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生
摘要:幼兒音樂教育是幼兒全面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啟發式教學是教師通過啟發的方式,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主動學習相關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將啟發式教學應用于幼兒音樂教育中,不但有助于發揮幼兒音樂教育的應有效用,還有助于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文章從啟發式教學和幼兒音樂教育概述入手,分析幼兒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明確啟發式教學在幼兒音樂教育中的應用優勢和原則,提出啟發式教學在幼兒音樂教育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幼兒音樂教育;啟發式教學;全面教育;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3.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16-0105-04
幼兒教育是啟蒙教育,能為人一生的發展奠定基礎。幼兒音樂教育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幼兒的心理發展和人格培養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最受幼兒歡迎的一種教育活動。啟發式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任務和學習的客觀規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采用多種方式,以啟發學生的思維為核心,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使他們生動活潑地學習的一種教學指導思想。啟發式教學對幼兒音樂教育的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在幼兒音樂教育中,幼兒教師可以從幼兒的身心特點出發,采用啟發式教學激發幼兒思維,調動幼兒課堂參與積極性,培養幼兒的聽覺辨別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1.啟發式教學的內涵
啟發式教學是指由教師依據教學內容和受教群體的學習規律,利用多種教學方式對受教者的思維實施啟發,調動其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促使其完成學習活動。具體來講,啟發式教學反映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它準確定位“教”與“學”的相互關系,從激發受教者的主動性開始,由教師發揮引導作用,通過問題、語言、情境等介質啟發受教者,發展其認知能力、邏輯思維和創造性思維,使其獨立思考、動手實踐,提高知識運用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啟發式教學將知識講授過程與受教對象的主動意識充分融合,能夠促進教學活動的高效開展。
2.幼兒音樂教育的內涵和意義
幼兒音樂教育是幼兒園五大領域教育活動中藝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通過音樂對兒童施加影響的教育實踐活動。幼兒音樂教育主要包括歌唱、韻律活動、打擊樂演奏和音樂欣賞等內容,寓教于樂,具有較強的游戲性和表演性,深受廣大幼兒的喜愛。幼兒教師通過創設主題環境,設計教育內容,引領幼兒完成歌唱活動、韻律活動、節奏活動及欣賞活動,促使幼兒從中獲得有效的音樂知識,產生愉快的心理感受,并形成積極的情感體驗,從而讓音樂影響至情感層面。音樂教育對幼兒的影響明顯優于語言說教,它能如春風化雨般深入到幼兒的思想與內心深處,啟迪幼兒思維,熏陶幼兒心靈,培養幼兒積極樂觀、活潑開朗的性格,促進幼兒健康快樂成長。
1.對幼兒音樂教育的認知不足
幼兒音樂教育屬于藝術教育領域的內容,主要由幼兒教師組織開展,幼兒教師的教學觀念直接影響著幼兒音樂教育的實施效果。部分幼兒教師對幼兒音樂教育的認知不足,存在片面性,他們想當然地認為幼兒音樂教育就是教幼兒唱歌,并未考慮其對幼兒身心健康的長遠影響。基于這樣片面的認知,他們所設定的教學目標往往傾向于完成歌唱教學任務,所開展的教學活動也以完成歌唱教學任務為主。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他們很少考慮幼兒的差異,也很少關注幼兒的主體感受。這導致部分幼兒體會不到音樂學習的樂趣,學習效果不理想。
2.音樂教育活動缺乏趣味性
幼兒的認知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等都處在發展階段,他們對教學過程的趣味性需求較高。因此,幼兒教師在設計音樂教學活動時,必須保證活動的趣味性,這才有可能發揮出幼兒音樂教育活動的應有效用。然而,部分幼兒園卻將幼兒音樂教育的重心放在歌曲演唱方面的教學上,基本上采用的都是幼兒教師范唱和領唱,幼兒學唱和跟唱的模式,內容缺乏趣味性,節奏、律動、創編等也缺乏新穎性,這導致幼兒學習興趣和參與積極性都不高,學習效果自然也不理想。
