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蘊梅
摘要:在語文教學中,“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是對傳統作文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其以情為導,以互動為動力,強化學生的作文先導意識;以練為導,以合作為動力,強化學生的作文先導能力;以讀為導,以閱讀為動力,強化學生的作文先導技巧。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開放式課堂”為載體實施統整教學,以“民主型課堂”為載體實施互動教學,以“體驗式課堂”為載體實施情感教學,以“資源型環(huán)境”為載體實施自主學習,并通過課堂即時評價、作業(yè)與平時測驗評價、成長記錄袋評價等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
關鍵詞:作文先導式;小學語文;開放式課堂;民主型課堂;體驗式課堂;資源型環(huán)境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20-0089-04
作文考查學生的語言文字綜合運用能力,是語文教學的核心內容,因此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切實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教學實踐表明,“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具有明顯的教學優(yōu)勢,可應用于語文作文教學中。本文緊密結合語文教學實踐,探究語文教學中應用“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的基本原則、基礎、要點和評價策略,以期為語文教育工作者提供作文教學方法的借鑒。
“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的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有緊密的邏輯關系,是對傳統寫作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注重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這一教學模式下,教學的出發(fā)點和依據高度統一,均以作文為載體,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為核心。在此基礎上,教師可結合學生的寫作水平建構科學、完善的教學模式、教學框架,明確教育教學任務以及引導學生交流、表達的方向。“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如下。第一,教師從傳統寫作模式的固定版式中走出來,突破傳統思維的束縛,真正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第二,在作文這一載體下,教師將情境教學與提問教學有機結合,引導學生自主完成學習、實踐活動,并通過營造自由、寬松的氛圍,實現師生、生生的高效互動交流,以此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交流、寫作、閱讀、表達能力。第三,“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在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基礎上,充分彰顯教師的綜合教學能力。其要求教師合理匹配教學時間與空間,讓學生通過自主寫作與主動創(chuàng)新的方式,實現寫作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感受寫作與生活之間的關系,并在自主寫作中獲取動力,收獲喜悅,以此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
由此可見,“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的載體是作文,以表達、交流作為操作平臺,以綜合性、整體性作為價值取向,以學生的興趣需求作為教學起點,將學生的自主體驗作為語文知識學習和認知的基礎。對此,教師可在打破傳統教學流程和內容序列的基礎上,采取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式,引導學生開展自主表達與交流,激發(fā)學生識字、閱讀的興趣,促進學生表達能力的提升。
1.強化學生表達
“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以強化學生的表達為原則,既引導學生掌握書面表達、口語表達的方式,還要讓學生有表達的需求。在這樣的原則下,教師要突破傳統的以書本為核心的語文教學模式,基于學生的表達需求和自主學習情況,動態(tài)組織教學活動。
2.增強學習趣味
“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以增強學習趣味為原則,既以學生的興趣需求作為教學的邏輯起點,又以學生的自主體驗作為認知基礎。這就要求教師有機整合識字、閱讀、作文等教學活動,充分體現學生的體驗和感悟過程。
3.優(yōu)化學生合作
