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健玲
摘要:社區教育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的理想途徑之一。社會教育必須立足于全社區成員的學習需求,以促進人的發展為原則,才能應對現實中的各種社會問題。現階段,社區教育仍存在著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文章遵循邏輯規律,在明晰社區教育基本概念基礎上,從社區教育功能、社區教育現狀、開展社區教育的必要性、社區教育發展對策四方面進行探討,以期為我國的社區教育發展提供有益經驗。
關鍵詞:社區教育;終身教育;師資隊伍;現狀;發展
中圖分類號:G7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12-0053-03
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側重于人的素質的培養和提升,這一時期,主要以學習知識和技能為主。當一個人在進入社會后,需結合自身的職業進行再鍛煉,并借助企事業單位、自主學習平臺和社區教育等完成素質提升,從而達到終身學習的目的。本文主要對新形勢下社區教育現狀及發展對策進行探討。
社區教育是運用本社區教育、文化等資源,面向本社區全體公民,以促進本社區人的發展與社區發展為目標的各類教育活動。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加快,社區教育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一方面,人口老齡化、城市人口集中等問題日益加劇。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全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 402萬人,占18.7%,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9 064萬人,占13.50%,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未來將持續面臨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壓力。另一方面,城市原有布局不合理和低收入群體生活質量難以提高,導致人際關系隔閡和淡化。為解決上述問題,僅依靠以居中協調、組織管理為特性的社區組織形式和學校教育是困難的,只有將教育面向全社區成員,開展各式社區教育,才能滿足和解決人們各種各樣的教育需求和社會問題。社區教育功能包括滿足基本學習需要和促進教育發展兩方面。基本學習需要主要指學習帶來謀生手段,讓人們有尊嚴地工作和生活,充分參與改善自我生活質量提高的活動。當前,信息技術的出現為社區教育前景提供了無限可能,越來越多的居民足不出戶便可通過遠程視頻、交互式電視、視頻點播等進行線上學習,這對社區教育具有極大的啟發意義和應用價值。
1.社區教育普及率不高
根據教育部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司2018年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社區教育僅能覆蓋28%的社區居民,接受社區教育人群中,三成以上為60歲以上老年人,青年人占20%左右,下崗再就業人員占7%,進城務工人員占14%。可見,社區教育主要吸引未受過完整基礎教育的成人、進行社區實踐活動的青少年等。這意味著社區教育在雙向互動過程中,參與度較低,居民積極性不高,甚至一些居民不知參與社區教育的真正意義。在社區教育條件相對成熟的城市,許多居民已經享受到社區教育帶來的利好,但部分居民表示他們不愿接受此類素質提升學習,沒時間去學習和閱讀。主客觀因素相疊加導致的不利影響,有礙我國社區教育的高質量發展。社區教育作為國家教育體系重要組成部分,發展水平不高,會導致國家整體教育水平出現短板效應。
2.社區教育組織性不強
社區教育組織性不強,表現為管理主體和教育主體混淆。社區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有關決策和本地社區教育發展前景及優勢形成息息相關,科學合理的管理人員配置是有效組織各項教育活動的基礎,負責任的管理將嚴密確保社區教育制度的各方面落實。受當前我國社會環境和管理制度所限,目前社區教育主要是民政局、教育局、精神文明辦、衛生局和婦聯等多部門共同管理,導致具體實踐中出現推諉和消極不作為現象。此外,有的工作人員站在社區教育崗位上僅出于上級領導安排或個人年度工作考評等原因,難以沉下心認真為社區教育貢獻力量。社區教育運行機制自身存在不完善之處,活動組織章程、運行體系、責任分配等仍有可推敲之處。
3.社區教育師資力量弱