3.不重視激發幼兒的主觀能動性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促進幼兒學習的主動性。這說明在幼兒教育過程中,幼兒教師要將幼兒看作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一個個具有主觀能動性的教育對象,而自己則是幼兒學習的引導者。然而,在幼兒音樂教育活動中,部分幼兒教師不重視幼兒的自主意識,存在過度干預幼兒活動的現象,經常代替幼兒完成一些學習、探索與實踐活動,缺乏對幼兒心智的有效啟發,使得幼兒的主體作用無法充分發揮,這不利于幼兒的健康成長。
1.有利于突顯幼兒的主體地位
啟發式教學明確了幼兒教師和幼兒在教學中的地位,幼兒教師作為幼兒音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啟發者,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采用適宜的方法對幼兒的意識、行為、語言等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以此增強幼兒自主意識,促使幼兒產生學習動機,進而完成自主探索、思考與實踐。啟發式教學互動性較強,可以充分體現幼兒的主體地位,更符合幼兒的心理特征。例如,在啟發式教學指導下,幼兒教師可根據幼兒喜歡故事的天性,從故事入手為幼兒設計相應音樂教學活動。在實際教學中,幼兒教師可在課前準備好與要講授的音樂教學內容相關的故事,然后在音樂課堂上為幼兒講述,以此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幼兒教師在講述完故事后,可以向幼兒提出一些具有引導性的問題,以此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幼兒主動探索學習,并獲取有價值的知識。
2.有利于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啟發式教學是一種基于素質教育理念的教學方法,其在幼兒音樂教育中的應用不但有利于教學效果的提升,還有利于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在實際教學中,幼兒教師在啟發式教學的指導下,以音樂活動為載體,融入相應的科學知識、社會知識、語言知識和健康知識等素質教育方面的內容,以幼兒容易接受的方式向他們傳遞情感、實施教育,滲透式地影響他們的思想觀念和行為習慣,以此促使他們主動獲取相應知識,發展自身個性,樹立探究意識,養成良好習慣,提高綜合能力,實現健康全面的發展。
3.有利于達成幼兒藝術教育目標
幼兒音樂教育是幼兒園實施藝術教育的主要途徑,幼兒教師有效的音樂教育引導會對幼兒的智力、思維、性格、行為、興趣等產生深刻影響。幼兒教師應用啟發式教學方法開展音樂教育,一方面可以激發幼兒的想象力,使其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在音樂欣賞、表達和創編方面充分發揮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幼兒從音樂學習中獲得愉快的情感體驗,在音樂欣賞中發展審美能力,從而使幼兒藝術教育的目標在無形中得以實現。
4.有利于創新幼兒音樂教育模式
啟發教學在幼兒音樂教學中的應用可以有效解決以往幼兒音樂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單一化的問題,使幼兒音樂教育不再局限于教授幼兒演唱歌曲上。在實際教學中,幼兒教師可以通過多樣化的、生動有趣的教學引導,帶領幼兒完成豐富多彩的音樂學習探索活動,以此促使幼兒在興趣的驅動下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收獲知識,發展能力,達成學習目標。
1.突顯幼兒的主體作用
幼兒是一切幼兒教育教學活動的主體,幼兒教師必須圍繞幼兒的主體地位組織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幼兒教師在幼兒音樂教育中應用啟發式教學時,必須充分尊重幼兒的教學主體地位,并在此基礎上根據幼兒的認知規律和學習需求合理設計教學活動的目標、內容與形式,以此達成引導幼兒完成自主思考、自主探索和自主實踐的教學目標。
2.創設輕松愉快的環境
環境創設是幼兒園開展教育活動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在啟發式音樂教學活動中,幼兒教師要從幼兒音樂教育的娛樂性和生動性出發,為幼兒創設一個輕松、舒適的音樂學習環境,讓幼兒在這樣的環境中愿意參與學習,敢于表達自己。
3.注重發展幼兒的思維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應體現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的原則。”啟發式教學具有啟發幼兒思考、促進幼兒思維發展的作用。在啟發式音樂教學活動中,幼兒教師要結合啟發式教學和幼兒音樂教學的特點,選擇適宜的幼兒音樂內容,促使幼兒基于現有水平去發現、去想象、去創造,從而有效提高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
