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黎妹
摘要:統編教科書里有很多長文,是許多學生學習路上的“攔路虎”,教師在實際教學這類課文時也往往費時、費力,還收效甚微。為探尋有效的“長文短教”之路,在進行長文教學時凸顯重點,落實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培養,文章以《牛郎織女(一)》一文為例,從備課時要找準切入點、為“短教”之路打好基礎,設計時要大膽取舍、突出重難點,課堂中要緊扣語文要素、落實訓練點,課外延伸要引發思維碰撞點、拓展學生語言實踐渠道四方面探索“長文短教”教學策略。
關鍵詞:語文教學;長文短教;切入點;重難點;訓練點;碰撞點
中圖分類號:G623.2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15-0082-03
統編教科書里的長文數量較之其他版本教科書顯著增加。長文的篇幅長、文字多、內容豐富、訓練點多,是許多學生學習路上的“攔路虎”,教師在實際教學這類課文時也往往費時、費力,還收效甚微。如何在單位時間里有效落實長課文的教學任務,真正做到“長文短教”,是一線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關于“長文短教“的含義,余映潮教授在《長文短教,妙在選點———例談閱讀教學設計的詩意手法》一文中有精辟的解讀:“一是用較短的時間教完篇幅較長的課文,二是取較少的內容教完篇幅較長的課文。”即要從時間和內容上把握長文教學,“較短的時間”要求提高長文教學的課堂效率,“較少的內容”意味著在進行長文教學時要凸顯重點,落實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培養。如何選取長文中的關鍵點,真正走好短教之路呢?筆者以《牛郎織女(一)》一文為例,談談自己的做法與思考。
所謂切入點,即突破口,也就是解決問題開始著手的地方。對于長文教學來說,教師在備課時只有找準切入點,才能克服面面俱到的弊端,對教學內容進行大膽取舍,突出重難點,做到“胸有成竹”,這是教好長文的基礎。如何從豐富而繁冗的教學內容中找準切入點呢?可從以下三方面來考慮。
(1)研讀教材內容。“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教師備課也是如此,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上公開課之前,課文常常讀了不下50遍。錢夢龍老師教學每篇課文之前總要反復地讀上好多遍,或朗誦,或默想,或圈點,直到“品”出了味兒,才決定教什么和怎么教。教師上課前就要像這兩位老師一樣,反復研讀教材,了解教材的教學價值所在,這樣才能在上課時做到深入淺出,駕輕就熟。《牛郎織女(一)》一文是《牛郎織女》這個經典民間故事的前半部分。課文以牛郎的成長經歷“童年—成人—成家”為線索展開故事情節。文中既有寫得極其生動的情節,也有許多寫得簡略的情節。在教學中,教師要先引導學生抓住牛郎“童年—成人—成家”這一線索,用小標題概括故事的主要情節,再讓學生練習講述兩個生動的故事情節,讓學生明確:要有具體的事例、豐富的細節才能把故事講具體、講生動。之后,再借助文中寫得簡略的情節,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展開合理的想象,補充具體事例,適當加入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把故事講得更生動,更具吸引力,進而實現創造性復述的教學目標。
(2)研究學生學情。學生是教學的對象,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在選取教學內容時,要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興趣點,這樣才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參與度,從而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牛郎織女(一)》一文可教的內容很多,學生默讀需要花費多少時間,哪些字詞會是學生初讀課文時遇到的“攔路虎”,學生在把握課文主要內容時會有什么困難,學會創造性復述要搭建怎樣的支架,這些都是教師在備課時需要認真考慮的。五年級學生已有一定的閱讀經驗和知識儲備,前一單元剛剛學習了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讓學生快速默讀、把握故事的主要內容不會太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放手讓學生自主交流,適時點撥即可。
(3)領會編者意圖。“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教師因其生活閱歷、社會經驗不同,對教材的理解、感悟也會有所不同,這直接影響在備課時對教材內容的選擇。編者在編寫教材時,無論是課文的選取,還是單元導語,抑或是課后練習,都是在綜合考慮學生語文知識的系統性和形成語文能力體系的基礎上而用心安排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教師不僅要與學生、文本對話,還要與編者對話,認真研究、準確領會編者意圖。《牛郎織女(一)》一文是統編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二篇精讀課文。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了解課文內容,創造性地復述故事”。學生在三、四年級已學習“詳細復述”和“簡要復述”,這個單元在此基礎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創造性復述。因此,本文的學習是在已有基礎上的深入推進、創新運用,重在通過添補細節,豐富情節,把故事講生動。
