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丹
(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建筑工程學院,湖南 長沙 410014)
近年來國務院先后推出了一系列職業教育改革方案:《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等,這些文件圍繞國家職業教育深化改革到提質培優,為我國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明確了改革發展政策框架。
根據國家對職業教育改革發展要求,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湖南交通職院)發揮長期從事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優勢,積極落實“1+X”證書制度,積極探索育訓結合教學改革模式,在專業建設、人才培養、學生技能競賽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筆者依據湖南交通職院的相關教學建設和改革,對建筑工程造價專業的育訓結合實踐教學體系進行研究探索。
國外職業技術教育理念研究較早,如德國的“雙元制”模式和澳大利亞的“TAEF模式”實踐教學模式,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比例達到2∶8左右,整個實踐過程以企業為主導,可見國外的職業教育非常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且國外在實踐教學方面的保障體系也比較完善,如德國頒布了《實訓教師資格條例》,從法律上保障實訓教師的合法權益和實踐教學的規范化。
目前我國有關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主要從實踐教學體系框架模型和實踐課程體系建設等,或是針對某個學校某個專業的實踐教學改進措施等方面進行研究,相比之下,育訓結合的建筑類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較少。因此,對高職院校建筑類實踐教學體系進行深入的研究有利于培養建筑行業緊缺的高水平、高技能人才,有利于加強校企深度合作,提高建筑專業技能人才培養質量,有利于提升建筑專業服務社會的能力,有利于1+X證書制度的推廣和落地,對培養適應當前建筑業發展趨勢的高技能人才具有重大意義[1]。
近年來,隨著職業教育的不斷發展和國家對職業教育的改革要求,各大高職院校對實踐教學越來越重視,校內外實訓基地的建設投入也在不斷加大,各種實踐教學資源也在陸續開發和完善,但實踐教學體系不完善的問題依然存在,如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混為一談,沒有明確的實踐教學計劃,實踐教學手段單一、實踐教學考核方式缺少多元化,實踐教學保障體系與長效運行機制不夠健全等問題。
實踐教學必須在具備一定實訓設備的實訓基地或實訓室完成,但往往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會有一些客觀因素的影響制約,如場地有限、儀器設備購置因經費問題數量不足,甚至有些儀器設備過于陳舊,設備型號早已被當前企業淘汰,在開設實訓課的過程中有部分學生只能以看為主,不能全員參與動手操作。校外實踐教學則多以“走馬觀花”式參觀為主,企業因生產和出于安全考慮很少會讓學生真正參與真實工作,學生受上述因素影響,實訓教學難以達到預期效果[2]。
大多高職院校都配備了實驗實訓指導教師崗位,但這個崗位的老師多以發放儀器管理設備等工作為主,還有部分老師存在專業不對口或缺少實際工作經驗的情況,真正具備雙師素質的老師更是少之又少。在教師的管理方面,通常在課時計算和職稱評審方面實踐教學指導教師毫無優勢,故此崗位的流動性較大,實踐教學的師資團隊很難保障,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如缺少雙師型教師指導則不利于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3]。
高職院應該根據企業、行業人才需求制定實踐教學培養目標。實踐教學目標直接關系到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的過程。實踐教學過程是培養和提高學生職業技能水平的關鍵。因此,實踐教學必須全方位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綜合能力,以培養高素質高水平的復合型人才。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結合自身的專業辦學特色制定了適合不同專業的實踐教學項目和計劃,確定實踐教學目標,明確人才培養定位,根據學生的專業基礎能力、專業核心能力、專業拓展能力、專業綜合能力制定相應的實踐教學計劃,對接職業技能標準,以能力培養為核心,以真實項目為載體,以實際工作為主線,貫穿整個實踐教學體系。
2.1 構建育訓結合的課程體系
湖南交通職院建筑工程造價專業根據學生的職業發展路徑,通過對造價崗位職責和能力要求的分析,課程體系以建筑工程造價“1+X”證書中的數字化造價應用職業技能標準和造價編制核心能力為依據,以實際工作過程為導向,以校企合作、育訓結合為核心,形成了以培養職業技術技能為目標,由專業基礎能力和專業核心能力組成的課程體系(見圖1)。在課程開設方面,通過對往屆畢業生的問卷調查,對專業核心課的課時和實踐教學課時進行了一定的調整和優化,使現在的課程體系更加合理化。近年來本專業在課程體系建設和實踐教學改革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每年招生分數線與招生人數都在全院最高水平,用人單位對我校建筑工程造價專業畢業的學生認可度高,學生在企業很受單位歡迎,薪資水平可觀[4]。

