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莉莉
大連海事大學,遼寧 大連 116026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發〔2016〕31 號)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充分發掘和運用各學科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教育部黨組發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進一步明確提出,大力推動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改革,梳理各門專業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課堂教學各環節,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機統一。
“課程思政”成為當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念、新模式,是各方高度關注的理論與實踐問題。上海多所高校已經開始著手相關改革,探索構建“思想政治理論課、綜合素養課、專業課(三位一體)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體系”。該體系中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承擔著顯性思政教育功能,而綜合素養課和專業課中蘊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則具有隱性思政教育的功能。復旦大學提出“高校所有課程都要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師都負有育人職責,知識傳授與價值觀教育必須同頻共振”。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為積極推動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各高校普遍開設了創新創業類(即“雙創”)課程。“雙創”課程不僅要傳授創新創業的專業知識,而且要努力塑造中國當代大學生正確的創新精神和優秀的創業品質。因此,在“雙創”類課程中引入“課程思政”的教育理念,使得“雙創”類課程“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成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陣地之一。綜觀當前各類課程思政改革現狀,在課程設置銜接、教學內容融合、專業師資質量、教學效果評價等方面還需加強和改進,這是當前高校“雙創”課程教學改革的聚焦方向。
“雙創”教育旨在培養受教育者的首創精神、冒險精神、創業能力和獨立工作能力,以及技術、管理和社交等方面的技能,注重培養大學生的實踐能力。思政教育是按照社會發展要求和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影響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雖然兩種教育的內涵存在明顯差異,“雙創”教育強調實踐性,而思政教育強調理論性,但是如果能夠將兩種教育資源相互整合,取長補短,將產生強大的協同效應。
“雙創”教育的目標是幫助大學生樹立創新創業意識、掌握創新創業知識、培養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適應全球化發展趨勢,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雙創”人才。思政教育的目標是引導大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并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兩種教育具有相近的人才培養目標,均包括兩個層面:一是培養人——為大學生自我全面發展創造條件;二是服務社會——為社會發展培養合格人才。
“雙創”教育與思政教育在人才培養目標上的一致性決定了兩者教育內容的互通性。“雙創”教學的內容主要涉及如何培養合格的創新創業人才,主要包括創新創業知識教育、創新創業意識教育、創新創業能力教育等三大部分,其中蘊含著批判精神、奮斗精神、合作精神等思政教育內容。而思政教育涵蓋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教育等五大方面,是大學生成長成才應具備的素質,也是支撐他們開展創新創業實踐的基礎?!半p創”教育體現思政教育的精髓,思政教育為“雙創”教育提供保障,兩種教育在教育內容上高度統一。
“雙創”教育是培養高素質的創新創業人才、支撐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要載體,在大學生三位一體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要讓“雙創”課程思政成為思政課程的擴展和延伸。同時,思想政治教育特別是課程思政應主動引領“雙創”教育的發展方向,將“雙創”教育納入大學生的全面發展教育之中。因此,在課程思政視域下,高校創新創業德育教育如何守好自身的“責任田”屬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范疇。
筆者基于“雙創”教育與思政教育同向改革的內在聯系,提出能夠體現“課程思政”的“雙創”類課程建設目標。同時,為實現課程思政的改革目標和教學效果,須合理設置課程、科學組織授課內容。
“雙創”類課程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中的隱性課程,應被納入高校思政教學改革的主渠道,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堅持以學生全面發展為中心,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潤物細無聲”地融入教書育人全過程,努力造就理想信念堅定、專業知識扎實、具有創新創業能力、德才兼備的高素質創新創業人才。
根據《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要求,各高校均要開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等五門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課程以及其他相關選修課。
上述課程中包含了豐富的“雙創”教育內容,例如,1.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能夠指導廣大學生正確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運用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去分析解決創新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問題,運用唯物主義辯證法建立創新性的批判思維方式,并做出科學全面的創業決策。2.通過學習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學生可以掌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理論。深入學習毛澤東思想對開闊學生創新創業思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堅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大學生開展創新創業事業的基本前提。3.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國史國情,以史為鑒,明辨得失,培養大學生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舍己為人的奉獻精神、開放包容的合作精神。4.利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課程內容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所必需的思想道德修養,讓學生樹立法律法制觀念,形成健全的創業心理素質,這是學生解決創新創業實際問題所用到的重要理論知識。5.形勢與政策課程能夠讓學生了解國內外最新的創新創業趨勢、相關政策導向以及經濟社會發展要求,激發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積極性,合理利用國家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扶持政策和給予的優惠條件。
