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以行業報轉型的商業模式為研究對象,在文獻搜集的基礎上,從行業報轉型背景及意義出發,分析當前行業報的經營模式,包括商業模式、競爭模式、服務模式等,重點論述行業報的發展情況、衰落情況,并剖析衰落的原因;對行業報發展的優勢、劣勢、機遇、挑戰進行分析,以此明確行業報發展的戰略定位,包括與新興媒體相融合,打造高品質新聞作品,轉變觀念,強化危機意識與市場意識,深化體制機制創新等。通過研究可以看出,行業報的轉型發展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行業報應該對照新型傳媒的特點,對自身傳統的經營模式進行升級與優化,使自身成為現代集團管理型的企業,從而成為現代商業模式思想指導下的新傳媒企業。
關鍵詞:行業報;轉型;發展;新媒體;商業模式
中圖分類號:G2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2)16-0090-03
在網絡高速發展的今天,各種新媒體層出不窮,從微博、微信到抖音、快手,新媒體已經深入人們的工作生活中。面對形式越來越豐富的新媒體,傳統報業受到了巨大沖擊,紙媒一時間進入發展瓶頸期。
調查顯示,2016年,全國有70多家紙媒停刊,一些影響力較大的報刊也涵蓋在其中,如《生活新報》(云南)、《雜文報》(河北)、《今日早報》(浙江)、《新聞晚報》(上海)等[1]。
基于此,關于“報紙滅亡說”的說法甚囂塵上,一些學者認為未來報紙將不復存在,但大多數學者指出報紙擁有其不可替代的優勢,但要想獲得長遠發展,就要積極創新,轉變發展模式。
行業報是傳統紙媒的一個重要門類。在互聯網媒體尚未出現之前,行業報在反映行業動態、促進經濟發展、引導社會輿論等方面有著重要影響。但是在網絡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新媒體越來越多,內容越來越豐富,并逐漸成為人們獲取信息資料的首選途徑。在這種發展趨勢下,行業報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危機,一方面它要承受行業內部劇烈的市場競爭壓力,另一方面還要應對新媒體的不斷沖擊。
為了應對新媒體沖擊危機,擺脫經營困境,國內外紙媒都做了巨大努力。例如,鑒于用戶需求,《紐約時報》逐漸擺脫依賴廣告的弊端,以互聯網思維進行轉型發展,并打造了一系列數字型媒體服務機制和數字應用,從而獲得了很大成功。這些成功經驗無疑為我國行業報的轉型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參考。作為中國報紙行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行業報更應該審時度勢,明確戰略定位,充分發揮網絡資源的優勢,打造出一條更為合適的長遠發展之路。
(一)新媒體
新媒體是一個較為復雜的概念體系,關于其內涵的說法各不相同。從整體層面而言,結合國內外學者對新媒體的界定與說明,新媒體的內涵包括以下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新媒體是新型信息形式(如視頻、廣告、電子書等)的快速發展,這些新型信息形式主要出現在移動客戶端上;另一方面,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媒體技術,新媒體憑借的是更為現代化的數字化技術,這些技術使得信息傳播更為便捷[2]。
(二)行業報
行業報,是指由社會行業組織主辦的以報道本行業內部政治和業務活動信息為主要內容的定期出版物。中國報業體系里的一個重要類別,以特定行業讀者為受眾對象,為特定行業發展服務。其主要功能在于對行業進行調控和管理、對內交流行業信息、對外樹立行業形象等。
根據主辦和主管單位的不同,行業報有“全國性行業報”和“地方性行業報”之別。“全國性行業報”企業大概有150家,這些報紙的發行范圍通常為全國各個區域,其主管單位為中央和國務院各部委、部分部委轉成的行業協會、大型國有企業;“地方性行業報”共460多家,這些報紙的發行范圍通常為既定的某個區域,其主管單位通常為國有企業、地方性行業協會等。
行業報主要具備以下三個特征:
第一,專業性強。由于行業報是針對某一行業或某一領域的報刊,因此報刊內容多為專業性很強的信息內容,其受眾一般為企事業工作人員。
第二,很多行業報可從名字上進行區分。很多行業報都是以“中國”兩個字為開頭的,如《中國工業報》《中國郵電報》《中國石油報》等。同時,這些以“中國”開頭的報紙多為大型報紙,其主辦單位為大型國企、重要的行業協會等。
