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市西海岸新區崇明島路小學 魏 萍
小學數學作為必學科目之一,在培養小學生綜合素養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計算能力的培養是應當重點關注的內容,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充分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也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計算能力能否得到有效培養,與思想認知方面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具體表現在許多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時,并未對計算能力的提高予以關注,導致即便在教師們的“題海戰術”下,學生也難以充分掌握有效的數學計算方法,計算速度、精確度等都難以得到保證。這種情況下,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興趣會大打折扣,甚至會對其他學科教學活動的效率和質量產生影響。
教學理念也會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產生直接影響,主要原因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教學理念將直接決定學生能力的培養方向。因此,想要達到培養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目的,重視教學理念方面的內容顯得尤為重要。然而,許多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依舊秉承著傳統的教學理念,也就是將教學活動的重點均放在傳授數學知識的環節上,并結合大量的習題來達到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目的。盡管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學生們能夠了解到許多可以提升計算能力的方法,但是,缺少對方法是否具有針對性的關注,也較少重視學生的感受,極易降低學生的能動性,也難以充分保證學生計算能力培養的有效性。
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也對教學方法有著較高依賴,只有采用更加合理的教學方法,才能全面提高小學生的計算效率、計算精確性等。實際上,很多教師在傳統理念的引導下長期采用單一的教學方法作為提高許學生計算能力的主要手段,最常見的就是利用大量的練習題。雖然該方法能夠取得較好的效果,但是,隨著小學生數學知識積累量的增多,逐漸喪失對已學知識的記憶,使得整體水平始終得不到有效提升。
如果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的計算能力比較低,不僅會造成計算效率低、計算準確性不高等問題,使學習能動性下降,還會對他們的自信心造成嚴重打擊。因此,為了能夠有效消除該方面影響,應當首先重視優化教學理念,從源頭進行培養,具體方法為摒棄傳統的數學教學理念,轉變以教授數學知識和計算方法為主的方法,重視“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也就是教師應當加大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與學生的角色轉換力度,促使學生們真正成為教學活動主體,擺脫教學活動長期被教師掌控的情況,不斷發揮學生自身的特點和優勢,學習數學知識、計算方法等。
教師可以將傳統的直接傳授方式轉變為情境教學法,即學生對于數學知識、計算方法的理解可以在教師創設的情境實現。小學生認知經驗較少,情境教學法可以將教學內容以直觀的形式展現出來,更符合小學生認知水平。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調整教學理念前,必須要對所有學生的認知經驗、基礎能力等方面予以充分調查,并根據小學生的差異化特點開展層次化教學。
例如:在學習“牧童——認識圖形”的內容時,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能夠認識的圖形比較少,而且未必能夠完全記憶。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依照學生的認知水平,結合生活中的具體事物進行教學,因為實物能夠將教材中抽象的圖形具體化,更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而且,以該部分作為基礎,在為求解圖形面積等方面創造便利條件的同時,也能保證計算效率和精確度。由此可見,想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因材施教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前提與基礎。
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時,良好的學習氛圍也是培養學生計算能力不可或缺的條件之一,主要原因是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使他們極易受到外部環境影響,產生注意力分散等問題,這不僅會降低小學數學教學效率,也難以達到培養計算能力的目的。由此可見,重視營造良好的教學活動氛圍尤為重要,教師在營造教學活動氛圍方面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實現。
比如:以小學生年齡特點為核心,在學習“綠色行動——100 以內數的加減法(一)”時,教師可以采用競賽游戲的方式。教師可以隨機書寫幾組數值,交由學生進行計算,看最終誰算得又快又準。這種方式的優勢在于競賽游戲更契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喜好,可以充分調動其參與學習的能動性,讓他們能夠在輕松、有趣的氛圍中提高自身的計算能力。同樣的教學內容,教師也可以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來達到提升計算能力的目的,也就是相同數量的計算題,可以平分給不同組員進行計算,待完成后再交由對方進行檢驗,能夠讓出現計算錯誤或不會計算的學生在與他人交流和參考中快速掌握具體學習內容,計算效率和精確度也能得到顯著提升,而且,還有利于培養小學生的團隊意識,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