長文內容豐富,若不加取舍,面面俱到,極有可能收獲甚微。教師緊扣課標及教材單元導語、課后練習、交流平臺等對教學內容進行取舍,巧妙“裁”文,方能突出教學重難點,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借助課程標準。《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第三學段閱讀教學的要求是: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愛、憎惡、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牛郎織女(一)》一文是典型的敘事性作品,對此類文章課標中有明確要求:能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據此,可明確復述能力的訓練是此類文章教學的重點。
(2)借助單元導語。統編教科書每個單元都有導語,直接點明單元的語文要素,是確立教學重點的“航標”。《牛郎織女(一)》一文所在的第三單元導語是:了解課文內容,創造性地復述故事。由此,我們可明確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指向“創造性地講故事”,課堂中要著力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以及表現力,因而可確立本文的教學重難點:發揮想象,增補合理的情節,把簡略的地方講具體、講生動。
(3)借助課后練習。教材中編者精心設計的課后練習緊隨文本之后,往往包含著教與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師要認真、仔細地閱讀分析,揣摩習題中隱含的重要提示。《牛郎織女(一)》一文課后練習第一題是“默讀課文,說說牛郎和老牛是怎么相處的,他和織女是怎么認識的”。第二題是“課文中有些情節寫得很簡略,發揮想象把下面的情節說得更具體,再和同學演一演”。第一題旨在以文為例,練習復述故事,第二題則指向單元語文要素的訓練———創造性復述,方法是發揮想象,目標是要將情節說得更具體。第三題是選做題,讓學生找尋民間故事中不可思議的地方,旨在引導學生體會民間文學的特點。
(4)借助交流平臺。交流平臺是對學習掌握單元語文要素方法的梳理歸納,本單元的交流平臺歸納了讓故事更有新鮮感的幾種方法:可以把自己設想成故事中的人物,以他的口吻講,這是變換人稱的方法,也可以大膽想象,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節,這是展開想象、增補情節的方法,還可以變換情節的順序,先講故事中最不可思議的地方,設計一些懸念吸引聽眾,這是變化順序的方法。不管用哪種方法,其訓練的核心都指向創造性復述,因此,交流平臺可以幫助我們領會語文要素的要求,把具體的方法融入課文教學中,有利于突破教學重難點。
課文即例子,長文教學擔負著豐富學生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的重任。
(1)整體入手,打好基礎。用好統編教科書,要從整體著眼,增強整體觀。此處的“整體”指學生在初讀時,運用統整思維,對文本有一個鳥瞰式的、較粗淺的宏觀感知,其主要任務是捕捉文本大意,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為后面的訓練做鋪墊。在《牛郎織女(一)》一文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運用前一單元所學的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閱讀課文,讀后交流所獲取的信息,重點梳理人物和情節,讓學生明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有:牛郎、織女、老牛、哥嫂,故事情節主要是圍繞牛郎“童年—成人—成家”的線索展開的,再用概括小標題或畫思維導圖的方式,引導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概括梳理,進而初步了解文本大意。
(2)扣其一點,落實素養。“扣其一點”一課一得,方能落實訓練點,有效達成教學目標。教師可扣住文本精妙之處,可扣住文本的結構脈絡,可扣住文本的語言特色,也可扣住文本的能力訓練點等。《牛郎織女(一)》一文的訓練點即為選擇故事中有想象空間的地方練習創造性復述,第二課時的教學扣住這一點,扎實推進,便可高效達成教學目標。第一步,激趣導入。以“變換角色我會演”為熱身游戲,創設情境,導入課題,明確本課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創造性復述故事。第二步,梳理方法。以“語文園地”中的“詞句段運用”的第二題為范例,引導學生比較、討論、交流,進而梳理、總結創造性復述的方法:變換角色法和豐富情節法。在此基礎上,教師再以“牛郎和老牛商量一些事”這一簡略情節為例,示范講述該情節,讓學生進一步明確創造性講故事,可以用追問的方式補充事例,可借助插圖、聯系上下文展開想象,也可聯系生活經驗展開想象,講故事時,還可添加故事中人物的神態、動作、心理、對話等,把故事講得生動,讓聽者有身臨其境之感。第三步,找出情節。結合課后第二題找出文中適合展開想象的情節。第四步,學以致用。運用前面概括的創造性復述的方法,引導學生分小組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情節編演故事。