第三,刊號在行業報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我國報紙創辦為審批制,即報紙的創辦和發行要通過行政審批,刊號有嚴格的限制。近年來,我國對報紙行業的把控較為嚴格,刊號審批越來越嚴格,可謂一號難求。
(三)優化理論
根據優化理論的說明,紙媒要想成功轉型,就要增強實際功能,提高自身的適用性。具體而言:
第一,為了提高運作效率,加強信息交流,紙媒應該突破傳統的運作模式,充分發揮技術的優勢,將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應用到報紙內容生產、報紙印刷、報紙發行和報紙傳輸等各個流程中去,從而形成全新的紙媒數據平臺。同時,還要強化內部交流,優化溝通機制。
第二,要想成功應對新媒體沖擊,就要注重報紙命脈——廣告等方面的工作,即革新廣告運作模式。相對于新媒體而言,傳統行業報也具備不可替代的優勢,即引導力與權威性。基于此,傳統行業報應該充分發揮該優勢,不斷革新廣告運營方針,為傳統紙媒的發展創造必要的環境,使其在市場內有序發展。
在信息技術的更新及計算機硬件的升級支持下,互聯網技術得到了迅速發展,并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為了尋求生活便利,人們更多地開始使用新媒體,新媒體也受到社會大眾的普遍青睞。各類公眾號、小程序、資訊類APP等線上媒體成為當代社會消息傳遞與新聞傳播的重要工具,極大縮短了新聞或者信息編輯、輸送、傳播的時間。新媒體平臺成本投入較低,渠道多元化,為自媒體人提供創造信息、發布信息的良好平臺,同時也擁有大量的受眾群體。很多用戶在微信等平臺上可以進行快速、有效的互動,為新聞的傳播創造了有利的環境,讓自媒體的發展得到良好的空間。總之,自媒體的迅速發展給傳統媒體帶來挑戰,使后者總體收益無法大規模的增加,導致其缺乏用于新聞生產的資金。傳統媒體面臨一定的發展困境,廣告收入大幅降低,經濟收益下降。為實現自身更好的發展,傳統媒體必須轉型。
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有將近30家報紙或者雜志企業選擇休刊或停刊,其中有的企業通過關停紙質版業務,轉而開展電子業務的方式,來實現增加收益的目的。《今日早報》等企業于2016年1月1日關停了紙質版業務,并轉型為融合新媒體技術企業,《東方早報》等于2016年12月31日停刊。這些企業轉型的原因都是傳統報紙運營獲得的經濟收益無法維持自身的發展,為了實現持續發展,傳統媒體必須進行轉型。
目前,傳統報業正在面臨新媒體的挑戰。與電視及發展迅速的移動互聯網等媒體的傳播模式相比,報紙在傳播信息方面不僅單一,而且遲滯。鑒于此,報業必須進行變革,要采用新技術、使用新載體升級新聞宣傳和消息傳播的手段,豐富傳播的內容,更好地滿足讀者的信息需求,明確更好的發展機遇,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作為新聞傳播的重要工具,行業報發展雖然面臨較大的挑戰,但同時也面臨一定的機遇。實際上,與其他類別報紙相比,行業報具有特有的優勢及相應的不足。本研究需要根據行業報具有的特點,明確其優勢與劣勢,以確定未來的發展戰略。
(一)行業報的發展優勢
第一,行業報具有細分市場的專業優勢。行業報能夠為新聞信息的接受者和廣告客戶提供一定的信息。一方面,行業報不需要對信息接收者及廣告主進行篩選;另一方面,讀者及廣告客戶的發布者也不用確認信息是否實用,能夠節省一定時間[3]。目前,雖然行業報發行量不夠高,但其發布的信息具有針對性更強的特點,是對應讀者非常需要的刊物。
第二,行業報在資源方面具有優勢。行業報本身就是某個行業內的正規刊物,它與相關行業部門關系密切,因此行業報可以快速得到相應行業的發展信息,包括不限于政府政策信息、行業發展數據信息、行業內部評選信息等。另外,很多行業活動都是由行業報協助完成的。行業報在這類活動的過程中,一方面,可以讓己方的權威性獲得提高,知名度得到提升;另一方面,也獲得大量的信息資源,用于新聞或者信息的發布,從中得到一定的經濟利益[4]。
(二)行業報的發展劣勢
第一,行業報的品牌影響力不足。衡量報紙生存能力的主要標準之一是其品牌的影響力[5]。媒體品牌影響力較高則是因為他們依靠己方的權威性及相應的公信力獲得優異且實用的信息,受到受眾認可。行業報通過此方式不僅使自身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還能成為為相應企業提供信息的平臺。但是,越來越多的新媒體依托自己信息發布的便捷、高效和實時性特征,吸引受眾關注,行業報的品牌影響力受到威脅。
第二,行業報的市場化程度不高。多數行業報在管理方面與其管理方有千絲萬縷的聯系,管理模式落后。行業報的發展存在如下問題:一是經營方式單一,二是版式顯示落后狀態,三是內容乏味,吸引力不足。這一方面是行業報自身的運作特點所致,另一方面是行業報過多依賴行業內單位所致。一旦這些內部單位不給予資金支持,行業報的發展就會面臨危機。這正是行業報的市場化程度未能得到提高的原因之一[6]。
