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行
(湘南學院外國語學院 湖南 郴州 423000)
“翻轉課堂是將傳統課堂上的知識學習與課后知識鞏固進行顛倒,課后學生通過在線學習系統提供的微視頻等學習材料對知識進行自主學習,課上教師進行疑難答疑、學生鞏固練習以及合作探究學習,以達到高效學習的目的。”
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已被廣泛應用于不少高校中,然而,部分高校仍以傳統課堂為主,其中英語口譯課堂亦是如此。一是口譯難度相對較高,學生水平有限,很多情況下依然需要教師帶領和把握上課節奏;二是受英語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依然習慣于上課由老師主導,自己仍屬被動接受者。在此情境下,教師主導時間過長、理論知識講授過多,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有效性將會受到影響,對教學產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響。“在總結了多種口譯教學的模式與方法后,學界普遍認為英語口譯課程的重心是學生口譯技能的培養,且有學者曾專門論述過口譯技能培養的重要性。”因此,本文主要研究翻轉課堂對學生口譯技能培養的影響。
因各高校辦學條件和專業特點不一,翻轉課堂實施的深度和廣度以及其有效性亦有所不同。本文以湘南學院商務英語專業大三的130 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將翻轉課堂這一教學模式運用于實踐教學中。此外,本次所研究的院校位于湖南省郴州市,為一所地方性普通本科院校,該研究以本地高校學生為對象,旨在為翻轉課堂在地方高校英語口譯教學中的應用研究情況提供更多借鑒和思考。
學生基于網絡慕課和其他相關音頻、視頻資源進行預習。由于口譯難度大,學生可通過觀看名校老師對口譯技能的視頻講解,以此進行自主學習,課前初步了解口譯技能的重難點。此外,學生可根據自身水平多次反復觀看,直至清楚相關口譯基本理論和原理,再結合相關的簡單專項練習,讓學生對口譯技能和理論有初步了解和訓練,最后學生在對所學內容的難點有大致預判之后,將疑問之處留在課中與授課老師進行溝通交流。
翻轉課堂的課前課外內容由學生自主完成,然而就習慣于傳統講授式教學的學生而言,完全自主學習并不現實,教師會向學生提供一份指導口譯學習的任務單,具體內容包括學習任務、學習測試與學習評價與反饋3 個環節。
學習任務:該環節為學生提供一個學習的指導方向,包括所學具體內容、學習重難點、學習范圍和時長、學習方式等。所學具體內容要根據學習規律由易到難,循序漸進,一次一版塊地對相應的口譯技能進行熟悉和了解,如從口譯聽辨到口譯記憶再到口譯筆記等;學習重難點即本次課外學習任務的主題;學習范圍和時長是指每一到三周會針對某個口譯技能進行深入學習和訓練;學習方式是指基于微視頻學習資源的設計,結合慕課中廈門大學的口譯基礎課訓練模式進行課前練習,每段視頻約3―7 分鐘,每次約2―3個視頻,把每次任務進行切分,讓學生在最短時間內高效率地掌握某個口譯技能點,最終實現學習效果的最大化。
學習測試:該部分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每個技能版塊學習后的章節小測試,讓學生能對所學知識進行及時的理論回顧與梳理,測試題多以選擇題形式出現,學生根據微視頻所學內容及時作答,查漏補缺,對所學知識進一步加深印象。二是對一小段音頻或視頻材料進行復述或口譯錄音,隨著課程的深入練習難度亦會提升,難度則體現于材料的詞匯和語速上。學生需要對自己的練習過程進行全程錄音,并及時保存下來,方便自己及時發現問題并作為作業提交。
學習評價與反饋:學生完成以上兩個環節之后,將自身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及時記錄下來,對自主學習效果好、效果差、難度高等部分有基本了解,在和小組成員充分討論之后,上課時及時和老師溝通,解決相關難題。同時老師根據學生的反饋,在課堂上對重難點和問題及時答疑解惑,并輔以相關練習進一步鞏固學習效果。
課中主要包括口譯理論和技能講解、反饋交流、課堂實踐三部分:
口譯理論和技能講解:教師首先對口譯理論和技能進行初步梳理,為學生進行口譯練習打下理論基礎,由此學生在下一步課堂練習中更有方向性和目的性。
反饋交流:每班3―5 人一組,共約10―12 組,每組小組長向教師匯報課前預習完成情況,將本組成員表現不佳和仍有疑問的部分和問題向教師反饋,教師及時答疑解惑,并為下一步課堂實踐練習環節順利開展提供方向支撐和理論基礎;
課堂實踐:結合每周口譯學習任務,教師提供相關口譯素材進行練習,根據學生基礎和反饋,難度由易到難,地點在口譯實訓室,實訓室配備有專業的口譯練習設備硬件和軟件,學生一人一套設備,課堂實踐步驟具體如下:首先,教師針對某段練習材料的主題進行大致講解,讓學生初步了解和熟悉材料背景知識和相關術語,然后播放一段視頻或音頻材料,根據材料難易程度每部分內容播放1―3 遍,材料由漢譯英過渡到英譯漢,由句子過渡到段落最后到篇章;學生分組聽完后有1―3 分鐘的準備時間,所有成員進行小組討論;討論完后每組派出一位代表對所聽材料進行口譯和復述,要求每段材料的小組回答代表不能是同一人,讓所有組員都能參與其中;最后,在代表結束回答之后,教師根據學生表現進行總結評價,并對不足之處進行指導。由于口譯實踐性強的特點,且基礎準備工作基本已在課前做完,因此整堂課將以學生為中心進行大量的口譯實訓,以此提升學生口譯水平。