4.在音樂教學中適當留白
啟發式教學強調通過適當的啟發讓幼兒表現出自主意識,并能完成獨立思考與實踐探索。這就要求在啟發式音樂教學活動中,幼兒教師一定要把握住啟發的時機與深度,并在啟發過程中合理設置懸念,適當“留白”,激發幼兒對懸念的探究興趣,促使幼兒在留白空間內自主學習,以此更好提升幼兒的音樂素養,有效達成啟發式音樂教學目標。
1.創設情境實施啟發
情境創設教學是幼兒教學活動中常見的一種教學模式,適宜的學習環境會對幼兒的發展產生由外而內的積極影響。幼兒教師將情境創設與啟發式幼兒音樂教學活動結合起來,勢必會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在實際教學中,幼兒教師要在充分考慮幼兒身心特點的基礎上,結合音樂活動內容,營造輕松愉悅的音樂學習氛圍,并在這種良好的學習氛圍中與幼兒展開充分互動,引領幼兒通過情境來理解歌曲與音樂常識,激發幼兒的表達欲望,提高幼兒的創造能力,以此充分發揮情境創設與啟發教學的作用。以《單簧管波爾卡》的教學為例,為了讓幼兒理解樂曲內容和節奏,教師可通過創設情境對幼兒進行啟發。首先,教師可以利用掛圖創設出小兔子去花園玩耍的情境,引導幼兒在情境中體驗兔子這一角色,去感知和享受音樂。其次,教師可以在手上套上一個兔子手偶,隨著律動一蹦一跳地在掛圖上移動,使得幼兒根據音樂節奏和兔子玩偶移動的頻率了解樂曲節奏與結構。最后,教師可以給每個幼兒都發一個兔子手偶,讓他們模仿教師剛剛的律動節奏移動,以此增強幼兒的情感體驗,提高幼兒的感知能力和模仿能力。
2.巧妙設問實施啟發
提問是啟發幼兒自主意識的最直接、最有效方式,利用問題引導幼兒主動思考與探索是啟發式音樂教育的最有效手段。在實際教學中,幼兒教師需從幼兒的興趣點出發,圍繞音樂素材,提出具有引導性且符合幼兒認知水平的問題,從而激發幼兒的參與積極性,幫助幼兒理解歌曲內容,促使幼兒有效掌握歌曲中所蘊含的語言、數學、科學知識。例如,在《春天里來》的音樂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通過巧妙設置問題的方式,組織幼兒開展啟發式音樂教學活動。在導入環節,教師可以先提出啟發式問題:“一年中有幾個季節?你們喜歡春天嗎?春天都有哪些好看、好玩的事物?”這個問題十分貼近幼兒的實際生活,幼兒在面對這個熟悉的問題時,自然會表現出積極參與的態度。這時,教師可利用一些與春天相關的聲音和景物來拓展問題,以此進一步調動幼兒的生活經驗與知識經驗,有效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為《春天里來》的教學做好鋪墊。
3.通過故事實施啟發
大多數幼兒都喜歡聽故事,故事是開啟幼兒智慧大門的鑰匙,是引導幼兒認識世界的重要手段,故事對幼兒的習慣養成、能力發展、心理塑造等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兒教師可將故事作為啟發素材,輔助音樂教學活動有效開展。在通過故事開展啟發式音樂教學活動時,一方面,教師可以先為幼兒提供故事背景,再引導幼兒根據音樂內容補充故事,進而形成新故事,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讓幼兒先聆聽音樂,再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將歌曲創編成故事,并引導幼兒運用語言或表演將故事講述出來。這種啟發方式不但有利于幼兒理解音樂內容,還有利于幼兒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例如,在教學歌曲《迷路的小花鴨》時,幼兒教師就可以通過講述故事的方法對幼兒實施啟發教學。首先,幼兒教師可借助多媒體設備向幼兒展示一組與歌曲內容相關的圖片。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通過仔細觀察圖片,發現池塘邊上有棵柳樹,柳樹下有只鴨子在哭。再次,教師可以向幼兒提出引導性問題:“小花鴨為什么要傷心地哭泣呢?”以此促使幼兒充分發揮想象力,并提出各種與歌曲有關的猜想。最后,教師要對幼兒的各種猜想予以肯定和表揚,同時告訴幼兒在即將要學的這首歌曲中,小花鴨是因為迷路才哭的,并將整個故事連貫地講給他們。幼兒教師通過故事對幼兒進行音樂教學引導,不但有助于增強幼兒對歌曲內容的理解,還有助于提高幼兒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
4.借助游戲實施啟發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幼兒教育離不開游戲。幼兒教師將游戲引入啟發式音樂教學,必然能激發幼兒的音樂學習參與熱情,促使幼兒在濃厚興趣的驅使下,自主進行探究學習。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從幼兒的興趣點出發,利用圖片、聲音、色彩等素材將歌唱、韻律、節奏等活動以游戲的形式呈現出來,以此激發幼兒興趣,幫助幼兒感知節奏旋律、理解歌曲所傳達的情感,提升學習效果。例如,在進行律動活動《牛仔很忙》的教學時,幼兒教師可借助游戲活動促使幼兒自主創編動作并完成律動。在音樂活動之初,幼兒教師可先組織幼兒集中觀看斗牛舞視頻,讓幼兒對牛仔形成初步印象。然后,幼兒教師可帶領幼兒開展“快樂的小牛仔”的游戲活動。在游戲中,幼兒教師扮演“牛仔”,幼兒扮演“小牛寶寶”,幼兒教師根據律動活動內容發布拍手、拍腿、拍牛角等指令,幼兒則跟隨幼兒教師的指令完成相應動作。通過這樣的游戲活動,幼兒可以有效掌握律動的基本動作。最后,教師再次播放音樂,并引導幼兒自行創編動作,跟隨音樂完成律動。在整個啟發式幼兒音樂教學活動中,游戲充分發揮了啟發作用,有效引導幼兒完成律動。