圖1 建筑工程造價專業課程體系
2.2 “四化五進”實踐教學體系優化
湖南交通職院建筑工程造價專業在近幾年的人才培養方案制定中,打破傳統的實踐教學方式,解決教學內容與企業生產脫節等問題,構建了“四化五進”的育訓結合實踐教學體系,把需開設的實訓項目進行分類設計,在實踐過程中引入校企合作單位一起參與。建筑工程造價專業按照專業基礎技能和專業核心技能開設以下實訓項目,按照“四化五進”的要求,即教學內容模塊化,課程工作化,項目真實化,教學手段信息化;企業文化進專業,企業師傅進課堂,教師進項目、學生進工作室,技術服務進企業。在核心專業技能實訓教學實施過程中,依托造價專業大師工作室,以學生為中心,學生用真實的項目進行實踐教學訓練,并有校企合作單位的工程師一起參與指導,使學生能接觸最新的企業文化,最新的行業規范標準,最新的工藝要求,學生通過真實項目的學習和訓練,能真正具備工程造價編制與審核的基本技能,為零距離上崗打下堅實的基礎;老師通過與企業工程師一起參與真實項目提高了教師自身的專業技術水平,從而實現對社會、企業進行繼續教育或者專業技能培訓,做到真正意義上的育訓結合(見圖2)。該專業的老師每年都會利用寒暑假參與對外服務項目,定期到校企合作單位參與實踐,與校企共建課程兩門,共同開發教材三本,及時更新教學內容,與企業生產無縫對接[5]。

圖2 建筑工程造價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從上述實訓教學項目中可知,建筑工程造價專業所需的實訓設備要求很高,為滿足實訓教學需求,我校除滿足專業基礎技能實訓的條件外,建筑工程造價專業現有大師工作室一個,校內實訓室4間,情景實訓室一個,廣聯達BIM5D軟件60節點,廣聯達BIM土建算量與計價平臺各150節點,能同時滿足兩個班的造價編制與BIM土建算量實訓(見表1);在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方面,我校與多個用人單位共建實習、實訓基地,能夠開展工程造價咨詢、招投標與合同管理、工程量清單編制等方面的實訓項目,實訓設施齊備,實訓管理及實施規章制度齊全。實習期間的學生我校會通過習訊云頂崗實習管理平臺隨時掌握學生的實習動態,并能通過平臺收到企業對學生的評價反饋,有利于指導老師對校外頂崗實習學生的管理[6]。

表1 建筑工程造價專業實踐教學設備情況
按照“四進五化”的實踐教學體系要求,全面提高教師素質,做到雙師型教師占比100%。學校制定了《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培養計劃》《雙師教師認定制度》等制度機制,定期給教師開展培訓學習,并提供相關經費支持,激勵教師自我提高。目前我校雙師型教師有426名,占專任教師總數的90%,建筑工程造價專業現有專任教師20人,100%為雙師型教師。學校對實踐教學制定了相應的師生比,要求實踐教學環節必須有雙師型教師指導,并聘請校外企業專家進校參與,以確保實踐教學師資隊伍的合理性和穩定性[7]。
為保證實踐教學的效果,必須制定科學合理的考評機制。通過考核,一方面,能最直觀地反映出學生對實踐教學目標的掌握情況;另一方面,能通過考核提高學生對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從而提升學生實踐教學效果。我校建筑工程造價專業的實踐教學考評采用過關式考核、過程式考核、全方位考核的方式,通過考核方式的改革,讓學生更加珍惜參與實訓教學的機會,學生參與實訓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明顯提高。
從建筑工程工程造價專業2019級畢業生實習就業情況分析看,2019級建筑工程造價專業共有畢業生480余人,畢業生就業率94.18%,對口就業率達91.56%,高于全院平均水平,畢業生就業滿意度達98.7%。通過走訪相關用人單位,對2019級畢業生整體素質、動手能力、職業素養等進行調查,用人單位滿意度達93%。這些數據充分說明我校該專業進行人才培養改革、實踐教學體系優化后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高,達到預期效果。
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技術技能最重要的環節,育訓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對老師的教學水平和學校的實訓條件建設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職院校應積極順應國家職業教育發展,結合自身的專業優勢,加大對師資隊伍的培養力度,探索人才培養新模式,為國家培養高技術技能型人才做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