一方面,我國社區教育教師隊伍人才儲量不足,一個社區內僅有的幾名教育人員要服務于全體社區居民,從業者教學壓力大。社區教育的教師多為普教系統轉崗而來,教學經驗不足,專業性不強,難以應對社區教育的復雜性和特殊性。如不了解成年人心理特點而使用針對青少年的教學方法進行“教為主動、學為被動”的強制性學習,導致社區教育接受度降低。另一方面,經費投入不足一直制約著社區教育發展,雖然我國教育管理部門越來越重視社區教育,但是專項經費支持力度仍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社區教育需求,社區教育經費主要為國家撥付,來源單一。根據2018年全國社區教育專項經費排名顯示,除浙江、江蘇、北京、上海等經濟發達省份和地區社區教育專項經費占比較高,四川、福建、陜西等省份明顯落后。教育資金緊張,會影響教師隊伍的人才引進和教育基礎設施的建設。
社區教育是溝通教育世界和勞動世界的紐帶之一,國家提出建設學習型社會的目標是為了保證國民綜合素質的提高,實現教育水平的提升,這不僅是惠及本社區居民的幸事,也為人們接受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之外提供了另一種豐富自我的學習方式,利于滿足社會對于專業人才的需求。構建和諧社會離不開社區居民文化素質、道德意識的提高,新形勢下發展社區教育,必須堅持全員覆蓋、全程追蹤、多角度對接居民需求的宗旨,確保教授內容緊跟時代發展,滿足精神需求,通過深入開展社區教育為學習型社會的建設提供基本保障。信息化時代的知識更新速度日新月異,網絡技術的改進、新媒體平臺的普及為學習組織方式提供了多種可能性,教師在開展社區教育時要善于利用現代化教學技術,以視頻互動、實踐模擬等方式激發社區居民的學習興趣,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
1.實現行政和教學的平衡
堅持正確的教育方向離不開黨和政府的指導,并且行政也是有效的教學監管手段。教學作為人類獨有的實踐活動,有其自身規律和特點,其開放性比學校教育更強,過度行政化會使社區教育淪為僵化、機械的行政工作,偏離教育本質。社區教育必須在遵循教學規律和特點的基礎上,接受行政監管。各級政府應給予社區教育單位一定的自主權,讓其能按照教學規律安排活動,發揮人、事、物服務于社區居民的作用。各級政府還要鼓勵多種社會團體加入社區教育中,如法律援助中心、老年人救助中心、工會組織等,輔助政府落實社區教育政策。
社區教育分為活動教學和課程教學,社區教育單位可根據本地居民受教育需求特點和經濟文化發展水平,制定科學的評估標準,避免社區教育過于隨意,只教而無反饋。正常的教學意見反饋,可督促社區教育工作者規范自身行為,帶動整個社區教育水平的提高。標準的制定宜參考多方面意見,吸引行政管理人員、教員、學員和社會人員共同參與,這樣才能在評價活動帶有主觀性的前提下使標準更加公正、客觀、接受度高。2021年,成都市青羊區率先開展了對社區公益課教師的考核。在社區教育與青少年服務中心任教的12位教師均進行了5分鐘至6分鐘時長的教學展示,包括1分鐘內的自我介紹,5分鐘左右的課程展示。評委按照教學效果(30%)、教學內容(20%)、教學展示(50%)三個方面進行考核評分。全區分批次對12個街道社區教育學校的上課教師進行了考核。青羊社區教育的公益課教師,不僅有準入考核機制、培訓機制,還有發展規劃。這樣,能大大提升整個公益課教師的凝聚力。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隊伍建設包括對現有教師進行培訓及吸收專業型人才進入社區教育工作者隊伍兩方面。社區教育單位可對現有教師制訂分批次的專業素養、能力提升計劃,并通過邀請專業學者前來舉辦講座等方式來實現。如教育主管部門可協調職業學校、文化藝術學校、農村中小學沒有向社會開放的公共資源用于社區教育,充分發動區域有能力的教師以及社會有一技之長的能人參與社區教育,促進教育資源深度融合。
3.加大社區教育宣傳力度
要提高社區教育覆蓋率,提升社會對社區教育的認可度,采取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是最直接的方式。如開會、講座、說教是最常用的方法,但這樣宣傳會導致活動趣味性低,甚至會引起社區居民反感,往往收效甚微。社區教育工作者要綜合考慮多種影響因素,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受教育者普遍的興趣點,以此為突破口,采取多種多樣、互動性強的宣傳方式。如讓已從社區教育中受益的居民現身說法,增強宣傳的感染力和可信度。在進行活動時,要考慮到社區居民真正需要什么,讓其感受到充分的人文關懷,以發揮其主觀能動性。社區教育工作者可在宣傳前進行廣泛走訪和深入調查,了解居民的訴求和關注點,多和居民進行密切交流,選出正能量的宣傳方式,通過視頻制作、音效制作、廣場參與等方式發動居民參與活動,將傳統說教式宣傳轉變為互動式宣傳。
4.創新授課方法
社區教育授課方法的多樣化有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目前,我國常見社區教育授課方法為講座和集中授課,教學效果往往比預期差。因此,社區教育工作者要創新授課方法,提高課堂的趣味性。可根據社區居民需求,充分發揮網絡視頻優勢,有組織地開放學習教育計劃,有步驟地推進教育全年計劃,將課程資源移到移動端,共享各類教育資源,讓更多的居民一起學,打通社區教育“最后一公里”,讓教育渠道和方式更加多元化。可組建微信群或登錄釘釘進行視頻教學,打破時間、空間限制,通過這種高效化的信息平臺,引導不同學歷層次、年齡段人群獲取自己所需的知識信息。可通過“現場授課+網絡直播”的形式,讓更多的人線上參與課程,打造線上線下立體化教學等。如寧德市霞浦縣三沙鎮社區學校,利用休漁期開展船員培訓和紫菜養殖培訓,促進產業人員技能提升;福鼎市社區學院,針對福鼎三分之二人口從事白茶產業,設立了市白茶培訓基地、愛茶實驗室、中國白茶研究院,服務地方產業發展。
