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
摘要:語文單元主題閱讀教學有著十分廣闊的應用空間,它將教學視野鎖定在教材的具體單元,講究從整體上把握單元主題,開展閱讀教學。文章基于核心素養,分析單元主題閱讀教學中的種種問題,探討如何做到突出單元主題、實踐主題路徑、多維展開主題、拓展主題認知,讓學生認識主題、實踐主題、豐滿主題、反思主題,真正將單元主題閱讀教學落到實處,以促進語文單元主題閱讀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單元主題;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421;G62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12-0060-04
以單元為基本單位來開展閱讀教學,是當前語文教師所應關注和采取的重要舉措。部編版語文教材的單元層級清晰明了,語文閱讀一般也是按照教材的先后順序步步推進。尤其是對于六年級學段來說,這是師生都非常熟悉的教學步驟和模式。但是隨著教育形勢、學生個性的不斷變化,新問題也會浮出水面,這就需要語文教師積極思考、深入實踐,全力打造語文單元主題閱讀教學的新局面。
開展語文主題單元閱讀教學,首先要明確的問題就是:主題是什么?這單元的主題是什么?部編版語文教材單元編排是否能夠很好地突出主題?語文教師應該采取什么樣的策略突出主題?這一系列問題從宏觀上來看并不能直接得出答案,因此語文教師還要深入具體的文本中去,具體分析單元案例,找到突出單元主題的教學對策。
1.重視教材,明確主題內容
語文教材的課文篇幅不長、難度適當,易于學生接受。再加上有家長從旁督促、輔助教學,學生對教材內容的掌握應當是比較可觀的。但是當深入觀察學生的語文學習狀態時,會發現有不少學生缺乏單元意識,又或者說他們在學習完某單元課文后印象不深。這一方面是由于教材在編排上沒有很好地突顯主題,比如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下冊的第三單元,單元首頁解讀為“讓真情在筆尖流露”。“真情”一詞十分概括,有多種意思可解,或親情、或友情、或師生情等。結束這單元學習后,學生固然會領略到其中感人的真情,但是讓他們具體說說這單元的主題和內容,他們便不大記得了。另一方面則是教學的緣故使然,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是否突出了單元主題,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對單元的整體把握。教材的編訂有其固有的道理,且一時難以更改,但是語文單元主題閱讀教學卻相對靈活很多,如何在現有情況下突出單元主題,啟發學生的語文素養,是語文教師應當思考的重要課題。就以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為例,其中包括《匆匆》《那個星期天》這兩篇習作例文。乍一看這單元的閱讀教學任務不算重,但是課文主題涉及了情感,尤其是真情,那么便需要教師再琢磨琢磨了。寫情的課文,不像寫景寫物,動筆描述其外形,作者耳聞目見即可;也不像科普文,都是從科學成果中凝練得來,直接閱讀就可以獲取這方面的知識。學生學習描繪情感的課文,重點并不僅僅在于其對語言知識的掌握、閱讀能力的提升,還在于其對課文中流露出的情感的體會、聯想、思考。在《匆匆》這篇課文中,作者會由周遭變化產生時光匆匆、年華不返的惜時之情,也會從一些親子相處的小事表達個人的感受。這種心情若是達到了一定程度,便會有情緒,而情緒也會演變成一種持久的、不能抹去的情感。雖然感悟課文情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任務,但是教師不應在語文單元主題閱讀教學中大提特提。并非說這種情感無足輕重、處處可得,而是學生對課文情感所產生的共鳴常常并不相通。教師若是一上來就拔高情感、點明要旨,學生反而會失去自己感悟課文情感的過程。因此,對待這一單元的主題閱讀教學,教師應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增進學生對真情主題的理解,進而培養學生的情感同理心。
2.循序漸進,增進主題理解
語文教育從來不是一股腦地喊口號、打雞血,也不是借筆抒憤、傾瀉哀愁,真情并不是絕對積極或絕對消極的。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下冊的第三單元中,所選編的課文都飽含著有感染力的真情,都是悲喜交雜、消沉與積極并進的,教師要從這一點出發,讓學生感悟其中的情感。比如,六年級下冊的第三單元中,要讓學生體味情感的變化,教師可以先從學生不佳的作業表現出發,說有學生放假時只顧著玩,因此作業寫得倉促,交作業時才追悔莫及沒有好好寫。教師先不用指名道姓,舉例讓學生說說該怎么做即可。學生自然知道要珍惜時間學習,合理安排時間做作業。緊接著,教師讓學生想想自己從步入小學大門至今已近有六年時間,學到了什么、成長了多少,這足以讓學生體會到時光易逝的情感。然后,教師可以指出,時間讓我們增長了知識、培養了能力,讓我們的視野越來越開闊。這一番步驟下來,學生們對課文情感的理解由表層到深層,主題便不言自明了。而單元中的《那個星期天》也有這種情感的變化,教師要循序漸進、由表及里,推動學生對課文情感的深度理解,幫助學生把握單元主題。