在進行語文作文寫作時,有的學生會遇到難以獨立解決的問題。究其原因是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限,生活經驗不足。為緩解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畏難情緒,教師要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合作的原則下應用“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以合作學習的群體效應激發(fā)學生的探索熱情,激活學生的思維。例如,在進行《小小動物園》的主題習作教學中,為引導學生意識到動物與人類之間的緊密關系,人類的很多發(fā)明靈感都源于動物,教師可以前期學過的課文《小田鼠弗雷德里克》《蝙蝠和雷達》為線索,讓學生合作探究蜻蜓對人類發(fā)明的啟發(fā)價值,然后每個小組將討論結果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寫一篇作文。作文寫完后,小組之間相互交換,并進行展示、討論。另外,教師還可引導學生借助網絡來收集和整理受動物啟迪的發(fā)明案例,讓學生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分析,并將收集的信息落實在作文寫作中。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豐富了學生的寫作素材,還提升了學生的認知與合作能力,在增進生生關系的同時達到高效溝通和交流的目的,促進學生快速成長。
4.隨時隨地練習
“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既可在課堂上進行,也可在課外進行。教師在引導學生在學會學習的同時,還要讓學生學會感知生活,積累日常生活經驗,從而形成知識儲備。這樣,學生在“作文先導式”實施過程中就可以隨筆的方式隨時隨地將日常學習、生活中的感受和體驗寫出來,實現寫作能力的提升。
1.以情為導,以互動為動力,強化學生的作文先導意識
為強化學生的作文先導意識,教師要切實發(fā)揮情感交流和表達的優(yōu)勢,引導學生就寫作中的情感表達進行積極互動,讓學生在感悟中提高思想認識,或通過活動體驗促進“作文先導式”模式的落實。而活動體驗又是“作文先導式”模式實施的基本要素。在課堂上,教師可結合作文教學需要和進度,靈活地進行拼音、識字、閱讀與寫作的教學及思維訓練,引導學生熟練應用文字記錄自己的情感、體驗,在師生、生生互動中促進學生寫作與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例如,在教學《黃繼光》之前,教師可先給學生播放一段介紹黃繼光事跡的視頻,帶給學生視覺沖擊力,改變傳統的“拼音→識字→組詞→造句→作文”的教學順序,然后再隨機播放學生在課前準備的主題為“我心目中的英雄”口頭錄音作文,并讓學生根據作文內容進行互動評價。在此基礎上,教師可將與課文內容有關的其他課文呈現給學生,如《小英雄雨來》《金色的魚鉤》《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狼牙山五壯士》等,引導學生將心目中的英雄和課文中的英雄進行對比,在激發(fā)學生情感的同時強化學生對英雄形象的認知,增強學生的情感認同。
2.以練為導,以合作為動力,強化學生的作文先導能力
為強化學生的作文先導能力,在其具有先導意識的基礎上,教師可在日常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訓練,基于“表達與交流”的視角,推動“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的落實。在寫作訓練中,為激發(fā)學生的合作動力,教師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訓練。第一,口語表達訓練主要適用于小學低年級學生。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仿照詩歌、歌曲進行口頭創(chuàng)作,或采取看圖說話的方式進行口頭創(chuàng)作,即讓學生真正開口表達,然后在此基礎上布置適當的口語表達合作任務,提升學生對句子和語法的應用能力,提高學生語言表達的邏輯性和語義表達的準確性,以此為習作訓練奠定基礎。第二,語句片段訓練主要適用于小學三、四年級學生,以強化學生的模仿能力為基礎。這不僅有助于學生“表達與交流”能力的提升,還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在進行語句片段訓練時,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強化學生的作文先導能力,為寫作的順利進行提供支持。第三,寫作實踐訓練主要適用于小學高年級學生,以實現“表達與交流”為核心,引導學生在各種課外實踐活動中,以作文的方式進行記錄和寫作,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
在以練為導的“作文先導式”教學中,核心是“表達與交流”,因此教師要注重突出教學主題,致力于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得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更加有效。在訓練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引導學生意識到語言表達邏輯在“表達與交流”中的重要性,并在良好的互動中逐漸完善知識體系。例如,在“我的周末”主題即興演講活動中,每個合作學習小組選派一名代表參加,其他學生就演講主題進行評價,從而讓學生準確把握演講的主題情感。當學生經過口語表達訓練、語句片段訓練、寫作實踐訓練,寫作能力逐漸提升后,教師可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增加寫作訓練的難度,引導學生加強寫作資料的收集,并以讀后感、日記、即興演講等方式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寫作技巧。
3.以讀為導,以閱讀為動力,強化學生的作文先導技巧
讀寫結合是目前語文教學的常見方式。在“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下,為強化學生的先導技巧,實現“閱讀與升華”的目的,教師可以閱讀為先導,為動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并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具體做法有:引導學生摘抄閱讀文本中的生動語句,或采取反復朗讀的方法感悟閱讀文本的精彩之處,使學生在豐富寫作素材積累的同時掌握寫作技巧,實現寫作能力的提升。這里的閱讀教學并非單一性的,教師要強化學生在閱讀活動中的體驗感,并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表達與交流活動,形成識字需求與閱讀需求,從而促進習作目標的實現。