5.利用圖譜實施啟發
圖譜是開展音樂活動的必要工具,在啟發式教學中,教師可根據幼兒熱衷繪畫、樂于表達等特點,將音樂活動與美術活動、語言活動結合起來,幫助幼兒認譜、識譜。在實際教學中,幼兒教師可以選擇一些簡單的樂譜作為素材,借助畫譜、說譜的創新過程實施啟發,以此不但可以有效提高幼兒的認譜、識譜能力,還可以提升幼兒的美術素養、語言素養以及音樂素養。
綜上所述,啟發式教學可以有效突破傳統幼兒音樂教育模式的局限性,激發幼兒音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展幼兒思維,培養幼兒藝術素養。因此,在幼兒音樂教育中,幼兒教師要積極利用情境、提問、故事、游戲、圖譜等方式對幼兒進行啟發式教學,以此促使幼兒主動思考、積極探索和實踐,充分發揮想象力去理解、去表達、去創新,從而有效達成促進幼兒全面健康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鄧玉珊.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幼兒音樂教育中的價值應用[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21(02).
[2]黃少蕓,溫潤月.幼兒音樂教育研究的可視化分析———基于CN KI2000—2019年數據[J].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20(04).
[3]韓凌.以人為本視域下的華德福幼兒音樂教育實踐[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19(02).
[4]周玲.“審美與快樂”式幼兒音樂教育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04).
[5]韓雪蓮,高嘯天.音樂教育對幼兒身心發展的影響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24).
[6]申燕.論奧爾夫幼兒音樂教育本土化實施路徑[J].咸陽師范學院學報,2016(04).
[7]湯才虎.幼兒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及教學方法探究[J].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3).
Explor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Heuristic Teaching in Childrens Music Education
Li Changsheng
(Experimental Kindergarten, Wuwei City, Gansu Province, Wuwei 733000, China)
Abstract: Childrens music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for children. Heuristic teaching is a teaching method in which teachers guide students to find problems, analyze problems, solve problems, and actively learn relevant knowledge. Applying heuristic teaching to childrens music education will not only help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effective use of childrens music education, but also help to promote childrens all-round development. Starting with the overview of heuristic teaching and early childhood music edu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early childhood music education, defines the application advantages and principles of heuristic teaching in early childhood music educ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application strategy of heuristic teaching in early childhood music education.
Key words: earlychildhood musiceducation;heuristicteaching;comprehensiveeducation;application 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