在日常的閱讀教學中,尤其是面對小說、散文類的文本,總會出現“詳略得當”這樣的手法。每當此時,教師都會對這一點多加強調,讓學生體會行文詳略得當對突出課文主題的作用。這一手法在寫作教學中也經常被提到,如寫人,不能單憑一件事去給這個人“下結論”,而要多寫幾件事,這樣不僅能夠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點,還能夠豐富人物性格的不同側面,讓人物更加具有立體感。因此,哪件事要作為重點事件來詳細寫,哪件事可以一筆帶過,就成為學生動筆前思考的重要問題了。小學六年級學生已經能夠獨立寫作一篇簡短的記敘文,因此他們對詳略得當手法的理解還是很到位的。語文單元主題閱讀教學也是如此,要有詳有略,才能突顯閱讀教學的主題。
1.立足主題,指點閱讀方法
語文教師不妨把語文單元主題閱讀課堂看作一種動態化的連續活動、一個事件,這個過程中該在哪個節點展開說,便是突出主題的關鍵。例如,在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中,教材選取了《竹節人》《宇宙生命之謎》《故宮博物院》三篇課文,其實這三篇課文的主題可謂是大不一樣,學生很難把握。而且后兩篇其實都屬于科普文性質,融入其他學科知識,學生在課堂中也很難完全吸收和理解。不過它們三者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課文的篇幅較長,信息量大,這也是學生感到閱讀困難的主要原因所在。教師可以從單元卷首語、楊絳女士的一番話入手:“讀書好比串門兒———隱身的串門兒。”閱讀中有大千世界等待著學生去探索,有無數的知識寶庫向學生敞開大門,開闊視野、邊讀邊思、學以致用,這正是本單元要教給他們的最深刻的道理。閱讀的世界十分廣闊,閱讀的方法也是極為多樣的。有學生一看篇幅長的課文,立馬打起了退堂鼓,閱讀興趣也不高了。這點不難處理,《竹節人》開篇就為師生們指點了幾種閱讀方式:制作“竹節人”、玩傳統玩具、講講跟老師有關的故事。可以說這三個角度從哪一點來延伸,都有各自的主題閱讀系統,都能設計出相應的主題閱讀方案。教材給出了最簡單的也是最詳細的閱讀方法,教師要立足主題,及時指點學生領會并應用。
2.發散主題,發展學生個性
對于主題內容不夠集中的單元,教師可以跟隨學生個性開展閱讀教學,讓學生采取自己喜歡和擅長的方式學習課文。比如,學生喜歡《竹節人》,便可以自己動手制作,也可以拿出傳統玩具和同學們一起玩,還可以分析課文中的老師形象,看看或講講與老師有關的故事,試著唱一些歌曲也沒問題。又如,學生喜歡天文科學知識,便對《宇宙生命之謎》這篇文章著了迷。對于文章中的一些陌生的術語,他們毫不畏難,而是覺得讀起來津津有味,還會從課外找些相關的書籍進一步閱讀。還有的學生熱愛旅游,《故宮博物院》這篇課文自然是他們不能錯過的,根據課文他們可以設計自己的故宮博物院游覽路線。在這篇課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必硬要突出主題,而應以“詳略得當”為出發點,隨著學生的興趣、個性來引導他們選擇合適的閱讀文本,并深入進行閱讀、探究。至于學生喜歡閱讀這篇,不喜歡閱讀那篇,只要他們完成了基本的閱讀任務,教師就不用過多要求。三篇課文閱讀教學結束后,教師便可以構建單元主題閱讀反思的課堂,讓學生們談談自己的閱讀經驗。顯然,學生能夠把握重點,對本單元所要求的開闊閱讀視野、形成閱讀方法理解和踐行得十分到位。
突出和把握主題是開展語文單元主題閱讀教學的第一步,接下來教師就該思考如何發揮主題在課堂上的教學作用,如何通過語文課程來展開主題。每單元的主題不一、可解讀性不同,需要教師進行具體的、微觀的分析。而在單元主題閱讀課程的打造上,則需要教師進行宏觀層面的思考,以促進課程體系的形成和運轉。學生求知欲強、思路開闊,因此教師應當充實單元主題閱讀資源,融入文化元素,并從多個維度來展開主題,為學生提供精彩多樣的單元主題閱讀課程體驗。
1.聯系實際,容納優秀文化
語文教材選編整理出適合學生閱讀的文本,讓經典閱讀深入學生的心中。主題也十分多樣,寫景的讓人心神向往,寫物的像是物就在眼前,寫情的感人至深,寫民俗的便把代表性的展現出來,寫藝術的便把古今的美談都說給學生聽。這些課文無疑都是古今中外的文學珍品,字字有深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但是總體來看,也會讓人產生這兒說一句、那兒寫一筆之感,總是不夠深入。至于學生到底對某一主題掌握多少,恐怕教師也不能十分確定。因此,必要時需要教師吸納相應的文化元素來充實主題閱讀課堂,豐富單元主題蘊含,讓學生對本單元的課文有更深一步的認識。比如,在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藝術之旅中,就提到了音樂、美術、書法等多種古今中外都有著精彩表現的藝術形式。