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學鋒 孫志英
(華北理工大學,河北 唐山 063000)
目前全國翻譯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規定了五種論文形式,即研究論文、實踐報告、實驗報告、實習報告以及調研報告[1]。其中翻譯實踐報告因其兼顧原創、實踐以及可操作性特點,成為翻譯碩士學位論文的常見形式[2]。國內學者對翻譯實踐報告的寫作模式進行廣泛深入的探討。吳剛最早提出了翻譯實踐報告的寫作模式[3]。陳琳和章艷探討了翻譯碩士專業學位論文“翻譯述評”的寫作模式[4]。穆雷、鄒兵和楊冬敏參考吳剛提出的翻譯實踐報告的寫作模式,進一步拓展并制訂了撰寫翻譯實踐報告的參考模板[5]。
國內現有的研究多從翻譯實踐報告總體結構進行研究,很少針對某一具體部分進行總結和研究,其中案例分析是整篇翻譯實踐報告的核心,也是撰寫的難點。因此,文章以五所外國語院校英語筆譯專業翻譯實踐報告為例,就翻譯實踐報告案例分析撰寫角度這一維度,進行研究并總結寫作模式,以期為學生撰寫案例分析提供有價值參考。
(1)案例分析的常見角度有哪些?
(2)不同院校案例分析角度有何異同?
文章以中國知網收錄的五所外國語院校英語筆譯專業翻譯實踐報告為例,時間限定在2019~2021年,統計截至2022年3月31日。表1為五所外國語院校碩士論文翻譯實踐報告近三年數據。由于五所院校近三年能夠檢索到的實踐報告數量不同,因此,利用隨機抽樣方法,在每所院校近三年論文中分別選取10篇,共計50篇翻譯實踐報告作為最終的研究對象。

表1 五所外國語院校2019~2021年英語筆譯翻譯實踐報告
本次研究通過逐篇分析案例分析的各級標題,同時結合論文題目、摘要以及關鍵詞等部分,進一步歸納總結撰寫案例分析的不同角度,從而得出相關數據。
表2為五所外國語院校翻譯實踐報告中案例分析角度數據統計結果。如表2所示,案例分析的撰寫角度可以歸納為五類,即理論角度、詞句篇角度、具體語言現象角度、翻譯難點角度以及CEA框架角度。通過逐篇分析翻譯實踐報告案例分析的各級標題,從而總結出撰寫案例分析的五類寫作模式。

表2 翻譯實踐報告中案例分析撰寫角度數據統計
1.理論角度
翻譯實踐報告中學生常用的理論有目的論、功能對等理論以及交際翻譯理論等。案例分析圍繞理論的具體規則細分各個要點來指導翻譯實踐,每個要點下會運用不同的翻譯方法來解決翻譯實踐中的問題案例,使理論聯系實際。舉例如下,例1是從研究對象中選取的實例,其從目的論的視角出發撰寫案例分析。二級標題分別從目的論三原則視角來分析該理論在實際翻譯過程中的應用。三級標題匹配了解決實際問題的各種翻譯技巧,包括添加腳注法、直譯法和分譯法等。
例1:
1.1 The guidance of Skopos rule in translation
1.1.1 Footnote Adding
1.1.2 Free translation
1.1.3 Domestication
1.2 The guidance of Coherence rule in translation
1.2.1 Sentence Reorganization
1.2.2 Division
1.2.3 Amplification
1.3 The guidance of Fidelity rule in translation
1.3.1 Explication
1.3.2 Literal Translation
可見該角度下案例分析的撰寫模式為:
Case Analysis/Case Study
理論要點1:不同翻譯方法
理論要點2:不同翻譯方法
理論要點3:不同翻譯方法
2.詞句篇角度
從詞、句、篇三個維度進行分析,這也是報告中撰寫案例分析所用到的常見寫作模式。詞、句、篇三個維度分別構成案例分析的二級標題,主要分析翻譯實踐中所遇到詞匯的準確性、句子的可讀性以及語篇的銜接和連貫性等問題。三級標題列舉了不同的翻譯技巧或方法,與實際問題相結合,提高翻譯質量。例2中二級標題從詞、句、篇三個角度撰寫案例分析。詞匯層面下三級標題主要分析了抽象名詞的翻譯、術語翻譯等;句子層面下主要分析了長難句和被動語態的翻譯等;語篇層面下主要分析了翻譯過程中語篇銜接和語篇連貫問題。
例2:
2.1 At the Lexical Level
2.1.1 Commonly-used Words with Legal Meaning
2.1.2 Hyphenated Words
2.1.3 Abstract Nouns
2.2 At the Syntactic Level
2.2.1 Long and Complex Sentences
2.2.2 Passive Sentences
2.2.3 Sentences with“It”as the Formal Subject
2.3 At the Textual Level
2.3.1 Cohesion
2.3.2 Coherence
可見該角度下案例分析的撰寫模式為:
Case Analysis/Case Study
詞:不同翻譯方法
句:不同翻譯方法
篇:不同翻譯方法
3.具體語言現象角度
翻譯實踐報告主要選取一個重點語言現象進行討論,如被動語態的翻譯、定語從句的翻譯、隱喻翻譯等,貫穿翻譯的整個過程。通過分析所選取的重點語言現象的各個要點,并結合翻譯實踐的具體案例來撰寫案例分析。舉例如下,例3為被動句的漢譯實踐舉例。報告結合翻譯的文本特點,選取被動句的翻譯技巧作為重點討論。首先闡明被動句的定義;然后結合翻譯文本特點選取翻譯過程中涉及的被動句基本句型;最后根據被動句翻譯的不同技巧,分為三個翻譯要點,即被動句譯為漢語主動句、漢語被動句以及漢語無主句。
例3:
3.1 An Overview of Passive Sentences
3.1.1 Definition of Passive Sentences
3.1.2 Passive Sentences Structures of the Source Text