基于上述分析,行業報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優勢和機遇,同時也面臨很多劣勢與挑戰。目前,市場發展對行業報的運作還是有一定需求的。產業鏈條的良性發展需要對應行業報給予支持,這也能夠為后續行業的正常運作奠定基礎。行業報的發展得到政府的支持,說明行業報的存在具有必要性,同時也需要進行轉型發展,從而適應新環境[7]。
行業報應該抓住發展機遇,善用己方現有的資源,設計并制定符合自身發展的戰略,革新傳統的運作方式,加大優秀人才引進力度,做好優秀人才的儲備,充分利用各種優勢資源,實現自身的更好發展。很多行業報在經歷這樣的改革后,能在其外部政策產生變化時,有效應對市場挑戰,依靠自身的優勢及各類資源,在市場中穩步發展。也就是說,行業報必須合理應用優勢資源,并轉化成發展需要的勝勢,使自身向更光明的方向發展[8]。
傳統紙質媒體企業是否能在線上媒體的挑戰下得到可持續發展,關鍵在于其選擇的經營模式是否合理,傳統媒體必須適當變革發展方式。目前,新媒體已成為許多網民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它把信息傳送到移動終端網,信息傳播快捷。
同時,許多人對新媒體科技有更深層的認識,也積極應用新媒體進行工作事務的處理等。在此背景下,傳統媒體應采用什么樣的方式有效降低新媒體的不利沖擊,是非常值得研究者深入思考的問題。
本研究以行業報發展的現狀為切入點進行分析,明確行業發展的優勢與劣勢,指出傳統媒體必須進行轉型發展,通過與新媒體技術的適當融合,為自己爭取更多的發展空間。網絡的存在與發展對新媒體傳送信息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幫助新媒體吸引了較多受眾。傳統媒體要提升自身的影響力,需要較好地發揮自己的優勢,適當更新自身在商業運行方面使用的方法,創新融合新媒體技術的產品,盡快實現轉型目的。傳統媒體需要對線上新媒體的發展模式進行深入的研究,掌握對方在運行方面使用的技術,在恰當的時機,合理使用新媒體技術,根據己方掌握的資源及具體情況,優化發展計劃,使自身發展與時代同步。
第一,傳統媒體需要改變自身的運營脈絡,把網絡思維確定為媒體實質,對自身與新媒體的優缺點進行分析及聯系,深入探究后者在運行方面帶給傳統媒體的影響。傳統媒體需要對自身的運營思路進行改變,從客戶思維角度開展運行計劃,對新媒體獲取用戶需要信息的方式進行分析,利用大數據技術深入了解客戶在信息方面的具體需要,盡力滿足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第二,傳統媒體需要通過良好的方式,善用新媒體技術,提高己方于線上平臺發展的能力。
第三,線下媒體需要通過利用網絡技術,使自身信息內容得到豐富,利用微信等平臺深挖新聞,查看人們閱讀此類信息的具體反映。
第四,創新傳統媒體傳播廣告信息的方式,通過新媒體提供的技術,對廣告進行合理的收集、編輯,從而實現營銷計劃。
第五,對新媒體技術的融合進行合理的創新,現實中,傳統媒體可以通過拷貝的方式把自身的信息傳輸到網絡,這會使傳統媒體信息的接受者遭受損失。因此,媒體需要從多角度進行考量,與新媒體技術實現融合,從而實現增加信息接收者數量、擴大品牌影響力、提高經濟效益等目的。
參考文獻:
[1] 羅陽佳.新媒體背景下我國期刊發展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0.
[2] 何辰.全媒體時代武漢都市報與新媒體的融合互動研究[D].武漢:湖北大學,2013.
[3] 田瑤,單志芳.“互聯網+媒體”背景下報紙媒體的發展路徑[J].今傳媒,2016(11):76-77.
[4] 魏曉莉.論全媒體時代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深度融合[J].新聞愛好者,2016(10):33-36.
[5] 張利鋒.互聯網時代傳統媒體融合發展的實踐探索[J].青海社會科學,2016(5):201-204.
[6] 趙偉龍,郭紅.新媒體時代沖擊下研究產業行業報刊的生存和發展之路[J].新聞研究導刊,2017,8(5):297.
[7] 彭波.中國產業行業報全觀察[J].傳媒,2011(3):9-18.
[8] 華文文.告別東方,依然澎湃:從澎湃新聞看紙媒轉型路徑[J].新聞研究導刊,2017(1):257.
作者簡介 張瀟卓,碩士,記者,研究方向:產經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