分標準對每位學生進行綜合評分(見表1)。由于事前已向學生告知PPT匯報評價要素和評分標準,而且各指導教師經(jīng)常有科研組會訓練,總體說來,學生的PPT制作質量和講授質量有了明顯提高,學生比初來實驗室時更加自信成熟,表達流暢。此外,由于實驗結題報告已經(jīng)撰寫成熟而且生藥學方向的教師經(jīng)常指導學生進行反思訓練,學生講授內容的科學性明顯提高、對課題的分析和討論都比較深入。學生的PPT匯報成績在81~93之間,平均分值87.5分。
(九)學生滿意度調查表的設計、應用及思考
針對課程培養(yǎng)目標,我們在調查表中設計了10個能力維度進行滿意度考查,包括理論知識掌握程度、專業(yè)技能掌握程度、知識技能融會貫通能力、文獻閱讀和學習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合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安全意識、本課程對成長和職業(yè)的幫助,選項為:A.提高很大,B.提高大,C.提高一般,D.沒有提高。對課程的整體滿意度,選項為:A.很滿意,B.滿意,C.一般滿意,D.不滿意。此外,在調查表中設置了一項主觀評價項:學生此次綜合實驗的心得體會、對課程內容、教師教學方式方法、考核方法、考評時間節(jié)點、評價公平公正、管理方法等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
為了得到更加客觀的結論,我們擴大了滿意度調查范圍,收集到48位學生的調查問卷,包括生藥學方向10份、藥物分析方向10份、藥理學方向6份,以及藥物化學方向22份。通過將滿意度評價的四個等級進行賦值,按照國際上通用的規(guī)則,將“提高很大”或“很滿意”賦值為100分,“提高大”或“滿意”賦值為80分,“提高一般”或“一般滿意”賦值為60分,“沒有提高”或“不滿意”賦值為30分,運用Excell軟件對藥學綜合實驗課程學生滿意度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見圖3)。結果表明,1.生藥學方向學生對安全意識滿意度打分最高,平均為90分,這與診斷性考試中學生進行過探索性的安全知識考試可能有一定關系;學生在創(chuàng)新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合作能力滿意度相對較低,平均分值依次為71分、74分、76分和78分,提示該方向的指導教師在未來仍需要加強這四種能力的培養(yǎng),特別是創(chuàng)新能力。2.藥物分析方向的學生在8個維度的滿意度平均分值為90~94分,只有創(chuàng)新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兩項平均分值較低,為84分,提示該方向的指導教師在未來需要加強小組工作匯報訓練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3.藥理學方向學生對專業(yè)技能掌握程度的滿意度最高,為97分,這與該研究所為學生統(tǒng)一安排了大量的實驗技能訓練可能有一定關系;學生對文獻閱讀和口頭表達能力滿意度相對較低,為90分,提示該方向的指導教師需要加強文獻閱讀指導以及工作匯報的訓練。4.藥物化學方向學生在“該課程對成長和職業(yè)的幫助”選項滿意度最高,平均分值為86分,對理論知識掌握程度、邏輯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滿意度打分較低,分別為79分、78分和78分,提示該方向的指導教師在這三方面仍需要給予更多的指導。總體來看,在上述10個維度中,學生對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的滿意度最低,提示在藥學綜合實驗中如何采取策略加強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仍然是各個學科方向教師需要深刻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此外,圖3還表明生藥學、藥物化學、藥物分析、藥理學方向學生對本課程滿意度的平均分值分別為84分、83分、94分、97分,屬于“滿意”的范疇。根據(jù)藥學綜合實驗整體滿意度分值的散點圖(見圖4),計算48個學生對本課程的滿意率 (%) = [(27×100+13×80+7×60+1×30)/48]×100% = 87.3 (%)。但仍需注意的是,有1人(2.1%)表示不滿意,7人(14.6%)表示一般滿意,提示教師在后續(xù)畢業(yè)設計中對這部分學生仍需加強關注。