課后屬于鞏固提高階段。由于課前和課中已經對該部分內容進行了深入學習,課后通常為學生通過所布置的段落或篇章練習作業,以此進一步鞏固和提高所學技能,練習方式不限于口譯,還包括復述、跟讀、段落總結等方式,作業難度亦較于前兩階段更高。
本次教學活動實驗的對象為外國語學院大三商務英語專業三個班級總共130 名學生,每班42―44 人,學生所處階段為大三第一個學期,為首次在課堂上接觸口譯課,作為高年級英語專業的學生,經過前兩年的基礎學習,聽說讀寫等各項英語技能有了一定基礎,這為其進入到更高階的英語口譯學習做好了準備。
為考查翻轉課堂對英語口譯教學的影響,針對翻轉課堂的教學實施情況,筆者在學生大三第一學期期末口譯課結束之后對所有學生進行了相應的問卷調查分析,總共130份調查問卷全部收回有效。調查問卷總共十個問題,相關結果如下:①95.4%的學生表示對課前所學知識滿意或非常滿意;②79.2%的學生表示課前會按照老師布置的任務完成自主學習任務;③92.3%的學生認為課前所布置作業合理或不多;④73%的學生認為課后所布置作業合理或不多;⑤88.5%的學生對課堂中各部分的操作分配時間滿意或比較滿意;⑥94%的學生表示課堂上的口譯練習和對問題的探討能夠讓自己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更全面和深入;⑦90.8%的學生認為與傳統課堂相比,翻轉課堂更有利于自主能力的培養和提高;⑧96.1%的學生認為與傳統課堂相比,課堂上學習效率更高;⑨88.5%的學生口譯課更傾向于翻轉課堂,認為其更有吸引力。⑩97%的學生愿意其他的英語課程同樣采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
綜上所述,大部分學生認可口譯課堂實施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認為相較于傳統課堂其優點更多,如更有利于自主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更能調動自身學習興趣、課堂上互動探討更有針對性,整體的學習效率亦更高。因此,學生愿意口譯課或其他英語專業課能以翻轉課堂的形式上課。
大部分學生表示課前學習任務中最感興趣的部分是觀看慕課微視頻。原因一是慕課教師水平高,對于不懂之處可以多次反復觀看;二是微視頻時間不長,可以隨時隨地觀看,效率高。
大部分學生認為完成課前自主學習之后,在課堂上的與教師的溝通互動以及大量課堂實踐能更快更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口譯水平,小組的相互討論能激發大家興趣,培養團隊合作意識。此外,與老師的及時互動溝通則能讓自己的學習更有方向性,及時避免學習誤區,進而快速有效地提高口譯水平。
翻轉課堂在課前和課后都會有布置相應的學習任務,這一方面讓學生的學習空間和時間得到了擴大,亦接觸了更多更好的學習資源。然而另一方面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到27%的同學認為課后作業布置過多,原因是這部分同學認為課前已經花費了不少時間自主學習,課堂同樣進行了大量口譯練習,課后布置的作業會占據其他專業課的學習時間,影響其他課程學習。該部分學生表示可以對課前或課后任務進行一定程度的縮減,或偶爾穿插實行口譯翻轉課堂模式。
翻轉課堂擴大了課程學習的深度與廣度。得以接觸到更多更好的教育和學習資源,同時亦打破了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不再局限于教室,不再局限于課堂短短的四十五分鐘,讓學生能夠隨時隨地學習。大大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質量。
翻轉課堂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要求較高。從整個學期的授課效果來看,就極少部分基礎差、學習習慣差、動力不足的學生而言,翻轉課堂的實施效果十分有限。然而這部分學生亦肯定了翻轉課堂的有效性和優點,只是表示自己并未完全按照教師規定的任務和計劃去學習和完成所布置的任務,因此效果大打折扣。
對學生課前自主學習和課后自主練習階段缺乏有效的評估手段。學習時間和空間的擴大化雖然給了學生較高的學習靈活度,但學生人數多,水平參差不齊,教師無法有效進行一對一輔導。教師對學生的整體表現評估和把握程度遠不如課堂上效果好。
由于受中學應試教育和以教師為中心傳統課程影響,部分學生對翻轉課堂出現了不適應和被動接受導致學習效果不好的情況。不過隨著授課的深入,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亦隨之變好。
口譯課本身由于其實踐性強、難度高的特點,需要學生課內課外進行有效地相互銜接。“教師通過網絡激發學生課前學習積極性,自主構建習得口譯學習技能,將課堂授課與網絡互動相結合,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和口語技能訓練實效性,發揮教師在口譯技能提高過程中的指導輔助作用,而非理論傳授者。”這樣的教學方式和效果利明顯大于弊。然而這同樣對學生和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的基礎和自覺性以及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性都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