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瑞娟 萬戰爭
(南陽理工學院,河南南陽 473000)
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1]。 課程思政理念的提出,將“立德樹人”的理念不僅在應用于思政課程中,還貫穿在了業課程中,實現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的轉變。這種轉變,積極回應了會議所要求的 “立德樹人”和“全程育人”的理念。
從2017年起,南陽理工學院在教育部及河南省教育廳的指導下進行了課程思政實施方式的教學改革,從課程思政校級試點立項建設項目到省級課程思政樣板課程,再到國家級課程思政教學團隊建設,一路走來取得重大的成效。與人文社科類專業相比,理工科專業課程側重于工程技術,人文精神融入課程思政建設較少,如何挖掘理工科課程思政融入點和如何將思政教育內容有機融合到專業課程中,不至于“思政”與專業知識是兩張皮,存在一定困難。而且工科課程繁多,每門課程都有自己的特點,沒有統一的規律可循,這就更增加了思政教育與專業課程有機融合的難度。本文分別從線上和線下兩個方向融入思政元素,構建混合式教學模式。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是信息技術與高等教育相融合的一種全新教學模式。指教師利用互聯網、移動終端等現代信息化技術構建線上網絡教學平臺,學生利用線上網絡平臺中的視頻、微課、教學課件等課程網絡資源完成自主學習,教師可以針對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與難點設置測試題,完成視頻學習后,學生通過自測完成對學習效果的檢測;在線下,教師根據結合學生學情、測試題完成情況、本節課重點難點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一些知識點的感悟,組織學生集中學習或分組操作并有針對性地進行詳細講及答疑[2]。
混合式教學融合了現代與傳統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在課程思政建設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本文以教學內容“電力系統的發展簡史”為例,探討了“混合式教學”教學下的《建筑電氣設計》課程思政建設。
本課題借助于超星學習通網絡學習平臺,構建了混合式教學模式。首先,在超星學習平臺上傳自行制作的視頻資源,并借助于國家精品開放課程網絡教學資源開展線上教學,每個知識點后面,配備測試題,幫助學生完成知識點學習檢測,建立課后作業庫和考試題庫,方便調取作業及測試題對學生章節學習情況進行考核,注重過程性考核,線下根據學情、測試題考核情況、本節課重點難點展開線下討論及答疑,這樣,課前線上預習,課中討論答疑,課下知識拓展,有效利用學生碎片時間學習,混合式教學混合式教學具體模式構建如下:

圖1 電力系統分析基礎混合式教學模式實施路徑
混合式教學與課程思政的有效契合首先要深刻理解“立德樹人”的豐富內涵, “立德樹人”既包含建設與服務社會的能力,更強調思想道德情操的養成, 課程教學是有效落實“三全”育人的重要載體。 課程教學本身不僅僅是傳遞知識,而更是培養學生在交際中學習、發現、創造知識的能力,培養科學精神、職業精神、積極向上的精神[4]。
本課程混合式教學契合課程思政元素,主要從一下幾個方面展開:
(1)挖掘思政融入點,在線上視頻錄制過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潛移默化影響學生的人生觀及價值觀;
(2)插入與課程相關的網絡視頻鏈接,使學生在觀看視頻的同時,能夠受到啟發,達到育人效果;
(3)課后測試題中有針對性的考核思政元素融入的知識點,看學生是否能悟出該知識點所蘊含的思政元素。
(1)針對能夠恰當融入思政元素的知識點,在討論環節循循善誘
學生根據自己的思維去悟出該知識點鐘所蘊含的思政元素,以達到育人效果。
(2)發放問卷,針對下次課討論內容,集思廣益,讓學生思考下節課的內容可以融合什么思政元素,既可以啟發學生思考,達到育人效果,又可以啟發教師挖掘思政融入點,具體見圖2所示:

圖2 混合式教學模式契合課程思政
《建筑電氣設計》是電氣工程專業高年級學生的一門專業課,主要解決如何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工程實踐中的問題,學生應該掌握《建筑電氣設計》的流程,步驟及規范,重點要求學生具有職業操守,嚴守工程規范,并能獨立完成簡單的建筑電氣工程設計案例。課程培養目標是使學生掌握《建筑電氣設計》的規范,標準,條款;培養學生的工程思維,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培養學生掌握工程設計的規范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為今后的學習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本課程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挖掘思政元素:
針對教學內容中的部分概念,常識性的問題,可以從其中所蘊含的歷史故事及人文素養著手,引導學生從這些事跡中尋找自己的榜樣,從意識形態領域影響學生的思維,達到潤物無聲的立德樹人目標。
《建筑電氣設計》課程中設計到大量的工程設計規范,人才培養方案中要求學生能夠嚴格遵守工程設計規范,采用強調、舉例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遵守工程設計規范,嚴守設計紅線,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隨著科技的進步,更多的新技術融入到建筑電氣安裝工程中來,例如3D打印技術,照明技術,自動控制技術及高壓輸電技術等等,結合中國發展現狀,這些技術有的在國際上處于領先地位,這與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重視科技及人才的發展密不可分,借此引導新時代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能夠把握當下,好好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做時代的引路人。
電力系統發展簡史這節課,主要從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開始講述世界電力系統的發展及中國電力系統的發展,教學內容共涉及3個思政融入點,具體見表1:

表1 電力系統思政發展簡史課思政元素表
在超星學習通里面自發組織教師團隊建設《建筑電氣設計》課程線上視頻課程,在第一講電力系統的概念里面插入紀錄片中國電力系統發展簡史感受大國重器,并在視頻留下思考題目:查找資料,特高壓輸電之我見?培養學生探索科學文化知識的創新精神。
一方面討論世界及中國電力系統發展簡史及中國電力系統發展簡史中學生印象較深的部分,并對比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腳步,引導學生感受祖國日益強大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新一代接班人從根本從事實中認識到我國社會主義道路的“制度自信”;強調視頻中我國電力系統發展簡史,從上海灘第一盞燈講述到我國特高壓輸電,感受中華民族艱苦奮斗的精神。感受中華民族艱苦奮斗的精神;講授中國電力系統發展歷程及設備演進及我國1000kv特高壓示范工程獲得多項世界之最,感受大國重器及科技創新的力量。
另一方面開展課堂討論以小組形式展開,鼓勵學生協同合作,培養團隊精神,鍛煉學生的思辨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將本節課的思政目標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去。
課程思政是實現立德樹人的重要舉措,是“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的必然要求,思政因素的挖掘仍然是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和難點問題。未來的《建筑電氣設計》課程思政建設,需要教師進一步提高課程思政意識和能力,充分挖掘思政因素,并在現有工作的基礎上,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形式、評價方法等方面在基于線上線下環節中有效開展,形成一套完整的體系,這些將是未來《建筑電氣設計》基于課程思政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