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斌 沈云瑛
摘要: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構建工作室制人才培養模式,有利于優化教與學的關系,促進學生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也有利于建設專兼結合的教師團隊。文章從以下幾個方面研究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工作室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路徑:堅持以人為本,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優化工作任務,構建專業課程體系;以職業能力為導向,優化課程教學內容;堅持工學結合,優化工作室運行管理;加強項目教學,優化專業教學過程;做好多元協同,保證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工作室制;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C96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16-0001-03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國家對高職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各種政策陸續出臺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和創新指明了方向。藝術設計專業的實踐性較強,而構建工作室制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對藝術設計專業人才綜合素養的培養,成為高職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思路。工作室制人才培養模式強調以設計工作室為載體,建立半企業化的“教學特區”,由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協作指導學生共同開展項目設計、施工管理活動。相較于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工作室制人才培養模式能夠使學校教育與企業需求達到平衡,讓在校生得到更多的企業鍛煉機會,加快從學生到員工的職業轉換,保證學生高效就業。下面簡述工作室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勢,并從幾個方面研究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工作室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路徑。
工作室制人才培養模式與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明顯不同,前者與社會、市場有著密切的聯系,注重根據企業的規范和要求對學生進行實踐指導,能讓學生在工作室中更好地練習,開拓思維,掌握更加規范的藝術設計技能,提高對自身專業的認識,為以后求職就業、融入市場奠定良好的基礎。具體來講,相較于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工作室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優化教與學的關系,促進師生互動交流
在工作室制人才培養模式中,教師的職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教師走出課堂講解的局限,帶領學生進入社會和企業,讓學生了解企業生產項目,而學生也擺脫了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與教師、同學一起研究和討論項目,在開放性交流中發展專業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處于主體地位,教師發揮主導作用,教與學之間平等交流,促進了師生共同成長和進步。
2.促進學生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問題始終困擾著職業教育。但是,在工作室制人才培養模式中,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相結合,促進了學生專業素養的發展。教師可以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培養目標歸結在一個項目中,引導學生通過學習和完成項目,使設計、結構和制作實現統一,讓學生了解這三個環節的聯系,豐富實踐經驗,促進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提升專業素養。
3.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
在現代社會中,團隊合作能力是優秀人才必須具備的重要能力。工作室制人才培養模式倡導學生按照企業的項目要求,以團隊的方式完成任務,即每個小組按照分工來承擔自己的任務,各小組之間互相配合。這樣學生要想完成項目任務就必須和他人合作,同時自己負責的工作也直接關系到其他小組的工作質量和工作進度。在實踐過程中,學生能夠有效培養合作意識,通過團隊溝通提高合作能力,發揮團隊價值。
4.有利于建設專兼結合的教師團隊
工作室制人才培養模式與校企合作密切相關,因此,高職院校可以利用企業的人才資源,彌補自身師資力量的不足,提高教師團隊的專業素養。高職院校與企業在合作共贏的前提下加強交流,交換經驗,針對人才培養要求不斷優化項目設計,能夠促進工作室高效運行,進而形成一支專業化的教師團隊。
1.堅持以人為本,明確人才培養目標
高職院校應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即培養創新型、高素質以及實踐型復合專業人才。根據人才培養目標要求,高職院校應打破傳統專業教學的知識構架,構建復合型的知識體系,及時完善實訓體系,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探尋藝術設計的新思路,并通過任務驅動、項目教學,促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提高職業素養。以設計素描課程為例,高職教師可結合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將培養目標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基礎層次,旨在引導從來沒有接觸過素描課程的學生進行基礎知識學習,幫助學生逐步提高設計質量。第二個層次是中等層次,旨在引導具有一定素描功底的學生進行設計實踐,通過理論聯系實際,提高設計效率。第三個層次是高等層次,旨在引導具有較強的素描能力的學生進行創造性設計,提高學生的創意水平。
2.優化工作任務,構建專業課程體系
高職院校應重視課程體系建設,即圍繞學生職業能力的發展構建專業課程體系,培養實踐能力強、理論水平高的復合型技能人才。基于這一要求,高職院校應優化工作任務,加強課程體系的設計和建構。第一,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將實踐型人才的特點融入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之中,調整工作任務,確保學生能夠參與實習。第二,根據校企合作的要求,按照企業每個職位的具體要求對課程體系進行改革,圍繞職業能力來制定工作任務,并對學生的藝術設計素養進行培養。第三,堅持循序漸進,改革課程體系,廣泛收集各方意見優化關鍵課程,確保實踐課程和理論課程能夠匹配,并適當增加實踐課程課時,為學生提供更多參與藝術設計的機會。教師應賦予工作室制人才培養模式全新的表現形式,讓學生能夠沿著科學的實踐道路,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
3.以職業能力為導向,優化課程教學內容
當前,藝術設計行業需要具有良好職業能力與職業道德的復合型人才。基于此,高職院校應根據藝術設計行業的發展趨勢,立足市場需求,以學生的職業能力發展為導向,優化專業課程教學內容。第一,根據學生的責任意識、敬業精神以及思想品德的發展狀況,設計職業道德培養的相關內容,完善教學體系,將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充分融合,增強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第二,圍繞藝術設計技能訓練設計課程內容,通過公共基礎課、通用專業課、專業方向課和選修課對學生進行綜合培養,積極推行“雙證書”制,確保學生的職業能力得到有效訓練。第三,通過實地調研,梳理藝術設計相關企業對人才需求的具體標準,并以此設計專業教學內容。第四,平衡理論與實踐的關系,優化專業教學內容結構。單一的理論講解并不能滿足學生的發展需要,高職院校必須靈活開展有針對性的實踐教學,提高學生運用理論知識的能力,實現與就業市場的順利銜接。第五,結合具體專業教學內容,制訂人才培養計劃。要選擇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優化課程設置,根據人才成長規律將教學內容合理融入各個階段,逐步提高學生的藝術設計素養。