3.2 Translation of Passive Sentences
3.2.1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Active Sentences
3.2.2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Passive Sentences
3.2.3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Non-subject Sentences
可見該角度下案例分析的撰寫模式為:Case Analysis/Case Study
要點1:翻譯方法
要點2:翻譯方法
要點3:翻譯方法
4.翻譯難點角度
從具體翻譯難點角度進行分析,在研究的50篇翻譯實踐報告中,有8篇采用該角度撰寫案例分析。案例分析通常包括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總結翻譯難點,即在翻譯實踐中遇到的困難,例如,術語的翻譯、文化負載詞的翻譯以及長難句的翻譯等。第二部分針對遇到的困難提供解決方案。解決方案中通常會采用一些常見的翻譯策略或方法,并結合具體實例,撰寫案例分析。舉例如下,例4中第一部分列舉了在翻譯實踐中遇到的困難,包括術語翻譯、長難句翻譯以及翻譯過程中文化缺省等。第二部分針對列舉的困難,提供相對應的解決方案,包括不同的翻譯策略和方法,如添加注釋法和重組法等。
例4:
4.1 Translation Difficulties
4.1.1 Terminologies
4.1.2 Complex Sentence
4.1.3 Cultural Default
4.2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4.2.1 Annotation
4.2.2 Reorganization of the Sentence Structure
4.2.3 Compensation for Cultural Default
可見該角度下案例分析的撰寫模式為:
Case Analysis/Case Study
難點:難點1;難點2;難點3等
解決方案:不同翻譯方法
5.CEA框架角度
從李長栓教授提出的CEA框架角度進行分析,這是一個比較新的角度。李長栓教授于2020年正式提出一個理解、表達、變通三方面并重的CEA翻譯描述框架。案例分析的二級標題可以分別從三個維度出發,然后可以根據不同的標準分成小節,構成三級標題。例如,理解部分,可分為理解字詞、結構、篇章等;表達部分展示如何實現“達”,關注語言邏輯和通順問題;變通部分展示如何實現“切”,關注對原文內容和表達方式進行較大調整,更好地實現翻譯目的[6]。舉例如下,例5從CEA框架角度撰寫案例分析。理解部分包括理解背景信息,分析文章語境、理解語言細節等;表達部分包括如何避免歐式中文、如何調整句子結構以及確保文章前后邏輯連貫等;變通部分包括實現文化溝通和提高讀者閱讀體驗等角度。除了上述例子所包含的信息,還可以應用一些翻譯策略與方法,如添詞法和省略法等,更好地傳遞原文信息。
例5:
5.1 Comprehension
5.1.1 Background information
5.1.2 Context
5.1.3 Language Details
5.2 Expression
5.2.1 Avoiding Euro-Chinese
5.2.2 Adjusting Sentence Structures
5.2.3 Ensuring Coherence
5.3 Adaption
5.3.1 Audience Awareness
5.3.2 Cultural Difference
可見該角度下案例分析的撰寫模式為:
Case Analysis/Case Study
理解:具體難點+翻譯方法
表達:具體難點+翻譯方法
變通:具體難點+翻譯方法
本次所選取的來自五所外國語院校的50篇翻譯實踐報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過進一步分析表2的數據,對50篇翻譯實踐報告案例分析歸納出的五類撰寫角度占比情況分析,五所院校從理論角度和詞句篇角度出發來撰寫案例分析占比較高,分別為28%和22%,可見學生在考慮撰寫案例分析角度時,大多選擇這兩種寫作模式。
有10篇案例分析從具體語言現象的角度出發,占比20%。由表2可知,大連外國語大學MTI碩士論文中選擇此角度居多。從翻譯難點角度出發撰寫案例分析的占比16%,四川外國語大學翻譯實踐報告中應用此角度居多。CEA框架作為一個新的寫作視角,占比14%,集中出現在北京外國語大學翻譯實踐報告中。可見隨著翻譯碩士專業的不斷發展,教師和學生也在不斷探索翻譯實踐報告寫作的新視角。
文章通過分析五所外國語院校50篇翻譯實踐報告中的案例分析,總結出五類寫作視角,為學生撰寫案例分析提供參考和借鑒,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然而,在研究的過程中,筆者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學生撰寫案例分析呈現出模式化特點。趙巍指出盡管翻譯實踐報告的文本類型有很大差異,但卻未能針對特定文本反映出具體翻譯問題,寫法套路化[7]。因此,如何撰寫出具有MTI教育特色的翻譯實踐報告,使得案例分析真正與個人的翻譯實踐相結合,是廣大師生須不斷努力的目標。此外,文章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選取了五所外語類院校的50篇英語筆譯翻譯實踐報告作為研究對象,且只分析了案例分析的撰寫角度問題,不夠全面。日后將擴大研究對象的范圍,對案例分析的內容與質量作進一步研究,總結案例分析的撰寫模式。