另一方面,營造良好氛圍也需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加強先進技術的運用,例如,學習“美化校園——圖形的周長”內容時,傳統教學方式下,機械式的教授方法往往很難取得較好效果,即便學生已經掌握,但是仍然無法保證能夠用于不同情況。此時,教師可以通過制作3D 動畫的方式展示圖形周長的組成元素和計算原理,在幫助學生更加高效地掌握圖形周長的計算方法,為計算效率和精確度提供有效保障。3D 動畫能夠將教材中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為更加直觀的內容,對視覺產生的沖擊極為顯著,與小學生好奇心強的特征相契合。
1.培養計算耐心
小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與計算習慣有著緊密聯系,良好的計算習慣能夠讓小學生在計算時保持正確的思路,對于計算方法的運用也會更加準確。其中計算耐心是應當首先予以關注的方面,主要原因是小學生因受到自身認知經驗的影響,缺乏充足的計算耐心,特別是在面對較為復雜的內容時,很多小學生都會在多次計算錯誤后失去耐心,此時,計算的效率和精確度均會受到影響。針對該方面,教師可以多種方式來解決。
例如:學習“富饒的大海——三位數乘一位數”時,由于乘數或被乘數的數值較大使得計算后的結果也會發生變化,極易超出小學生的認知范圍,此時,教師可以通過化繁為簡的方式,也就是將三位數轉化為兩位數或一位數,計算后的結果自然比較簡單,待學生明白當中的原理后,再依次進行遞進計算。這個過程不僅能夠讓小學生掌握具體原理,也有利于形成清晰的計算思路,為養成良好的計算耐心提供保障。
2.提高計算效率
當擁有良好的計算耐心作為基礎,計算精確度自然能夠得到保證。只是培養小學生計算能力時,還應當在計算效率方面加大力度,才能在耐心的作用下快速完成數學計算,也能為其他學科的教學效率創造更多便利。提高計算效率的方法比較多,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有針對性地運用。
比如:學習“奇異的克隆牛——小數加減法”的內容時,很多學生對小數的概念了解并不了解,若通過直接傳授的方式進行教學,雖然學生能夠在耐心的作用下完成計算,但是,對于這類知識的應用場景知之甚少,很難保證在解決其他同類問題時具備相同計算效率。教師可以將“轉換法”作為主要提升手段,也就是將小數先轉化為整數,再進行計算處理。該方法能夠省去當中的許多環節,顯著提高計算效率。或者,學習“摸球游戲——可能性”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舉一反三,讓學生在思考和計算過程中進行多角度驗證,保證結果準確性的同時,也能省去許多非必要的計算環節,顯著提升計算效率。
3.規范計算過程
學生在計算過程中的具體表現也能夠間接反映出計算能力的水平,同時,許多計算過程中產生的不正確行為也是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計算能力培養的影響因素。因此,除了要重視上述方面外,還應當提高對規范計算過程的關注。
例如:規范解題過程,也就是要求學生應當在計算前做好審題環節,很多學生計算效率和精確度相對較低的主要原因是在審題環節出現問題,也就是過于馬虎、未認真審題,錯誤利用題中的已知條件,從而造成計算全過程錯誤,計算結果也會出現較大差異。具體方法為應當重視計算前的審題環節,要求必須能夠在清楚題中所有已知與未知條件的情況下再進行全面解讀,不可直接繞過該環節,為計算效率、計算精確度等提供保障。或者,對驗算環節也要提出具體要求,比如,計算后必須進行結果驗算,保證驗算與計算的結果一致,否則,必須從頭執行各個環節,直至正確。對于驗算過程也要保持規范,避免隨意書寫,否則,極易降低驗算效率和質量,也會對計算精確度產生影響。
1.融合能力訓練
能力訓練是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主要方法之一,可以讓學生的能動性與計算能力均得到顯著提升。比如:學習“剪紙中的數學——分數加、減法(一)”的內容時,為了能夠更好地增強學生在分數方面的計算能力,教師可以運用口算、估算等方法來達到目的。口算能夠利用口頭敘述的方式強化思維記憶,從而為快速計算提供便利,是提高智力的一種有效手段。也可以通過估算的方式來解決學習“游三峽——小數除法”知識時的困擾,即小數本身與整數不同,計算時容易降低精確性,這種情況下,估算作為進行大致推算的主要方法,與小數的主要特征相契合,可以提升計算效率。同時,估算也能用于解決許多生活中的問題,教師融合該方法時,也能強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估算中的“進一法”可以利用過剩近似值來達到去掉多余數字部分的目的,是計算總量和數量單位的有效方法之一。
2.心理圖像法
運用心理圖像法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通過不斷重復實踐的過程加強對計算能力的感知,從而形成潛移默化的思想與習慣。這種方法的最大特點在于能夠加深對計算能力的理解與認知,可以為能力的培養創造充足條件。比如:學習“勤勞的小蜜蜂——萬以內數的加減法(一)”時,當中的三位數計算已經超出小學生的認知范圍,自然無法進行快速運算。教師可以通過運用心理圖像法的方式來解決,也就是可以借助卡片、木板等工具作為輔助手段進行教學,期間學生可以通過教師的不斷剖析和分解,逐漸對萬以內數的加減法運算產生正確認知,并掌握相應的計算方法。
3.其他計算方法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可以運用到的方法比較多,可依照學生的差異性特征進行針對性選擇。以上述“勤勞的小蜜蜂——萬以內數的加減法(一)”的內容為例,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數學計算能力相當,教師可引導學生記住15×15,25×25 等比較特殊的數值計算方法和結果,便于在處理較為復雜的情況時予以運用,提升計算效率。對于計算能力較強的學生,在學習上述例子中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會利用錯誤的結果進行正、反推算,從而更好地檢驗結果的準確性。
綜上所述,由于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的計算能力不僅關系到數學的學習效率和質量,也會影響到其他學科教學活動的開展,所以,必須要提高對學生計算能力培養的重視,并將優化教學理念、營造良好氛圍、注重習慣培養、結合多種方法等策略融入實際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確保能夠在顯著提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計算能力的同時,也能為增強小學生綜合素質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