(3)回歸整體,強化訓練。此處的“整體”指學生在學習后,再對全文做一個大略的、重新的審視,從文本的體裁、訓練重點等角度整體把握。以《牛郎織女(一)》一文為例,在進行創造性的復述訓練后,教師可引導學生快速瀏覽故事,交流故事中有哪些情節不可思議,讓學生感悟民間故事的特點,再讓學生選擇一處不可思議的情節練習講故事。
葉圣陶曾說,教材無非就是一個例子。教師在教給學生相應的閱讀方法后,要在課堂的結尾處巧妙設計,引發學生的思維碰撞點,讓學生將課上所學方法積極主動地在學習中加以運用,以一篇帶一類,以達到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目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進行這樣的引導:“同學們,牛郎織女的故事剛開始出現時很短,在流傳的過程中后人不斷添補,才有了現在的版本。像牛郎織女這樣的民間故事還有很多很多,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民間故事,嘗試練習創造性復述,相信你們也可以為這些故事‘錦上添花。”這樣的引導,將學生所學由課內遷移至課外,能拓展學生語言實踐的渠道。
綜上所述,要落實“長文短教”,教師在備課時就要找準切入點,為“短教”打好基礎;在設計時要大膽取舍,突出重難點;在課堂中要緊扣語文要素,落實訓練點;在課外延伸時,要引發碰撞點,拓展學生語言實踐的渠道。總之,在進行“長文短教”時,教師要把思考與實踐相連,心中裝著課標、教材、學生,探尋一條可行、有效的“長文短教”之路,切實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余映潮.長文短教妙在選點———例談閱讀教學設計的詩意手法[J].語文教學通訊,2012(19).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陳先云.長文短教難文淺教———用好統編小學語文教科書的幾點思考[J].小學語文,2020(10).
[4]劉永平.統編語文教材的長文短教學[J].教學與管理,2020(14).
[5]黃天云.小學語文“長文短教”策略[J].廣東教育,2019(11).
[6]陳海蓉.優化小學語文課堂結構實現“長文短教”[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8(12).
Seeking the "Point" of Long Prose to Explore the "Road" of Short Education
Qiu Limei
(Wuyishan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Fujian Province, Wuyishan 354300, China)
Abstract: There are many long texts in the unified textbooks, which are the "stumbling block" on the way of learning for many students. Teachers often spend time and effort in actually teaching such texts, with little effe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way of "long text and short teaching", highlight the key points in the long text teaching and implement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hinese core competence, this paper takes the article Cowherd and Weaver Girl (I)as an examp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esson preparation, we should find the entry point and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way of "short teaching", make bold choices and highlight the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in the design, stick to the Chinese elements and implement the training points in the classroom, and the extracurricular extension should lead to the collision point of thinking expand the channels of students language practice and explore the teaching strategy of "long text and short teaching" in four aspects.
Key words: Chinese teaching; long text and short teaching; entry point;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training points; collision po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