雖然是講藝術,但是課文中所傳達的主題卻不完全一致,如《伯牙鼓琴》是說知音難遇、友情深重;《書戴嵩畫牛》則警示人不要迷信權威,實踐出真知;《月光曲》,是貝多芬創作時的一段奇遇;《京劇趣談》,真正講了京劇里的知識。因此,在整合本單元主題的時候,教師最好還是從藝術的角度出發,融入更多的藝術與文化知識,讓單元主題更加豐富。例如國粹京劇,課文中只講了關于京劇的兩個趣味知識,但實際上京劇藝術是非常復雜精巧的,京劇演員也需要長年累月地練功,才能在舞臺上呈現出絕妙的藝術效果。一方面,教師可以調查學生對京劇的認識,展示京劇著名選段的表演視頻,或者讓學生試著唱唱京劇。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詢問學生對哪些劇種感興趣,如黃梅戲、豫劇、川劇等,讓他們在課外查找資料,然后在課堂上進行展示。這樣,既能加深學生對單元主題的認識,讓本單元主題更加豐滿,又能夠學以致用,將所學與所行融為一體,沉淀學生的文化認知,培育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2.多維展開主題
在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教學中,這一吸納文化元素、豐富單元主題蘊含的教學策略一樣可行。教材中給出的《北京的春節》《臘八粥》《藏戲》,以及古詩三首中提到的寒食節、七夕節、中秋節等,均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民俗與節日文化。教師借此契機融入更多的文化資源,會對單元主題閱讀教學的開展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就拿最常見的春節來說,教材中已經詳細介紹了北京的春節,那其他地方的春節又有什么不同于北京的特色呢?學生們雖然在同一所學校讀書,但是都來自不同的地方,或去過或了解其他地方,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先讓學生們說說有哪些不同。又因為作者老舍創作這篇文章的年代距今已經過去半個多世紀,那時北京的春節自然與現在會有所不同。從這個角度出發,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談談這幾年的春節有何變化。至于臘八粥等美食,更是大有說頭,教師可以讓學生一同搜集地方美食,還可以布置作業讓學生回家嘗試做一道地方菜。關于藏戲、寒食節等學生不太熟悉的民俗與節日,教師可以借助網絡資源,通過文字、圖片和視頻等形式讓學生了解其來龍去脈。總之,在單元主題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從多個維度展開主題,深化學生對主題的認識,讓傳統文化、地方文化浸潤課堂,使學生在課內閱讀的基礎上更深層次地認識其中蘊含的多彩文化,增進學生對文化的喜愛,讓學生在探尋文化的步伐中自然而然地承擔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任務。
語文單元主題閱讀課程的構建離不開多種文化資源的充實,這些都需要教師深挖文本,多方查找和整理,才能讓單元主題更加深入學生的內心。教師還要明白,語文單元主題閱讀教學的主陣地雖然在課堂上,但是學生核心素養的提高還需要他們親身參與閱讀實踐,有效拓展閱讀視野。
1.了解梗概,課外細讀原著
語文課堂上能夠提供的資源通常是一鱗半甲,真正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必須讓學生長期堅持課外閱讀。這不僅是一種習慣的培養,也是對單元主題的拓展認識、積極反思。比如,部編版語文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節選了許多外國名著,這本來就是一種啟發性、引導性的閱讀策略。通過對節選課文的解讀,學生在課外閱讀整本名著作品,能以一帶整,提高閱讀成效。學生從節選中看到魯濱遜流落荒島的經歷,會了解到魯濱遜面對命運的捉弄表現出的理智、堅強的一面。這個形象固然是令人敬佩的,但是荒島生活困難重重,他是否能一以貫之地積極樂觀,是否會有思鄉之情,是否又遇到過生死險境,這些從課文中學生暫時還看不出來。其實,課文中的梗概能幫助學生達到這一目的,如魯濱遜發現野人的蹤跡也會“驚恐萬分”,這是符合人之常情的,堅強理智的人面對危險也會不安無措。但是僅憑梗概學生無法窺得全書原貌,梗概是第三人稱全知視角的總結概述,而原書則是第一人稱的敘述,將漂流事件的前因后果交代得十分具體。因此,只有通過閱讀整本書,學生才會真正體會到魯濱遜從頭至尾的經歷與感受。本單元的《騎鵝旅行記》《湯姆·索亞歷險記》也是如此,單看課文只是見木不見林,而讀完原著后再與課文、梗概進行對比,學生的想法就會有新的變化,這種閱讀反思對單元主題閱讀教學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尤其是對于名著選篇的單元來講,其他課文可能只是作者的單篇文章,離開教材無所參照,而名著課文卻有一個完整的著作系統,學生在課外閱讀后還能反饋到課內。因此,教師要講解課內并讓學生通讀課外名著,進一步拓展對單元主題的認知。