5.整合社區教育資源
每個社區的教育資源會存在差異互補,因此各級政府要充分整合各社區內教育資源,統一調配,以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最終達到資源的高效利用。這其中包括師資力量、后勤管理內容、教學內容等,都要考慮資源屬性,以找到最佳平衡點,實現教育成本的最優化。如壽寧縣組織開展的“戲曲文化進校園”,古田縣組織開展龍樁拳進校園,柘榮縣組織開展剪紙藝術進校園,周寧縣組織開展太極拳進校園,等等。以上舉措利于積極構建社區教育品質服務體系,傾心打造經驗共享的“社區教育特色新模式”。
總之,在新形勢下,社區教育應立足服務社會、滿足居民需求,著力提升教育水平,重視教學質量。優質的社區教育會在本地居民群體中形成積極價值觀、正能量的生活態度和良好道德風俗。社區教育通過變革創新,能突破原有教育管理體制的藩籬,實現教育與社會一體化,最終達到學習型社會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李盛聰,韓憶娟,楊鳳秋,等.社區教育多元主體參與:成效、問題及對策[J].終身教育研究,2020(05).
[2]周延軍.協同治理視域下基層社區教育發展路徑探析[J].中國成人教育,2020(01).
[3]陸丹梅.終身教育體系下廣西民族地區社區學院建設探究[J]高教論壇,2014(08).
[4]葉忠海,張永,馬麗華,等.新型城鎮化與社區教育發展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4(04).
[5]劉堯.我國社區教育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07).
[6]韓秀娟.淺談社區教育發展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11).
[7]陳蕾.我國社區教育現狀及發展思考[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3(01).
Explora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Community Educa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Lu Jianling
(Ningde Branch of Fujian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 Ningde 352300, China)
Abstract:Community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ideal ways to realize peoples all-round development and build a lifelong education system. Social education must be based on the learning needs of the whole community members and take promoting human development as the principle in order to deal with various social problems in reality. At this stage, there are still some unreasonable places in community education. Following the logical law and on the basis of clarifying the basic concept of community educ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unction of community educati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mmunity education, the necessity of developing community educ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community educ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useful experi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 community education; lifelong education; teaching staff; pres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