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信息技術和媒體平臺的不斷發展,融媒體時代悄然而至。融媒體時代傳統電視新聞遭遇的挑戰與發展的機遇共生并存,一方面電視新聞的優勢正在逐漸喪失,電視新聞的用戶大量流失,另一方面也迎來了創新的賦能契機。電視新聞行業的發展需要明確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同時把握融媒體帶來的時代機遇,化危為機,實現自身的突破與突圍,推進自身生態長遠發展。電視新聞既要保持自身優勢,又要合理利用網絡技術和新媒體技術,實現創新和優化。文章分析了融媒體時代傳統電視新聞的生存現狀和暴露的問題,就傳統電視新聞的突破與突圍提出一些建議和對策,以期對推進電視新聞業態創新和發展有所裨益。
關鍵詞:融媒體;電視新聞;突破創新;網絡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2)16-0162-03
隨著網絡技術的蓬勃發展及各類新媒體平臺的不斷涌現,媒體融合的趨勢日益明顯。融媒體,主要是指利用多種不同的媒體,包括文字、聲音、影像、動畫、網頁等不同的媒體傳播手段及廣播、電視、電影、報紙、雜志、網站等不同的媒介形態,有效整合和利用人力、內容等資源,統合廣電網絡、電信網絡、互聯網絡進行傳播。融媒體時代,各類新舊媒體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傳統電視新聞的發展面臨諸多困境和難題,但是,融媒體也為推進電視新聞的發展和創新提供了良好契機。電視新聞行業需要把握住機遇,研究融媒體時代的特點,充分發揮融媒體的優勢,通過創新等手段實現自身的突破與突圍。在這一過程中,要學會篩選、供給優質的內容信息,要努力提升新聞工作者的采編質量,要挖掘、滿足大眾多元化的品位需求。
融媒體是一種新型媒體,要求科學整合和利用多種傳播媒介和媒體,實現人力、內容等資源的整合利用,促使廣播、電視、互聯網等的優勢得以充分發揮和體現,實現媒體之間的優勢互補,實現“資源通融、內容兼融、宣傳互融、利益共融”的目標。媒體融合是當前的必然趨勢,融媒體對傳統電視新聞正在產生深刻影響,包括對受眾或者粉絲的爭奪、市場份額的搶占乃至受眾生活態度的影響等,還包括對傳媒業態屬性乃至傳媒整體生態的“競合”影響,倒逼和推進著傳統電視新聞的創新發展,要求其優化整合新老媒體的各項資源,與網站合作、建立融媒體采編中心等,實現二者的優勢互補。推進傳統電視新聞的發展,要科學利用視音頻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數字圖像處理、數字視頻制播技術、網絡媒體通信技術等新技術。
電視新聞行業的發展,需要把握自身特點、時代特征和未來趨勢,把握住機遇,更好地體現和發揮融媒體的優勢,推進電視新聞的健康發展。
(一)融媒體的發展對傳統電視新聞突破局限和困境有著積極、進步的作用
傳統電視新聞節目和欄目的時間和內容受限,借助一些網站,可以實現拓展和補充,網絡技術和各類新媒體技術的科學應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時空的限制,有助于擴大電視新聞的傳播面和覆蓋面,增強電視新聞傳播的有效性,更好地滿足大眾的多元化需求。同時,還有助于增加廣告時間,拓寬創收和盈利空間。
(二)融媒體的發展為傳統電視新聞的創新發展提供了強大技術支撐
依托網絡技術和新媒體技術,電視新聞的節目策劃與制作質量提升,在節目的播出和呈現方面,內容、方式和風格等更加豐富多彩;在節目的采集和傳播方面,時效性、互動性和吸引力等更具傳播品質。總之,對電視新聞的制作流程及播出效果進行了極大的改進和優化。
(三)融媒體的發展有力提升受眾獲取信息傳播感受的美譽度
傳統電視新聞容易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影響和干擾,而數字信號傳輸方式和新媒體技術的科學應用,能有效降低這類問題造成的影響,實現數據信息的有效傳遞和傳輸,既保證了傳輸的速度和效率,也保證了信息的質量,確保電視新聞的聲音更清晰、畫面更優質,節目呈現效果更好[1]。
融媒體時代傳統電視新聞的發展也面臨極大的挑戰,存在諸多問題,要求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幫助傳統電視新聞走出發展困境,推進其健康發展。
(一)傳統電視新聞的競爭力不足
在各類新媒體的沖擊下,傳統電視新聞原有的一些優勢逐漸喪失,原有的不足和缺陷更加凸顯。如電視新聞的節目質量不高,有的電視臺只有兩三個頻道、幾檔新聞或專題,受眾范圍比較小,資源、產業、發展空間不足。很多電視新聞節目在宣傳、節目制作等方面創新性不強,影響電視新聞的質量和節目的整體效果。另外,電視新聞受時空限制比較大,且缺乏互動性,越來越多的用戶轉戰新媒體,借助電腦、手機等終端設備更便捷、快速地獲取感興趣的內容和信息,電視新聞受眾大量流失。