1.以“開放式課堂”為載體實施統整教學
新課改下的語文教材將主題相同的課文放在一個單元,并有目的、有計劃地預設了每個單元的讀寫主題,以此為統整教學的實施提供了支持。在“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下,為促進統整教學的實施,教師可以“開放式課堂”為載體,提升整個統整教學的開放性。而作文是統整教學中不可或缺的內容,教師可將說話教學和閱讀教學以及寫作教學進行統整,實現語文的拼音、識字、閱讀、作文教學的有機整合,構建統整性語文教學體系。例如,在針對小學低年級的開放式統整教學中,為促進“開放式課堂”的生成,在“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下,教師可以拼音教學和識字教學為核心,按照“開放式情境→活動體驗→需求表達→表達交流→寫文→學習范文→再寫文→拓展閱讀→讀寫統整”的流程設計“開放式課堂”,將識字、拼音、評議、學習范文、閱讀拓展等要素有針對性地組合起來。但需注意以下問題。第一,要采取遞進式的情境引導學生循環(huán)開展活動,以達到體驗、交流和表達的目的。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實現語文教學內容的統整,在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引導學生學會閱讀。第二,把寫文安排在活動體驗之后進行,促使學生將口頭語言成功轉化為書面語言,在實現語文教學內容統整的同時促進學生表達能力的提升。“開放式課堂”下的統整教學是“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的主要內容,其中的表達交流、寫文、再寫文三個環(huán)節(jié),均是學生在開放式情境下激發(fā)的表達方式。從傳統的教師給學生硬性攤派學習任務到學生的主動表達,再加之積極的師生評議和教師的適時引導,學生的表達將更加準確、生動、完整。
2.以“民主型課堂”為載體實施互動教學
“民主型課堂”主要針對小學中高年級學生,以互動教學的方式,使得整個課堂教學更加民主化。其是在開放式統整教學的基礎上,根據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各模塊教學割裂的情況,尤其是拼音教學、識字教學、閱讀教學、寫作教學四個模塊教學較為分散,為適應當前的模塊化教學方式,以互動教學的方式,深化“作文先導式”教學內涵。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開放式課堂”為基礎,營造和諧、寬松、自由、民主的氛圍,實現課內互動閱讀和課外自主閱讀的有機結合,逐步豐富學生的語言知識積累。這樣,在和諧的師生氛圍中,學生會以最佳狀態(tài)參與語文學習活動,語文課堂的活力也因此煥發(fā)出來。尤其在學習范文時,學生在民主型的課堂上能主動表達和交流自身的觀點,最后通過再寫作和拓展閱讀,實現閱讀和寫作能力的同步提升。
3.以“體驗式課堂”為載體實施情感教學
部分學生因閱讀量不足、閱讀體驗不夠,缺乏經驗和閱歷支撐,在寫作中出現情感表達單薄等問題。在“作文先導式”教學中,為解決上述問題,教師應加強體驗式課堂的打造,致力于實施情感教學,引導學生將生活與寫作有機結合起來,以此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其作文的情感表達更加飽滿。例如,在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時,教師可以朗讀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課文的情感主線,讓學生從中體驗和感悟父母之愛的偉大,然后通過分析“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的時間遞增,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并用語言文字把內心的想法和情感表達出來,從而提升作文的高度與代入感。例如,課文中說這對地震中的父子是“了不起的父子”,教師可引導學生分析父親和兒子為什么了不起,理由是什么,然后讓學生采取寫話的方式,想象在漫長的等待過程中,阿曼達與同學們都遇到了哪些困難,阿曼達想到了什么?他對同學說了什么?在對課文深度理解的基礎上,學生展開豐富合理的想象,并把想象落實到文字上,同時回憶生活中父母飽含深情的愛,也把這份愛呈現在作文中。
4.以“資源型環(huán)境”為載體實施自主學習
在“作文先導式”教學中,自主學習是十分重要的內容。為達到先導的目的,教師要為學生的自主學習營造資源型的學習環(huán)境,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閱讀資源。具體來說,就是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寫作需要,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多種學習資源,輔助學生進行閱讀和寫作訓練,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提升閱讀能力、寫作能力。
1.真實碰撞,激發(fā)潛能,課堂即時評價
在“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中,評價是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針對“作文先導式”模式進行教學評價時,教師可發(fā)揮課堂即時評價的優(yōu)勢,讓生生、師生之間的思維實現真實碰撞,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潛能。例如,當學生完成作文后,教師可進行課堂即時評價,幫助學生發(fā)現自身存在的不足,然后進行調整、優(yōu)化,實現學生寫作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2.溝通協商,建立自信,作業(yè)與平時測驗評價
