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娟,許宣偉,史勤剛,陳春發
(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工學院,四川成都 611731)
項目管理是在資源受約束條件下,運用系統觀點、理論與方法,為滿足項目目標要求而開展自項目投資決策到項目結束的全過程組織、指揮、協調、控制與評價活動,確保項目目標的實現。
新時期背景下,在各行業、產業領域中,項目管理作為管理學的分支學科日益受到重視,并廣泛應用于各類項目建設活動中。由于項目管理學科是一門理論性極強的管理學課程,教學內容較為抽象,對于缺乏項目管理實踐經驗的學生而言,掌握項目管理方法難度較大。與技術類課程相比,技術類課程可形成可被觀測、觀察的成果,并在教學中產生具體的技術實踐行為,可供學生觀察、模仿、研究和創新。而項目管理課程的對象是抽象的項目,且受項目類別、類型的差異而項目管理方法差異顯著。
因此,如何將顯性的技術課程教學與隱性的項目管理理論課程融合,以真實項目為載體開展項目管理教學,能夠突破項目管理教學理論教學過于抽象的困境,形成以項目成果為導向的項目管理教學模式,驅動項目管理課程教學改革,提高項目管理課程教學實效。
項目管理課程教學中,通過采用類似于科學研究和技術實踐過程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提交具體的“項目成果”,推動學生主動學習、掌握具體技術,并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覆蓋項目全生命周期的項目管理實踐,能夠重構項目管理知識體系。在項目管理實踐中把握和融合應用項目管理知識、技能,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以真實項目為載體的項目管理課程教學體系,應遵循“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由教師提出“項目問題”,形成問題導向,由學生自主組建項目團隊,并根據學生基礎課程知識自行分配項目管理任務和角色,以“問題解決”為目標,促進項目問題解決和項目目標達成。在真實項目解決過程中,學生形成了團隊的概念,能夠通過團隊搭建,角色扮演,共同完成與專業基礎課程相關的知識所設立的小項目,了解項目管理的相關知識,能夠知道企業當中的項目如何立項、如何制訂計劃、如何實施與控制,保障項目順利進行并產出有質量要求的可交付成果,能夠運用項目管理解決團隊進行項目開發時遇到的問題。能夠產出一件完整產品和一整套項目管理內控文件,強調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和“過程控制與記錄”的能力。
以“基于WIFI模塊開發的遙控小車”為例,教師提出問題“如何基于WIFI網絡環境下,通過手機APP控制小車的運動,小車工作中自動循跡或超聲波避障”。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確定項目實施目標,包括“遙控距離不受限制、可在同一WIFI網絡下遙控”“避障過程中可不接觸障礙物停止”“小車運行過程中偏移實線軌跡不超過10°”。并圍繞項目目標實現成立項目小組,分配項目經理、項目管理員、項目核心成員、項目審核人、項目主管、技術主管、監督人等崗位,并根據崗位成立部門,細分崗位責任,制定項目實施計劃和里程碑。
結合以成果為導向的項目管理思路,通過將項目管理理論與技術課程項目相結合,將項目管理融入真實項目全過程。
本課程采用“理論教學+真實場景項目實踐”雙線運行,圍繞項目開展過程應用的項目管理知識,教師開展項目管理理論教學,系統性講解項目管理過程體系,并根據項目各階段具體工作,借助項目管理理論知識指導學生明確階段工作任務,協調分配人力資源、工作任務分配、工期和工時估算,以此保障項目有效運行。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雙線課程體系構建和實施,能夠強化學生的輸出概念,形成“學生中心,產出導向”為核心的課程體系,使產出更為強化,能夠更好地支撐學生的整體成果輸出。
借助真實項目重構項目管理課程體系過程中,教師采用目標分類方法定義課程學習目標,即結合學生技術能力、項目管理能力、性格等差異制定項目管理課程教學目標,即最低層次了解項目管理知識、工具和技能,最高層次要求掌握項目管理知識、工具和技能,并能復述和應用,并在項目實踐中主導項目各類成果產出。中間層基本掌握項目管理知識、工具和技能的原理并能夠結合項目實踐應用。
圍繞真實的項目開展自主研發、項目管理和編制項目成果,促進了學生項目管理能力的提升,實現了學生職業技術能力和項目管理能力的協調發展。
基于以成果為導向的項目管理課程體系建設思路,以“WIFI小車研發項目”為例進行課程實踐分析。
項目管理的本質是各類資源的分配,包括進度計劃與控制、資源計劃與控制、費用計劃與控制。項目進度計劃與控制是協調各項工作順序,根據項目需求和管理流程分解項目階段工作任務和進度安排,具體包括項目描述、項目分解、工作描述、責任分配、工作責任分配確定、工作先后關系、工作時長估計、工作進度網格圖、工作進度安排等。項目資源包括項目目標必須的人力資源、材料資源、設備設施資源等,資源計劃管理與控制要求根據項目任務估算分析各任務資源需求,確定符合項目實施計劃的資源需求、保障和計劃;項目費用計劃是根據項目預算合理分配項目資金費用支出,確保項目成本費用支出不超過項目資金預算。