分析主觀評價的反饋意見,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對課程不滿意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藥學綜合實驗課程設置時間與學生考研時間存在沖突。這種沖突不僅給考研學生帶來壓力,使他們不能很好地專注于實驗或者專注于考研,而且也給帶教老師造成很大壓力。部分考研學生因學時不夠不能按時完成項目任務或完成質量較低,在這種情況下要么選擇降低標準讓學生通過課程考評,要么遵從標準不讓學生通過課程考評,但后者又會給學生或管理者帶來諸多問題,所以這給教學工作認真的教師心理上造成很大沖突。大四實驗課程設置是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重要抓手,但在課程與考研沖突下不得不荒廢課程已成為部分考研學生的選擇。雖然可以在考研前后增加課程學習強度,但該辦法治標不治本,調整考研指揮棒可能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高校可綜合考量學生的學習成績績點、年級排名、實驗技能綜合測評,或采取導師組審核制等評價指標選拔碩士研究生,關注學生的平常表現(xiàn),盡量避免“一考定終生”的評價方法。
二是藥學綜合實驗課程評價標準存在較大差異。這門課程由藥學院8個方向的研究所承擔,雖然每個所都制定了教學大綱,但其帶教方式和考核評價標準都不同。部分學生反映有的學生投入很多時間和精力,工作做很好,但由于部分研究所制定的評價標準嚴格,結題打分反而低;有的學生來實驗室很少而且工作做得一般,但由于所里管理松散,結題打分反而高。這就造成了不同方向的學生互相攀比的現(xiàn)象。部分學生認為沒有公平公正的評價標準而對課程產(chǎn)生懷疑,長此以往還會破壞風清氣正的學習風氣。結合部分學生的反饋意見,如“認為固定在一個專業(yè)實驗內容單一,應該在各專業(yè)輪轉以實現(xiàn)藥學綜合大實驗融會貫通能力培養(yǎng)的初衷”,筆者建議進一步優(yōu)化課程內容設計,使每個學生都能圍繞藥物發(fā)現(xiàn)(藥物化學/天然藥物化學/生化藥物/生藥學方向)、藥物評價(藥理學/免疫藥理)、藥物制造(藥劑學/藥物分析)三個大方向進行輪轉,通過三個大方向得分的權重加和可能會使評價趨于公平公正。此外,還有學生建議藥學綜合實驗課程結題報告不要采用分數(shù)進行評價,而是以“優(yōu)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級標準進行評分,并在各專業(yè)方向限定“優(yōu)秀度”指標,盡量減少不公平評分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
此次形成性評價體系的應用和實踐彰顯了藥學綜合實驗課程在培養(yǎng)學生解決藥學復雜問題、提升職業(yè)素養(yǎng)和科研能力方面的價值,使學生對自己的能力、興趣和未來發(fā)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同時使任課教師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如何持續(xù)改進和提高亦有更清晰的認識,例如加強教師、實驗室研究生與本科生的互動交流,賦予學生更多的情感支持和溝通交流的鍛煉機會;例如補充文獻檢索及匯報討論、實驗技術案例示范討論和訓練、科研創(chuàng)新思維討論會等新的教學內容及多元化的評價方法,在先進技術和科研創(chuàng)新思維方面給予學生更多的支持和幫助;例如開展藥學綜合實驗課程交流研討會,通過分享各專業(yè)方向的思路、舉措、經(jīng)驗和教訓,為教師加強課程管理提供技術支撐和情感支持。實踐證明,過程性評價體系的設計、應用以及反思促進了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藥學綜合實驗屬于項目式學習、探索式學習和深度學習的高階能力提升課程,對于激勵學生能力提高、實現(xiàn)跨越式發(fā)展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如何以這次實踐經(jīng)驗為契機,建立更加有效和公平公正的課程形成性評價體系,依然值得我們繼續(xù)深入探索。
[ 參 考 文 獻 ]
[1] 陳媛媛.逆向教學設計理念下的教學設計模式建構[J].青年與社會,2015(7):145.
[2] 曹妍,祁贊梅,曹雅明.形成性評價在醫(yī)學教育中應用現(xiàn)狀與分析[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 2013(2):23, 62.
[3] 袁德成,潘多濤,于三三,等.教學形成性評價的研究進展[J].沈陽化工大學學報,2019(1):1-7.
[4] 王濤,梁亮,鄭敏化.形成性評價與教學反饋在醫(yī)學遺傳學 PBL 教學中的應用[J].遺傳,2020(8):810-816.
[5] 林敏.評價優(yōu)先的逆向教學設計初探[J].江蘇教育研究,2013(34):40-43.
[責任編輯:劉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