在注重課堂即時評價的同時,教師還要對學生的作業(yè)和平時表現進行測驗、評價,找到學生在寫作中存在的問題,通過溝通和協商的方式形成針對性的解決方案。這可以使學生建立寫作自信,激發(fā)合作意識和參與意識,促進合作型評價的順利實施。
3.呈現軌跡,反思成長,成長記錄袋評價
為呈現學生的成長軌跡,在“作文先導式”教學中,教師可利用成長記錄袋記錄學生的學習過程,引導學生結合成長記錄袋的內容掌握自身的寫作發(fā)展軌跡,不斷進行反思,并在反思中成長。
綜上所述,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用“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時,既要意識到其必要性,還要采取相應的原則。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采取針對性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先導意識的激發(fā),提高學生的先導能力和作文先導技巧,讓學生在活動體驗、表達交流、閱讀升華的過程中,突破作文學習難點,并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慧.小學“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2020(47).
[2]黃秀芳.探究作文先導式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的運用[J].課外語文,2020(33).
[3]凌亞琴.小學“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探析[J].廣西教育,2012(41).
[4]吳迪.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先導式教學改革實施對策[J].成才之路,2014(32).
[5]王麗錦.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的應用[J].天津教育, 2019(28).
[6]彭漢琴.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探索[J].甘肅教育,2018(24).
[7]金華林.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探尋[J].教師,2017(35).
[8]鮑宗武.“作文先導式”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語文教學通訊,2017(06).
[9]李淑月.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文先導式”模式[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7(17).
Discuss on the Application of "Composition Leading" Teaching in Chinese Teaching
Yang Yunmei
(Dongguan Street No. 2 Primary School, Jiuquan City, Gansu Province, Jiuquan 735099, China)
Abstract: In Chinese teaching, "composition leading" teaching mode is an innov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composition teaching mode. It is guided by emotion and driven by interaction to strengthen students leading consciousness of composition; take practice as the guide and cooperation as the driving force to strengthen students leading ability in composition; take reading as the guide and reading as the driving force to strengthen students writing leading skills. In specific teaching, teachers can implement integrated teaching with "open classroom" as the carrier, interactive teaching with "democratic classroom" as the carrier, emotional teaching with "experiential classroom" as the carrier, autonomous learning with "resource-based environment" as the carrier, and evaluate students learning achievements through classroom real-time evaluation, homework and usual test evaluation, growth record bag evaluation, etc.
Key words: composition leading type; primary school chinese; open class; democratic classroom; experiential classroom; resource-based environ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