(二)受到的沖擊大
借助新媒體可以更快速、廣泛獲取信息,且時效性更強、互動性更強、內容更豐富、參與性更強,這是傳統電視新聞媒體所不具備的、無法相比的,當前電視新聞受眾流失的情況越來越嚴重,收視率顯著下降。當今信息大爆炸的時代,用戶的信息需求大,對電視新聞的時效性要求更高,對內容品質的要求更高,這就要求傳統電視新聞不得不創新,尋求通過媒體融合,科學利用網絡技術和新媒體技術,突破其局限性。
(三)媒體主動權的轉型
傳統電視新聞作為我國的主流媒體平臺,長期以來都擁有著重要話語權,有其突出的優勢,但隨著各類新媒體的出現,特別是隨著自媒體的發展,如果傳統電視新聞還不尋求突破和突圍,繼續背負節目較單一、同質化嚴重、內容創新性不足等發展“負資產”,就必然會被大眾拋棄。當今“內容為王”的時代,傳統電視新聞要科學利用網絡技術,加強內容制作,拓寬傳播的渠道,豐富節目播出的方式,精確定位目標市場,為廣大受眾提供個性化、優質的內容,以獲取更廣泛的受眾群體、更高的收視率和更大的效益。
(四)電視采編需要創新
融媒體時代,各類新媒體吸引了大量的用戶,電視新聞的用戶數量急劇下降,部分編輯為了吸引受眾,工作的開展有所偏離,一味地講求新聞內容和信息新穎、吸引眼球,但忽視了新聞的真實性、可靠性,這與電視新聞的初衷是相違背的。另外,還存在新聞時效性不強、新聞內容同質化嚴重的情況,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意識不夠,無法從不同角度和層面深入挖掘新聞素材、資源和價值,影響新聞的質量和對受眾的吸引力。還有的編輯提供的內容不能貼近大眾生活,無法引起大眾的熱議和共鳴,影響新聞傳播的效果[2]。
(一)積極推進媒體融合
融媒體時代傳統電視新聞的發展需要實現與網絡媒體等的有效融合,借助融媒體豐富多樣的媒介載體和傳播途徑,拓寬電視新聞的傳播渠道和范圍,突破新聞信息傳播、電視節目和欄目在時間和內容等方面的限制,大眾可以借助網絡媒體隨時隨地獲取相關的新聞信息。借助網絡媒體渠道還可以廣泛地收集信息,提高新聞信息采集、處理和傳播的效率,增強電視新聞的時效性和內容質量。例如,科學利用網絡技術進行新聞信息傳播,針對大眾的需求和喜好,篩選出適合的新聞內容,為大眾提供優質的新聞內容、感興趣的內容和所需內容。借助網絡互動平臺、各大網站和各類APP(如微信、微博、抖音等)傳播新聞信息,大眾在使用這些媒體軟件的時候,就可以搜索、獲取相關信息,或者系統推動熱點新聞信息,方便大眾了解和獲取信息,并就這些新聞在網絡上進行交流和互動,互相分享資源和信息,以及時、全面、深入地了解新聞事件和信息。
在電視新聞節目制作的時候,需要融入互聯網思維,改變傳統的制作思路和方法,在一些傳統的節目板塊當中,科學設置新媒體熱搜、媒體助力、新媒體快評、媒體趣聞等板塊,以滿足人們的多元化需求。還可以在網站上對應電視節目開設多個頻道,以彌補電視節目內容的不足,無限擴大廣播電視的傳播面,拓寬廣播電視的創收空間。此外,傳統電視新聞采編主要依靠走訪、采訪等,由記者采編和廣播電視等第三方機構提供,耗費比較大,且時間比較長,而借助融媒體進行信息搜索,廣泛收集和獲取新聞熱點資料,不僅豐富了電視新聞的素材,還有助于抓住用戶需求,同時提高電視新聞的時效性[3]。
(二)推進各類新技術的應用
傳統電視新聞需要科學利用各類新技術,以有效提高新聞的質量和呈現效果。在電視節目編輯、策劃和制作的時候,科學利用文字、聲音、影像、動畫、網頁等多種媒體手段,為受眾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提高節目的呈現效果。采用新型數字信號傳遞方式,實現數據信號的高效化傳播,降低一些外界因素對新聞信息傳播造成的影響,保證傳輸的速度和效率及新聞信息的質量,確保電視聲音更清晰、畫面更優質,節目呈現效果更好。電視新聞要科學利用多媒體技術,實現數字信號的快速壓縮與傳遞,制作出高質量的視頻與音頻,并實現這一過程的無損轉化,達到更優質的聲音和視頻效果同步,還有助于提高電視新聞的清晰度,實現超高清、4K及8K,帶給受眾更好的視覺體驗;利用二維碼技術、AE軟件等,制作適合不同渠道發布的節目,在電視、網絡媒體等不同的渠道和平臺上播出,便于大眾獲取和了解新聞信息和資訊,大眾通過移動終端在抖音等視頻平臺可以獲取自己想了解和感興趣的知識信息,實現新聞信息的可聽、可看、可讀、可感覺。
傳統電視新聞最需要科學利用網絡技術去獲取信息素材、發布新聞信息,實現電視節目的自動化播放及電視節目錄制、回看與暫停等,方便大眾利用適合的時間去觀看電視節目、收聽電視新聞[4]。電視新聞在保證自身權威性的同時,在電視新聞節目制作和策劃的時候,也需要了解受眾需要,可以開放電話、門戶網站、公眾號等多種留言欄,引導大眾參與,與公眾互動,在這一過程中得到大量的新聞線索,了解最新的受眾訴求,引導大眾利用各類網絡平臺和媒體平臺,參與各類重大事件、突發事件及熱點事件的討論、交流和傳播,提高新聞信息傳播的效果和影響力。
