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津
【摘要】新課程強調要深化課程改革,優化教法,改革學法,落實國家的雙減政策,通過不斷減負增效,提高教學質量,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基.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程改革;減負增效
隨著現代素質教育的持續發展,素質教育的嶄新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素質教育著眼于減輕學生學業負擔,提高教師教學效率.如何踐行上述改革就成為了現代初中數學教學中的一大問題.教師是教學的領導者和組織者,在“減負增效”這一教學措施中擔當著重要的職責.因此,在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將傳統數學教學理念進行轉變,通過不同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意識和潛能得到激發,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從而更好地實現“減負增效”.
1 踐行“生本教育”,促進自主學習
在現階段的初中數學教學中,部分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對教材進行解讀,而后通過大量的課后習題作業來鞏固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如此簡單枯燥的教學模式容易導致教學環境的封閉,加重學生的學業負擔,降低數學學習興趣,降低學生數學的學習效率,以及限制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和發展.因此,在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建立過程中,數學教師需要將生本教育理念,深入貫徹和落實到教學中去,充分地理解課堂教學的規律,并且通過對學生學習能力的了解來選擇更加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通過課程導入吸引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能夠以較強的自主性投入到數學學習中.
例如 在“圖形認識初步”一章節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一系列的課程導入方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首先,教師可以查找一些生活中較為常見且形態分明的事物圖片,并利用多媒體展現在學生的面前.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對圖片中的形狀進行觀察和討論,說出對圖形理解,更好地激發學生動腦思考的能力.通過上述圖片導入來加強生活與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進而進行相應課程,能夠很好地讓學生在數學課堂的開始階段,感受到幾何圖形的魅力,并且讓學生能夠在一開始就有效地將注意力進行集中,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的興趣,更好地實現“減負增效”.
2 透過“情感教育”,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在初中數學的教學課堂中,教學課堂效率與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努力程度有著必然的關系.但隨著教學研究的進一步深入,教師也會發現教學課堂實效性的高低與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引導方式也是息息相關的.在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中,學生在課堂上處于被動地學習地位,更多的是聽從于教師的安排和命令,并且師生之間的交流也是少之又少.這樣的方式不僅不利于師生關系之間的和諧化發展,更是不利于學生掌握正確的數學學習方法.初中生處于形成正確三觀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的正確引導和教育是十分重要.而所謂教育,不僅僅指的是教師對學生知識層面和學習能力層面的教育,更是情感上的教育引導.因此,在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利用情感,教育手段來對學生的學習情緒進行引導,解決學生在面臨升學上的壓力以及數學學習過程中的情緒波動問題,使學生能夠以更加舒服的狀態參與數學學習.
例如 在進行初中數學“一元二次不等式組”這部分的教學過程,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經常遇到的問題和錯誤對學生進行情感引導,幫助學生降低學習壓力.如:每周定時開放師生交流時間,讓學生可以在該時間內找教師進行學習問題和生活問題的咨詢,更好地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并且讓教師更加清楚學生的想法和學習狀態.通過上述這樣利用情感教育手段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引導,能夠很好構建師生溝通交流的橋梁,為師生間的知識傳遞奠定基礎.這樣的情感手段運用方法可以使得教師與學生之間形成平等、和諧、互助的學習方式,能夠有效地在教學過程中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用熱情推動學生學習進度,更好地在教學中掌握學生學習的不足之處,并且及時地采用相應的教學方式來進行糾正,更好的在保護學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基礎上讓教學效果變得更加事半功倍,并且實現“減負增效”的最終目的.
3 尊重個性差異,貫徹因材施教
學生作為一個完整的個體,學習成績和思維能力有著不同的水平,而形成這些差異的原因又不盡相同.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和引領者,對學生的引導和學習組織起著重要作用.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通常都是用同一種教學方式來對所有學生進行教學,這就導致一些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跟不上老師的進度,而一些成績優秀的學生又因為老師的學習進度而不利于自身發展.因此,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基礎來實行不同的教學方案,真正利用“因材施教”這一教學方式來顧及到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教師可以通過教學計劃的設定來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規范化,從而讓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學習能力都能在教學中更加具有針對性.首先,針對因為學習成績的不如意而有心理負擔的學生,教師就需要加強溝通和心理開導,從而使學生的心情得到放松.而面對一些因為基礎知識薄弱而導致成績落后的學生,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多提問基礎知識來加深學生的印象.當面對學習興趣缺乏的學生,教師可以通過一些視頻和圖片的放映來提高他們的興趣,或是用一些游戲的方式來活躍課堂教學氛圍.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因材施教的教學,可以有效地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利用教學目標、教學任務的分組計劃來對學生進行分層次教學,可以很好地提高數學知識的普及率,讓不同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的學生都能夠通過課堂學習來使得自己得到提升,更好地為“減負增效”作出貢獻.
4 適用游戲教學法,活躍課堂氛圍
在改變刻板和單一的教學方式問題上.教師可以通過游戲教學的方式利用來使課堂教學氛圍變得更加活躍,從而釋放學生的學習壓力.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就能更好地參與到數學課堂,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數學水平,促進學生的長遠發展.
例如 在進行“四邊形內角和為360°”這一部分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游戲教學法的引入來活躍氛圍.首先,教師可以提前讓學生準備好剪刀和紙張等必要工具,并且帶到課堂上.然后,教師帶領學生利用工具進行“拼圖游戲”.如:讓學生將紙張的四個角進行裁剪和拼接,通過觀察來認識四邊形內角和的相關知識.教師還可以將全班調動起來,讓不同的學生兩兩組合進行拼圖,通過兩個人的思想碰撞,學生就能更好地了解四邊形內角和的相關知識,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有效地在更新教學手段的同時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以一種輕松的狀態進行數學學習,更好地將“減負增效”應用起來,讓學生在提高理論基礎知識的同時降低學習理解的負擔.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性地運用教學策略活躍課堂氛圍,從而引導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實現減負增效的目的.但教師也要注意,不能過于注重課堂教學氛圍的營造,否則會使得學生將過多的注意力放在教學手段中,忽略了知識點的學習,不利于學生數學綜合素養的提升.
綜上所述,在當代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學的“減負增效”是重點教育理念之一,通過不同方面數學教學模式的創新和改進,可以很好地實現數學教學針對化,讓學生的數學學習更加輕松自在,從而實現“減負增效”的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許苗青.小議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減負增效[J].軟件(教育現代化),2016(06):35-36.
[2]賴鼎盛.微課在初中數學學習中的應用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0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