2.補充閱讀,掌握語文知識
開展課外閱讀的目的不僅在于彌補課內不足、增進學生對單元主題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在于培養學生的整體閱讀習慣,啟發學生主動探索知識,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比如,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都是小說,教師要讓學生明白小說有虛構與非虛構之分,但即使是虛構的小說,也總是依據現實生活的,所以課本中才會說小說“有生活的影子”。本單元從內容上可能沒有統一的主題,但卻加深了學生對小說這一文體的認識,培養了學生的文體意識。教師還可以推薦適合學生閱讀的小說作品,讓學生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進一步感知小說的魅力,體會其中人物、情節、環境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因此,課外閱讀不僅是一種輔助單元主題教學的途徑,還能夠教給學生系統化的文學知識,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綜上所述,無論語文閱讀教學的背景如何變化,在單元主題閱讀的思路下,教師都應始終突出單元主題,多維展開兩方面,進而讓學生認識主題、實踐主題、豐滿主題、反思主題。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將語文單元主題閱讀教學落到實處,深入學生的閱讀實踐中去,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許黎黎.借力主題閱讀培育核心素養———小學語文低中年級主題閱讀教學初探[J].教師,2021(22).
[2]戚風俊.小學語文教學中群文閱讀教學的策略[J].小學生作文輔導,2019(02).
[3]劉詠虹.小學“語文主題學習”單元閱讀教學策略[J].江西教育, 2017(23).
[4]陳瓊妹.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主題閱讀的教學策略[J].新教育, 2021(10).
[5]段天喜.小學語文單元主題教學課例探析[J].吉林教育,2012(02).
[6]魏玉玲.小學語文大單元主題閱讀教學研究[J].試題與研究,2019(23).
Exploration of the Theme Reading Teaching of Chinese Unit Based on Core Competence
Liu Fang
(Baozhen Primary School, Wudu District, Longnan City, Gansu Province, Longnan 746000, China)
Abstract: Chinese unit theme reading teaching has a very broad application space. It locks the teaching vision in the specific unit of teaching materials, pays attention to grasping the unit theme as a whole and carrying out reading teaching. Based on the core competence this paper analyzes various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unit theme reading, and discusses the strategy of highlighting the unit theme, practicing theme path, multi-dimensional expand theme, expanding theme cognition, let students know the theme, practice theme, plump theme and reflection theme, and truly implement the teaching of unit theme reading,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Chinese unit theme reading.
Key words: primaryschoolChinese;readingteaching; unittheme;corecompet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