基于上述思政課程的“雙創”教育資源與教學內容,在不增加總學時、不加重學生學習負擔的基礎上,結合現有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程,可對應銜接多門“雙創”類課程。其中,按照教育部發布的《普通本科學校創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試行)》規定,“創業基礎”是面向全體高校學生開展創業教育的核心課程,納入教學計劃,不少于32學時且不低于2學分。此外,各高??筛鶕k學定位、人才培養規格和學科專業特點,開發開設職業生涯規劃、就業創業指導、創業項目策劃、創新創業前沿講座、創新創業實踐實訓等限選和任選性質的“雙創”類課程。各專業應適當調整培養方案,在遵循創新創業課程自身教學規律的同時,融入思政教育元素。主動變革“雙創”類課程的授課形式和教學內容,實現“雙創”教育與思政教育課程教學內容的相互銜接、有機融合、同向改革。
教育目標決定教育內容,教育內容體現教育目標。為實現“雙創”類課程思政的育人目標,需深入挖掘“雙創”教育與思政教育的契合點,重新梳理“雙創”課程在思政教育方面的教學內容。
第一,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雙創”教育的內在要求。創新型國家建設不僅亟須高素質的專業人才,而且需要忠于祖國、忠于人民、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創新創業人才。將培養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意識的當代大學生作為高?!半p創”教育的核心,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要求,也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要求。
第二,誠信教育是大學生個人發展與創業成功的基礎。人無信則不立,誠信是創業的基石。“雙創”教學應加強學生自身道德修養,增強誠信意識、契約意識的教育,引導和培養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追求,遵守創業守信規范。
第三,法律意識教育是大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應遵循的根本準則。基于其他課程所掌握的相關法律內容,融入“雙創”教學,提高學生法制意識,讓學生在創新創業過程中能夠善于運用法律思維,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第四,道德意識教育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創業觀的主要任務。應緊密結合創新創業過程中的道德問題,幫助高校學生培養良好的道德意識,教育學生運用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處理創新創業實踐中的問題,有效增強學生的創業德育觀,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第五,心理健康教育是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重要內容。應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和競爭意識,做好創業不同時期的心理疏導與心理建設。高素質的創新創業人才需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健全的人格、堅強的意志、克服困難的毅力、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面對失敗的抗挫折能力以及面對競爭的心理適應能力。
“雙創”類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總體思路為: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的要求為指引,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培養高素質的創新創業人才為中心,以專業師資隊伍德育水平提升為關鍵,以課程思政改革創新為動力,嵌入思政教學內容,優化“雙創”課程教學全過程?!半p創”類課程思政教育改革的實施路徑與主要保障措施如圖1所示。

各高校應將立德樹人作為大學的根本任務,從自身實際出發,響應國家要求,出臺相關政策措施,健全激勵機制,使“雙創”課程的任課教師能積極主動地將思政教育融入教學全過程。完善相關制度建設,確保將創新創業德育教育納入“雙創”類教育課程體系。加強頂層設計,在校級層面成立“創新創業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由一位校領導擔任組長,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和各學院領導作為成員,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創新創業學院或就業創業指導中心,定期召開協調會議,有序部署創新創業課程思政工作。整體謀劃、統籌推進,避免對創新創業教育的“多頭管理”,教務部門、科研管理部門、各二級學院、學校團委和各學生創新創業社團應發揮各自在“雙創”教育方面的優勢。
在“雙創”課程理論教學中,引入思政案例、思政視頻拓展“雙創”知識。探索適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將思政教育“潤物細無聲”地融入“雙創”教學,而不是簡單地疊加或者生硬地補充。同時,加快“雙創”實踐基地建設,組織學生參觀體驗,鼓勵學生參加各種“雙創”實踐活動和競賽,努力營造思想政治教育氛圍,以配合課程思政教育的有效實施。教材作為教學實施的重要載體,應與教學內容相一致,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誠信教育、法律意識教育、道德意識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思政教育內容融入創新創業課程的教材中,并適當增加思政教育的篇幅,使“雙創”課程教材與時俱進,順應課程思政的教學要求。
首先,教師是教書育人的主體,也是課堂教學的第一責任人,“雙創”課程思政建設需要授課教師的推進和落實。各學校通過打造“金課”工程提高“雙創”教師思想政治教育意識,并給予政策與經費支持,便于其開展課程思政教育改革。其次,“教育者先受教育”。要使課程思政教育得以實施,就要努力提升“雙創”課程教師自身的思想政治素養,引導其將專業知識與以德施教有機結合。最后,教學質量是高校發展的生命線,會影響到協同育人的實施效果。以“雙創”教師為核心,邀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高校輔導員、創業專家與校外創業指導教師、具有創業經驗的企業家等,組建具有多學科背景、互相支撐、良性互動的教學團隊,定期組織集體備課和教學法活動,反復推敲“雙創”類課程思政的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增強授課效果。
只有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性,才能真正實現“雙創”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要根據課程思政的目標和要求,在原有的教學評價體系中加入思政績效指標,對“雙創”課程任課教師的教學育人效果進行測評,可以通過評教系統、個案訪談、問卷調查等多種形式建立教學反饋機制,多方收集關于思政教學改革的意見建議。同時,學生成績考評手段要更加多元化,更多地關注學生在平時學習和“雙創”實踐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思政素養,通過撰寫論文、課堂討論等形式重點考查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效果。
本質上,創新創業教育是一種素質教育,“雙創”類課程不僅要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而且要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創新意識和健全的創業品格??梢?,“雙創”教育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雙創”類課程思政教育改革不是要新增一門新課程,而是要將課程思政作為一種新模式與新理念,將思政教育貫穿于“雙創”課堂教學的各環節、各層面,通過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實現立德樹人?!半p創”教育與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成為當前我國各大高校培養高素質創新創業人才的必然要求,可以通過相關制度的建設與完善、變革教學模式、更新教材內容、增強師資力量、優化考核指標等措施保障“雙創”類課程思政教育改革的順利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