4.堅持工學結合,優化工作室運行管理
高職院校應發揮工學結合的優勢,依托指導教師創建相應的工作室。工作室要具備較強的開發、設計以及分析實力,能夠利用現有教學資源來開展科學研究以及教學工作。這樣,學生經過一段時間學習和評估之后可以進入工作室實習,教師可以利用工作室承接企業項目,為學生制定實習任務,促使學生鞏固專業理論知識,提升藝術設計實踐技能。具體來看,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工作室的運行管理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第一,明確校企合作目的,理清雙方合作思路,確定雙方的職責權利。校企合作的主要目的在于實現資源共享,實現互利雙贏。因此,雙方應充分開發各自資源優勢,確定雙方的職責權利,共同制定管理制度,共同保障工作室的有序運行。第二,整合校企資源優勢,健全合作管理平臺。校企雙方在達成合作共識的基礎上,應當按照整體規劃、逐項推進的原則,搭建合作管理平臺,共同推動人才培養,確保工作室發揮應有的作用。第三,完善組織機構,加強運行管理保障。校企雙方應選派專業人員組成領導小組,并以企業化的運作模式對工作室進行管理,保障工作室日常運營及長遠發展。
5.加強項目教學,優化專業教學過程
項目教學對于培養高職大學生的職業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高職教師應該加強項目教學,優化專業教學過程,引導學生廣泛收集項目學習的相關資料,更好地掌握藝術設計市場發展現狀,弄清楚市場現在和未來的需求。在項目教學中,教師應通過組建小組的辦法來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保證項目的有序推進。為保證項目教學的有效開展,教師應重視以下幾個方面的轉變。第一,從工作任務到學生學習任務的轉變。教師應對工作任務的難易程度進行分析,根據學生的階段性發展要求設置典型學習任務,并做好任務安排。第二,從典型學習任務到高端復雜的工作任務的轉變。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明確教學順序、教學目標,引導學生由淺入深逐漸提升專業素養。第三,實現專業能力到職業素養的轉變。要利用項目管理為學生創設適宜的職業環境,促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提升職業素養,為未來就業打好基礎。
6.做好多元協同,保證人才培養質量
高職院校工作室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需要多元主體的協同配合,這樣才能優化資源配置,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高職院校應加強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根據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需要,為學生搭建理論學習與實踐學習的平臺。高職院校應整合教育資源,搭建校園網,提高工作室信息化管理水平;利用校外資源組建實踐教學團隊,制定詳細的人才培養方案,設計合理的實踐課程,確保學生的素質能夠和企業的用人要求保持同步;利用企業資源,成立產學研實習中心,引導學生走向工作崗位;加強與政府部門溝通,利用政策支持,提高工作室人才培養質量。在藝術設計專業工作室制人才培養模式運行管理過程中,學校與企業應協同合作,探索聯合招生、聯合培養、一體化育人的長效機制,提高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在協同育人過程中,企業應加強企業文化的滲透,積極參與實踐教學,組織“師帶徒”活動、技能競賽活動;學校應利用教育資源優勢,規范人才培養標準,結合企業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優化課程設置,提高實踐教學水平。
總之,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應立足職業人才培養需要,積極構建工作室制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工作室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高職院校能夠為學生營造開放的教學環境,能夠形成更加靈活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促使學生深入市場,體驗藝術設計過程,提升創意能力,同時通過校企深度融合,為學生提供發展的空間,提高藝術設計人才的培養水平。
參考文獻:
[1]劉柏亨,曹雪桐,周雯.數字媒體藝術專業跨學科人才培養的探索[J].中國高等教育,2020(22).
[2]張小偉.校企共建高職藝術設計工作室的探索與實踐[J].文化產業,2019(21).
[3]戴廣凱.工作室制人才培養下高職院校室內設計專業教學創新探討[J].美術教育研究,2019(17).
[4]劉莉.對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工作室制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傳播力研究,2019(14).
[5]畢雪微.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的策略研究———基于設計坊模式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與應用[J].藝術教育2020(04).
[6]文曉丹.“雙創”視域下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與工作室實踐教學模式探析[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05).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Studio Talents of Art Design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ao Debin1, Shen Yunying2
(1. Zhejiang Textile and Garment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Ningbo 315000, China; 2. Ningbo Jiangbei Furui Decoration Design Engineering Co., Ltd., Ningbo 315000, China)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studio talent training mode for art design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conducive to optimi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moting students to master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 enhancing students team cooperation ability, and building a teacher team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full-time and part-tim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onstruction path of the studio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art design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adhere to people-oriented and clarify the talent training goal; optimize work tasks and build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optimize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the course under the guidance of professional ability; adhere to the combination of work and study and optimize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studio; strengthen project teaching and optimize professional teaching process; do a good job in diversified cooperation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colleges; artdesign major; studiosystem;talenttraining m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