(三)增強電視新聞的互動性和創新性
融媒體時代,傳統電視新聞要積極創新,既要借助網絡技術和新媒體技術進行電視內容制作和宣傳,對電視新聞的內容、拍攝、畫面、聲音、音樂和后期剪輯等進行創新,也需要努力增強電視新聞的互動性和創新性,在準確把握受眾需求的基礎上,確定電視新聞的選題、播放時間、播放頻道等,選擇適合的內容和語言文字風格,以增強對受眾的吸引力,提高電視新聞的收視率和關注度。電視新聞也需要適當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內容,但需要合理把握“度”,保證電視新聞的真實可靠性;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堅持民生導向,提供與受眾生活切近和受眾喜聞樂見的內容信息。此時就可以借助網絡挖掘社會熱點話題和新聞素材,快速篩選出有利的素材內容[5]。
(四)推進新聞編輯思維模式創新
為更好地滿足受眾的信息需求,電視新聞編輯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要創新和轉變編輯的思維模式和工作方式,確保其工作的實施能夠為大眾提供更優質的新聞內容。
首先,要重塑新聞的權威性。電視新聞要凸顯其優勢和特點,提高實時報道能力,確保在一個事件發生之后的很短時間內采集新聞、編輯新聞,并進行有效報道,保證新聞信息的時效性、質量和深度,還要求保證快速報道內容的真實可靠性,對事件進行深入剖析,這就要求新聞編輯具備較強的綜合素質、辨識能力等,要規避虛假報道、不實信息造成的影響。
其次,要提升新聞編寫的技巧。新聞編輯要具備較強的新聞敏感度、新聞洞察力,其工作的開展要善于發現、挖掘、利用新聞素材,面對一個新聞事件,能夠從不同角度和層面去尋找、挖掘素材中有價值的信息,做出深度報道;新聞采編也需要考慮大眾的需求,確保自身提供的內容是用戶關心、感興趣的,與用戶生活實踐密切相關的,以吸引廣大用戶的關注、交流和討論,增強新聞報道的有效性;新聞采編要分清主次和輕重緩急,準確把握和分析新聞采編的重點、關鍵,圍繞重點去展開,既要保證新聞內容簡潔,又要將事件和新聞信息完整地展現給大眾,為大眾提供高質量的內容和信息;新聞編輯要提高寫作技巧和能力水平,確保在報道同一事件的時候,能夠針對不同用戶、不同媒體平臺采用更適合的寫作風格和形式去展現和呈現新聞信息,避免出現嚴重同質化的問題。
最后,要創新和整合新聞內容。新聞編輯需要強化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科學借助融媒體去廣泛地收集和整合新聞信息,并從中篩選和挖掘出有價值的新聞內容,將其中最關鍵、最核心和人們最關心的信息展現出來,為大眾提供優質多樣、內容豐富、有深度的新聞作品。如在宣傳報道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時候,要明確講話的重點和核心,了解講話內容是針對哪些行業和領域的,對大眾及各行業產生了哪些影響等,然后針對性地編輯,將最核心、人們最關心的內容和信息展現出來[6]。
融媒體時代,傳統電視新聞要積極推進自身的創新和變革,把握融媒體契機,實現自身的突破與突圍,推進自身健康長遠發展。在這一過程中,要積極推進媒體融合,要科學利用網絡技術和新媒體技術等先進技術,積極推進電視新聞內容、播出方式等方面的創新。有關工作的開展,也需要提升新聞編輯的工作質效,要能夠為大眾提供優質的內容信息,滿足大眾更加多元化的信息需求。
參考文獻:
[1] 溫布仁.融媒體時代廣播電視工程技術常見問題及對策探析[J].西部廣播電視,2021,42(4):219-221.
[2] 潘茜.新媒體背景下廣播電視臺電視制作的改進策略探究[J].傳播力研究,2018,2(35):78-79.
[3] 李思宇.新媒體視域下電視節目的策劃創新研究[J].中國文藝家,2021(1):12-13.
[4] 崔明飛.試論媒體融合背景下的新聞采訪與寫作[J].傳播力研究,2019,3(28):140.
[5] 袁博.淺談融媒體時代新聞編輯思維模式創新[J].文化產業,2020(7):46.
[6] 張馨文.媒體融合時代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的創新途徑研究[J].電視技術,2021,45(2):29-31.
作者簡介?龐峰,本科,記者,研究方向:宏觀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