根據項目管理內涵和基本方法,本課程理論教學產出2條主線:
(1)理論線:按照項目管理的時間線講授完整的項目生命周期相關知識,從項目需求分析開始、介紹項目需求分析的工具,用“一套理論+一個工具+一個實踐+一個產品”四位一體的路線,從項目啟動到制定項目計劃、實施項目計劃并監控糾偏,項目結束的完整生命期關鍵點講授。
(2)實踐線:學生按照課上講授的每一個項目管理的階段相對應的“四位一體”課程內容,對應各自的項目中去,運用課程理論線的知識架構達到課堂教學指導真實產品實踐開發的目的。

圖1 雙線課程設計
在以成果為導向的項目管理課堂教學過程中,項目管理課程體系教學目標和項目成果實現過程如下:
(1)教師調研學生專業技術課程學習進度、專業知識,精心設計“WIFI遙控小車”項目問題。
(2)根據項目問題,引導學生組建項目團隊。
(3)設立項目集群管理機構PMO(項目管理辦公室下設主任(任課教師)、項目主管、監察員、技術總監三個職位)及各項目團隊的項目經理和角色分工(項目團隊內部設項目經理、項目管理員、核心技術開發人員等崗位)。
(4)引導設立各團隊的名稱以及團隊的項目名稱。
(5)引導團隊按照SMART原則制定項目目標及“剝洋蔥法”,分解設計項目管理階段、分階段目標和任務、資源分配等內容,設立各階段里程碑的目標及考核點,形成項目策劃/任務書、項目進度計劃書。
(6)組織簽約儀式,項目組正式啟動。
(7)根據項目管理理論,制定項目溝通計劃、風險管理等措施,定期組織召開項目協調管理會議,每個里程碑召開里程碑檢查大會,每項目組抽取一名成員作為評審組成員,各項目組上臺答辯本里程碑項目目標完成情況、本里程碑任務完成情況,遇到的問題及如何解決的分析,下一里程碑如何開展工作等,評審組按照(目標、成本、任務包、質量、進度)五個方面打分評價。
(8)待項目完結后需召開項目驗收大會,學生進行成果展示和總結報告的提交,強調學生可交付成果的意識以及項目全過程管理的實踐訓練。
過程中進行項目評價、過程考核,全過程都由學生PMO項目管理辦公室自主設立項目評審組來進行過程打分且完成項目內控管理表的填寫,跟蹤項目進度完成情況等,完成后需要交付項目的成果,完成成果交付答辯,撰寫項目總結報告。
為督促學生積極參與項目研發、項目管理與實踐,教師建立健全以項目成果為導向的項目管理學生評價體系,以項目成果為導向,各環節均進行考核評價,突出學生評價全過程、全方位。在項目里程碑檢查中,以項目團隊為整體,評價總分為100分,每個里程碑考核評價一次。最終成果按項目目標實現程度進行定量評價,占比70%,里程碑評價總得分占比30%,兩種總分之和作為項目總體評價得分。

表1 學生里程碑答辯及項目檢查會分值表
在項目成員評分中,項目經理帶領團隊成員對項目進行了遴選、設計、討論、匯報等重要工作,作為獎勵,項目經理享有為自己與成員打分的權利,上限為100分。如項目經理評分遭到半數以上小組成員反對,則由教師撤銷項目經理打分權利,改由教師打分。
每一個項目團隊都能拿出實際產品作為可交付成果,且如具有創新性還可以申請專利和發表論文,完全是一門實踐+理論的實踐教學模式課程。
(1)在項目啟動階段自行選出項目經理和項目管理員以及其他核心成員,并利用工具smart法小組自擬項目目標和可交付成果,用剝洋蔥法分解到各個里程碑中,設立里程碑目標和里程碑的考核點。
(2)內部召開啟動大會,任命項目經理并完成任務書的簽約,讓每個項目團隊充滿儀式感。
(3)建立內控模板表格管理項目,按計劃完成項目的每個階段,并積極參與項目里程碑檢查,根據里程碑檢查的情況,填寫項目狀態表,如實跟蹤實現自我管控。
項目管理改革的實踐成果輸出:
(1)學生端口:作品、獲獎、論文、專利等;學生產出是教師端口的產出的基礎。
(2)教師端口:教材、課程設計,專業融合(新工科)培養方案的設計、論文、專利;教師端口產出是學生端口產出的延續。
以成果為導向的項目管理課程已實踐4年,我校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2017級畢業生為本課程的第一批試點專業,該專業2017級共87名學生,經過課程學習,全專業共35個項目組全部按期交付項目成果,成果中部分電子產品參加了2019年四川省互聯網+大賽,獲得了兩個四川省二等獎,全專業共5名同學發表了論文,有18名同學申請了實用新型專利。
該專業目前100%就業,其中68%就業在本專業相應技術崗位,10%考上了研究生繼續深造,10%從事電子計算機類企業的項目管理崗位。多名同學反饋:項目管理作為初入職場的應屆畢業生非常重要,學習了項目管理的時間軸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在工作中能迅速轉換角色,適應企業項目制管理。
本課程后續將設立一些定向題目,學生自主選擇,加入項目招投標環節。如優選一些企業實際項目作為標的,引導學生選擇感興趣的項目,組織投標評審,并引導學生項目團隊實施開展。
本課程還將設立學院內部的項目作品比賽,讓學生們更有動力做好項目的成果輸出工作。為后續學生就業、創新實踐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